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内观认知疗法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价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医学生网络成瘾障碍(IAD)的效果。方法采用自编《网络成瘾调查问卷(QIA)》筛查某医学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对得分较高者(〉5分)经临床面诊确定15例IAD患者并组成研究组,将未达到IAD诊断标准的其他25人组成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内观认知疗法进行7天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尊量表(SE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容纳他人量表(AOS)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相比SCL-90、ABS、PSSS、SES、SCCS、AOS多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内观认知疗法对IAD有效,但不是IAD的特异性治疗方法,预计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普遍具有治疗作用,对青少年具有心理健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元认知策略对乳腺癌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疗效。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和出院后10个月应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和元认知问卷(MCQ)对7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元认知干预后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非理性信念总分;概括化评论分;低挫折忍耐;绝对化要求;糟糕至极)较干预前有显著性差异(t=6.52,2.94,13.902,20.284,5.311;P0.01)。乳腺癌患者的元认识干预前后在认知自信、积极信念、思维和控制需要及元认识总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34,5.04,2.30,5.76;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元认知对乳腺癌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有一定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内观认知疗法对医学研究生感恩水平和利他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符合心理学原理的新方法和参考.方法:根据筛选标准在天津医科大学选择60名被试,随机分成内观组(n = 30)和对照组(n = 30).内观组接受为期6周,每周1次,每次2.5h的半集中式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组自行阅读大学生守则,不...  相似文献   

4.
内观认知疗法对40名大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适用性.方法:使用招募海报的方法招募46名在校大学生,用改良后的内观认知疗法进行为期7天的治疗,40人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男13名,女27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参与动机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参与动机调查显示主动接受心理治疗的大学生多数认为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并对心理治疗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完成治疗者中治疗前SCL-90的阳性检出率为42.5%,SCL-90总分以及各因子分在内观认知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如SCL-90总分:治疗前为(160.8±44.9),治疗后为(123.2±31.0),P<0.001].结论:改良后的内观认知疗法可行性高,治疗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可进一步推广和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分散内观认知疗法的疗效,探讨其对硕士生心理社会功能影响。方法对30名硕士生采用为期4周的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在治疗前后采用情感平衡量表(AB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我和谐量表(SCCS)、容纳他人量表(AO S)和自尊量表(SES)进行前后对照,同时与集中内观认知疗法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心理治疗前后的ABS量表正分(t=-3.168,P=0.004)、负分(t=-5.785,P=0.000);PSSS量表的朋友支持分(t=-3.005,P=0.005)、家庭支持分(t=-3.279,P=0.003)、其他支持分(t=-2.242,P=0.033)、总分(t=-3.442,P=0.002);SCCS量表的不和谐分(t=3.494,P=0.002)、灵活性分(t=-2.305,P=0.028)、总分(t=3.264,P=0.003);AO S量表的被他人容纳分值(t=-3.430,P=0.002)均有显著改变;SES量表总分(t=0.635,P=0.530)无显著变化。结论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硕士生情感平衡、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被他人容纳有显著改善,能显著提高他们的心理社会功能,分散内观认知疗法限制条件少且能达到与集中内观认知疗法相仿的效果,适用于硕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应付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理性信念和应付方式的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应付方式问卷,测评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2名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相比,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明显偏高(P﹤0.01),在自责、退避的应付方式上得分较高(P﹤0.05),而在问题解决的应付方式上得分却显著偏低(P﹤0.001);②非理性信念水平与自责、退避、幻想、合理化等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P﹤0.05-0.01),而与问题解决的应付方式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非理性信念,多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且非理性信念与应付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抑郁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特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非理性信念的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非理性信念量表分别对50例抑郁障碍患者及50例正常人进行评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0例抑郁障碍患者进行评定.结果:①与正常对照,患者的非理性信念水平显著偏高,在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及总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与男性患者对照,女性非理性信念水平显著偏高,在低挫折耐受分量表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患者非理性信念与人格特质具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抑郁障碍患者存在非理性信念;非理性信念与人格特质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内观认知疗法进行改进,缩短治疗周期从7天到3天半,提出短程内观认知疗法,评价其对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改进法对1例心理亚健康状态者应用,治疗前确定主要心理问题,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主题绘画进行测评。结果治疗后心理亚健康状态者的SCL-90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主题绘画内容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呈显著差异,事前设定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结论短程内观认知疗法对心理亚健康状态有肯定疗效,由于缩短了疗程,扩大了适应人群,对内观认知疗法的推广普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网瘾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的的影响。方法:60名网瘾大学生,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给予一般性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内观认知疗法,干预时间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核心自我评价量表(CSES)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TSCS、CSES总分分别为(226.55±23.46)分、(28.48±4.35)分,对照组TSCS、CSES总分分别为(226.49±23.24)分、(28.35±4.29)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研究组SCS、CSES总分分别为(261.72±21.28)分、(35.29±3.41)分,对照组SCS、CSES总分分别为(239.53±25.16)分、(30.15±4.33)分,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t=3.69、5.11,P0.01)。结论:内观认知疗法能够提高网瘾大学生自我认知与评价水平,具有较好的心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信念量表的初步编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编制符合中国文化特点并适用于情绪障碍者的非理性信念量表。方法:采用逻辑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法初步编制了非理性信念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的检验。被试共260名,其中焦虑或抑郁障碍及二者共病者230名,正常被试30名。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获得三个因子:低挫折耐受、概括化评论、绝对化要求。条目与分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5~0.793,条目与总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354~0.653。分量表与总量表间的相关为0.728~0.877,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为0.414~0.525。总量表的标准Cronbachα系数为0.874,分量表的标准Cron-bachα系数为0.725~0.812。总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870,分量表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分别为0.626~0.870。总量表的重测相关系数是0.848,各分量表重测相关系数为0.700~0.818。结论:非理性信念量表信度、效度检验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在临床工作中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感戴能力关系以及内观疗法对二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董霞修订的大学生感戴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2名大学生施测。结果①内观组SCL-90前后得分差异显著下降了(t=5.036,P=0.000),另外内观组大学生感戴能力在内观前后显著提升(t=-5.928,P=0.000)。团辅组SCL-90得分前后差异显著(t=2.220,P=0.037),而感戴能力在处理后也得到了显著提升(t=-3.017,P=0.006)。空白对照组在施测一周后SCL-90得分明显下降(t=5.485,P=0.000),但感戴能力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至)3组SCL-90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内观组和团辅组感戴能力前后测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F=9.822,P=0.000)③感戴能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线性关系(B=-0.132)。结论①内观疗法和团体辅导活动均可提升大学生感戴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②大学生感戴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程结构式游戏对医学生失眠症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交与感情孤独等方面的影响。方法从某医学院在校学生中筛选出46名符合入选标准的失眠医学生,用区组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人。对实验组采用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 I)、生命质量评价量表(SF-36)、感情与社交孤独量表(ESLS)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失眠医学生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 I)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及总分等7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SF-36量表中的GH(一般状况)(t=-2.56,P〈0.01)、RP(生理职能)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76,P〈0.01)。结论短程结构式游戏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失眠医学生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改善日间功能,是治疗医学生失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Japanese Irrational Belief Test (JIBT), a self-report type measure was developed as a means to aid the controlled clinical research on rational-emotive therapy. A five point scale questionnaire consisting of 107 items was administered to 211 Japa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alyz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item analysis, and seven scales of 10 items each were finally constructed. Seven scales measure the testee's beliefs on self expectation, problem avoidance, ethical blame, helplessness over inside, dependence, cooperativism and helplessness over outside. Coefficients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seven scales were 0.725 to 0.882. Both the JIBT and the STAI were administered to 208 normal subjects to examine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the JIBT was also administered to 98 neurotic subjects to compare with the normal subj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 the normal subjects the beliefs on problem avoidance, helplessness over inside, dependence, cooperativism and helplessness over outside we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anxious proneness,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ormal subjects and the neurotic subjects were found in the beliefs on self expectation, problem avoidance, helplessness over inside, dependence and helplessness over outside.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编制中学生非理性信念评定量表(MIBS),检验其信度与效度。方法:建立条目库,经过项目筛选,保留40条组成MIBS。用MIBS对737名中学生进行测量,四周后对105名中学生用MIBS进行重测。另外,对40名焦虑患者进行了MIBS的测量。结果:MIBS的Chronbachsa系数为0.901,重测相关系数为0.834。正常中学生与情绪障碍患者MIBS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探索性因素分析,各条目在相关因子的载荷为0.31~0.61,四个因子解释方差比率总计42.18%,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GFI、CFI、RMSEA值分别为0.871、0.862、0.092。结论:MIBS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是评定中学生非理性信念程度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运动游戏与认知治疗抑郁倾向大学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已有研究表明 :运动对改善人们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效果 ,按摩、握手等亲密行为也具有显著的心理卫生价值[1] 。国内的祝蓓里、姒刚彦等人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2 - 3] 。有研究指出 ,抑郁倾向的持续发展可能导致自杀行为[4 ] ,而抑郁的成因则主要认为是内源性的激素水平变化与消极的自我评价[5- 6 ] 。鉴于上述认识 ,我们希望能够以集体心理咨询的方式 ,通过体育游戏、认知干预等措施使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的心境状态发生有利的变化 ,并于1997年至 1999年 ,结合省级重点科研课题 ,在阜阳师范学院对一组有抑郁倾向的大学生开展了较长时间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CCMD-3的失眠症患者72例,药物组36例,服用佐匹克隆,联合治疗组36例,以佐匹克隆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组和联合治疗组SCL-90评分躯体化(t=2.682,P〈0.01)、人际关系敏感(t=2.685,P〈0.01)、强迫症状(t=2.983,P〈0.01)、抑郁(t=2.045,P〈0.05)、焦虑(t=2.650,P〈0.01),联合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匹兹堡睡眠质量(t=2.366,P〈0.05)、入睡时间(t=2.398,P〈0.05)、睡眠效率(t=2.176,P〈0.05)、睡眠药物(t=2.060,P〈0.05),各因子联合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