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方法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与B组(单纯全麻组).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与免疫功能状态水平.结果 复合麻醉组与单纯全麻组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两组室性早搏发生率分别为3.3%与10.0%,组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出现血压异常5例,心动过速或过缓6例,术后恶心呕吐3例,单纯全麻组出现血压异常12例,心动过速或过缓14例,术后恶心呕吐16例,复合麻醉组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gA水平在术中、术后不同时刻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麻醉组在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后72 h)时的IgM、IgG水平均高于单纯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法可取得与单纯全身麻醉相当的麻醉效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全麻药物用量,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因此可做为此类手术临床首选的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于结肠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早期结肠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9例。采用腹腔镜辅助结肠癌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全身静脉麻醉,治疗组给予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治疗组苏醒后即刻疼痛评分为(1.60±0.78)分,而对照组为(2.98±0.89)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术毕(T2)与术后3 d(T3)的血清CD4+值都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30 min(T1)(P<0.05),不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值在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的肺炎、腹胀、腹泻、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较少(P<0.05),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更好的镇痛作用,能减少术后免疫损伤,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6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E)和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组(G),每组13例;分别测定麻醉前、气腹后10 min、1h、2h及术毕时外周血血浆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Ⅱ)及向细胞介素-10(IL-10)浓度,记录上述各点循环指标(SBP、DBP、MAP、HR).结果 GE组Cor、A-Ⅱ浓度在气腹1h后各点及术毕时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组HR较麻醉前降低(P<0.05),G组MAP、HR均较麻醉前升高P<0.05;两组MAP、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相比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应激反应减轻,循环状态稳定,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的患者30例,分为2组(每组n=15):丁丙诺啡组(B组)与芬太尼组(F组)。术毕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镇痛时间为48h。两组分别于术前2h,术后2h、1d、3d和5d各记录一次。并采集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IL-6水平。评估术后病人镇痛4个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病人有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各观察时点的IL-2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各观察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IL-6水平术后2h与术前相比显著升高(P〈0.01),术后1d和3d与术后2h相比逐渐下降(P〈0.01),仍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5d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相应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可有效消除术后疼痛,对术后患者血清中IL-2水平无明显影响,能抑制IL-6水平的明显升高。提示丁丙诺啡与芬太尼用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镇痛,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体内细胞因子及内环境的稳定,能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崔卓  马世军  陆星  狄亚楠 《癌症进展》2021,19(18):1921-1925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纤溶功能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22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从进入手术室至手术结束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的纤溶功能指标[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D-二聚体(D-D)],麻醉恢复效果(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撤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麻醉苏醒期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烦躁、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及镇痛效果(术后24 h镇痛泵用量、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T2~T5时,观察组患者的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2~T3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4~T5时,观察组患者的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麻醉5 min及拔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PA、PAI-1、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气管导管撤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9%(1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镇痛泵用量及有效按压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子宫内膜癌腹腔镜下根治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对于患者纤溶功能影响较小,术后苏醒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冉德伟 《实用癌症杂志》2016,(12):2026-2029
目的 观察胃癌根治术应用不同麻醉方式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临床纳入实施胃癌根治术患者61例,根据术前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进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进行单纯全麻.采用Prince-Henr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h、12h、18h、24h、48 h疼痛程度,术前、术中及术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免疫抑制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2.79±1.29)、(2.21±0.79)、(1.76±0.98)、(1.18±0.96)、(0.58±0.53)分,对照组术后6h、12 h、18 h、24h、48 h Prince-Henr评分分别为(3.73±2.02)、(3.43±1.87)、(2.97±1.18)、(2.39±1.42)、(1.20±0.87)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109.25±10.45) mmHg、(67.32±7.23) mmHg,对照组术中SBP、DBP分别为(152.36±14.02) mmHg、(92.44±18.91) mmHg,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外周T淋巴细胞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CD3+、CD4+、CD8+、CD4+/CD8+等指标基本恢复至诱导前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术前两组自然杀伤细胞比例比较无差异,P>0.05;术毕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术后5d两组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有所上升,研究组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胃癌根治术前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此外术中有稳定血压的作用,缩短免疫抑制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肺癌根治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轻呼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2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天,观察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观察组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于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具有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武健  王雯珺 《现代肿瘤医学》2016,(10):1630-1633
目的:观察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60例确诊为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 T 细胞和 NK细胞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 T1、T2时点较 T0时点 CD3+、CD4+水平逐渐降低、CD8+水平逐渐增高、CD4+/ CD8+和 NK 细胞水平逐渐降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各时点免疫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3、T4、T5时点免疫细胞水平逐渐恢复,T5时点观察组各项免疫细胞水平基本恢复至 T0时刻水平,对照组仍低于 T0时刻,但均明显高于 T2时刻水平,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影响较轻微,术后恢复较快,可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的纤维蛋白溶解(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施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浓度(Hb)、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性(t-PAAg)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抗原性(PAI-1Ag)。结果t-PAAg术后72hG组(单纯全麻)t-PAAg水平显著低于E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和G E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P<0.05)。PAI-1Ag在G组麻醉后PAI-1Ag高于E组和G E组(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减少t-PAAg的灭活,明显抑制PAI-1Ag的分泌,有利于促进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肺癌根治术选用理想的麻醉方式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行舒芬太尼静脉恒速注射,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肺癌根治术麻醉。记录麻醉前、切皮后5 min、手术开始30 min、拔管时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麻醉镇痛效果,并记录应用麻醉剂后引起的心血管抑制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研究比较,两组麻醉均可导致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及HR减慢,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后5 min及手术开始30 min后两组血流动力学均发生明显改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对照组略平稳,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镇痛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舒芬太尼静复合丙泊酚靶控注射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麻醉,镇痛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能够显著缩短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和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种麻醉方式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随机将80例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对照组舒芬太尼静脉恒定速度注射+丙泊酚靶控注射.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醒情况和麻醉停止后意识程度.结果 2组患者t1和t2时刻SBP、DB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t0时刻,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t3时刻SBP、DBP、HR水平与同组t0时刻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t0、t1、t2、t3时刻SBP、DBP、H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呼吸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停止即刻、麻醉停止后30 min及麻醉停止后60 min OA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丙泊酚靶控注射麻醉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可作为优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BIS闭环靶控输注在不同麻醉镇静深度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围术期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73例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BIS闭环靶控输注BIS值55组(H组,36例)和BIS值45组(L组,37例)。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术后2 h(T2)、术后24 h(T3)及72 h(T4)采集静脉血样,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测定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与T1比较,T2、T3、T4时H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4时H组IL-4和TNF-α明显升高(P<0.05),T2、T4时H组IL-2、IFN-γ明显升高(P<0.05),T2、T3、T4时L组IL-6、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T4时L组IL-2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H组和L组IFN-γ/IL-6明显降低(P<0.05);与L组比较,T2时H组IL-6、IL-10明显升高(P<0.05),H组IFN-γ/IL-6明显降低(P<0.05),T4时H组IL-2和IL-10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S闭环靶控输注的麻醉镇静深度值45比55更有利于维持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Th1/Th2的平衡状态,但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神经阻滞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及B组(41例),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B组采用胸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两组T2~T6痛觉减退的比例、术后2 h、4 h、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及镇痛期间的并发症。结果A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B组,A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高于B组(P<0.05)。两组在T3~T6节段的痛觉减退比例对比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在T2节段的痛觉减退比例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2 h、4 h、6 h、12 h时,B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术后24 h及48 h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胸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及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A组给予依托咪酯麻醉,B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C组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麻醉.比较3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情况、术后疼痛与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不同时间点,A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明显较B、C组大(P<0.05).3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等麻醉情况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疼痛患者及感染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复合依托咪酯对于胃癌根治术患者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感染,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即可发挥作用,故推荐临床使用小剂量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ASA 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A组)和全麻组(B组),每组30例,用胸阻抗法分别监测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1 h(T2)、气腹后2 h(T2)时的HR、SBP、...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胃癌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2组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以及CO2气腹前后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 术毕2组的NK、CD3+、CD4+和CD4+/CD8+水平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术后72 h 2组的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术毕时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气腹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气腹后pH值明显降低(P<0.05),CO2分压、碱剩余和CO2总量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气腹后的血气分析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较全凭静脉麻醉,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患者术中血气分析指标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