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结构特征以及活动性。方法采用挤压涂片法和透明胶纸粘贴法获取蠕形螨,在数码显微镜MoticDMB5软件系统下动态观察,然后进行拍摄和测量。结果对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和活动性进行了动态展示和描述。对比观察发现两种人体蠕形螨发育过程基本相似,均有卵、幼虫(3对足)、若虫(4对足)和成虫4期。由于毛囊蠕形螨若虫期有一次蜕皮,将其又分为前若虫和(后)若虫两期,前若虫较(后)若虫短,基节骨突不清。两种蠕形螨各期形态差异均较大,其活动性除虫卵外,各期均可见足和颚体活动,室温较高时(20℃以上)虫体运动活跃,移动明显。两种蠕形螨成虫末体变异也较大。另外,首次在水镜下拍摄到毛囊蠕形螨雌虫肛道(门)。结论两种人体蠕形螨均分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期,各期形态结构差异明显,易于鉴别;幼虫、若虫和成虫均具有明显的活动能力。两种人体蠕形螨似有亚种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取并筛选具有抑杀蠕形螨作用的中药材挥发油。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获取蠕形螨,镜下观察不同中药材挥发油对蠕形螨的抑杀作用,并设立新肤螨灵软膏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进行体外抗螨活性筛选。结果良姜、枳壳、细辛、桂皮、丁香、花椒6种中药材挥发油具有较好的抑杀蠕形螨效果,对2种蠕形螨均有明显的抑杀作用,其中丁香、细辛2种中药材挥发油对毛囊蠕形螨的抑杀效果优于皮脂蠕形螨。结论丁香、枳壳等6种中药材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体外抑杀蠕形螨活性。  相似文献   

3.
医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及药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观察自制杀螨液的杀螨、抑螨效果。方法:采用挤压括拭法。结果:其总感染率为43.74%;1998、1999、2000级三个年级的感染率分别为39.3%、42.8%、49.9%,有显著性差异;男生感染率为19.11%,女生感染率为40.75%,有显著性差异;感染者中,毛囊蠕形螨最多,占46.96%,皮脂蠕形螨最少,占20.05%,重度感染占14.74%。对部分感染者施用本室自制的杀螨液,用药20d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达90.64%和57.31%。结论:人体蠕形螨在集体生活的人群中感染较为普遍,且随着集体生活时间的延长,其感染率上升;杀螨液具有较好的杀螨、抑螨作用,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艾叶粗提物体外杀螨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索艾叶粗提物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螨效果.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自受检者面部获取毛囊蠕形螨,按批随机编号,随机分为醇提物、水提物及对照组,分别于4、8和12 h观察虫体死亡情况.结果3种醇提艾叶粗提物中,60%醇提物4、8和12 h杀螨率普遍高于70%醇提物和80%醇提物;60%醇提物的4种浓度中,2 mg/ml醇提物杀螨率与3 mg/ml醇提物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但2 mg/ml醇提物杀螨率优于1和0.5 mg/ml醇提物,且杀螨率均在72.12%以上.对比观察艾叶、百部醇提物与水提物的杀螨率,艾叶均显著高于百部;艾叶醇提物杀螨率明显高于水提物.结论艾叶醇提物和艾叶水提物均有明显的杀螨作用,且前者优于后者;醇提艾叶采用60%乙醇提取,杀螨浓度以2 mg/ml效果最佳;艾叶粗提物的杀螨效果优于百部.  相似文献   

5.
三种环境条件对毛囊蠕形螨杀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2%甲硝唑溶液、常用消毒剂以及高温环境对人体毛囊蠕形螨的体外杀灭作用,为选择有效的灭螨方法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透明胶带法获取螨虫,置于不同的条件下,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毛囊蠕形螨在2%甲硝唑溶液中存活时间为36(12~48)h,与空白对照组27(5~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66,P〉0.05)。在3组消毒剂和空白对照组间,毛囊蠕形螨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10,P〈0.01)。其中,毛囊蠕形螨在75%医用酒精中存活时间为0.22(0.07~0.78)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6075,P〈0.01);而毛囊蠕形螨在1%新洁尔灭中存活时间为48(12~60)h,在84消毒液(1:50)中存活时间为24(12~48)h,二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5,P〉0.01)。在2%甲硝唑、75%医用酒精、1%新洁尔灭、84消毒液(1:50)和空白对照组间,毛囊蠕形螨12h内死亡率分别为19.05%、100.00%、12.50%、21.43%和17.24%,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869,P〈0.01)。蠕形螨在45℃时,生存时间急剧缩短,由27℃时生存27h缩短为1.5h,54℃仅生存10min;当温度升至60℃时,存活时间最长不超过1min。结论2%甲硝唑溶液对毛囊蠕形螨无体外杀灭作用;3种消毒液中,只有75%医用酒精对蠕形螨有杀灭作用,1%新洁尔灭和84消毒液(1:50)对蠕形螨均无效。蠕形螨不耐高温,45℃对毛囊蠕形螨生存不利,54℃为致死温度,60℃为灭螨的最佳有效温度。因此,高温灭螨法可以作为目前既环保有效又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易行和定量的体外抗人体蠕形螨药物筛选的实验方法。方法以百部乙醇提取物为实验药物,分别应用文献记载的各种方法和自创的跟踪法进行体外抗人体蠕形螨实验,评价各种方法对筛选抗螨药物活性的价值。结果传统各法在药物和螨的作用方法及药物抗螨效果评价等方面均各有利弊。改进的跟踪法简单易行、视野清晰并可定位跟踪螨的变化,准确记录每只螨的死亡时间,用^-x±s表示螨的死亡时间为(3.53±1.04)min,可用t检验比较不同药物的抗螨活性。结论跟踪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进行体外抗人体蠕形螨药物活性筛选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7.
575例门诊蠕形螨调查卢洁酒渣鼻和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发病与蠕形螨感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蠕形螨是一种永久性寄生螨,属真螨目肉食螨总科蠕形螨科蠕形螨属。寄生于人体的有毛囊蠕形螨和脂形螨两种。毛囊蠕形螨多寄生于人体皮肤表浅部位,脂形螨常寄生于皮肤深...  相似文献   

8.
徐闻县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体蠕形螨感染 ,在各地人群中普遍存在。引起人体蠕螨感染有两种 :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笔者于 1997年 4月至 1998年 5月对徐闻县不同人群 2 178人进行了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1.材料与方法 :受检查中学生 12 2 1人 ,教师 179人 ,医护人员 175人 ,干部 2 87人 ,工人 316人。对中学生单纯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 ,而其他人员同时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挤压涂片法。2 .结果和分析 :本次共调查 2 178人 ,蠕形螨感染 711例 ,感染率为 32 .6 4%。(1)感染虫种分布 :毛囊蠕形螨占感染总数 92 .40 %(6 5 7/ 711) ,皮脂蠕形螨占感染总数 6 .47%(4 6 / …  相似文献   

9.
人体寄生蠕形螨多寄生于毛囊和皮脂腺,其感染率颇高,国外报道为27%~100%。为了观察人体蠕形螨在本校学生中的流行情况,笔对268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人体蠕形螨感染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对北京市丰台区部分人群进行感染调查,用透明胶带粘贴法检查螨虫,并就年龄、性别、职业和皮肤状况等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取主要相关因素。结果 人群蠕形螨感染率为2198%(273/1242),男性感染率为21.03%(114/542),女性为22.61%(156/690);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多,占69.60%,皮脂蠕形螨占19.80%,混合感染占10.60%。感染率主要与年龄相关。结论 人群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虫种以毛囊蠕形螨为主。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不同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不同人群等因素,以“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广东省11个市28个单位的中、小学生和机关企业职工为对象,采用挤刮法或透明胶纸粘贴法取样镜检进行人群蠕形螨感染调查。共检查5663人,阳性1692人,感染率29.88%,各地区感染率在6.07~72.8%之间;性别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小学生与职工感染率高于中学生,有痤疮者高于健康人群;987例阳性者中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占82.78%,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占13.37%,混合感染占3.85%,均以轻度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宝华  李昕  李春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7):1279-1279,1313
目的:调查天津市大学生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并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集体生活、卫生习惯及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过夜法对1 240名天津市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进行调查,同时针对其卫生习惯、面部疾患、宿舍分布、皮肤类型等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天津市在校大学生总感染率为37.66%,男生感染率为38.19%(215/563人),女生感染率37.22%(252/677);面部有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患者感染率为47.89%,明显高于皮肤正常者16.87%;单纯毛囊蠕形螨、单纯皮脂蠕形螨与混合感染同时存在,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蠕形螨的感染有明显的宿舍聚集性。结论:在天津市大学生中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以毛囊蠕形螨为主。蠕形螨感染是痤疮、毛囊炎的发病因素之一,同一宿舍可能增加蠕形螨的传播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检测蠕形螨方法以及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疾患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和挤粘结合法对5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观察其面部皮肤状况。结果: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54.44%。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33.88%)高于皮脂蠕形螨(11.48%);挤粘结合法检查蠕形螨感染阳性率(54.44%)高于透明胶纸法(34.26%),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皮肤疾患者蠕形螨感染率(68.71%)明显高于皮肤正常人群(4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人体蠕形螨感染较普遍,挤粘结合法检查蠕形螨的检出率高于透明胶纸法,有皮肤疾患者的蠕形螨感染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褚庆平  沈玲玲  姜姗  肖汉  李本侠 《中国校医》2013,27(8):594-594,596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状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36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面部螨虫感染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疾病进行调查。结果 362名大学生中85人检出螨虫,总感染率23.48%,男生感染率为26.62%,女生感染率为5.56%;毛囊形螨感染(75.29%)明显高于皮脂腺螨(12.94%);有面部皮肤疾患者的蠕形螨感染率高于面部皮肤正常者。结论该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螨虫寄生与面部皮肤病有较大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Permethrin 5% cream is a safe alternative for the topical treatment of papulopustular rosacea. Permethrin 5% cream is superior to metronidazole 0.75% gel and placebo in decreasing Demodex folliculorum, and is as effective as metronidazole 0.75% gel in treating erythema and pap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