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经右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1月两种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的93例病例资料,右腋下小切口组36例,胸骨正中切口组57例。两组病例皆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修复。结果: 术后右腋下小切口组死亡1例(2.8%),胸骨正中切口组无死亡病例,两组远期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 <0.05);右腋下小切口组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均<0.05);机械通气时间右腋下小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短(P <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成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2.
胸骨正中切口术后胸骨裂开为一严重并发症。我科遇到2例,报告如下。病例1 男性,55岁,汉族。行胸骨正中切口闭式二尖瓣扩张术.术后第4天切口下端流出大量暗红色液体,查体胸骨摩擦移动感明显。胸片见固定胸骨的钢丝断裂。经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术中见钢丝全部断裂.胸骨分离达5 cm。经清创后重新固定胸骨并于胸骨后置管持续滴注抗生素溶液冲洗纵隔。缝合切口,术后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3.
    
雷虹  严中亚  严宇  章庆春 《安徽医学》2013,34(9):1287-1289
目的比较经右腋下直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例二尖瓣病变患者,分别行2种切口二尖瓣置换术,右腋下直切口10例,胸骨正中切口组10例。两组病例皆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术。结果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建立时间比胸骨正中切口组长(P0.05);右腋下直切口组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0.05);机械通气时间、ICU观察时间右腋下直切口组也比胸骨正中切口组少(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基本相同(P0.05)。结论右腋下直切口行二尖瓣成形术具有良好的美观和临床效果,其微创和美观的优势给二尖瓣置换术提供了另一选择。  相似文献   

4.
杨志刚  何之彦 《四川医学》1989,10(3):145-146
手术治疗二尖瓣病变,可引起胸部并发症,其中,纵隔活动性出血、纵隔感染、胸骨骨髓炎,胸骨裂开对病员危害较大,常需手术治疗,现报道38例风心病二尖瓣术后伴胸部并发症,并对X线的观察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13例,女25例,年龄22~47岁。胸骨正中切口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22例,左前外胸壁切口闭式二尖瓣分离术16例。摄片时间:术后4~28天  相似文献   

5.
<正> 对重症二尖辫狭窄伴房颤的手术方法选择闭式或直视仍有不同的看法。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86年4月用胸骨正中切口,对26例重症二尖辫狭窄病例,进行了直视或闭式二尖辫分离术,现讨论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在2000年8月~2004年1月间,4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感染性心内膜炎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均采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切口长约7~9cm。结果:本组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恢复快,术后纵膈引流量少,输血量少,无胸骨裂开、切口感染;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可用于二尖瓣置换手术,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再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自1960至1986年为61例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后再狭窄的病人施行第二次手术治疗的经验。其中36例施行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11例作直视二尖瓣交界切开术,14例施行二尖瓣替换术。住院死亡率为4.9%。术后生存的58例都得到随访,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在36例施行闭式二尖瓣交界分离术者中,10年后有3例因再次狭窄施行第3次手术。本文对3种手术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尖瓣替换术仅用于瓣膜严重损坏者;闭式手术较简单,手术死亡率也低;直视手术能精确分离瓣膜交界和瓣下结构,必要时可同时施行瓣膜成形术,术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正中切口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反流近中期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89医院平顶山院区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行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患者共115例临床资料,其中行正中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60例设为常规组,行经右胸微创切口下单纯二尖瓣修复术治疗共55例设为微创组;比较两组手...  相似文献   

9.
魏国宏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445-3446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6例行外科治疗,全部治愈,未见有肺复张后出现肺水肿及呼吸功能衰竭病例。胸穿治疗10例,复发7例;胸腔闭式引流21例,失败5例,复发8例;复发和失败再行腋下小切口手术者17例,胸骨正中切口3例;直接选择腋下小切口手术5例。其中对于胸穿及闭式引流复发或失败者再行腋下小切口手术者17例及胸骨正中切口3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自发性气胸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可靠,术后复发率很低。腋下小切口具有设备要求低,创伤小等优点,可为首选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解强  李潞 《辽宁医学杂志》1998,12(6):319-320
二类瓣闭式扩张分离术,通常是经左侧或右侧开胸而实施的,二类瓣直视手术的标准切口为经胸骨正中切口。作为到达二尖瓣的手术途径,一直被采用的方法有经右房、房间隔而到达左房的经房间隔法〔1〕和在右肺上、下静脉入口的前方切开房间沟而直接到达左房的右侧左房切开法...  相似文献   

11.
二尖瓣手术的标准径路为胸骨正中切口,但手术瘢痕明显,影响美观.而经胸骨下段小切口、部分胸骨劈开径路手术则瘢痕较为隐蔽.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科采用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二尖瓣手术1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经"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取下1/2~2/3胸部正中皮肤切口,纵行劈下2/3胸骨使呈"Y"型或"I"型,体外循环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30例,其中二尖瓣置换9例,二尖瓣成形2例,法乐四联症矫治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8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疤痕长度仅为胸骨正中切口的60%左右。结论"Y"型或"I"型部分胸骨切口可安全有效地完成大部分心脏疾病的手术,创伤的程度及术后美容效果明显优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适应症的范围明显大于右胸小切口。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狭窄闭式手指分离术的远期效果,约占半数病例不够满意。一方面是手术适应证掌握不严格,同时,又有一部分病例,用手指分离交界不能彻底。近几年来,不少作者,采用扩张器分离术,取得一些成绩。我院胸外科自1961年10月开始,应用作者自制的二尖瓣扩张钳,在院内选择施行了15例闭式扩张分离术,初步体会扩张器械简便,手术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0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行二尖瓣置换术 18例 ,主动脉瓣置换术 1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例。分别采用胸骨正中上段或下段部分胸骨劈开切口 ,切口长约 7~ 9cm。结果 :本组 4 0例无围术期死亡者。术后恢复快 ,无严重的并发症 ,术后纵隔引流量少 ,输血量少 ,无切口感染、裂开。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正中小切口可安全用于多种心脏直视手术 ,具有创伤小、胸骨完整性破坏小、疗效好及美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用右腋下切口完成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及二尖瓣替换术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完成相似手术的减创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经右腋下切口进行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室间隔缺损修补及二尖瓣替换术,及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的26例同类手术。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胸液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切口并发症及胸腔出血再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胸骨正中切口组相比,右腋下切口组术中止血时间,术中术后红细胞及血浆输入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右腋下切口可顺利完成上述心内直视手术,安全有效,与胸骨正中切口相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9例瓣膜性心脏病患者为微创组;选择同期经胸骨正中切口进行相应手术的9例患者为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经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微创组9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2例使用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主动脉瓣环扩大+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植入主动脉瓣膜型号19~25 mm,无1例延长手术切口。术后无死亡患者,无出血及胸部切口愈合不良,术后出现右侧胸腔积气和右侧胸腔积液各1例,均经胸腔引流后治愈出院。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稍延长(P 0. 05),但并不延长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ICU入住时间(P 0. 05),且术后引流量和总输血量减少(P 0. 05),皮肤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 0. 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患者术后随访1~13个月,心脏彩超提示人工瓣膜未见明显异常,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结论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可以取得与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样的效果,但创伤更小,失血和输血更少,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经胸骨正中小切口,治疗心脏疾病。方法:对26例患者取胸骨正中小切口,从胸骨角下缘2cm至剑突水平作7.5-10cm长切口,经第二肋间横断胸骨,然后给僻劈下端胸骨,显露心脏。体外循环下经右房切口行房缺补片6例,部分性房室管畸形矫正1例,三尖瓣心包补片成形1例,室缺修补12例,室缺修补+二尖瓣成形1例。经右室流出道切口行室缺补片5例。结果:手术经过顺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24例,3例患者轻度切口疤痕增生,无局部胸骨隆起和心脏残余分流。结论:该切口保留了胸骨角水平以上胸廓的完整性,切口位置较低,切口短,有一定的美观功效,适宜于5岁以上的患者行房、室缺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和置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行瓣膜置换术的经验。方法:对39例二尖瓣狭窄扩张术(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5例,闭式二尖瓣扩张分离术34例)后在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房—房间隔切口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余康复出院,心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把握好手术时机,注重心肌保护,避免广泛游离心包粘连。经右房—房间隔切口显露二尖瓣以及正确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具有暴露心脏及大血管满意、保持胸膜腔完整、对肺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故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有关胸骨劈开后并发纵隔炎及胸骨裂开的文献屡有报道,其发生率为1~5%。如处理不当,轻者致残,重者死亡。我院近年来先后遇到2例,结合文献复习,现将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病史摘要例1:男性,21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于1976年6月8日作胸部正中切口,行二尖瓣球瓣替换术。手术经过顺利。术毕突然发生心脏骤停,当即将切口打开,作直接心脏按摩。关胸后因纵隔进行性出血,次日晨再次打开切口止血。由于低血压引起急性肾衰,于术后第三天作腹膜透析。术后第7天胸骨切口上缘有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