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蛋白在4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包括29例初诊病例和15例CR病例)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与19例非白血病患儿的表达作对照。结果 初诊组,缓解组和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6.7%,15.8%,初诊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意义。在初诊病例中,bcl-2蛋白阴性表达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结论 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白血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改变可协助疗效判断,初诊病例bcl-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白血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3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和8例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急性白血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64.5%(20/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1/8)(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的CR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阳性表达可能显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及完全缓解后患者外周血人白细胞(HLA)Ⅰ类、Ⅱ类抗原表达情况,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发病机制及机体免疫状态.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初发患者42例、完全缓解期患者36例、对照组34例患者HLA-B、HLA-DQ、HLA-DR抗原表达.结果 (1)初发患者组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明显下调,初发患者组与完全缓解患者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初发患者组白血病细胞表面HLA-DQ、HLA-DR抗原表达明显升高,尤以HLA-DR升高更为明显,初发患者组与完全缓解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B抗原表达下调,可能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的主要机制之一.(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人白血病细胞表面HLA-DQ和HLA-DR抗原表达异常升高,尤其HLA-DR升高更为明显;使白血病细胞处于去分化状态,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可能也是白血病细胞逃脱机体免疫监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4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4例FAB分型为ALL的患儿骨髓进行免疫分型。结果44例ALL中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2例,占72.7%,T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8例,占18.2%,T/B双表型4例,占9.1%,其中在B-ALL中CD19(100%)敏感性最高,cCD79a特异性强,明显高于cCD22(31.25%,P<0.05);在T-ALL中CD7(100%)和cCD3(100%)敏感性最高,cCD3特异性强;HLA-DR、CD34、CD38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ALL伴髓系抗原表达22例,主要表达CD33、CD13。结论儿童ALL以B-ALL为主,CD19和cCD79a是B-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CD7和cCD3是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儿童ALL具有较高的CD34、CD38和髓系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5.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转移是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国内外的研究表明ER、LRP是较公认的估测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对ER为阳性的患者大多采用内分泌的治疗方法,效果较为明显;LRP是化疗耐药蛋白的一种,关于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程度及与ER的关系尚不清楚[1].因此我们采用免疫组化化学方法研究ER、LRP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两者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以讨论ER、LRP在预测乳腺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和治疗中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或外周血CD38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早期评价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40例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的ALL患儿,采用患者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及病情危险分层中高危患儿百分率,比较CD38阳性患儿及阴性患儿的预后情况,由此推断CD38能否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疾病早期预后评价指标.结果 40例ALL患儿中CD38表达阳性者占11例,CD38表达阴性者29例,阳性率为27.5%;CD38表达阳性组,首次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为27.3%,CD38表达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75.9%.CD38表达阳性组缓解率明显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D38阳性组处在高危分层的患者占72.7%,CD38阴性组处在高危分层的患者占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38阳性ALL患儿预后不良,提示其可能作为儿童ALL患者疾病早期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凝血功能情况。方法分析在本院确诊为儿童ALL的51例患儿及45例正常健康体检患儿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R)对这两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T双相异常,但无统计学意义,APTT、TT延长,D-D/R增高,Fib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LL患儿凝血功能明显异常,作为判断病情和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与MICM分型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联合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临床患儿资料对53例儿童ALL进行研究。结果 53例儿童ALL中18例(33.96%)具有11种克隆性基因重排,包括SIL/TAL1D、E2A/PBX1、TEL/AML1、MLLex7/AF9、MLLex8/AF9、MLLex8/AF10、MLLex8/AFX、MLLexg/AF6、MLLex9/ELL、MLLex7/AF4及TLS/ERG。9例患儿有HOX11原癌基因活化。TEL/AML1表达者预后良好;B-ALL合并HOX11活化近期疗效好;T-ALL合并HOX11预后不良;有MLL基因重排的预后极差。结论 采用多重RT-PCR方法可快速同时检儿童急性白血病29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完善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万振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35):129-13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的特点。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对60例儿童AL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细胞遗传学变化。结果 60例儿童ALL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共26例(占43.3%)。结论儿童ALL容易出现细胞遗传学改变,常规染色体核型因各种原因导致检出率降低,应联合FISH检测异常克隆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FDA批准clofarabine用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临床药物》2005,26(2):65-65
2004年12月,FDA批准Genzyme公司的clofarabine(商品名Clolar)治疗1~21岁顽固性或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本品为十多年来首个获准专门用于儿童白血病治疗的新药。 相似文献
1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儿童ALL化疗药物间不断优化组合,化疗方案不断更新,并且依照不同危险度分组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儿童ALL的治疗效果得到极大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儿童ALL的5年无事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达到70%~80%,总体治愈率近80%,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不久的将来儿童ALL的治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14.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人住普通病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诱导缓解及强化治疗期间医院感染的发生频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方法:分析30例儿童急淋医院感染临床资料。结果:急淋患儿医院感染率为86.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其次为上呼吸道、胃肠道、口腔、皮肤、血液、泌尿道;病原菌以G^-杆菌多见,其次为球菌、真菌;≤3岁儿童医院感染率多于3岁以上儿童;急淋诱导化疗期及强化治疗期易患医院感染,其中诱导缓解期较强化治疗阶段感染率高。结论:急淋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发生与患儿年龄、治疗阶段有关,常见细菌为G^-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中期因子(MK)的表达,探讨MK在儿童ALL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对124例进展期和缓解期ALL患者、15例正常儿童骨髓标本进行MK mRNA的检测.根据患者初治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年龄、免疫分型及皮质激素预治疗反应等因素把进展期患者分为标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结果:进展期、缓解期及正常对照组之间MK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MK mRNA在B-ALL亚型中表达显著高于T-ALL亚型及正常对照(均P < 0.01),而T-ALL与正常对照之间MK 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ALL危险度各分层中,标危组和中危组的MK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危组(P < 0.01 或P < 0.05),标危组与中危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32).MK表达水平与患儿年龄、性别、血浆乳酸脱氢酶等未显示出相关性(均P > 0.05).高白细胞组(WBC ≥ 25×10~9/L)MK的表达较白细胞不增高组(WBC < 25×10~9/L)明显降低(P < 0.05).结论:MK表达增高在儿童ALL中可能为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对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其生存率、危险率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各因素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泼尼松诱导敏感度、外周血白细胞数、诱导35 d骨髓原始、治疗依从性、治疗期间是否出现复发等均为影响儿童预后的独立因素;患儿经积极治疗后,诱导缓解率为83.3%。结论初诊时对可能影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因素进行治疗及控制,治疗期间提高患儿依从性、实现个体化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延长患儿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从1948年Farber等首次报道甲氨蝶呤前体--氨蝶呤可以使急性白血病患儿得到缓解以来,以此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应运而生.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成为目前应用于白血病、淋巴瘤、头颈部肿瘤、骨肉瘤以及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最为广泛的一种抗代谢药物,尤其是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应用对降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外白血病的发生,提高总体无病生存率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疗效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 37例ALL患儿中,初诊组和难治复发组PT高于对照组,难治复发组PT高于初诊组(P<0.05),难治复发组Fbg低于初诊组(P<0.05)。初诊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初诊组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结论 ALL患儿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异常凝血指标越多,病情及出血程度越重,其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更敏感,与儿童ALL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显着相关性,可作为儿童ALL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