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梅毒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梅毒临床表现、血清抗体滴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水平,同时检测梅毒患者血清抗体滴度,有皮损者常规作皮损病理活检.结果 33例二期梅毒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5例有明显银屑病样皮疹者,病理改变与银屑病极为相似,患者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滴度均在164以上,IL-6、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01);3例出现吉海反应者,血清IL-6、IL-8、TNF-α亦明显升高,且治疗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 Th1、Th2型细胞因子参与了梅毒感染后机体的病理、生理反应,在二期梅毒皮损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细胞因子亦参与了吉海反应.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天疱疮患者血精白介素—6,肿瘤坏死—α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患者血清中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D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14例红斑型天疱疮(P屠 治疗前、8例经有效治疗皮一部消退的PV患者及23正常人血清中IL-6、TNF-α水平,并测定了4例PV患者治疗前疱液中IL-6、TNF-α水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在白癜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50例白癜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并用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局限性、泛发性白癜风患者血清IL-6、GM-CSF水平及泛发性患者血清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节段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局限性、泛发性患者血清GM-CSF水平及泛发性患者血清IL-6水平进展期显著高于稳定期。结论 IL-6和GM-CSF在非节段型白癜风自身免疫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理的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儿童寻常型银屑病患儿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8的水平,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儿童银屑病组血清中TNFα、IL6、IL8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寻常型银屑病组患儿血清中TNFα与IL6、IL8含量的升高均呈正相关。提示在儿童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TNFα可能是IL6、IL8升高的重要促进因素,它们有可能互相诱导或存在某种协同作用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炎症性免疫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患者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生物活性测定法对4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体外产生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及其血清水平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患者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及其血清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BMC产生IL6、TNFα的能力与其血清水平呈正相关;血清IL6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提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存在失调;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PBMC产生IL6、TNFα能力增强有关;IL6、TNFα在银屑病发病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则及其可溶性Ⅰ型受体(sTNF-RI)在类天疱疮(BP)、天疱疮(PV)患者疱液和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比研究31例BP、9例PV患者血液和疱液中TNFα和sTNF-RI的含量。并以15例正常人吸疱液和30例正常人血清作对照。结果BP、PV患者活动期癌液和血液中sTNF-RI水平均高于对照,且疱液中浓度更高;BP缓解初期血中sTNF-RI水平高于活动期;BP患者血液和疱液中均未测到或有极少量TNFα,PV患者血液中仅测到低浓度的TNF。而疱液中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细胞因子sTNF-RI和TNFα可能参与了BP和PV的发病,sTNF-RI在BP中可能对机体起保护作用,有望成为病情好转和治疗有效的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诊断尖锐湿疣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1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8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接待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再将观察组81例患者中的尖锐湿疣初发患者30例设为初发组,尖锐湿疣复发患者51例设为复发组。入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和IL-6含量。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血清TNF-α和IL-6含量变化,观察组组内所分的初发组和复发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变化,及TNF-α+IL-6诊断方法学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血清TNF-α和IL-6含量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高于TNF-α和IL-6单项检测。结论尖锐湿疣患者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降低,TNF-α+IL-6诊断特异度和灵敏度较高,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尖锐湿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2水平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尖锐湿疣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2水平的观察许冰瞿国伟俞运彪张丽娟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异常[1],为了进一步了解患尖锐湿疣(CA)患者的细胞免疫变化,我们应用ELISA技术对不同病程CA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介素 6 (IL 6 )和白介素 8(IL 8)在尖锐湿疣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 ,测定了 2 1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浆、内毒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和 1 7例患者疣体组织TNF α、IL 6、IL 8含量。结果 尖锐湿疣患者组的血浆刺激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泌的TNF α、IL 6、IL 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疣体组织的IL 6、IL 8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组 ;两组组织中TNF α均未能检出。结论 尖锐湿疣患者全身和皮损局部存在着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下降 ,而这种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尖锐湿疣患者淋巴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原因。提高单核 巨噬细胞功能 ,对尖锐湿疣的防治 ,可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痤疮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其中炎症损害的形成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笔者检测了39例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IL)—1α、IL—6、IL—8和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以探讨其与痤疮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生物学活性方法,测定23例良性皮肤病和19例皮肤癌以及15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NFα,并对5例皮肤癌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其结果,皮肤良性肿瘤和皮肤癌患者血清TNT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5例皮肤癌患者,经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和IL-6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细胞因子在银屑病中的作用,用ELISA法测定了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的水平。结果显示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和IL-6的增高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COP)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变化及纳洛酮的干预作用,进一步加深对ACOP病理机制及纳洛酮治疗机制的认识.方法 将ACOP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纳洛酮干预组,干预组中毒后开始每6 h给予纳洛酮(2 mg/Kg)腹腔注射治疗,测定中毒即刻、12 h、24 h、36 h血清中TNF-α及IL-8的水平.结果 常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8水平升高并维持较高水平,纳洛酮干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急性CO中毒可出现血清TNF-α、IL-8水平升高,纳洛酮可能抑制TNF-α、IL-8的产生,减轻其介导的炎性反应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白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斑秃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了33例活动期斑秃患者、23例稳定期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IL-18和TNF-α水平。结果:活动期班秃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活动期和稳定期班秃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IL-18和TNF-α斑秃发病的自身免疫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天疱疮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31例急性发病期和治疗后缓解的天疱疮患者以及15例正常人对照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并以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抗体滴度,同时用烧伤面积九分法记录皮损面积.结果 天疱疮患者急性发病期IL-10水平低于正常人(P<0.05),且与皮损面积呈负相关(r=-0.25,P<0.05);sIL-2R和IFN-γ水平高于正常人(P<0.05),且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分别为r=0.60,P<0.05;r=0.41,P<0.05);天疱疮抗体滴度与皮损面积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天疱疮发病中存在细胞因子的异常,IL-10、sIL-2R和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水平的检测可用于监控疾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及IL-2、IL-6、IL-10和TNF-α在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夹心ELISA法检测35例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IL-2、IL-6、IL-10、TNF-α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和自愿献血者为对照。结果①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67±8.22 ng/mL)与正常人对照组(4.50±2.42 ng/mL)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可溶性瘦素受体(81.60±36.60 ng/mL)与正常人对照组(113.53±39.33 ng/mL)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②IL-2(16.94±8.63 ng/mL)较正常人对照组(10.15±5.62 ng/mL)升高,IL-10(44.33±9.49 ng/mL)较正常人对照组(37.02±8.63 ng/mL)升高,IL-6(0.13±0.015 ng/mL)较正常人对照组(0.17±0.058 ng/mL)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0.078±0.009 ng/mL)与正常人对照组(0 073±0.010 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分析表明,天疱疮患者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呈负相关(r=-0.446,P<0.05),与IL-2呈正相关(r=0.33,P<0.05),与IL-6呈负相关(r=0.72,P<0.05),与IL-10不相关(r=-0.46,P>0.05)。结论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瘦素受体、IL-2、IL-6及IL-10水平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天疱疮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38例寻常型天疱疮(PV)、31例落叶型天疱疮(PF)和85例正常对照进行TNF-β基因+252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分别比较PV组、PF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该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 TNF-β基因+252位点G/G基因型频率在PV组、PF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是15.79%(6/38)、16.13%(5/31)和14.12%(6/85);G/A基因型频率在PV组、PF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是52.63%(20/38)、35.48%(11/31)和45.88%(39/85);A/A基因型频率在PV组、PF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是31.58%(12/38)、48.39%(15/31)和40.00%(34/85)。上述各基因型和G、A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NF-β基因+252位点基因多态性和G、A等位基因与汉族PV、PF的遗传易感性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