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72,自引:1,他引:72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对 2 2例经病理证实的PCNSL患者CT、MRI及病理资料进行对照研究 ,另对 15例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检测 ,并以 12例胶质瘤作为对照。结果 2 2例中单发者 17例 ,占 77%。多发者 4例 ,共有病变 10个 ,1例呈弥漫浸润型。分布于脑室旁深部白质的有 15个 ,占 5 6% ,位于脑表面及灰白质交界区的有 8个 ,位于胼胝体的有 4个。肿瘤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 ,瘤周水肿多为轻至中度水肿。 16例 2 0个病变CT平扫呈等或高密度影 ,无出血或钙化 ,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 ;2个病变中心呈低密度 ,增强扫描呈环状强化。MR平扫 11例T1WI均呈等或较低信号 (与灰质信号相比 ) ;T2 WI10例呈等信号或较低信号 ,1例中心囊变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实质呈团块状、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 2例PCNSL行MR动态增强扫描 ,早期强化均不明显 ,时间 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上升型。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 ,瘤细胞大小较一致 ,胞质少 ,核大 ,染色质颗粒粗 ,可见瘤细胞围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 ,均未见明显的出血及片状坏死 ,亦未见钙化。淋巴瘤MVD值 (2 1 8± 11 2 )与恶性胶质瘤组 (44 4± 16 8)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胃癌CT特征与病理类型关系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31例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和病理进行对照,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增强特征,及CT对淋巴结的检出率和临近脏器受侵的CT征象。结果:胃癌胃壁增厚的程度与胃癌的病理类型无显著关系,胃癌切除标本的Borrmann分型与CT分型基本一致。CT判断浆膜层突破大部正确,但不完全可靠,CT判断腔内溃疡比较可靠。结论:CT对进展期胃癌不仅能显示腔内和壁内生长情况,而且能显示胃周围侵犯的淋巴结,对制订治疗方案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MGIST)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MGIST的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1例MGIST均为单发,发病部位包括胃11例,小肠7例,直肠3例。根据MGIST的形态与生长方式可将其CT表现分为4型:腔外型9例,腔内型3例,腔内外型4例,以及厚壁型5例。肿瘤直径小于5cm者5例,而大于5cm者16例。除2例肿瘤表现为均匀密度外,其余19例肿瘤为不均匀密度,伴有明显坏死、囊变及不规则形或分叶状边缘。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或显著不均匀强化。瘘道形成与瘤内钙化各见于2例。CT扫描发现肝转移2例,网膜转移1例及伴发肠梗阻2例。结论MGIST随其生长方式而有不同的CT表现,而这些影像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的肺部病变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艾滋病肺部并发症影像与病理资料,所有病例经CT导引下穿刺病理证实,分析肺部合并症的影像特征,分析相关影像的病理基础.结果:26例艾滋病人中,病毒性肺炎10例;真菌性肺炎4例;化脓菌感染6例;结核菌感染3例;卡波济氏肉瘤2例;淋巴瘤1例.主要表现为肿块或结节状.结论:艾滋病患者常同时或先后有数种病原体感染而造成多脏器病变,但肺部由于解剖特点是艾滋病首侵器管,常表现毛玻璃状、结节、肿块等,肺部病变穿刺活检能够明确其病理性质.肺部病变的病理改变与影像学征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CT增强表现及其病理对照观察。方法对39例经过手术、纵隔镜、穿刺活检证实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共180个淋巴结进行影像学分析,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16~67岁,中位年龄26岁。所有病例均做CT增强扫描。结果根据病灶强化形态学特征分为5种强化类型:(1)不均匀强化占28.3%(51个),病灶最大直径4.5cm;(2)环形强化占26.1%(47个);(3)均匀强化占25.0%(45个);(4)无明显强化占14.4%(26个);(5)分隔样强化占6.11%(11个)。病理观察,淋巴结强化类型与病灶实质内含血管的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灶的分布密切相关。39例淋巴结结核病例中28例(71.8%)强化是以2种或2种以上形式联合存在,其余11例(28.2%)强化是以单一形式为表现。结论直径在1.0~<2.0cm大小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均匀强化、无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形强化为主要表现;直径≥2.0cm的淋巴结结核依次以不均匀强化、环形强化、均匀强化和无强化为主要表现。当淋巴结环形强化、分隔样强化时应考虑淋巴结结核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康志毅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13,(6):100-101
在临床上,肺癌是脑转移瘤的最主要诱因。而CT可以对脑转移瘤进行早期诊断,确定癌灶的位置、数目、体积、形态及范围[1]。我院开展了肺源性脑转移瘤的CT影像与病理性质相关性研究,现将取得的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7.
目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骨骼病变,选择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为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病例362例,将2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362例穿刺针均在位,穿刺均获成功,并获得穿刺病理诊断及手术病理诊断,其中285例穿刺结果与手术病理相符,77例不相符,其组织学定性的准确率为78.7%(285/362)。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于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是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临床、影像和病理相结合的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脑胶质瘤的CT表现与病理、Ki-67表达水平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搜集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脑胶质瘤51例,分析CT征象,并行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Ki-67标记指数并研究CT征象与Ki-67标记指数的关系.结果儿童胶质瘤的部位、大小与Ki-67表达水平无关,胶质瘤的病理级别、密度均匀度、瘤周水肿程度及增强程度均与Ki-67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儿童脑胶质瘤CT征象与病理、Ki-67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CT征象能够间接反映儿童脑胶质瘤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青少年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研究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以提高CT、MRI在青年室管膜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术前行MRI、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2例患者中Ⅱ级者10例,Ⅲ级者32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明确Ⅱ级者8例,Ⅲ级者28例,另有4例无法确定,影像学检查分级评价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影像中,42例均为颅内囊实性占位病变,其中25例囊变位于病灶周边.MRI示42例病灶囊性部分呈长T1与长T2表现,实性为不均匀等T1、等T2信号,DWI表现为中高信号;CT检查实性病变为稍高密度,增强扫描33例呈不均匀及分房分隔样强化,9例实性部分强化较均匀,囊壁均可见环形强化;脑水肿影像评估无明显水肿及轻度16例,中度10例,重度15例,表示脑水肿及水肿程度与病理分级并无相关性,不对病理分级产生影响.结论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术前行CT及MRI检查对评估其病理分级及具体病情具有一定意义,对临床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及高场强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FNH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6个FNH.螺旋CT检查32例,MRI检查30例,其中2例同时做了CT和MRI.结果:CT发现33个病灶,MRI发现35个病灶,其中平扫中CT31个为均匀的低或稍低密度,2个为等密度,T1WI30个为低或稍低信号,5个为等信号,T2WI均呈高或稍高信号.病灶中心见点状,星状,裂隙状更低密度/信号:CT11个,T1WI16个,T2WI19个为更高信号.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区均未强化,病灶周围有增粗,扭曲血管影:CT7个,MRI10个.门脉期呈高或稍高密度/信号:CT21个,MRI33个.呈等密度/信号:CT10个,MRI2个.呈稍低密度:CT2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强化:CT1个,MRI6个.延迟期呈高或稍高密度/信号:CT4个,MRI30个.呈等密度/信号:CT24个,MRI5个.呈稍低密度:CT5个.病灶中心更低密度/信号强化:CT10个,MRI15个.结论: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及高场强MRI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提高了和其它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BAC)的多层螺旋CT的特征性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BAC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病灶的分布部位、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并对其相关征象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83例孤立型BAC根据CT图像上病灶密度表现将其分为3种类型:①单纯磨玻璃密度结节(35例);②混杂密度结节(36例);③单纯实性密度结节(12例).83例均为周围型,其中纯磨玻璃征占42%,环晕征占43%,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占57%,分叶征占28%,毛刺征占23%,胸膜凹陷征占24%,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占30%.结论:MSCT能显示孤立型BAC的内部结构及边缘特征,与病理对比具有较好的-致性;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出现磨玻璃密度的混杂结节,则强烈提示结节为BAC;与其它类型的肺癌相比,BAC分化较好,生长缓慢,预后也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与CT征象的关系.方法 64例胃癌病人行常规CT强化(剂量100 ml欧乃派克,速度3.0 ml/s),取45 s时胃肿瘤图像,手术后将肿瘤标本连同部分正常胃组织(30 min内)在CT室从其供血动脉实施不同压力注入造影剂(泛影葡胺,剂量10 ml/100 g),然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延迟10 s扫描1次,20 s 1次),后处理建立起肿瘤血管网,观察肿块的密度,与术前强化CT对照.肿瘤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并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分析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结果 肿瘤内血管分布:(除坏死区外)肿瘤内最高密度(D)随肿瘤级别及分期的增加而增加,且肿瘤越靠周边密度越高.注药后标本的供血血管显影数量远高于术前常规强化时肿瘤供血血管的显影数量,但它们的D/d(肿瘤内最高密度/正常胃黏膜密度)比值基本一致.结论 对于胃癌,常规增强CT的D/d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内部的微血管密度及肿瘤的血液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