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稀释与自体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献血法的实施和异体输血诸多并发症所带来的潜在危险,如何减少异体输血成了当今面临的现实问题。大量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采用血液稀释与自体输血完全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中异体血的输入并确保患者术中安全和术后正常恢复。该方法也同样适用于某些内、外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雅铭 《四川医学》2001,22(1):93-95
外伤与手术均可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失血,以往常采用输注异体血,但输异体血造成诸多并发症,血源也较困难。因此,目前主张采用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以减少失血,达到不输或少输异体血的目的。1 术前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方法自体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或经保存后,以供给患者在围术期输血。血液稀释是指失血时或失血前,或自体血采集过程中,或人为将患者血管扩张,输注一定量的晶体液或(和)胶体液以扩充血容量,使血液稀释,以便术中减少患者血液有形成分的丢失。1.1 术前多次采集自体血:此法多用于择期大手术,即在术前每隔3~5天采集一次…  相似文献   

3.
血液稀释包括损伤出血后的自然代偿性体液转移入血或输液治疗所致的血液正常成分的稀释。近十余年来对血液稀释所引起的生理变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血液稀释作为一种安全、有效新技术新疗法用于某些疾疒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用于休克和微循环障碍,手术前血液稀释及术中自体输血以及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可以大大节约用血,部分代替了异体血的使用,从而避免输用库血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9年3月以来,对83例手术病人采用经动脉穿刺采集自体血,同时进行血液稀释后回输给病人,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穿刺在身体输血、血液释释及监测血压中的应用。方法:对83例手术病人实施经足背动脉或挠动脉穿刺采集自体血400~600ml,同时输入3倍的液体进行血液稀释,采集血液后又利用该动脉穿刺作为有创血压连续监测,所采集的血液在术中需要输血时回输给病人。采血过程中严密观察病人神志、无创血压、心电图等。结果:全部病例采血过程顺利,采血时间为9~17min,平均11.6min,患者无心慌、头晕等症状,无明显血压波动及心电图异常。结论:该方法采血速度快、安全、可靠、节约库血,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自体输血、血液稀释在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3-68岁,术前Hb≥130g/L,HCT≥0.4L/L,术中出血约在800ml以上的择期外科手术病例80例,分为两组。实验纽40例,于术前或(和)麻醉后采集自体血400-800ml,用以自体血回输,术中给予扩容行血液稀释,通过监测HCT和Hb控制输血。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输血和输液。结果实验组术中输血量为(462±220)ml,比对照组(1297±640)ml减少60%,术中输血费用:实验组为46636.2元,比对照组(93379.08元)减少49.9%。术中实验组动脉血气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凝血功能变化不大。结论在高海拔地区可以采用自体输血与术中扩容血液稀释相结合的方法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血液稀释包括人体因伤病失血后的代偿性组织液转移入血,或治疗性输液所引起的正常血液成分被稀释。血液稀释产生一系列有利的生理代偿变化,红细胞减少,血液粘度降底,血流速度增加,微循环改善,利用这些血液流变学变化来治疗多种疾病,即新近发展的血液稀释疗法,亦称为流变学治疗(Rheovogical Treatment)。目前各种稀释用液正在研究和改进,稀释技术也在发展,血液稀释治疗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用于手术病例的术前自体备血,术中自体输  相似文献   

8.
由于血液来源的困难以及输全血所产生的种种合并症,近年来国内、外都采用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治疗低血容量休克、手术时补充失血和体外循环预充人工心肺机。本文介绍我们从1977~1979年6月临床应用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的初步经验。临床资料一、血液稀释用于胸伤出血休克的治疗闭合性胸伤4例,胸内出血量1,000~2,500毫升,血压0~80/60,均有休克体征。病员快速静脉输入平衡盐液1,500~2,000唐升后血压回升,胸腔内血量在1,500毫升以上者,同时静脉输库血300毫升。血压稳定后病员均恢复良好。(表1) 二、血液稀释用于心、胸手术1.血液稀释合并自体输血:血容量正常的手术病员40例,肺切除15例,二尖瓣扩张分离手术10例,纵隔肿瘤切除10例,动脉导管结扎5例(表2)。麻醉前或麻醉后放血300~350毫升,同时静脉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600~1,000毫升,血球压积平均30%,手术时继续输入平衡盐液,手术结束时输入自体血后血球压积平均32%(表3)。40例中除2例肺叶切除因术前血红蛋白偏低,术后各输库血300毫升以外,其余均未输血。术后胸腔引流血量平均300毫升,40例病员均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某些出血量较多的大、中手术,在不输或少输异体血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完成,恢复健康,但必须在术中尽可能减少实际出血量。为达此目的,一方面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术野出血,另一方面术前进行血液稀释,以减少出血中的红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损失。本文就我院外科1981年以来对定期手术26例术前进行急性中度血液释稀的适应证、方法和临床观察结果加以介绍,并就此种方法的安全性和注意事项略加讨论。适应症:本组选择心、肺、肝、肾功能良好,无明显贫血(血色素10g%以上)。无凝血机制障碍,估计术中出血较多而需要输库血者。方法:麻醉前在点滴稀释液的同时,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 2 4例择期骨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血液稀释 ,术毕输还。观察采血前后SBP ,DBP ,HR ,Hb及Hct的变化 ,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采血前后SBP ,DBP ,HR ,Hb比较P <0 0 1 ,有非常显著性差别 ;但Hct采血后值为 :37 384± 0 1 2 2 %仍在正常范围。结论 :血液稀释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 ,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谭转改 《右江医学》2000,28(6):506-507
随着人们对输异体血所导致感染 (如艾滋病、肝炎 )及不良反应的重视 ,自血回输已广泛应用于手术治疗中。本院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开展血液稀释自体回输 12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其围术期的配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中 ,男性 8例 ,女性 4例 ,年龄 2 1~ 64岁 ,体重 50~ 65kg。腹部肿瘤 4例 ,胆结石 5例 ,股骨骨折 3例。所有病人术前红细胞压积 (HCT)≥ 38% ,血红蛋白 (Hb) >12 0 g/L。2 .采血方式 病人于术前 1~ 3天到血库采血 ,不能步行者可在手术室术前采血 ,术中回输。3.回输结果 失血…  相似文献   

12.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有省血、保持良好凝血功能及减免因输入大量同种血而引起的并发症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本院1975年12月至1980年12月采用血液稀释和自体输血184例,初步取得省血和减少输血量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手术出血量,节约库血用量,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以及输异体血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输血并发症,对136例手术病人采用急性血液稀释自体输血方法,进行临床应用观察,效果满意,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应用于颅脑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42例无内科合并症的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同种异体输血组(对照组71例)及自身输血组(治疗组,71例),治疗组麻醉后采血至150ml时快速静脉滴注采血量2倍量的稀释液,输液毕立即手术,治疗组患者在手术临近结束或出血超过300ml时回输自体血;对照组在出血超过300ml时输同种异体血。观察生命体征及测定输血前及术后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球比积(Hct)、网织红细胞、血红细胞沉降率(ESR)、纤维蛋白原(F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黏度、血浆电解质(K^+、Na^+、Cl^-)、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C反应蛋白(CRP)。结果采血及回输血过程无不良反应,生命体征监测参数稳定,对照组及治疗组在麻醉前、术后24h及术后24两组间血压、心率、RBC、HGB、Plt、Hct、Fb、PT、APTT、网织红细胞、血黏度、血电解质(K^+、Na^+、Cl^-)、PaO2及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术后24h ESR及CRP均比输血前升高(P〈0.01),对照组术后24hESR及CRP比治疗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应用于颅脑手术安全、可行,可降低颅脑手术病人对同种异体血的需求,且急性血液稀释自身输血比同种异体输血炎症反应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急性血液稀释对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 24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自体输血组(AT)和血液稀释组(HD)。全麻下,AT组采血396-639ml,并输等量6%羟乙基淀粉(HES)注射液,HD组先输入HES 500ml后手术。监测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循环生理指标,检验术前(T1)、血液稀释后输自体血前(T2)及术后1日(T3)的Hb、RBC、Hct、Plt、WBC。结果 AT组T2的HB、RBC、Hct值明显低于HD组(P<0.05),而T3明显高于HD组(P<0.05)。结论 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更有效地减少血液流失,保存红细胞。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根治术中稀释式自体输血与血液稀释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光  黄宁  林鹰 《黑龙江医学》2002,26(5):337-338
目的 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和急性血液稀释对血液生理的影响。方法  2 4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自体输血组 (AT)和血液稀释组 (HD)。全麻下 ,AT组采血 396~ 6 39ml,并输等量 6 %羟乙基淀粉 (HES)注射液 ;HD组先输入HES 5 0 0ml后手术。监测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循环生理指标 ,检验术前 (T1)、血液稀释后输自体血前 (T2 )、及术后 1d(T3)的Hgb、RBC、Hct、Plt、WBC、PT、APTT、TT、FIB。结果 AT组T2 的Hgb、RBC、Hct值明显低于HD组 (P <0 0 5 ) ,而T3明显高于HD组 (P <0 0 5 ) ,AT组PT、APTT、TT、FIB各项在四个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 (P > 0 5 ) ,检验值全部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稀释式自体输血能更有效的减少血细胞流失 ,维护血液的生理功能 ,对于最大限度的避免同种输血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及自体输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择期手术40例,ASA Ⅰ~Ⅱ级,于麻醉前行ANHD.监测ANHD前(HD1)、后(HD2)及自体血输入后(HD3)患者 EKG、MAP、CVP,Hb、Hct、Plt,凝血功能和动静脉血气分析、血氧含量、摄氧率(ERO2).结果患者HR、MAP、CVP无明显变化.Hb、Hct、Plt在HD2、HD3时点较HD1下降(P<0.01),最低值分别为:(108.1±11.0)g/L、(32.3±3.6)%、(115.9±19.7)×109/L.动静脉血氧含量在HD2、HD3时点与HD1相比下降(P<0.05), 最低值分别为:(154.29±17.31)ml/L、(113.96±18.91)ml/L.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ERO2均在正常范围.结论适度的ANHD能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Hb、Plt及凝血功能的正常作用,不导致机体酸碱平衡失调,机体的氧供氧耗正常.  相似文献   

19.
黄瑶  杨天明  范新民 《广西医学》2002,24(12):2104-2104
传统自体输血是通过采集静脉血液行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 ,客观存在采血时间长 ,且常有采血量不足等缺点。 1 999年以来 ,笔者采用经动脉穿刺采集自体血 ,明显地缩短了操作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动脉采血和静脉采血在自体输血及血液稀释的应用作一简单的比较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经动脉采血组 ( A组 )和经静脉采血组 ( B组 )各 40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体重、术前血球压积方面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A组主要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穿刺采血 ,B组主要经肘正中静脉 ,大隐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20.
孙国常  崔宝利 《北京医学》2008,30(12):742-742
患者 女,22岁,于2008年4月19日因高空坠落伤、右股骨干上段粉碎性骨折入院.在行髓内针固定术过程中,患者出现休克症状,全身皮肤大面积荨麻疹,疑为普鲁卡因等麻醉剂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即停手术,经抗过敏治疗,休克症状缓解,择期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