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概念的提出,是为了便于定义临床上排除了其他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疾病、且不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的一类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必要正确认识其疾病特点.本文对ICUS的诊断、鉴别及处理原则等方面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2.
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概念的提出,是为了便于定义临床上排除了其他血液系统和非血液系统疾病、且不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的一类单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性疾病,有必要正确认识其疾病特点.本文对ICUS的诊断、鉴别及处理原则等方面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疾病谱。方法:对13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进行外周血常规、网织红细胞和或骨髓分析等检查。结果: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可分为血液疾病及非血液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占52.17%,非血液系统疾病占47.83%。血液系统疾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占首位。非血液系统疾病中,肝病性占首位。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可分为血液疾病及非血液疾病两大类,诊断时应拓宽思路,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异常,是指外周血中自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三种有形成份同时减少,由各种病因所致,大部分病人通过骨髓检查可以诊断,为进一步加深了解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变化特征,现将我院2002年以来172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病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对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象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68.9%,主要为急性白血病(14.8%)、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2%)、再生障碍性贫血(11.2%)、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10.2%);非血液系统疾病占31.1%,主要为结缔组织疾病(10.7%)、慢性肝病(7.2%)、感染(6.2%)。结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复杂,需要密切联系临床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减少误诊和漏诊,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6.
刘丽  胡小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472-8472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时的骨髓变化及常见病因。方法对168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骨髓检查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34例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79.8%,其中常见的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占39.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占17.9%,急性白血病占16.4%。非血液系统疾病34例,占20.2%,其中急慢性肝病11例,重度感染8例,结缔组织8例等。7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症,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重度感染1例,肝病1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造血系统疾病,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的主要手段,部分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分析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了解血细胞减少与疾病关系,以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217例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1系、2系、3系减少者分别进行分析,探讨其贫血程度与常见疾病关系。结果 185例血细胞减少病例分析中,1系降低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7.2%)、血小板减少性症(19.8%)、粒少或粒缺(9.1%);2系降低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43.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1.7%)和再生障碍性贫血(6.5%);3系降低主要见于急性白血病(38.9%)和再生障碍性贫血(33.6%);180例血细胞减少患儿中常见引起贫血的疾病分别是急性白血病(20.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9.4%)和无临床诊断的贫血类型(16.1%)。结论通过对217例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疾病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进行分析,提高了临床上血液疾病的相关认识,也对相应血液疾病的实验室数据、比例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是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合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罕见,不易早期发现和诊断,本文报道1例银屑病合并MDS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银屑病与MDS的发生机制及其联系。该例患者银屑病诊断明确,出现全血细胞计数减少,经骨髓穿刺、组织活检等检查诊断为MDS,经去甲基化治疗后银屑病有所好转,但MDS治疗效果差。临床应重视银屑病患者血细胞计数减少现象,及时考虑到并发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及时安排血液及骨髓系统检查。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ALPS)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FAS介导凋亡途径存在缺陷引起的淋巴细胞内稳态失调所致.ALPS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液和淋巴器官中双阴性T细胞增加,淋巴细胞增生,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和肿瘤倾向.笔者就ALPS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分类,以及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全血细胞减少症300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全血细胞减少主要是指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系数值均低于正常,是临床最常见的血液学异常。全血细胞减少约占贫血病人的18.9%[1],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繁多,其中血液系疾病占77.9%[2],非血液系疾病占22.1%。最常见的病因排序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脾功能亢  相似文献   

11.
潘云 《江西医学检验》2007,25(6):621-622
全血细胞减少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液异常,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等三种有形成份同时减少,由各种病因所致,大部分病人通过骨髓检查可以诊断,为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应用的血细胞分析仪种类越来越多,血细胞分析已步入全自动化分析时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可对血细胞自动计数和初步分类,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快速、方便、工作效率高、重复性好,但受多重因素影响,临床上血小板检测结果假性减少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将分析血液细胞分析过程中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探讨临床对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及外周血检查结果对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病因及疾病特点进行探讨。方法对270例初诊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同步进行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检取材,染色后行骨髓形态学检查,并结合其血常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7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血液系1统疾病占67.4%,其中以急性白血病最为常见,其次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涂片联合骨髓活组织检查能够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确诊率。与非血液系统疾病相比,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贫血症状更为严重。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范围广泛,病因复杂,多为血液系统疾病引起。骨髓涂片与骨髓活组织检查相结合,能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髓的真实情况.相比单一的骨髓涂片,更能够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血液学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主办,山东省血液学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红细胞疾病(贫血)学术会议定于2007年10月国庆假期后第一个周末(12日报到,13、14日开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议内容和征文范围:①全血细胞减少症、造血功能衰竭症的鉴别诊断;②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病理本质、诊断及鉴别诊断;④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诊断治疗;⑤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综合征、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诊治;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的治疗;⑦遗传性红细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⑧造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外周血标本1 404例,抽取患者静脉血0.5 mL置于含EDTA-K2抗凝剂10 μL的试管中,血液分析仪作血液分析,同时推血片2张,自然干燥后瑞-姬氏染色作外周血细胞形态观察.结果 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其形态学观察与血液分析仪测定相一致;而红细胞形态异常改变,血液分析仪只提示影红细胞,而对其他异形红细胞形态无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幼红细胞的提示,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液寄生虫(疟原虫)无法检测;血液分析仪对粒细胞形态无法准确判别,其对幼稚粒细胞及核左移现象提示结果与显微镜观察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粒细胞内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则无法显示.对各类幼粒细胞形态的分类则完全依靠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血液分析仪对淋巴细胞形态无法准确判断;只对异形淋巴细胞有提示,其与外周血细胞形态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法鉴别幼稚淋巴细胞及对异形淋巴细胞分型.结论 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查结合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为临床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同时降低被称为全血细胞减少,为某种高度异质性疾病在血液方面的共同表现,并不全由造血系统疾病引起[1]。本研究收集2010年以来收治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资料285例,总结骨髓象,结合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2015年收治全血细胞减少患者285例,首先疑因造血系统疾病引起,进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同时减少时的骨髓变化及其常见病因。方法对156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例成人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血液系统疾病为主,占83.6%(122/146),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急性白血病占31.5%(46/146),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15.1%(22/146),淋巴瘤10.9%(16/146);非血液系统疾病占16.4%(24/146),其中排在前三位的结缔组织疾病占3.4%(5/146),脾功能亢进占3.4%(5/146),慢性肝病占2.7%(4/146)。10例儿童全血细胞减少,其中急性白血病占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占4例。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白血病,因此加强对外周血细胞形态学的认识对于三系减少时白血病的初期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血细胞分析仪实验结果,探讨建立血细胞显徽镜复检标准,提高血细胞分析结果准确性.方法 依据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通过对6600份标本结果的数据分析,评价该标准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 仪器检测的标本有29%的血液分析标本需要复查,其中30%存在中性杆状粒细胞、异型淋巴增多或其他类型的异常.所制定的标准经临床验证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结论 血细胞分析仪与显徽镜复检结果具有一定差异,仪器不能完全代替显微涂片检查,尤其是对相关血液病患者应该进行镜检分析.制定血细胞显微镜复检标准化有利于提高血细胞检查准确性.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血细胞分离术和血浆置换治疗已广泛地运用于临床的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并获得很大成功.我科对29例不同类型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采用血细胞分离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86例),按照抽签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诊断,观察组运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联合的方式进行诊断,细致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疾病诊断准确率提升16.28%,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血液疾病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联合的方式实施诊断,可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