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磷脂抗体(APLA)包括抗心磷脂抗体(ACPLA)和狼疮抗凝物质(LAC)。静脉或(和)动脉血栓形成、反复自然流产及血小板减少为APLA综合征的三大主征。该综合征需与SLE血管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DIC、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相关的血栓症等相鉴别,危重型进展 急剧,多脏器广泛性微血管血栓栓塞性病变和功能衰竭,预后不良。治疗上除肝、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外,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的选择联合应用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3.
4.
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APLA)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其意义仅在八十年代初才逐渐被认识。很多研究证实特异性的APLA与某些临床表现有关,尤其与反复的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习惯性流产关系密切。APLA包括梅毒血清反应假阳性(BFPSTS),循环狼疮抗凝质(Lupus-1ike anticoagulant LA),以及与心磷脂及其他负电荷磷脂交互反应的抗体。APLA还可以引起其他许多临床表现,包括皮肤损害,如皮肤溃疡,网状青斑;神经系统病变,如缺血性脑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偏头痛和午蹈病等;视网膜的动脉和静脉血栓;以及酷似Libman-Sacks心内膜炎的心脏损害。血管病理表现为大小动脉、静脉闭塞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形成是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的主要病理基础和最突出临床表现,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5%-50%APS患者发生不同部位的血栓。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血清中高滴度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对于APS的血栓形成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APL检出率在不明原因的静脉血栓形成、有血栓史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习惯性流产以及脑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中分别为25%、65%、60%和60%。对APL引起APS血栓形成的机制,人们亦提出了许多理论,这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预防APS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APL及其抗原和APS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和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抗磷脂抗体(APA)与抗磷脂血栓综合征(APL-T)相关性,进一步探讨APL-T血栓发生机制。方法:采用 ELISA检测ACA(IgG,M,A),PTT-LA检测LA,APTT /-APC检测APC-R。结果:20例患者符合 APL-T诊断。根据病因分类:14/100例SLE为继发性 APL-T;6/16例“原因不明”血栓与习惯性流产为原发性APL-T。根据抗体分类:12/20例LA阳性为狼疮抗凝因子血栓综合征(LA-T);12/20例ACA阳性为抗心磷脂抗体血栓综合征(ACA-T)。根据临床症状分类:7/20例静脉血栓为Ⅰ型,3/20例脑梗塞为Ⅱ型;1/20例静脉血栓合并脑梗塞,习惯性流产为Ⅳ型(混全型);9/20例习惯性流产为Ⅴ型APL-T。APL-T患者LA阳性率(12/20,6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0/20,0%)。患者ACA-IgG,M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PCR在APL-T患者中阳性率(14/20,70%)明显高于NC组(l/20,5%);LA阳性组中的APCR阳性率(10/11,90.9%)明显高于LA阴性组(l/11,9%),ACA阳性组的APCR阳性率(7/11,63.3%)与ACA阴性组(4/11,36.3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APA与APCR密切相关,APL-T中血栓发生率与APA以及APCR存在明显相关性,说明APA对PC途径的抑制引起获得性APCR可能是APL-T血栓发生的重要原因,故可将APA作为血栓危险性增加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的原因,了解其与抗磷脂血栓综合生(APL-T)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PTT-LA法对32例复发性流产及20例正常对照进行抗心磷脂抗体(ACA)和狼疮抗凝物(LA)检测。结果 32例RSA患者中17例APA阳性,阳性率(53.1%)明显高于对照,其中LA阳性率为28.1%,亦明显高于对照。8例诊断为抗磷脂血栓综合征。结论 APA中之LA可能是RSA发生的重要原因,对不明原因的复发性自然流产可考虑为抗磷脂血栓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背景:抗磷脂抗体是指可与磷脂结合蛋白发生作用的抗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APS)涉及抗磷脂抗体与血栓形成风险或病态妊娠之间的联系。APS患者反复发生动、静脉血栓形成或流产的危险增加。 目的:在抗磷脂抗体阳性或者APS患者中,对血栓形成危险的治疗证据进行系统评估。 证据收集:于MEDLINE(1966年至2005年11月)和Cochrane图书馆电子数据库(2005年)中检索相关随机试验、随机试验汇总分析以及于抗磷脂抗体阳性或APS患者中进行的血栓形成危险治疗前瞻性队列研究。对检出研究的参考文献亦予检索。研究的选择基于临床相关性。 证据综合:在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中,既往未发生栓塞事件的健康者新发血栓的绝对危险较低(每年〈1%);既往无血栓形成事件但反复流产的女性新发血栓的危险中度升高(每年10%);有静脉血栓形成史的患者在停止抗凝治疗6个月内危险最高(每年〉10%)。与安慰剂或未治疗对照组相比,无论抗磷脂抗体是否为阳性,中等强度华法令抗凝治疗(调整目标INR为2.0~3.0)均可使复发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降低80%~90%,并且对预防动脉血栓复发也有效。没有高强度华法令抗凝(目标INR〉3.0)比中等强度华法令抗凝更为有效的证据。对于抗磷脂抗体阳性且既往有脑卒中的患者而言,阿斯匹林与中等强度华法令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相同。临床试验未涉及的治疗问题或者证据不一的问题包括:预防性抗血栓治疗对无栓塞史的抗磷脂抗体阳性患者的作用,非脑血管动脉血栓形成的最佳治疗,华法令治疗后血栓复发以及抗磷脂抗体阳性并反复流产女性的治疗。 结论:对于APS患者而言,中等强度华法令可有效预防静脉血栓复发,对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也可能有效。对于有脑卒中史且抗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阿斯匹林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与中等强度华法令相同。对于APS患者血栓形成其他方面的最佳治疗,还需要设计良好的前瞻性研究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9.
抗心磷脂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宇泓  杨锡强 《重庆医学》2003,32(4):447-450
抗磷脂抗体 (antiphospholipidantibody ,APA)是一种容易引起高凝状态和许多临床表现的自身抗体 ,分为狼疮抗凝集物(lupusanticoagulant,LAC)和抗心磷脂抗体 (anticardiolipinanti body ,ACA)。 190 6年在梅毒病人体内发现第 1种APA ,其相关抗原被鉴定为心磷脂 ,于是在此基础上用VDRL实验检测梅毒 ,后来在大规模筛查梅毒时发现很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VDRL实验阳性 ,但没有梅毒的临床或血清学证据。随着更新实验方法的建立 ,发现SLE病人中检测到的ACA与LAC、VDRL实验假阳性结果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随后的研究发现许多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习惯性流产 (HA)的发病因素。方法 用ELISA法检测 110例HA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CA) ,用TYXN - 91智能血液凝聚仪检测狼疮抗凝抗体 (LA)。同时选择 5 0例来自本院门诊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进行检测 ,观察两者阳性率并进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ACA阳性率占 4 9.1%,LA占 2 1.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PA与自然流产和死胎有关 ,因此对有不良孕产史的患者常规筛查ACA ,LA ,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从1985年7月到1993年12月检出有狼疮抗凝物质患者45例,有血栓栓塞现象14例,占31.11%。我们就其病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抗磷脂综合征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Leng XM  Liu XM  Ai MX  Zeng XF  Tang FL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6):1367-1370
目的分析抗磷脂综合征(APS)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61例APS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3.1。共有原发性APS 10例和继发性APS51例,在51例继发性APS中,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者48例(94.1%),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33例(64.7%)。61例患者中有49例发生血栓事件,共93例次,以消化系统(21例次,22.6%),肺部(19例次,20.4%),神经系统(17例次,18.3%)和下肢深静脉血栓(16例次,17.2%)多见,另外还包括肾上腺和冠脉血栓等。37例有生育史的女性患者中17例(45.9%)有病态妊娠史。61例患者中有47例(77.0%)抗心磷脂抗体(ACL)阳性,38例(62.3%)狼疮抗凝物(LA)阳性,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APS以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和ACL和/或LA阳性为特点;血栓好发部位为消化系统、肺、神经系统和深静脉。ACL、LA和临床表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但LA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大于ACL。抗血小板和长期抗凝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患者血栓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1例APS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特点,评价血栓事件与患者临床及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包括性别、年龄、有无血小板减少、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抗磷脂抗体等。结果:70.49% APS患者发生血栓事件,其中动脉血栓发生率36.67%,静脉血栓发生率39.34%,下肢静脉血栓和脑梗塞最常见,分别占37.7%和24.59%,其次为肺栓塞、血栓性微血管病、肾梗死和脾梗死。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和高血压分别是静脉和动脉血栓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易发生静脉血栓,而合并高血压的APS患者易发生动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oluble endoglin,s-Eng)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患者的血清水平并分析其潜在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39例APS患者[原发性APS患者64例,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APS患者75例]、44例不符合APS诊断的单纯SLE患者、3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患者、23例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22例系统性硬化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22例持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但无法诊断SLE或APS者(单纯aCL阳性组)及8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的s-Eng血清水平,分析APS患者外周血s-Eng水平与其临床及实验室表现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 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 检验、Pearson’s χ 2检验。 结果: (1)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10.15±4.64) mg/L]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单纯SLE(5.55±2.51) mg/L,pSS(5.32±2.34) mg/L,BD(4.58±1.53) mg/L, SSc(7.11±4.18) mg/L]、单纯aCL阳性组[(5.17±2.00) mg/L]及HC组[(5.04±1.11) mg/L],P均小于0.001。原发性APS患者与继发于SLE的APS患者血清s-En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5.15) mg/L vs. (10.42±4.18) mg/L,P =0.12]。单纯aCL阳性组血清s-Eng水平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2.00) mg/L vs.(5.04±1.11) mg/L, P>0.05]。(2)以正常对照者血清s-Eng的 x - ±3s作为诊断APS的cut-off值,将APS患者血清s-Eng≥8.37 mg/L设为s-Eng阳性组,对应的敏感性为0.772,特异性为0.928;约登指数为0.700。(3)s-Eng阳性组患者出现动脉血栓事件、病态妊娠比例显著高于s-Eng阴性组患者[分别为46/81 vs. 19/58, P<0.05; 29/65 vs. 10/44, P<0.05];s-Eng阳性组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s-Eng阴性组患者(72.00×10 9/L vs. 119.00×10 9/L, P<0.001)。(4)s-Eng阳性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的比例(93.83% vs. 37.93%, P<0.001)及抗体滴度(61.70 U/mL vs. 15.45 U/mL,P<0.001)均高于s-Eng阴性组。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的比例(61.73% vs. 43.10%, P<0.05)及抗体滴度(33.48 U/mL vs. 17.40 U/mL,P<0.05)也均高于s-Eng阴性组。 结论: s-Eng在APS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其有可能为APS的诊断及风险预测提供一个血清学标志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antibodies, ox-LDL-Ab)在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中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34例患者,包括162例APS患者,122例无血栓或病态妊娠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作为疾病对照,以及50例健康对照。收集AP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ox-LDL-Ab、IgG/IgA/IgM型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CL)、IgG/IgA/IgM型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Ⅰ, aβ2GPI)。采用统计软件SPSS 27.0分析ox-LDL-Ab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PS组60.5%的患者合并血栓,48.1%的患者出现病态妊娠,34.0%的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aCL、aβ2GPI和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 LAC)的阳性率分别为17.9%、34.6%和46.9%。ox-LDL-Ab...  相似文献   

16.
刘学博 《当代医学》2021,27(3):98-100
目的 探讨孕产妇血抗磷脂抗体水平检测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于本院孕检及分娩的有病理性妊娠史的孕产妇708例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孕检和分娩、无血栓史、无免疫疾病史的正常孕产妇602名为正常组,比较两组APLs阳性率及妊娠结局(流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结果 病例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及其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SLE患者的实验室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FANA、抗ds—DNA、抗Sm、抗U1-RNP、抗SS—A、抗SS—B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0%、70%、30%、44%、52%、22%。IFANA的滴度高低与病情活动状况无关,转阴并不表示病情缓解;抗ds—DNA抗体与狼疮性肾炎相关,持续高滴度常表示疾病活动特别是狼疮肾活动;抗SM抗体与病情无关,治疗后易消失;抗U1-RNP抗体与雷诺氏现象相关;抗SS—A抗体与光敏感相关;抗SS—B抗体与干燥综合征相关。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及抗SS—B抗体这3种抗体多持续存在。结论在SLE,各种ANA可能代表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栓前状态的关系。方法蛋白C(P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凝固法测定蛋白S(PS)活性、抗心磷脂抗体(ACA)检测采用金标法,狼疮抗凝物(LA)检测采用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测定法。结果SLE患者蛋白S、蛋白C活性显著下降,狼疮抗凝物(LA)增加,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率增加,表现为抗凝蛋白系统功能减弱;同时LA和ACA与PS、PC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LA和ACA可能是导致PS、PC活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PS、PC活性下降可能进一步诱发血栓。因此,抗磷脂抗体和抗凝蛋白系统的联合检测对SLE并发血栓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及其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50例正常人、104例SLE患者和56例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SLE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正常人组、CTD组和SLE组间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93,P〈0.01)。将所有SLE患者分为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和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相比,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SLEDAI积分、IgG水平、GLO水平、胸膜炎和心包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HB、C,、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的SLE患者(t=2.757,P=0.013)。SLE患者中抗Sm或抗C,q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抗Sm或抗C1q阴性组(P〈0.05)。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与疾病活动性、继发抗磷脂综合征等反映SLE病情的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狼疮带试验(LBT)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2例LBT活检结果。结果:LBT在SLE中敏感性为78.13%。LBT与抗核抗体(ANA),抗ds—DAN抗体对SLE诊断的敏感性相近。SLE伴肾损害组LBT阳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SLE不伴肾损害组54.55%。结论:LBT是SLE诊断的一项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