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3所高等院校400名大学生,对其施测专业心理求助自我污名量表和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的态度问卷。结果:大学生心理疾病污名和心理求助态度在性别、年级和心理求助史等变量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疾病污名得分上男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t=2.546,P0.05),在心理求助态度总分、耻辱忍受性和人际开放性上女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2.216,-2.740,-2.853;P0.05);大一学生的心理疾病污名化程度显著高于大四学生(F=3.627,P0.05),大四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上及其各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学生(F=12.313,P0.001);有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在求助态度总分和自我认知维度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无专业心理求助经历的大学生(t=2.335,2.703;P0.05);求助态度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心理疾病污名存在显著负相关(r=-0.295,P0.05)。结论:消除心理疾病污名,提升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积极性,才能帮助大学生度过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和利他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以探讨社会支持影响利他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大学生利他行为问卷对4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男生的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女生的心理资本(t=2.04,P0.05);大中城市学生的心理资本显著高于城镇和农村学生的心理资本(t=2.66,3.48;P0.01),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心理资本无显著差异;(2)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心理资本呈显著正相关(r=0.31,P0.01);社会支持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27,P0.01);心理资本与利他行为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1);(3)大学生社会支持显著的正向预测心理资本(t=6.65,P0.001);社会支持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t=2.98,P0.01);心理资本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利他行为(t=9.06,P0.001);(4)心理资本在社会支持影响利他行为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95%CI为[0.1877,0.3943])。结论:社会支持直接或通过心理资本间接影响个体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压力感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大学生压力源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恋爱状况的大学生心理求助存在显著差异(t=2.73,P<0.01;F=4.74,P<0.01);②不同年级、性别、性格的大学生压力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68,P<0.01;t=2.45,P<0.05;F=7.205,P<0.01);③大学生的心理求助和心理压力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194,P<0.01)。结论心理压力大的学生的心理求助意愿较强。在人际关系、就业方面压力大的学生倾向于心理求助,而经济、学习上的压力不易对大学生的心理求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专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度与应对方式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大专院校339名在校大学生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际信任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评定。结果1城镇与农村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581,P=0.01);2不同性别的大专生在主观支持感和支持总分方面呈现显著差异(t=-3.841,P=0.001和t=-2.274,P=0.024);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专生在应对方式上,求助、退避和幻想3个因子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t=-2.551,P=0.011;t=-3.198,P=0.002;t=-2.077,P=0.039);4社会支持水平中解决问题、求助、退避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6.386,P=0.002;F=29.144,P=0;F=3.864,P=0.022);人际信任水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因子呈显著性的差异(F=3.115,P=0.046)。结论大专生人际信任度分数偏低;应对方式以积极的应对方式为主,6个因子中,解决问题、自责和求助这3个因子与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的关系更为密切;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高的大专生在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也较高;而倾向于使用自责这一应对方式的大专生的社会支持和人际信任度则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析社会支持、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焦虑状况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价问卷(SSRS)、自编就业认知评价问卷、状态焦虑特质量表(STAI)对325名大学生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男、女生在积极评价、中性评价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t=-2.229,-1.979;P<0.05),在特质焦虑维度上也有显著差异(t=-2.726,P<0.01);②消极的就业评价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214,0.287;P<0.001),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状态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142,P<0.001;r=0.123,P<0.05);③社会支持、积极的就业评价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有显著的联合预测作用,其中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焦虑状况有极显著的预测效应(β=0.254,P<0.001;β=0.176,P<0.05).结论 大学男生比女生对就业有较低的积极评价和中性评价,而特质焦虑得分高于女生.客观社会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与大学生的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消极的就业评价与大学生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水平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就业评价能够很好的预测大学生焦虑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某高校40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对父母信任(t=-2.138,P<0.05)和对支持利用度(t=-3.22,P<0.01)上差异显著;②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243,P<0.05)和主观支持(t=-3.235,P<0.01)上差异显著;③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t=-2.80,P<0.01)、主观支持(t=-2.22,P<0.01)和对支持利用度(t=-2.75,P<0.01)上差异显著;④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客观支持上差异显著(t=3.30,P<0.01);⑤不同社会支持水平在对父母信任(F=11.893,P<0.01)、对无关者信任(F=3.321,P<0.05)和人际信任总分(F=9.964,P<0.01)上差异显著;⑥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成显著负相关(t=-0.229,P<0.01).结论 大学是个体人际信任形成的重要阶段,相关部门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山西大学的4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t=0.045,P>0.05);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F=17.179,P<0.001)、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留守情况调查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中筛选出留守经历大学生245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1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有留守经历女生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支持力总分、心理韧性总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女生(P0.05);有无留守经历男生心理韧性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同为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情绪控制(t=3.265,P0.01)、个人力总分(t=2.129,P0.05)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支持力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2.143,P0.05);③留守总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显著(F=3.074,P0.05),留守期间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F=3.332,P0.05),与抚养人沟通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F=4.91,P0.01)、支持力总分(F=6.331,P0.05)、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F=3.687,P0.05);④与抚养人沟通情况、性别及与父母团聚频率对支持力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10.8%;与抚养人沟通情况对总体心理韧性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3.7%。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加强与抚养人沟通、与父母团聚频率等提升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心理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不同性别角色类型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差异.方法 采用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和攻击行为量表对81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大学生中双性化比例为30.9%、未分化为38.3%,都显著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x2=12.778,P<0.01);②男生和女生在愤怒因子上差异显著(t=-2.366,P<0.05);③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个体在生理攻击(F=2.934,P<0.05)、言语攻击(F=6.683,P<0.001)、愤怒(F=11.657,P<0.001)、敌意(F=5.344,P<0.01)和攻击总分(F=9.390,P<0.001)维度上的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双性化类别的个体拥有很强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全国6所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6所高校的303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及社会支持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处在中等水平(x珋=2.836,稍微低于理论中数3),而大学生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152,P0.05);就业压力和社会支持在学校上均有显著差异(F=5.488,P0.01;F-2.430,P0.05);不同家庭经济地位水平的大学生在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上均有显著性差异(F=5.823,F=3.275;P0.05);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显著性差异(t=-3.306,P0.01);就业压力总分也与社会支持总分呈现负相关(r=-0.140,P0.05),就业压力总分与主观支持呈负相关(r=-0.120,P0.05);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具有预测作用(P0.05)。结论学校的不同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家庭经济地位水平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支持状况;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得分高于未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与支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