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肿瘤细胞株分离的DNA能转化NIH/3T3成纤维细胞,人膀胱,肺、结肠癌细胞株DAN 的转化活性和Harvey或Kirsten鼠肉瘤病毒ras基因在细胞内对应物的突变有关,但人们还不明确这种突变和体内多步骤肿瘤生成作用的关系以及细胞致癌基因活化对实体瘤生成的进一步诱导怍用。本文用DMBA和TPA处理诱发小鼠皮肤肿瘤,原发的是乳头瘤,其中某些自发退化而另一些则发展成可皮下移植的鳞癌.来自三种移植性癌的DNA都能诱发NIH/3T3细胞形成转化灶,其频率仪略低于人EJ膀胱癌细胞株的DNA,后者有Harvey和Kisotcn鼠肉瘤病毒ras基因,分析限制内切酶谱表明小鼠皮肤癌DNA诱发的转化灶存在另一种ras~H基因拷贝,这不是NIH/3T3  相似文献   

2.
刘祥麟  钱连芳 《肿瘤》1996,16(3):412-415
从有长期吸烟嗜好的肺癌患者的手术标本(鳞状上皮癌)提取高分子量的癌细胞基因组DNA,对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进行转染,获二轮转化细胞,发现二轮转化率是一轮的3倍.证实在转染过程中转化灶出现的多少,与所用DNA的量有关,二轮转化细胞可在软琼脂上培养存活,接种裸鼠(BALB/c)于注射部位长出肿瘤。表明该二轮转化细胞具有肿瘤细胞的特性,用32P标记的人Alu重复序列和ras癌基因家族探针分别与一轮、二轮转化细胞和裸鼠肿瘤细胞的DNA进行Southern印迹转移和分子杂交。结果在三者细胞的DNA中都见有与Alu杂交的阳性条带,从而证明在转染过程中人体特有的Alu重复序列已整合到转化细胞的基因组中,并确定了转化细胞中的转化基因之一的属性为Ha-ras癌基因,本工作提示吸烟可能是人体原癌基因(C-Ha-ras)活化和肺鳞癌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人鼻咽癌癌基因:Ha—r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了对人鼻咽癌癌基因的研究结果。 人鼻咽癌活检组织DNA经二次体外转染N1H/3T3细胞及软琼脂生长,可得到典型生长的转化细胞灶,注射裸鼠后可形成肿瘤。转化细胞DNA经分子杂交可检测到人的顺序,提示人的转化顺序已进入小鼠纤维细胞内。 将上述具有肿瘤形成能力的30μg转化细胞DNA及其诱发肿瘤DNA分别经限制性内切酶ECoR1,BamHl和HindⅢ酶解后,与已知各种癌基因的~(32)p标记探针杂交,可发现它们具有癌基因Ha-ras的特性,经BamHl酶切后。Ha-ras呈现6.6kb大小的专一条带,经HpaⅡ酶切后呈现0.7kb的条带。其它癌基因如N-ras,ki-ras,Met等都呈阴性。在某些转化细胞中,还可看到Ha-ras杂交片段的长度呈现出多态性,可能反映了转化活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4.
利用DNA转染技术能在各种肿瘤细胞中检测转化NIH/3T3细胞的DNA顺序,体细胞突变后可获得转化活性,鉴定最易发生突变的靶基因的进展之一是分析特异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细胞。作者在甲基胆蒽(MCA)诱发的肿瘤细胞中检测转化基因,探讨检测到的转化基因是否是V—onc在细施内被激活的对应物.用MCA诱发的小鼠纤维肉瘤四株不同细胞株的高分子量DNA转染NIH/3T3细胞,有两株肉瘤T—92497,MCA—IGP_(12)有转化活性。分析了各种限制性内切酶对T—92497、MCA—IGP_(12)转化基因转化活性的抑制作用。应用待殊手段改变转化基因的内切酶谱,从而在T-92497第二次转染细胞中用  相似文献   

5.
过去有人提出EBV—DNA是通过病毒颗粒感染,或者是携带EBV基因的细胞与宿主细胞融合这两种途径之一,导致病毒基因转输入宿主细胞DNA。近年我们注意到:基因片段转染,是基因转移和导致细胞转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实验应用DNA介导的基因转移的钙沉淀改良法,在体外培养将EBV重复序列区的BamHl—W及其相邻片段转染宿主细胞(大鼠成纤维细胞,Rat—1),3周内出现转化灶,经半固体培养基进行转化选择,从而获得多株高效转化克隆,其中W_4和W_(10)通过裸鼠体内接种与鼠间移植,最后建立高移植成功率(94—100%)的可移植性裸鼠瘤(CH—1,CH—2)。 经SP6/T7RNA多聚酶诱导RNA探针、缺口翻译DNA探针和亚细胞定位的原位杂交探针综合应用,测知经EBV基因片转转染后多次传代的转化细胞(W_(10),W_4)和多次移植的裸鼠瘤(CH—1,CH—2)DNA中存在着EBV基因片段。另一方面,测知人类的鼻咽癌组织和Burkitt淋巴瘤细胞株以及绒猴的EBV转化细胞株中,恒定地整合着该基因片段。因此,EBV基因片段的活性及其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与癌基因激活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IH3T3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用表达Tpr-Met的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致其恶性转化,用软琼脂集落实验和3H-TdR掺入DNA的方法检查细胞的生长状态及增殖性,用Westernblot检测其c-Met及P-Erk、P-Akt表达水平,用EMSA实验检测NF-кB的结合活性。[结果]转染Tpr-Met的细胞形态有明显改变,能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形成的集落大且明显增多,转染pcDNA3.1/c-Met/Tpr-Met的细胞集落数分别是0,71±10和160±12,说明Tpr-Met能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用3H-TdR掺入DNA的方法来检测细胞的增殖性,发现转染Tpr-Met的NIH3T3细胞和转染c-Met的NIH3T3细胞相比,转染Tpr-Met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转化后的NIH3T3细胞DNA与NF-кB的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并且P-Erk和P-Akt的表达水平上调。[结论]NF-кB参与了Tpr-Met致NIH3T3细胞恶性转化的信号调控,提示阻断该信号途径有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2.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EBV)是一种DNA肿瘤病毒,以往有关EBV致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淋巴细胞.日前检测发现人类T细胞淋巴瘤也存在EBV感染.近年来研究表明EBV感染可转化T淋巴细胞,EBV可能在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观察LMP1在T细胞中的分子生物效应,有助于了解T淋巴细胞中EBV的感染途径、感染方式以及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ITIH4基因重组慢病毒干扰系统。方法选取干扰效果最佳的siRNA片段,设计shRNA结构,退火反应形成双链后采用T4DNA连结酶与线性化慢病毒载体Psico连接,转化大肠杆菌后提取质粒,并经质粒DNA测序和PCR鉴定重组质粒构建是否成功,转染293T细胞并测定培养上液的病毒滴度。结果测序结果显示,重组慢病毒干扰载体Psico/ITIH4测序结果与设计的shRNA序列完全一致,转染293T细胞后,其病毒滴度为9.5×10^3 IU/mL。结论成功地构建了ITIH4基因的重组慢病毒系统,为今后深入研究ITIH4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两者的一致性.方法:从75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病理标本中提取肿瘤组织DNA,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ras基因,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有3例因DNA提取质量较差出组.72例中,有24例(33.3%)结直肠癌原发组织中K-ras基因为突变型;23例(31.9%)肝转移灶癌组织中K-ras基因为突变型.24例原发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者中,有21倒(87.5%)对应的肝转移灶K-ras基因为突变型;46例两者均为野生型.原发灶及对应肝转移灶两者的一致率为93.1%.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有5例(6.9%).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原发灶和对应肝转移灶中K-ras基因的突变情况较为一致,可作为选用分子靶向药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Wang J  Fan Y  Guo L  Lu S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3):219-221
目的 筛选与食管癌相关基因 1(ECRG 1)编码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 ,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将编码ECRG 1羧基端 378个氨基酸的DNA序列插入到pGBKT7 DNA BD载体 ,与编码Gal4DNA结合结构域的DNA序列拼接做融合基因 ,将此重组质粒与已克隆到pACT2载体上的人肝脏cDNA文库 (与编码Gal4激活结构域的DNA序列融合 )共转化酵母细胞AH10 9。ECRG 1与相应的人肝脏cDNA片段编码的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后 ,可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排除假阳性后 ,阳性克隆中的文库cDNA进行测序分析。同源性检索搜寻GenBank中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序列。结果 共转化得到约 3× 10 6个转化子 ,2 3个克隆有报告基因的表达。排除假阳性后 ,得到 2个阳性克隆 ,它们分别编码Miz 1(myc interactingznfingerprotein 1)和FLNA(actin bindingprotein 2 80 )。结论 ECRG 1基因编码蛋白在酵母中可特异性的结合Miz 1和FLNA ,提示ECRG 1可能通过与MIZ 1、FLNA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细胞周期的运行。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活化子(STAT3)基因对膀胱癌细胞株T24及5637细胞的影响.方法 针对STAT3 mRNA序列设计合成3对编码小干扰RNA(siRNA)的DNA模板,构建pGenesil-1-shRNA-STAT3重组质粒,转染人类膀胱癌细胞株T24及5637细胞.通过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AT3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pGenesil-1-shRNA-STAT3重组质粒,并成功转染T24及5637膀胱癌细胞;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的STAT3基因表达在RNA及蛋白水平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的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组细胞明显受到抑制并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pGeneSil-1-shRNK-STAT3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及5637细胞后,可有效抑制STAT3的表达,并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