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尤其是低危组,免疫功能亢进导致了造血细胞凋亡亢进,进而引发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免疫抑制治疗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但亦有部分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白血病转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DS免疫异常的研究和免疫抑制治疗的结果,并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尤其是低危组,免疫功能亢进导致了造血细胞凋亡亢进,进而引发难治性血细胞减少,免疫抑制治疗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但亦有部分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效果差,甚至出现白血病转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MDS免疫异常的研究和免疫抑制治疗的结果,并做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MDS免疫发病机制及相应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近年发现,一些MDS患者存在着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增加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表明免疫异常至少在部分MD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异质性很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因至今未明,近年发现,一些MDS患者存在着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骨髓细胞凋亡增加和免疫细胞功能异常,而且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表明免疫异常至少在部分MDS患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5.
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53,自引:15,他引:53  
目的 报告一组与异常免疫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方法 分析29例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的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该组患者大部分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绝大部分患者骨髓增生良好,少部分增生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常规溶血试验阴性;无造血原料缺乏证据;无异常克隆造血证据;骨髓单个核细胞Coombs试验阳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试验性治疗反应良好。结论 该组疾病与异常免疫(特别是自身抗体)介导的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异常有关,暂称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将其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区分出来,患者可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且可减少误诊的AA、MDS。  相似文献   

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导致髓内无效造血,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细胞减少,部分患者死于骨髓衰竭所致的出血或感染,部分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近年来MDS在诊断、分型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了进一步提高。流式细胞术检测MDS中病态造血所造成的抗原异常表达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诊断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对MDS制定了新的分类方案,该分类能更为精确地反映疾病的临床特征,因此便于今后从疾病本质上认识和诊断MDS;反应停、氨磷汀、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等治疗MDS获得了较为可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为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尽管细胞免疫异常已被公认为AA发病机制中的主要环节,然仍有部分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无效.此类患者较之免疫抑制治疗有效者及同年龄正常人,其染色体端粒长度明显缩短且端粒酶活性亦存异常.笔者就AA患者端粒及其相关组成异常变化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造血干细胞或恶性克隆细胞获得生长优势而异常增殖,正常造血克隆受到抑制或过度凋亡,最终导致了外周血细胞减少,进而向白血病转化。细胞免疫紊乱在MDS的发病中尤为重要,正确深入地了解MDS的免疫调节机制对其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针对MDS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比例及免疫功能失调等现象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以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克隆性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性疾病。患者常有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且有2~3系形态异常。MDS分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获得性MDS原因未明,继发性MDS可发生在恶性血液病及其他实体瘤放疗或化疗之后。关于MDS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国外报道甚多,现将MDS与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发病机理、治疗及预后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病,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导致髓内无效造血,患者骨髓增生活跃而外周血细胞减少,部分患者死于骨髓衰竭所致的出血或感染,部分患者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近年来MDS在诊断、分型和治疗等方面均有了进一步提高。流式细胞术检测MDS中病态因所造成的抗原异常表达模式成为一种新的诊断手段;世界卫生组织对MDS制定了新的分类方案,该分类能更为精确地反映疾病的临床特征,因此便于今后从疾病本质上认识和诊断MDS;反应停、氨磷汀、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等治疗MDS获得了较为可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原因未明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功能异常,以难治性贫血及其他血细胞减少,并伴有病态和无效造血为特征的疾病。脾动脉栓塞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脾功能亢进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特点,能够使患者症状缓解,改善其血小板减少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我院2004年8月至2008年12月对12例MDS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治疗,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研究表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的紊乱。部分MDS患者表现有明显的自身免疫现象。现就MDS中出现的免疫紊乱及其对MDS进展的影响以及自身免疫现象的发生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免疫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凌云  李晓  浦权 《新医学》2006,37(4):258-260,277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一组起源于骨髓造血干或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造血细胞发育异常导致髓内无效造血,患者骨髓增生而外周血细胞减少.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免疫机制异常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免疫治疗MDS取得一定的疗效.该文综述了近年来MDS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罕见,不易早期发现和诊断,本文报道1例银屑病合并MDS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银屑病与MDS的发生机制及其联系。该例患者银屑病诊断明确,出现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骨髓穿刺、组织活检等检查诊断为MDS,经去甲基化治疗后银屑病有所好转,但MDS治疗效果差。临床应重视银屑病患者血细胞计数减少现象,及时考虑到并发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及时安排血液及骨髓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前普遍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类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引起的造血功能衰竭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尽管二者发病机制不同,但均可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为了深入揭示AA和MDS本质,我们用流式细胞术(FCM)对AA和MDS患者CD34^+细胞占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比例及其表面的G—CSF受体(G—CS—FR)表达水平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9例正常健康者、20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绝对数,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所有患者均作出诊断,病因分别为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2)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巨幼细胞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均无差异(P均>0.05).(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MDS-RA/RARS/RCMD患者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与正常健康者类似(P均>0.05);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 I/RAEBⅡ患者CD34+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均高于正常健康者(P均<0.01).(4) CD34+细胞百分比>1%、绝对数>10个/μl,往往提示急性白血病(APL除外),MDS-RAEB I/RAEBⅡ的诊断.结论 外周血循环CD34+细胞计数检测有助于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诊断及初步分型.  相似文献   

17.
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28例与免疫异常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方法回顾三年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142例,选择其中与免疫异常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症28例,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其骨髓增生活跃或减低,但红系比例不低或增高,网织红细胞或/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低,常规溶血试验阴性,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为主的治疗方案反应良好。结论该组疾病与免疫异常介导的造血细胞破坏或功能异常有关,应诊断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u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较为合适,目前有人提出IRP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提高对IRP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注意IRP与AA、MDS的鉴别。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mRNA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用血细胞中的表达,取11例FAB不同亚型的MDS患者的外周血3ml,以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1例MDS患者外周血细胞中均有VDR mRNA表达,提示MDS患者外周血细胞也是1,25(OH)_2D_3(VD_3)作用的靶细胞,VD_3的作用可能是通过VDR而介导的,为VD_3治疗MD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骨髓脂肪化、造血增生不良(或低下)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导致严重感染、出血和贫血为特征的综合征.AA分为遗传性AA和获得性AA,后者包括特发性AA和继发性AA.免疫功能异常及端粒缩短是AA的主要发病机制.特发性AA的治疗主要包括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治疗.HLA相合同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AA的首选.无HLA相合的同胞时可采用非血缘相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免疫抑制治疗.非重型AA患者可选择免疫抑制治疗.笔者就儿童特发性AA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WHO标准和MDS最低诊断标准对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0.050)的MDS患者的诊断分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1988年至2005年诊断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不增高的210例MDS患者[FAB分型为难治性贫血(RA)或RA伴有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重新分析细胞形态并采集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用WHO标准和MDS最低诊断标准对这些患者进行诊断分型.结果 按WHO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分型,其中RA 5例,RARS 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有多系发育异常(RCMD)76例,RCMD和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CMD-RS)9例,MDS不能分类(MDS-U)35例,5q-综合征3例,无法分型75例.WHO标准不能分型的患者中,16例骨髓二系或三系发育异常,而血细胞仅一系减少的患者随访半年后9例出现二系以上血细胞减少,可归为RCMD;对44例骨髓仅红系发育异常,血细胞二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无法进行分型患者,重新进行形态学分析,将那些尚未述及的细胞发育异常形态改变纳入判定该系细胞发育异常细胞计数范围后,27例患者粒系形态异常细胞≥0.100,可归入RCMD或RCMD-RS;15例三系均无细胞发育异常患者,采用MDS最低诊断标准诊断为MDS 5例,高度疑似MDS(HS-MDS)5例,意义未定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ICUS)5例.结论 MDS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是真正意义上的RA;关于MDS的细胞发育异常形态学异常的范畴和量的界定值仍值得进一步探讨;MDS最低诊断标准是对WHO标准的很好的细化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