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有效的、耐受性好的口服抗血吸虫药物的应用普遍增加。定期应用药物治疗患者常常会出现抗性株,因此药物抗性可能成为血吸虫病的主要问题。作者从巴西和肯尼亚的病人中分离到曼氏血吸虫,并观察小鼠体内该虫体对药物的反应。在巴西分离的不同虫株对吡噻硫酮、羟氨喹和吡喹酮出现明显不同的反应。在肯尼亚用羟氨喹500mg/kg的高剂量,不能将虫全部杀死,在Machakos和Mwea两个流行区的学生治愈率有明显的不同,羟氨喹30mg/kg剂量的治愈率低于在巴西应用20mg/kg的治愈率。在一所学校,治愈率为54%,而重复治疗的病人的治愈率仅为42%。这些结果证实了非洲地区的曼氏血吸虫对羟  相似文献   

2.
疟疾仍是全球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很多地区,由于恶性疟原虫对常用的抗疟药物产生了抗性,使得恶性疟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受到限制。抗性问题已对疟疾流行国家的疟疾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50多年前,在泰缅边境和哥伦比亚出现了氯喹抗性。目前,氯喹的抗性几乎遍布恶性疟流行区。恶性疟原虫虫株几乎对所有常用的抗疟药都产生了抗性。  相似文献   

3.
疟疾抗药性的定义是:“任何服用和吸收常用剂量或病人能耐受的较大剂量的抗疟药,疟原虫株仍存活或繁殖的能力”。这个定义可以扩展到各种疟原虫及杀灭血内或组织内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子孢子等药物的有效剂量,但实际上最普遍地用于恶性疟原虫对血内裂殖体杀灭剂特别是对4—氨基喹啉类的抗性,其他种类的人体疟原虫对这些化合物产生抗性尚无肯定的报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贾第虫产生药物抗性的证据做了回顾,并讨论了产生药物抗性的生物化学机制。当前,比较广泛应用的抗贾第虫药物有硝基环杂类化合物和硝基呋喃两大类。临床上有时见到用甲硝达唑和呋喃唑酮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5.
疟疾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非洲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自2017年以来,已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但如何做好境外恶性疟输入病例救治及抗疟药物监测,防止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病例发生或暴发尤为重要。抗疟药物作为疟疾防治的主要手段之一,有效遏制了全球疟疾流行,但随着抗疟药物的长期使用,恶性疟原虫耐药性问题,特别是对青蒿素类药物耐药性问题是目前疟疾防控的难题之一,本文就我国恶性疟原虫对主要抗疟药物抗性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试验应用的鼠疟原虫有对氯喹敏感的NK_(65)株和对氯喹有轻度抗性的NS株。选用的药物包括乙胺嘧啶(P)、周效磺胺(S)和氯喹(C),单用或配伍给药。原虫每周转种1次,在转种过程中逐渐增加药物剂量。结果,经过每周一次的52代转种,NK_(65)株原虫耐受了下列药物剂量:PS组(P S按1∶3配伍)20毫克/公斤,PSC组PS 9毫克/公斤和C 4毫克/公斤,C组能耐受C60毫克/公斤。 NS株原虫经45代转种后能耐受的剂量:PS组PS达25毫克/公斤,PSC组PS 4.5  相似文献   

7.
药物治疗是疟疾防治的重要手段,但是却面临着抗疟药抗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用于疟原虫抗药性监测。本文就恶性疟原虫常见抗药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9.
作者总结了近期证实鼠疟原虫红内期隐匿性裂殖子存在的研究结果。这些隐匿性裂殖子与裂体增殖时释出的多数裂殖子不同,它并不立即侵入红细胞而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隐匿状态。每一种或亚种疟原虫裂殖子都显示对其生活周期特性起作用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抗疟药的长期、广泛使用,疟原虫对抗疟药逐渐产生抗性。目前有关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分子标记研究较多,而对非恶性疟原虫关注度相对较小。为了更好地为临床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分子监测提供参考,本文就非恶性疟人体疟原虫常见抗药性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几乎对所有的抗疟药物都产生了抗性,近年来青蒿素类药物抗性的出现与扩散使全球疟疾控制与消除面临巨大挑战。筛选鉴定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相关基因对阐明抗疟药物作用机制、监测抗性的出现和扩散以及制定抗疟药物的使用规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基因常用的筛选与鉴定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原虫相关抗性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采集河南省2016年自非洲劳务返乡的131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血样,提取DNA,采用Pfdhfr、Pfmdr1和K13基因序列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并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131例输入性恶性疟患者自19个非洲国家务工返乡。131份血样均扩增出Pfdhfr、Pfmdr1和K13基因片段。其中Pfdhfr基因51,59和108位点氨基酸双突变NRNI型占2.29%,ICNI型占10.69%,三突变IRNI型占85.49%,野生型占1.53%,未见四突变。Pfmdr1基因86突变率分别为9.16%,K13突变率为11.45%,共15份血样检测到9个位点突变。结论 2016年河南省输入性恶性疟原虫Pfdhfr、Pfmdr1和K13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突变,其中Pfdhfr基因三突变型所占比例较高,K13基因未检测到与青蒿素抗性相关的突变。  相似文献   

13.
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寄生虫病.青蒿素类药物是目前首选的抗疟药.随着青蒿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有潜在产生青蒿素抗性及抗性广泛扩散的风险.体内外药物敏感性测试均显示有产生青蒿素抗性的趋势.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关青蒿素抗性的可能机制、检测方法及应对策略等进行归纳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癫痫(PISE)小鼠海马神经元生理生化的变化,探讨药物抗性癫痫的γ-氨基丁酸(GABA)信号功能的重塑机制。方法将4周~6周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作成PISE癫痫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癫痫模型组、假模型组和空白组,造模后观察1 d(静息期)、14 d(亚急性期)、45 d(慢性自发癫痫发作期)三个时间点,每组每个时间点各6只动物。采用免疫双标观察201S1相关的氨酸/丙氨酸激酶/Na+-K+-2Cl-共转运体1(NKCC1)、SPAK/K+–2Cl-共转运体2(KCC2)在海马组织共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SPAK蛋白表达的差异。用Cl-荧光探针MQAE检测各组神经元Cl-分布情况。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PAK与NKCC1、KCC2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 SPAK/NKCC1、SPAK/KCC2在小鼠海马组织共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模型组比较,模型组在PISE后1 d、14 d、45 d海马组织SPAK表达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3个时间点比较,14 d高于1 d、45 d,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海马[Cl-]i下降(P0.05)。慢性自发性癫痫小鼠SPAK与NKCC1、KCC2分别存在相互作用。结论小鼠海马神经元SPAK通过与NKCC1、KCC2相互作用调控[Cl-],参与药物抗性癫痫GABA信号功能的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世界许多地区用抗疟药控制恶性疟的传播。但在有些地区恶性疟原虫对药物产生了抗性,这对防疟规划的实施造成一大困难。对于恶性疟原虫对药物抗性的遗传特性及其在自然界疟原虫虫群中是如何传播的了解甚少。作者从泰国恶性疟病人获得两株,即PB_1和T_9。以酶电泳方法区别这两株后,用Trager和Jensen的方法体外培养数月,然后冻存于液态氮里。分离时,PB_1含有两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淡色库蚊对6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科学使用化学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生物测定方法检测淡色库蚊敏感品系、敌敌畏抗性品系和氯氰菊酯抗性品系Ⅳ龄幼虫对三氯杀虫酯、敌敌畏、马拉硫磷、残杀威、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等6种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每次测定设置7个浓度,每个浓度设2组,每组25个幼虫,24h后统计幼虫死亡数据,计算致死中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LC_(50))、回归方程和抗性指数。结果淡色库蚊敌敌畏抗性品系对三氯杀虫酯、敌敌畏、马拉硫磷、残杀威、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醑的LC_(50)分别为1.9623mg/L、1.1607mg/L、0.7359mmg/L、0.9002mg/L、0.0220mg/L和0.000 1 mg/L,回归方程分别为Y=3.5287+5.0254X、Y=4.6962+4.693 7X、Y=5.5051+3.853 6X、Y=5.2350+5.1476X、Y=10.4995+3.3184X和Y=13.2977+2.1683X,抗性指数分别为9.25、12.17、9.14、7.93、183.47和0.71;淡色库蚊氯氰菊酯抗性品系对三氯杀虫酯、敌敌畏、马拉硫磷、残杀威、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LC_(50)分别为5.572 8mg/L、0.2464mg/L、0.0892mg/L、0.202 7mg/L、0.064 1 mg/L和0.008 5mg/L,回归方程分别为Y=2.7728+2.9852X、Y=7.2054+3.6260X、Y=9.475 1+4.2635X、Y=6.8106+2.6125X、Y=8.7404+3.1352X和Y=14.6951+4.6853X,抗性指数分别为26.27、2.58、1.10、1.79、534.31和40.60。结论长期使用一种化学杀虫剂会导致蚊虫产生抗药性,并对其他化学杀虫剂产生不同的交互抗性,应采取合理选择杀虫剂品种和确定使用剂量等有效措施以避免蚊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Albright于1942年提出了对雄激素作用有抗性能引起内分泌疾病的概念。1957年Wilkins曾报道给一个睾丸女性化综合征的男性假两性畸型者应用甲基睾丸素,但并不出现男性化,此后许多资料提出这个疾病是由于在胚胎期及出生后对雄激素的作用存在抗性所引起。 睾丸分泌的睾酮可作为激素原在周围组织中形成两种类型的代谢物:(1)在5α-还原酶作用下转变为二氢睾酮,后者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作者研究了对锑剂有高度抗药性的利什曼原虫突变体对两种二线药物的敏感性。婴儿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置25 cm2烧瓶内用无细胞的MAA/20培养基,在5%CO2,37℃条件下作纯培养。每周传代一次。克隆化的野生型原虫已适应于0.5μg/ml酒石酸锑钾  相似文献   

19.
20.
恶性疟对抗疟药物抗性的逐渐提高已成为热带地区的主要威胁。对氯喹的抗性已非常普遍,对甲氟喹的抗性也快速上升。在泰-缅边界地区,甲氟喹对恶性疟的有效治疗剂量已从15mg/kg上升到25mg/kg,但治愈率持续下降。近来人们尝试用甲氟喹和青蒿酯5天联合疗法以提高治愈率而不增加毒性作用。但因病人不能配合服完3天以上疗程的药物,所以此联合用药计划不能很好地实施。本文作者用低剂量的甲氟喹15mg/kg与青蒿酯10mg/kg伍用一天,评价其有效性和毒性,以便替代高剂量的甲氟喹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