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变应性哮喘患者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哮喘发作期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mon前后,及未给予激素治疗的哮喘缓解组患者ECP水平,并对发作期患者ECP水平变化与肺功能1 s用力呼气量(FEV1)、1 s用力呼气量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哮喘发作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哮喘缓解组ECP水平显著高于发作组治疗后,但低于治疗前。哮喘发作组治疗前后ECP水平于肺功能相关指标呈负相关。结论:血清ECP是哮喘病很好的疾病标志物,检测血清ECP在哮喘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估计中有确切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吸入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气道高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反高应性的影响,以及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哮喘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每天分别吸入倍氯米松1000、700、400和200μg。观察临床症状及组胺激发试验,测气道反应性变化,并检查血清ECP浓度。结果各组在吸入糖皮质激素后临床症状好转,气道高反应性降低,ECP浓度下降。结论几种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均有治疗作用,在支气管哮喘病人中,或许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资料均为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为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共48例随机分组,各24例,对照组为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增加白三烯拮抗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白三烯拮抗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对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哮喘患者60例,随机分为雷公藤多甙组(A组),糖皮质激素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分别测定血清ECP及肺功能FEV1,PEF,治疗后再次测定血清ECP及肺功能。结果 (1)雷公藤多甙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血清ECP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血清ECP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2)雷公藤多甙组与糖皮质激素组肺功能FEV1,PEF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肺功能FEV1,PEF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能够显著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改善肺功能,这可能是雷公藤多甙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平喘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对180例确诊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分为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舒利迭(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组90例,吸入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对照组90例。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舒利迭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用舒利迭治疗支气管哮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比单纯吸入糖皮质激素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王淑霞 《吉林医学》2012,33(12):2537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与口服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此研究为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将10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FEV1%显著增加(P<0.05),但是治疗组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口服应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改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非急性发作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肺功能(FEV1)的变化,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改善率,FEV1增加率均高于对照组,β2受体激动剂及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率均较对照组增加.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结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中24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扩张支气管、抗生素应用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喘哮平复汤”加减治疗36例(治疗组),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平均住院日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结合中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陈新  郑妮  郑晶晶  许睿 《当代医学》2011,17(33):1-3
目的探讨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吸入和静脉序贯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清及诱导痰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前后外周血清及诱导痰液中IL-4、IL-5和ECP水平。结果吸入激素(ICS)组和全身激素(SCS)组两组哮喘患者外周血清及诱导痰液中IL-4、IL-5和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ICS组与SCS组相比,三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与静脉序贯口服糖皮质激素均可明显降低哮喘患者外周血清和诱导痰液中的IL-4、IL-5和ECP水平,大剂量吸入激素对IL-4、IL-5和ECP下调作用与全身激素给药相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哮喘患者诱导痰中ECP水平及其与气管炎症的关系。方法:测定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舒利迭治疗前后诱导痰ECP水平。结果:哮喘老人在急性期痰液中ECP水平显著增高(P<0.05);急性期痰液ECP含量与PEF(%)呈一种负相关趋势;治疗前后痰液中ECP水平的变化幅度较之血清ECP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期患者痰液ECP水平升高,痰液中ECP的测试为哮喘病的体外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支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度)患者治疗前后最大呼吸流速与诱导痰ECP浓度变化关系,以及急性发作期诱导痰ECP浓度与PEF(%)的相关性,为指导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敏感指标,为进一步评估哮喘病情、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疗效提供价值更好的指标.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期(中度)的患者60例,经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3个月前后进行肺功能PEF测定及诱导痰ECP浓度测定.结果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P<0.05);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后较治疗前ECP浓度水平降低;哮喘急性发作ECP浓度与PEF(%)者有相关性(r=-0.813,P<0.01),呈负相关.结论 根据ECP浓度变化能评估哮喘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联合使用ECP、PEF%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及对治疗疗效进行判定及跟踪.  相似文献   

13.
过敏原检测在诊断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总IgE、吸人性过敏原过筛(Phadiatop)、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和特异性IgE(SIgE)检测在诊断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Phadiatop、SIgE、总IgE水平;1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Phadiatop、SIgE、ECP水平;以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总IgE阳性率37.7%,高于正常对照组(2.5%,X2=18.13,P<0.01),特异性97.5%;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清ECP阳性率65.9%,高于正常对照组(20.O%,X2=26.34,P<0.01),敏感性65.9%,特异性80.0%.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50.0%和31.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X2=32.08、16.89,均P<0.01).最常见的SIgE均为户尘螨、粉尘、蒿、艾蒿等.结论 ECP含量的升高是诊断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道炎症的霞要指标;总IgE在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Phadiatop及SigE阳性的检出在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诊断监测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eptin、Eotaxin、ECP、LPO、细胞免疫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舒利迭组)和观察组(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组),每组各43例,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6、12周的血清Leptin、Eotaxin、ECP、LPO、细胞免疫及微量元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12周的血清Leptin、Eotaxin、ECP及L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细胞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血Ca、Zn、Fe、Se、Cu及M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舒利迭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Leptin、Eotaxin、ECP、LPO、细胞免疫及微量元素的影响较大,对于改善患儿的综合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倪丽丽  刘建芳  王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8-4019
目的:对比观察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一般肺炎患者血清中ECP和T-IgE水平,探讨三种疾病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Pharmacia公司的UNICAP100仪器及试剂盒,对113例哮喘、91例COPD、88例一般肺炎和102例正常人进行血清ECP和T-IgE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中ECP(47.78±57.27)μg/L和T-IgE(493.82±804.45)IU/ml显著高于COPD组ECP(20.98±22.23)μg/L、T-IgE(199.37±228.3)IU/ml和一般肺炎组ECP(9.01±4.45)μg/L、T-IgE(58.12±38.43)IU/ml。结论:哮喘、COPD和肺炎患者虽然都存在着气道炎症,但三者性质和程度不同,血清中ECP和T-IgE浓度的测定有助于三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免疫球蛋白IgE在哮喘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患儿和20例健康儿血清进行了ECP及IgE检测。结果哮喘发作期EC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期、缓解期及健康对照;IgE发作期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但缓解期与稳定期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哮喘患儿血清ECP、IgE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血清ECP水平能更准确反映嗜酸粒细胞活化状态和气道炎症变化,是诊断、判断病情及指导抗炎治疗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onic protein,ECP)、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otal immunoglobuline E,T-IgE)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phils,EOS)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测定3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前后血清ECP、T-IgE水平及EOS按常规法计绝对数.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中ECP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正常组,ECP水平的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且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哮喘组血清T-Ig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无显著差异.而3组的EOS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ECP是EOS活化后脱颗粒释放的主要炎性介质,是反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血清ECP含量的变化与哮喘患儿疾病的状态有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总IgE及EC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血清总免疫球蛋白 E(T- Ig E)、变应原特异性 Ig E抗体 (S- Ig E)及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和田部分地区 2 12例 18~ 72岁维吾尔族人分为对照组、哮喘间歇发作组及轻度、中度、重度哮喘组 ,分别定量测定 5组患者的血清 ECP(S- ECP)、T- Ig E水平 ,同时对吸入性变应原的特异性 Ig E抗体水平进行定性测定。结果:哮喘各组之间 S- EC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1) ,重度哮喘患者组 S- ECP水平最高 ,且 S- EC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0 .6 3,P <0 .0 1)。变态反应的出现与 S- ECP水平增高有关 ,T- Ig E与 S- ECP呈正相关关系 (r =0 .6 1,P <0 .0 1)。S- ECP水平与哮喘发作的自觉症状和通过检查所得的客观体征具有高度相关性 ,ECP与最大峰流速 (PEF)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 0 .6 7,P <0 .0 5 )。结论:血清 S- ECP和 T- Ig E二者的水平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取决于嗜酸粒细胞激活程度和分泌蛋白的能力 ,它们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的活动情况 ,并可预示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43-46
目的 探讨血清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补体3a (C3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12月在我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SLP、C3a和MMP-9的浓度水平,并采用德国PowerCube肺功能仪测定两组的PEF、FEVl及FEV1/FVC水平。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TSLP、C3a和MMP-9的水平差异,并对支气管哮喘组TSLP、C3a和MMP-9水平与其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SLP、C3a和MMP-9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支气管哮喘组PEF、FEV1及FEV1/FVC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SLP、C3a和MMP-9水平与其PEF、FEVl及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TSLP、C3a和MMP-9的水平升高,且与患者肺功能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该三项指标共同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炎症与重塑的过程,联合检测该三项指标对判断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辅助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血清ECP含量并探讨其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UniCAPl00型自动酶免疫荧光分析系统测定。结果:正常人ECP含量为(4.76±3.28)μg/L;3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ECP含量为(23.75±32.50)μg/L,治疗后ECP含量为(8.36±5.27)μg/L,41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ECP含量为(10.98±4.24)μg/L。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血清ECP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ECP水平反映气道的炎症程度,并可作为哮喘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