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跟痛症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益 《中医正骨》1996,8(5):37-38
关于跟痛症几个问题的探讨广东省江门市中医院(529051)杨益跟痛症临床较常见,近年来其临床研究及文献报道日益增多,同时也暴露出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病名混乱,迄今见于文献报导的还有足跟痛、跟骨痛、跟骨骨刺、跟骨痹、足跟痛病、足跟疼痛及足跟跖侧疼痛...  相似文献   

2.
跟骨散外敷治疗足跟痛42例疗效观察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262600)冀志芹,崔骞,刘志丽,钟安华关键词:足跟痛/外治法,跟骨散/治疗应用,临床研究足跟痛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证,目前尚无可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笔者运用自拟跟骨散治疗足跟痛42例,取得...  相似文献   

3.
足跟痛中医外治三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足跟痛,也称跟痛症,通常是趾跟骨跖下面局限性疼痛,是一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足部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体型肥胖者更易患。它包括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足跟滑囊炎、跟骨骨刺等。本病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发作,多发于一侧,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以行走、站立为明显,部分患者踏地时局部有刺痛感,  相似文献   

4.
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每于上下楼或活动时疼痛加剧。由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骨刺等引起。笔者近年来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足跟痛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足跟痛以40~60岁之间的患者较为多见,原因与跟骨骨刺、跟部脂肪垫损伤及退行性病变与跟骨下滑囊炎等有关。中医认为多为肝肾不足,复感风寒湿邪,致筋脉失养,气血凝滞,络脉失和;发为足跟痛。笔者2005~2007年,采用中药外敷治疗足跟痛6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跟痛的病理分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5年 ̄1994年,作用共收治足跟痛313例,根据足跟痛的病理变化和诊治分析,将足跟痛分为跟骨隆突周围炎和跟骨内高压症两大类,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针对性治疗并随访3个月至5年,治疗跟骨隆突周围炎的优良率为90%,跟骨内高压症治疗优良率为91.2%。作者认为应根据足跟痛的病理改变来分类和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足跟痛为一临床症状,主要为局部慢性损伤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常见疾病有跟骨下脂肪炎、跟骨下滑囊炎,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骨刺。因肿胀和疼痛,走路时疼痛加重,影响日常生活,我院门诊自2002年3月-2003年5月应用曲安奈德治疗足跟痛30例,临床疗效高长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周围由于慢性劳损而引起或行走时疼痛的一种病症。主要由于跟骨下脂肪萎缩变性及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原因导致跟跖面疼痛。笔者用针刺配合中药薰蒸治疗足跟痛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矾芎散内服跟骨散外敷治疗跟骨痛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骨痛属祖国医学足跟痛、足痹范畴。临床可单侧或双侧发病 ,以足跟疼痛求诊 ,好发于中老年人。我们在单亦璞名老中医指导下 ,应用其家祖传矾芎散内服并跟骨散外敷治疗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引起的足跟痛 5 2例 ,79足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足跟高压症与跟骨刺病均以足部疼痛影响行走为主症 ,早期下肢抬高休息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检查时在足跟内、外跖侧或足跟底部可有压痛和叩击痛。早期跟骨高压症者 ,X线摄片多有异常 ,病程长者可有脱钙现象。跟骨刺病者X线摄片可有跟骨骨刺增生。实验室检查正常。跟骨高压…  相似文献   

10.
<正>足跟痛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足跟骨下疼痛为主的慢性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中包括足底跖腱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跟骨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有酸胀疼痛感或针刺样痛,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及活动。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与体重超重、长途行走、久站久立、老年软组织退变、骨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1]。其病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跟骨周  相似文献   

11.
跟痛症机理与手法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体型肥胖妇女尤为多见,可由跟骨底面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引起。急性者如行走时足部突然踩着硬物,或下楼时足跟着地过猛,都可发生;慢性者可由于跟部筋骨失养,遭受长期牵拉刺激而引起足跟慢性疼痛,也有因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发生足跟痛者。跟痛症并非疾病名称,而是一种症状。引起足跟痛的病因有多种,跖腱膜劳损、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均能引起本症。本文主要介绍因跖腱膜劳损及跟骨骨刺所引起的跟痛症。1 跖腱膜劳损1-1 发病…  相似文献   

12.
来看足跟痛的病人经常会说:"大夫,我脚跟痛,想拍张片子看看是不是长骨剌了?"在这些患者眼中,足跟痛是被骨刺扎出来的,但其实这个观点并不完全正确。足跟痛患者,有的有跟骨骨刺,有的则没有。有跟骨骨刺的人也并不一定都会出现疼痛,许多没有足跟痛的人,在做足部检查时反而发现有跟骨骨刺。足跟痛是因跟骨及其周围组织损伤,造成无菌性炎症而引起的。下面就来谈谈足跟痛的致病原因、特点、治疗方法和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痛症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发病率最高,根据病因、病理及发病部位之别,在临床上分为三型。Ⅰ型:后跟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局限于足跟部,主要见于跟骨滑囊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等。Ⅱ型:跟下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多局限于足跟底部,多见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X光片多呈现跖腱骨化,俗称跟骨骨刺)、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肾虚性跟骨痛等。Ⅲ型:全跟型,其特征多为全跟骨疼痛,病因为跟骨硬骨质的损害,如跟骨骨髓炎、骨结核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下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足跟痛症的原因很多,常伴有跟骨结节前缘骨刺,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主要包括跟骨下滑囊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疾病。笔者自2005年2-月2007年8月运用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小针刀治疗足跟痛5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足跟痛是指跟骨结节周围组织慢性劳损所引起的疼痛。临床上引起足跟痛的原因很多,有足跟骨骨质增生、跟骨脂肪垫变性、跖腱膜炎等,但跟骨骨质增生是引起足跟痛的主要原因,且以足跟底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一般采用内服药和外用药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笔者自2001年1月以来采用小针刀治疗骨质增生引起的足跟痛5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跟痛症(Painful heel syndrome)又称足跟痛,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疾病,指跟骨结节周围由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及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常伴有跟骨结节部骨刺形成.跟骨骨质增生症又称骨刺性跟痛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以足跟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推拿配合跟痛薰洗汤治疗跟痛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双称足跟痛 ,多由慢性劳损外伤、受寒退变等原因引起的双足或单足跟疼痛。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临床上分为跟下痛、跟后痛、跟骨痛三类型 ,对于跟下痛和跟后痛 ,笔者采用推拿配合跟痛薰洗汤治疗 5 6例作为观察组 ,取得满意疗效 ,并设单纯推拿治疗 30例作为对照组 ,现报告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体形肥胖的妇女易患此症.引起跟痛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等多种疾病.2006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跟痛症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周围由于慢性劳损而引起或行走时疼痛的一种病症.主要由于跟骨下脂肪萎缩变性及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原因导致跟跖面疼痛.笔者用针刺配合中药薰蒸治疗足跟痛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足跟痛症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宇峰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582-1582
足跟痛症主要是指跟骨底面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行走困难为主的病症。笔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自制跟痛洗方及内服中药治疗足跟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