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以眼睛干涩为主要症状的泪液分泌障碍性眼病,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灼热痛感等。西医临床治疗干眼症常用的方法为人工泪液替代疗法、抗炎等。用药期间患者症状可短暂得到缓解,但疗效不持久,且病情易于反复。中国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中医“脾胃学说”创始人李杲(号东垣)首创“补土法”理论,其主导思想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治疗眼病也应兼顾脾胃。在接诊干眼症患者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临床患者脾胃多有受损,此时运用“补土法”治疗干眼症往往可获得良效。文章通过案例探究古代文献中“补土法”治疗干眼症的理论,以期为中医治疗干眼症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干眼症的初步效果.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63例干眼症患者,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对双眼局部采用中药熏蒸每日1次,对照组滴用人工泪波及硫酸软骨素等眼药水每日各4次,观察眼干涩、异物感改善情况.结果:采用“中药熏蒸“治疗后,治疗组眼干涩症状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熏蒸能有效改善于眼症的症状和体征,治疗干眼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
刘女士刚过40岁,是位媒体编辑。两年里,她曾因眼干不适到多家医院的眼科就诊,被诊断为干眼症,眼药水用了不少,可症状没有缓解。细心的她曾上网查过有关干眼症的资料,知道干眼症的发生与长期使用电脑、用眼过度有关,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与干眼症还是比较相符的,也就没太在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针刺法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6年4月—2019年6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120眼)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5例(60眼)。其中,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过眼热”针刺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泪液分泌情况、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干涩畏光、视物疲劳、白睛红赤症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IT、OSDI、BUT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39/45),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滴眼液辅助“过眼热”针刺法治疗可以改善气阴两虚型干眼症患者的泪液分泌,减轻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气阴两虚型干眼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润目灵治疗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44例(288只眼)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9例,118只眼)和对照组(85例,170眼)2组,分别予中药润目灵口服和泪然滴眼液点眼,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和症状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泪液分泌量增加,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干症状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降低症状积分和证候愈显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对泪液分泌量和泪膜破裂时间2个指标的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润目灵有促进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缓解眼干的作用,对水样液缺乏性干眼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做文秘工作的刘小姐,最近一段时间老在办公室里说自己现在经常出现"欲哭无泪"的尴尬现象。同事以为她又失恋了或是碰上什么伤心事。她说自己并无伤心事,就是眼睛干涩,有时想挤点眼泪来博男友同情都难得要命。她曾尝试过多种方法,如滴一些人工泪液或有舒缓眼睛疲劳作用的眼药水等等,开始时有点作用,但作用渐渐地愈来愈不明显了,她为此心烦不已。最近,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马小姐常常感到眼睛发疼,有时还有模糊感。她到医院检查视力时,检查结果让她吓了一跳。医生说,她同时患有干眼症、慢性结膜炎和视频终端综合征。马小姐说:"我平时的确发现自己的眼干干的,滴眼药水也不管用,但真没  相似文献   

7.
“痛”与“通”自古关系密切,“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目前又面临着什么?下面作一探讨:1通法的理论基础通法的确立是基于气论及经脉理论基础上的。从战国后期道家提出“精气”为万物本根的学说后,便在医学领域中渗透。《素问·天元纪大论》...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学认为,疼痛是机体的防御机能。机体内外环境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疼痛,是警告危险的信号。是机体正常状态被破坏的指标,当疼痛冲动进入中枢神经时,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过程中的平衡破坏。兴奋过程战胜了抑制过程,疼痛的损害性刺激在中枢神经系统扩散时,引起...  相似文献   

9.
论“因痰致痛”与“祛痰蠲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论述了因痰致痛的机理,主要是痰阴气机,妨碍脏腑气化,阻碍血脉畅行;但内阻之痰随体内阳气盛衰而有寒化、热化之别。因痰致痛,病位广泛,见证多端。因痰致痛以肿、胀、顽、着、硬、移、苔腻、脉滑为主要临床特征,进而提出了因痰致痛的诊断要点,历述了法痰蠲痛十法,并举例说明常见痛证治痰的古今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帮俊 《科学养生》2012,(11):48-48
"上班快迟到了,你还在那里磨蹭!"临近上班时,老婆见我仍在悠闲地玩着手机忍不住叫道。我笑道:"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我定好了闹钟,心里有数,又不是赶着去投胎,那么急做什么?""瞧你那慢样,我就来气,真想赶着你走!"妻子忿忿道。我和妻子是两种性格的人,妻子脾气急躁,而我是典型的慢性子。这两种极具反差性格的人能生活在一起,用妻子的话说:"估计,月老那天酒喝多,把红线牵错了。"为此,我们相互给对方起了个绰号——"猴"妻与"龟"公。妻子属猴,性格与猴子一样性急。比如,一起等车时,见车没来,  相似文献   

11.
问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询问病人“汗出”及“疼痛”的情况尤为重要。一、汗汗液是体内阳气蒸化阴液,由肌腠外出体表而成。正常人可有汗出,为生理现象;当汗出而无汗,或不当汗出而反有汗,及汗出过多音,则为病理现象。问汗首先问其汗之有无,然后再详细询问汗出的特征及部位。 1.无汗:当汗出反不汗出者,谓之“无汗”。  相似文献   

12.
“以痛为输”与“阿是穴”:概念术语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o JS 《针刺研究》2010,35(5):388-390
一般认为"以痛为输"和"阿是穴"属同一概念。分析表明,二者有相同也有区别,反映不同层次治病经验。"以痛为输"是直接取病症处针刺的一般治疗经验;"阿是穴"为局部反应点,亦即刺灸敏感点,是取病症处反应点针灸的特殊经验。"天应穴""不定穴"同"以痛为输",而不同于"阿是穴"。现在对"以痛为输"的解释与运用已经泛化,与"阿是穴"混淆使用。本文对致误原因亦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岳鹏飞  许俊男  谢元彪  刘阳  伍振峰  郑琴  杨明 《中草药》2016,47(11):1825-1829
丸剂干燥品质研究(如假干燥、表面结壳、裂纹等)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难点。目前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机制、干燥及储存条件与品质的关系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尚无较合适的理论能加以解释和研究。尝试运用玻璃化转变理论来探讨中药丸剂在干燥和储存过程中干燥特性和物理状态变化的过程、品质变化的机制以及控制品质变化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风偏瘫属于中医"经筋病"的范畴,十二经筋病候以运动障碍和疼痛为主,多表现为与动作障碍有关的疾患。《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主动、阴主静"。经筋拘挛究其根本是阳气不足,失于养神柔筋,故治疗应调补阳气为主,通过重点加强背部及腰骶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经线的针灸治疗,可以振奋阳气,从根本上发挥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之功,以改善中风病中出现的神志障碍及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经筋病症。  相似文献   

15.
贾洪昶 《河南中医》2012,32(4):403-404
性理疗病法所讨论的“怒毒”为中医心理学的致病之怒,具杀、罚之特征,其破坏春之生养之气,为肝之邪气,使肝所赖阳和之气缺失,肝失所养,则肝疏泄条达气机及谋虑之功能失调.性理疗病法是根据拨阴取阳的理论原则,应用化解怒毒之法,即恢复仁爱之心,以此来达到转阴木为阳木,恢复受损肝脏的生理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用中医传统配穴针灸为方法与西方国家西医界“医学针灸”针刺“激发点”方法各治疗32例纤维肌痛综合征。结果总有效率,传统针灸组为97%,针刺“激发点”组为91%;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半年内跟踪显示复发率,传统针灸组为23%,针刺“激发点”组为62%;前者远期疗效更优于后者(P<0.01)。  相似文献   

17.
《中药学》教学中“点”与“面”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学生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搞好该学科的教学,对学生学好其它中医药专业课程以及今后临床遣方用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中药学课堂教学中,针对中药学和相关学科以及本学科之间存在的固有联系,应注重相互渗透,前后衔接:针对总论药性理论及各论每一章节的代表药等重点内容,重点讲授,引导学生力求透彻地掌握,并能举一反三,使其全面理解相似特征的药物;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药物繁多,在学习中容易相互混淆,导致功用上“张冠李戴”的特点,着重运用比较法,通过相互比较,明确其异同点,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段金廒  宿树兰  严辉  郭盛  刘培  钱大玮  吴启南 《中草药》2013,44(10):1219-1225
药材初加工是药材生产与品质形成的重要环节,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经验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加工方法和技术体系.药材初加工环节中的“发汗”方法是部分根及根茎类、皮类、菌核等药材在干燥加工过程中采用的独特处理方法,既有利于药用部位内部水分向外分布易于干燥,同时又调节和促进着生物组织中的酶系统与微生物群落活力,启动或加速了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转化与化学转化过程,直接影响着药材品质的形成.对药材初加工“发汗”方法形成的历史源流、目的与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一独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酶活变化及其物质转化机制等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阐明药材初加工“发汗”原理,为合理地制定药材初加工技术标准及其SOP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数据库检索,归纳总结“干针”临床疾病谱,与针灸的疾病谱进行深入比较,明确“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与“干针”有关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间从建库起至2019年6月1日。经阅读筛选后记录每篇文献的病症名,统计各病种文献数量,进行分类总结,并与针灸的疾病谱、理论、操作进行对比。结果 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324篇,涉及91种西医病症。文献最多的是痛症和肌肉骨骼疾病,占文献总量的90%以上;“干针”的优势病种相对集中,以肌肉骨骼和肌筋膜为主,这些疾病均属于中医的痛症、痹症以及经络病的范畴;针灸疾病谱完全涵盖“干针”的内容;“干针”的理论基础与中医针灸现代研究高度相关;“干针”的操作属于针灸的范畴。结论 “干针”是临床医学基于生物解剖学理论的一种现代疗法,与中国针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提出干燥综合征外感燥邪、内伤精血、禀赋阴虚、情志异常的发病观,认为本病有干涩不通、虚实夹杂的病机特点;并根据叶桂《临证指南医案》“上燥治气,下燥治血”理论,将干燥综合征分为上燥与下燥辨治。临证治疗时顺应五脏刚柔特性,用药柔静凉润,忌刚动温燥,重视血肉有情之品。上燥以桑杏汤清气润燥,翘荷汤辛凉清上,沙参麦冬汤养阴生津;下燥以复脉汤充养五液,六味地黄丸滋肾填精,五仁丸润燥养血,为干燥综合征辨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