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琼珍  朱涛  唐亮 《重庆医学》2012,41(6):564-566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联合吗啡术后静脉镇痛对胃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联合吗啡镇痛组(PM组,n=20)和吗啡镇痛组(M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麻醉方法。术毕分别用帕瑞昔布联合吗啡和单纯吗啡行静脉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评分评价镇痛效果,并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h及术后48h抽取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值及NK细胞(CD16+、CD56+/CD45+)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3+、CD4+淋巴细胞在术毕、术后24h及48h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NK细胞(CD16+、CD56+/CD45+)、CD4+/CD8+在术毕及术后24h也低于麻醉前(P<0.05)。CD8+在各时点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相比,PM组在术后24hNK细胞(CD16+、CD56+/CD45+)、CD3+、CD4+、CD4+/CD8+明显增高(P<0.05);PM组在术后48hNK细胞(CD16+、CD56+/CD45+)、CD4+/CD8+已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而M组仍处于较低水平(P<0.05)。结论帕瑞昔布联合吗啡和单纯吗啡术后镇痛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前者更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组为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T组为术前15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00mg.观察两组患者于术后2、4、8、12和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2h各种副作用,并分别于术前30 min(T0)、术毕即刻(T1)、术后12h(T2)、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及CD4+/CD8+比值以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IL-6和IL-10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没有显著性(P>0.05);T组的恶心呕吐率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在T0时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水平及CD4+/CD8+比值及IL-6、IL-10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在T1和T2时点P组CD4+水平明显高于T组患者(P<0.05),而CD8+含量明显低于T组患者(P<0.05);两组T1、T2和T3的CD4+/CD8+比值较T0均下降,但P组在T1和T2时CD4+/CD8+比值明显高于T组(P<0.05).在T2和T3时点,IL-6T组明显高于P组,IL-10T组明显低于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麻醉诱导前行双侧腹横肌平面(TAP)阻滞与帕瑞昔布钠联用的多模式镇痛对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4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帕瑞昔布钠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麻醉诱导前TAP阻滞的多模式镇痛。收集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 h血流动力学水平[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血清γ-干扰素(INF-γ)与白细胞介素-6(IL-6)]及VAS疼痛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12、24、48 h,观察组MAP以及HR水平均少于对照组(P<0.05);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12、24、48 h,观察组INF-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6水平、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麻醉诱导前行双侧TAP阻滞与帕瑞昔布钠联用的多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T细胞及NK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组(A组)和单纯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术前半小时(T0)、手术开始2h(T1)、术后24h(T2)、术后96h(T3)各时点抽取外周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NK细胞(CD56+)的数量。镇痛效果采用VAS评分,并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在T1、T2时与T0比较均有下降(均P<0.05),T2时A组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回升幅度大于B组(均P<0.05),T3时2组患者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继续有所恢复,A组恢复较快,接近T0时水平明显快于B组(P<0.05);2组CD8+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镇痛期间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6.67%)低于B组(36.67%)(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胃癌患者术中、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下降的程度,明显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对子宫全切术后镇痛效果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100例,分为帕瑞昔布钠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帕瑞昔布钠组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及36 h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上述时点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3ml.于麻醉前(TO),术后2 h(T1)、12 h(T2)、24 h(T3)及48 h(T4)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皮质醇水平,于T1~T4点记录两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结果 帕瑞昔布钠组在T2、T3及T4时点VA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及皮质醇浓度,帕瑞昔布钠组T0时点与T2、T3及T4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T2及T3比T0明显增高(P<0.05);T2及T3时点帕瑞昔布钠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激活的过度应激反应,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对乳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乳癌改良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麻醉前Ⅰ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观测麻醉前20 min(T0),麻醉后30 min(T0.5)、4 h(T4)、24 h(T24)时静脉血淋巴细胞总数、T细胞亚群标志细胞数.结果 Ⅰ组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均减少(P〈0.05).Ⅱ组T0.5、T4、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时相比亦均显著减少(P〈0.05),T24时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与T0.5时相比亦显著减少(P〈0.05).T0.5、T4时,Ⅰ组的CD3+、CD4+、CD8+标志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Ⅱ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可以减轻手术及麻醉对于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抑制,对乳腺癌患者免疫系统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60例择期行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静脉复合全麻、C组采用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流式细胞术检测麻醉前30 min(T0)、术后2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时点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CD3+CD8-IFN-γ+T淋巴细胞、CD3+CD8-IL-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计算CD4+/CD8+比值。用CD3+CD8-IFN-γ+T淋巴细胞、CD3+CD8-IL-4+T淋巴细胞分别代表Th1和Th2细胞,计算Th1/Th2比值。结果:与麻醉前比较,CD4+%、CD4+/CD8+比值A组T2、T3时点和B组T1~T3时点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C组T2、T3时点CD4+%、CD4+/CD8+比值明显高于A、B组(P<0.05)。Th1%各组T2、T3时点均较麻醉前下降,C组T2、T3时点较A、B组升高(P<0.05)。Th2%A、B组T2、T3时点及C组T3时点较麻醉前明显升高,T2时点C组与B组有差异(P<0.05)。Th1/Th2比值在T3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各组均下降,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腰段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患者术中、术后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连续硬膜外复合静脉全麻能减缓患者术中、术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的下降,并能减轻术后Th0细胞向Th2细胞的过度分化,减轻术中术后细胞免疫抑制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术前15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术前15 min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比较两组疼痛情况(VAS评分)、CD4~+、CD8~+、CD4~+/CD8~+、IL-6、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的VAS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术后即刻(T2)、术后12 h(T3),两组CD4~+和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T1),CD8~+水平均高于T1,且对照组CD4~+、CD4~+/CD8~+下降以及CD8~+升高程度均较试验组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T3)及术后24 h(T4),两组IL-6水平均高于T1,IL-10水平均低于T1,且对照组IL-6升高、IL-10下降程度均较试验组更明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免疫水平影响较小,对患者的免疫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在乳腺癌根治术中,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心血管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ASAⅠ~Ⅱ级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50 例, 随机分成两组: P 组(帕瑞昔布钠组) 和C 组(对照组) 各25例; 两组均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全麻,在诱导前10 min, P组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 静脉注射作为超前镇痛, C 组则给予等量(4 mL)生理盐水.记录入室后静卧5 min(T0,基础值)、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及C组注射生理盐水后(T1)、插管前即刻(T2)、手术切皮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数值,术毕患者恢复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术后0.5、2、4和24 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P组在T3~T4时间点的MAP、HR数值较C组低(P<0.05);P组在术后0.5、2、4和24 h VAS评分较C组低(P<0.05).P组高血压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C组;两组患者术毕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产生明显的术后镇痛作用,有效抑制手术刺激诱发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0.5、2、4和24 h VAS评分,不增加术毕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Parecoxib)超前镇痛对患者围术期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 拟在全麻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 对照组(C组)为布托啡诺术后镇痛组,试验组(P组)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复合布托啡诺术后镇痛组,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采右颈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IL-6、IL-10浓度.结果 P组T2~T4时IL-6水平升高(P<0.05);与C组比较,P组围术期IL-6水平较低,T3~T4时IL-10较高(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下调患者血清IL-6水平而促进IL-10的分泌,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2016年1~3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妊娠糖尿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15例和对照组(C组)15例.P组患者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C组患者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前(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术毕(T3)、术后6 h(T4)、术后12 h(T5)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TNF-α、IL-6、IL-10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T3、T4、T5时,P组患者的TNF-α、IL-6水平低于C组,IL-10水平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使用帕瑞昔布钠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7 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 =43)和复合组(n =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 和48 h时VAS 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 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 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 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0 时比较,两组患者T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老龄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 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 ),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老年食管癌患者CD3 、CD4 、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48h,两组CD3 、CD4 及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CD4 、术后120hCD3 、CD4 、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康凯  王玥  李杉  刘野  赵国胜  徐铭军 《北京医学》2016,(11):1160-1163
目的 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对老年妇科腹腔镜手术后疼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气管插管下行腹腔镜手术的老年女性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F1组全麻插管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F2组术毕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P1组全麻插管后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P2组术毕前30 min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术后连接相同配方的静脉镇痛泵转入麻醉恢复室.记录各时点的HR、MAP,记录术后6h、12h及24 h的VAS疼痛评分以及各组拔管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和Riker-SAS躁动评分,记录术前,术后24 h、72 h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术后6h的VAS评分F2和P2组明显低于F1和P1组(P<0.05),P1和P2组的VAS评分在术后12h低于F1和F2组,4组患者术后24 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24 h比较,4组患者术后24 h的MMSE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F2和P2组比较,F1和P1组24 h时MMSE评分升高,术后72 h内POCD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两种非甾体类镇痛药均可以降低POCD的发生率,在插管后给予帕瑞昔布钠用于术后镇痛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鼻内镜手术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鼻内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A组)术毕前15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曲马多组(B组)术毕前15 min静注曲马多40 mg和生理盐水组(C组)术毕前15分钟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各30例.监测血流动力学,比较术毕即刻(T0)、拔管前5 min (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血压、心率、SpO2变化.比较术后2h、4h、8h、12h和24h VAS和BC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T1、T3各时点SP、DP、MAP、HR低于B组(P<0.05),T1、T3各时点SP、DP、MAP、HR C组均高于A组和B组(P<0.05),与T0时点比较,B组和C组T1、T2、T3时点SP、DP、MAP、HR明显升高(P<0.05). T3时点SpO2 C组均低于A、B两组,P<0.05,但其值均在97%以上,无临床意义.VAS评分术后2h、4h、8h、12h各时点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BCS评分:术后2h、4h、8h各时点A组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组(P<0.05);不良反应比较:B组恶心、呕吐率高于A、C两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用于鼻内镜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李瑞钰  王立勋  杨纲华  林霭婷 《医学综述》2012,18(13):2149-2150
目的研究以帕瑞昔布钠行超前镇痛对骨关节手术后镇痛及患者围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骨关节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不施行超前镇痛)和试验组(麻醉前静注帕瑞昔布钠),各30例,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6、IL-10浓度,并于术后不同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清IL-6浓度在T2、T3、T4时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L-10浓度在T2、T3、T4时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2、4、6、8、12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骨关节手术前给予帕瑞昔布钠能产生良好的超前镇痛效应,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性及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ASA分级I~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0例,A组为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作为超前镇痛,B组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舒芬太尼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 h、4 h、24 h和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及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2 h、4 h、24 h和48 h VAS评分较B组低(P<0.05)。A组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减少48 h内PCA自控按压次数,降低术后2 h、4 h、24 h和48 h VAS评分,对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情况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帕瑞昔布钠复合芬太尼术后镇痛,B组单纯用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2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测定其血浆IL-6、I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及CD4+/CD8+比值。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B组的46%(P〈0.05);两组患者T0时点IL-6、IL-10含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的水平及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时点,IL-6B组明显高于A组,IL-10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1、T2时点CD3+、CD4+水平较T0下降,而CD8+含量较T0前均升高,但T3、T4时点A组CD3+、CD4+水平高于B组患者(P〈0.05),而CD8+含量低于B组患者(P〈0.05);两组T1、T2、T3、T4的CD4+/CD8+比值较T0均下降,但A组在T2、T3时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妇科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少,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联合帕瑞昔布钠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单侧TKA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N组和PI组,每组30例。PN组患者术后行CFNB镇痛,PI组患者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两组患者于术毕即刻、术后12、24、36和48h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及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同时检测两组患者围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游离皮质醇(COR)含量和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水平。结果 PN组患者术后8、12h的静息VAS和术后各时点运动VAS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PI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12、24和48h时血清CRP、COR水平明显升高(P<0.05),同一时点PN组患者明显低于PI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CD4 、CD4 /CD8 值明显下降(P<0.05),PN组患者术后24、48h的CD4 值和术后12、24、48h的CD4 /CD8 值明显高于PI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时CD8 值明显升高(P<0.05),同一时点PN组患者明显低于PI组患者(P<0.05)。结论 在老年患者TKA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CFNB联合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显著,并对术后发生的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术后炎性反应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n=15)和对照组(A组,n=15).于手术结束前15 min,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A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两组均给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其中P组舒芬太尼用量为2 μg/kg;A组舒芬太尼用量为2.5 μg/kg.观察两组术后4、8、16、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及术毕即刻(T1)和术后4(T2)、8(T3)、12(T4)、24 h(T5)检测外周血TNF-α、IL-1β水平以及取桡动脉血样和混合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和呼吸指数(RI).结果 术后4、8、16、24、48 h两组患者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NF-α、IL-1β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与A组比较,P组TNF-α、IL-1β水平T1~T5时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PA-aO2、RI较术前升高(P<0.05),与A组比较,P组T1~T5时低于A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应用于肺癌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并能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