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肝动脉造影CT(CThepatic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rterialportogra-phy,CTAP)在肝脏小结节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肝脏的10个小结节病变行CT双期扫描、CTHA/CTAP检查对比。结果CTHA/CTAP病灶检出率为90.72%,CT双期扫描的检出率为70.1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THA/CTAP可提高CT图像质量,对病灶检出率高于双期增强扫描,结合临床能显著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的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肝癌41例CTHA/CTAP图像与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和DSA分析对照,其中包括16例肝癌TACE术后患者。结果:三期增强扫描病灶检出率72.4%;CTHA/CTAP联合病灶检出率98.7%,发现栓塞周边复发新发病灶25个,DSA发现8个。结论:CTHA/CTAP联合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对疗效评价及早期发现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CTHA和CTAP联合碘油漂注对肝硬化结节性质判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在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联合碘油CT在肝硬化结节性质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超声发现异常回声结节病例的CTAP、CTHA及碘油CT(Lp-CT)图像,并与肝脏多期增强扫描进行对照.结果 直径为2.1~3.0cm、1.1~2.0cm、≤1.0cm的病灶,多期增强CT检出率分别为94.4%、75.0%和41.7%,CTHA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0%、90.0%和75.0%,CTAP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0%,95.0%和83.3%;CTAP和CTHA均可出现假阳性改变,其灌注异常出现率分别为12.0%和19.1%;部分微小癌灶靠CTAP和CTHA无法检出,仅在Lp-CT上显示为小点状的碘油沉积.结论 CTAP和CTHA结合分析能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对0.5cm以下的病灶,Lp-CT检出率高于CTAP和CTHA.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肝癌影像诊断水平,探索动脉造影CT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可疑肝癌患者进行常规血管造影操作,将导管分别插入肝动脉或肝固有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注入对比剂同时进行CT扫描,观察影像学改变,做出诊断,其中肝癌13例,肝血管瘤4例,肝转移性病变3例,肝硬化3例。结果:所有病例(除1例肝转移性病变外)均在CTA后作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证实诊断。23例中CTHA和CTAP共发现病灶37个,其中31个病灶直径在10mm以下,18个在5mm以下。在31个10mm以下的病灶中常规CT和DSA仅发现11个病灶。CTHA和CTAP可显示病灶供血情况,提示侧支供血,描绘出肝硬化结节的形态学变化。结论:将诊断肝脏肿瘤不可缺少的CTHA和CTAP扫描同时进行,可提高肝脏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有效指导对病人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的肝动脉造影CT(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行CTHA/CTAP与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和DSA分析对照。结果CTHA/CTAP发现已栓塞周边复发23个(92%),DSA室发现8个(32%),CT发现10个(40%),CTHA/CTAP发现新发病灶40(93%),DSA发现13个(39%),常规CT发现新发病灶9个(20%)。结论CTHA/CTAP联合应用在肝癌介入治疗中对于疗效评价及早期发现病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CT肝动脉造影(CTHA)和CT动脉门静脉造影(CTAP)是CT和血管造影技术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检测小肝癌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我院2007年7月6日行CTHA和CTAP1例,发现多发转移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DSA和CTA技术探讨中晚期肝癌的血供特点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28例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肝动脉及门静脉等进行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检测患者的血供及血流灌注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DSA和CT血管造影显示所有患者的病灶数目、大小及位置一致。肝动脉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多血供,且CTHA例数显著高于DSA肝动脉造影(27 VS 23)(P=0.000);间接门静脉造影表现为门静脉期乏血供,在DSA门脉造影和CTAP上均未发现门脉血供。肝癌组织在CTHA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明显强化,且肝动脉期具有丰富动脉血流灌注,而在CTAP单层动态扫描上呈无明显强化,且肝门静脉期无门脉血流灌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中晚期肝癌患者的DSA和CT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弥漫型、结节型及巨块型肝癌病理类型的动脉血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发现门脉血供。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动脉供血为主,侧枝动脉供血为辅,门静脉供血较低或无;应用DSA和CT血管造影技术综合评价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血流灌注动态变化,可为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血管造影CT是将CT与血管造影相结合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应用于肝脏者包括经肝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 hepatic arteriography,CTHA)和经动脉门脉造影CT(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al portography,CTAP)。自1979年Prando等首次报道以来,随着CT及血管造影设备的改进,这项技术已得到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辉  谢太喜 《当代医学》2010,16(35):687-690
目的探讨CTHA、CTAP和碘油CT(Lp-CT)在判别原发性肝癌术后小复发灶,特别是手术口周复发与瘢痕灶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8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19个≤3cm复发灶及手术口瘢痕的螺旋CT、DSA、CTHA、CTAP和Lp-CT表现。结果 Lp-CT19个碘油沉积灶,其中16个肝内病灶。螺旋CT、DSA、CTHA和CTAP结合检出个数分别是12、9、15,检出率分别是75%、56.3%、93.8%。手术瘢痕周围3个小复发灶,螺旋CT、DSA、CTHA和CTAP均未明确显示。结论 CTHA和CTAP结合是发现肝内复发小肝癌灶最敏感的方法,Lp-CT在发现微小肝癌和肝癌术后瘢痕周围小复发灶优于CTHA、CTAP。CTHA、CTAP和Lp-CT结合是区别肝癌术后瘢痕和复发灶最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间接门脉DSA与螺旋CT动脉门脉造影三维成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间接门脉DSA与螺旋CT动脉门脉造影(S-CTAP)的门脉成像差异。对25例肝占位病变伴肝硬化患者均经肠系膜上动脉或脾动脉行间接门脉DSA和S-CTAP三维成像,对比分析2种影像质量差异。结果表明:I 同程度肝硬化的S-CTAP三维成像质量及显示门脉分支破坏优于间接门脉DSA,但显示门脉分支推移改变2种方法无差异。提示在常规间接门脉DSA显示门脉欠佳时可选择S-CTAP,间接门脉DSA可指导S-CTAP选择扫描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CT增强扫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肝癌TACE(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肿瘤残留及新发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TACE治疗,术后半年内均行DSA和CT复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肿瘤残留病灶和新发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 CT扫描显示密整型29例,缺损型12例,稀少型9例。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共检出12枚新发病灶。经DAS检查发现,密整型患者中2例完全填充,呈类圆形高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明确,肿瘤均无染色,27例可见边缘有缺损的类圆形病灶,密度不均,肿瘤染色明显,可见供血血管。缺损型患者透视下可见浅淡的、蜂窝状高密度影,血管迂曲,肿瘤在门静脉期呈浅淡染色。稀少型透视下有较为淡薄的染色。DSA检查发现36例患者的栓塞灶周围有血管增多、增粗表现,检出34枚新发病灶。CT扫描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为28.0%,DSA为72.0%,CT扫描的小病灶检出率为24.0%,DSA检查为68.0%。DSA的肿瘤复发转移检出率和小病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扫查,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肿瘤内的碘化油沉积情况,DSA检查对小病灶的诊断特异性、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任大卫  刘兆玉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6):333-335,F0003
目的 利用血管造影CT及VR重建技术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方式,借以指导临床选择适当的介入方法,并预测单纯肝动脉栓塞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确诊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1例,共26个病灶。每位患者均行CTA、CTAP及常规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评估,并判定肿瘤血管。结果 本研究26个病灶均见肝动脉分支进入肿瘤内;未见门静脉分支进入瘤体。VR重建与DSA图像有很好的符合率。结论 肝动脉是肝海绵状血管瘤重要的供血血管。HAE对绝大多数肝海绵状血管瘤有效。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三维重建对HAE选择靶血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重建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以推测单纯HAE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小肝癌MSCT相关参数,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和55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MSCT检查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两种病变能谱定量参数和不同能量水平下噪声比值。结果肝脏局限性结节增生病灶与周围肝组织碘浓度、标准化碘浓度均高于小肝癌组(P<0.05);动脉期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和小肝癌患者的噪声比较呈逐渐递减状态,能量水平越高,噪声比值越低。其中40keV、80keV、120keV能量水平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噪声比值均高于小肝癌(P<0.05)。门脉期80keV、120keV能量水平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噪声比值均低于小肝癌(P<0.05)。结论MSCT能有效鉴别诊断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小肝癌,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患者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TACE治疗,术后4-6周行DWI检查及CT增强扫描,以术后再次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肿瘤染色结果为标准,分析DWI、CT增强扫描及两者联合对患者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评估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TACE术后MRI或CT复查发现病灶95个,DSA证实病灶阳性77个,阴性18个。以DSA结果为金标准,DWI联合CT增强扫描敏感度100.0%,特异度94.4%,准确度98.9%,CT增强扫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4.4%、88.9%、85.3%。结论 DWI联合CT增强扫描对TACE术后病灶残留或复发检出率比DWI或CT增强扫描高,可作为肝癌患者TACE治疗效果评估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增强CT扫描及MRI在评估肝癌介入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介入治疗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介入治疗前均行CEUS检查,介入治疗后分别行CEUS、增强CT扫描及MRI检查,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各类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90例患者行CEUS检查,共检出120个病灶(动脉期均匀增强95个,动脉期不均匀强化25个);介入治疗后1个月,DSA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76、37、7个;CEUS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75、40、5个;增强CT扫描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58、40、12个;经MRI检出阳性、阴性、尚未确定病灶各65、45、10个,CEUS与DSA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5),而增强CT扫描及MRI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40)。(3)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介入治疗阳性病灶的灵敏度98.68%(75/76)、总符合率95.00%(114/120)较增强CT扫描及MRI诊断效率显著高,假阴性率2.70%(1/37)显著低(P0.05)。结论 CEUS在诊断肝癌介入治疗后阳性病灶灵敏度、与DSA总符合率较增强CT扫描及MRI更高,而假阴性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12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72个病灶,常规MRI平扫、LAVA增强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 s/mm2),对比分析LAVA三期扫描(A组)、DWI(B组)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肝结节病及小肝癌检出和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结节检出方面:A组检出146个结节,B组检出138个,C组检出172个,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6,P<0.01)。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6个病例中,A组诊断正确82例(70.7%),B组诊断正确76例(65.5%),C组为108例(93.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对比χ2=19.653,P<0.01;B组与C组对比χ2=21.274,P<0.01)。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有助于提高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增加诊断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供血动脉行碘油栓塞;第21日再次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22天开腹行门静脉及肝动脉直接穿刺DSA检查。结果种植2周时肝区肿瘤可全部清楚的展示,CT平扫可见肝区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可呈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3周时肿瘤坏死明显。DSA显示肿瘤富血供。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成功率较高。TAE前后CT与DSA表现一致,且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不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