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甚至死亡.Rho激酶是Rho蛋白的重要下游底物,参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细胞迁移、炎症细胞浸润以及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和梗死体积扩大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Rho激酶抑制剂可有效舒张痉李血管,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保护内皮功能,增加缺血区域血流,缩小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白质损伤的实验性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Rho激酶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影响及Rho激酶抑制剂对缺血性脑白质损害的干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缺血组和治疗组给予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术后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腹腔注射,对照组和缺血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手术1个月后评价测定各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星形胶质细胞数目以及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结果缺血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增多,Rho激酶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大鼠脑深部白质纤维密度较缺血组明显增高,星形胶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激酶异常活化与缺血性白质损害相关,Rho激酶抑制剂可改善慢性低灌注状态下大鼠脑白质损害。 相似文献
3.
Rho相关激酶与脑血管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危害极大.许多研究发现,诸多因子参与了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其中包括Rho相关激酶.文章就Rho相关激酶在脑血管病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Src家族激酶(Src family kinase,SFK)是最大的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在调控细胞形态、增殖、生长、黏附和运动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Src激酶的激活与细胞表面许多信号输入相耦联,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免疫细胞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整合素以及其他细胞黏附分子.此外,作为连接细胞内和细胞外许多重要信号通路的膜结合开关分子,Src激酶在脑血管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中Rho激酶和磷酸化肌球蛋白轻链(p-MLC)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分4组:对照组;AngⅡ组;阻断剂组(Rho激酶阻断剂Y-27632);阿托伐他汀组。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p-MLC蛋白定位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Rho激酶和p-MLC蛋白定量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NO含量显著减少(P<0.01);阻断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NO含量较AngⅡ组显著升高(P<0.01)。AngⅡ组细胞质内出现大量棕色颗粒积聚、浓染;阻断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细胞质中仅有少量棕色淡染颗。与AngⅡ组比较,阻断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Rho激酶及p-ML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2组间蛋白表达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AngⅡ诱导的HUVEC保护作用,是通过抑制Rho/Rho激酶信号通路中Rho激酶及其下游的p-MLC蛋白表达,减弱AngⅡ对内皮细胞骨架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大鼠以普通饮食喂养作为对照组,另40只以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内膜损伤存活后,高脂饮食8周,取大鼠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每组10只,继续高脂饮食4周,之后治疗组用瑞舒伐他汀20mg/(kg·d)灌胃干预2个月。3组大鼠常规查血脂及RT-PCR检测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Rho激酶mRNA表达。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明显降低;VCAM-1、ICAM-1和Rho激酶mR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上述各指标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干预 Rho/Rho激酶信号通路表达而抑制血管内皮炎症,起到延缓、抑制动脉管腔狭窄的作用,这可能为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刘国政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8):5-6
由于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威胁,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能使近年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理论和临床新成果得到及时广泛应用,本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发病机制、分类、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诊治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Rho/Rho激酶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Rho/Rho激酶是具有信息传导和分子开关功能的信号多肽,多种病理因素可使中枢神经系统等组织内Rho激酶异常激活。在神经系统,异常激活的Rho/Rho激酶与血管痉挛、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过程。本研究阐述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Rho/Rho激酶可能作用机制及Rho激酶抑制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累及全身大血管壁的慢性炎性反应和脂质沉积过程,一些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等)可以激活多种信号通路参与AS的发展,Rho A/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通路就是其中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RhoA/ROCK通路参与AS过程的许多步骤,ROCK可能成为AS的潜在治疗靶点,了解Rho/ROCK通路在AS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对AS的防治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0.
P-选择素又称CD62,通过介导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活化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等过程,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多项研究证实,P-选择素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心脏病、吸烟、酗酒、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能否作为独立危险因素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细胞内的能量感受器,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维持细胞和机体能量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初,AMPK在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多;近年来,AMPK在脑组织中的分布以及酸中毒、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同时发现,卒中后人为调节AMPK活性可改变神经细胞结局。因此,AMPK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胱冬酶(caspase)是一组执行细胞凋亡的主要酶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胱冬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特别是在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其中,胱冬酶-9是该家族最重要的启动分子之一.文章综述了胱冬酶-9的结构特点、活化与调节以及对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并简述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一种具有分化和增殖能力的内皮前体细胞,在~定条件下能被动员到缺血组织参与损伤血管的修复和血管新生,被视为血管修复能力的标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PC数量的变化在脑缺血的发生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EPC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策略被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文章就EPC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腩血管病的治疗,是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120万~150万,几乎所有病例均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显微外科手术、介入神经外科学以及神经外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和完善,脑血管病的诊断技术进展迅速,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有很大进展.文章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c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可刺激造血祖细胞(hemopoietic progenitor cell,HPC)增殖、分化和成熟并从骨髓向外周转移,诱导多种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GM-CSF在抗凋亡、诱导神经元分化和血管生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新补充.文章就GM-CSF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作用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导致的氧化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相关.文章对NADPH氧化酶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机制以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