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30例,男19例,女11例,常规C3-C7减压,棘突打孔10号线固定在门轴侧侧块关节囊上12例,门轴侧C3、C5、C7侧块螺钉固定悬吊椎板18例,术前和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17分法)评估临床疗效。结果: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6个月,平均25个月。按照JOA评分:优8例,良1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73.33%(22/30)。其中3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C4或C5神经根麻痹,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在2年内因疗效不佳再行前路手术。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合并钳夹型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简单、有效可行的方法,尤其适应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由多因素(腹背侧受压和不稳定)所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了颈后路单开门加铰链侧植骨,并对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4个月。结果 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8.1%,按Hirabayshi恢复率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1.2%。结论 颈椎单开门结合铰链侧植骨为治疗脊髓腹背侧受压合并颈椎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脊髓腹背受压合并颈椎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由多因素(腹背例受压和不稳定)所引起的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了颈后路单开门加铰链侧植骨,并对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4个月。结果: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8.1%,按Hirabayshi恢复率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1.2%。结论:颈椎单开门结合铰链侧植骨为治疗脊髓腹背侧受压合并颈椎不稳定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对于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颈椎管狭窄及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患者,通常采用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手术;后路椎板成形术常采用单开门成形术.传统的单开门术采用悬吊固定、或加用侧块钢板固定,但是随着病例的增多及随访时间延长,出现了术后再次关门、悬吊牵拉引起轴性疼痛、侧块钢板限制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等并发症发生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我科自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颈椎开门钢板(centerpieceTM微型钢板,美敦力公司生产)治疗12例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广泛性颈椎管狭窄单纯行颈前路1—2个间隙切除椎间盘及骨赘,减压不充分,效果欠满意。我院自1988年1月开始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广泛性颈椎管狭窄脊髓型颈椎病36例,并对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颈椎病发生率逐年升高,且逐渐呈低龄化趋势。在各类型颈椎病中尤以脊髓型危害最大,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它通过扩大颈椎管,借助"弓弦效应"使脊髓向后漂移,使颈脊髓腹侧得到间接减压,该术式对于3个节段的颈椎病变有独特优势[1]。对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方法目前有较多争议,多年研究表明,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前路椎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01诊治的11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5例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数,比较2组术后3...  相似文献   

8.
颈椎侧块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后入路椎管减压、椎板成型术的同时使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探讨和分析该手术方法的优点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从自2000年3月—2002年12月,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颈椎MR显示有三个节段颈椎椎间盘水平病变并有黄韧带增厚突入椎管),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加双侧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按JOA评分法评定患者手术前后恢复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男10例,女5例,随访5个月—1年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2—7天(平均3.5天)可戴颈围坐起,颈围外固定时间12周,融合时间3—5个月,(平均为3.5个月),术后JOA评分明显提高,所有病人无术中血管、神经根损伤,无植骨不愈合,无内固定断裂。结论 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型术联合应用颈椎侧块钢板固定,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对脊髓进行减压,辅助以侧块钢板对减压后的颈椎行即时的稳定的固定,增加后方所植髂骨的融合成功率,大大地减少颈椎术后后突畸形发生和术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方法]对8例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手术治疗。首先俯卧位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椎板钢板螺钉内固定,再改仰卧位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24个月,6例患者四肢麻木症状完全消失,2例大部分消失(P<0.05);8例四肢肌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合并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解除了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彻底减压,脊髓血供可得到提高和改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患者治疗周期短,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49~77岁,平均(60.4±7.6)岁。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17分法评定神经功能,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C2与C7椎体后壁切线夹角α确定颈椎曲度,以过伸过屈位α的差异来计算颈椎活动度,以颈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00~160 min,平均140 min;手术失血量250~800 mL,平均460 m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和术后1周JOA分别为(9.26±3.16)分、(12.95±2.35)分(P0.05),JOA改善率为(56.4±9.3)%;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JOA分值分别为(13.30±2.46)分、(13.16±1.39)分,与术后1周(12.95±2.56)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颈椎曲度分别为(18.1±3.8)°和(16.7±5.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颈椎活动度分别为(35.46±11.54)°和(30.65±8.9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平均颈肩部VAS评分分别为(3.8±1.8)分和(1.6±1.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结合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有效改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功能,保存颈椎曲度及活动度,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寰椎侧块置钉安全区域的建立及其应用;三维固定技术治疗寰枢关节不稳;保留颈半棘肌肌止的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应用Solis融合器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神经学评价和疗效影响因素;大Z形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27例脊髓型颈椎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和分析双开门侧块固定植骨技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优点和疗效.方法 自2000年7月-2005年2月,对1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后入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加C4-C6双侧颈椎侧块钉棒系统固定,C3-C7椎板长条骨块植骨.术前JOA评分,0~4分1例,5~8分8例,9~12分4例,平均8.8分.随访1.5~6年,平均3.2年.按手术后JOA评分的改善率和失稳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评定患者手术疗效.结果 术后11例(84.6%)患者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优3例,良6例,优良率达到69.2%;无效2例(15.4%).植骨融合率100%.无1例颈肩轴向痛、C5神经根麻痹、后凸畸形以及开门后再关门现象发生.结论 双开门侧块固定植骨技术不仅能使脊髓获得充分减压,还能增强颈椎的稳定和促进融合,大大减少了后路椎板成形术后颈椎失稳所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共12例,过伸型损伤10例,屈曲型损伤2例.均行颈椎正侧位、动力位片、MRI,9例加CT.影像资料显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5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3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6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例,三节段及以上椎间盘突出2例.前纵韧带损伤8例,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2例.影像学显示脊髓单节段损伤6例,双节段脊髓损伤4例,3节段及以上脊髓损伤2例.脊髓功能按Frank分级.A级1例,B级8例,C级3例.根据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8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式,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脊髓受压部位、程度、节段多少、椎管狭窄程度等选择前路或后路减压术 ,存在"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应同时进行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3例,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加侧块钢板内同定植骨融合术1例.结果 本组随访51d-36月,平均6月,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功能评定标准,Frank分级平均提高2级.结论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常伴发育性或退变性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部分有前纵韧带、椎间盘或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脊髓出血、水肿、脊髓受压."一过性脱位"、颈椎不稳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发病因素.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首选.应根据  相似文献   

14.
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3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内固定术。结果随访6-54个月,术前JOA评分为(9.5±1.75)分、术后为(12.98±2.9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疗效评定采用JOA标准评定:优19例,良9例,一般7例,差4例。术后改善率30.4%-85.7%,平均69.2%±7.8%。结论颈后路广泛椎板切除、侧块钢板固定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多轴螺钉-棒系统在颈椎后路固定中的应用与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多轴螺钉-棒系统行颈椎后路固定的疗效.方法 本组18例,颈椎及椎管肿瘤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并不稳2例,高危颈椎并外伤性颈髓损伤不稳3例,下颈椎骨折脱位4例.17例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害表现,JOA评分平均为9.8分.12例采用后路固定,6例采用前后联合手术.椎弓根固定2例,侧块固定11例,椎弓根与侧块混合固定5例.结果 本组共植入102枚多轴螺钉,2枚螺钉位置欠佳,1例根性神经痛.本组无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与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6例获得平均22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固定满意,无螺钉拔出、内固定松动、复位丢失.均获得坚固融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改善率为69.4%.结论 多轴螺钉一棒系统后路固定颈椎安全可靠,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缓慢的颈椎退变性疾病,发病形式多样,既可隐匿起病,缓慢发病,又可因轻微外伤突然起病。本院自1997年至今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56例单侧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病人的护理.方法 总结1999年8月-2006年2月,本科应用单开门减压加单侧短节段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30~76岁,平均52.5岁,均为脊髓型颈椎病.结果 疗效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学会17分法(JOA评分),术后平均随访3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2提高到14.6分,优良率为78%.结论 单侧侧块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中术前心理干预、体位训练,术后保持颈部制动,做好颈部后路手术并发症脑脊液漏、神经系统损伤、松钉及植骨块脱落、伤口感染的观察与护理,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是必要而有效的,良好的护理有助于提高JOA评分,同时良好的护理对病人的治疗及康复起到了非常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Centerpiece GP8-14 mm钢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通过影像学方法及JOA评分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颈部轴性症状以及钢板、螺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再关门现象。根据JOA评分本组优12例,良4例,好转2例,无效2例,有效率90.0%,优良率80.0%。结论单开门微型钢板固定可防止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椎板再关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诊治的112例累及4节段(C3~7)的脊髓型颈椎病,49例采用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前路组),63例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后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结果 1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3(18~28)个月。前路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曲度C值、JOA评分方面均优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前路组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与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相比,颈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更有效增加病变节段椎间高度,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而且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20.
微型钛板固定在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固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需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术中将预弯成"Z"形的6孔微型钛板两端分别固定于开门后的椎板和门轴侧侧块,用以取代传统的小关节囊悬吊固定法。通过影像学方法观察所有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未出现术中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钛板及钛钉脱落移位、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临床疗效按Odom评分标准:非常满意16例,满意9例,基本满意6例,不满意4例,总优良率为71.4%。结论微型钛板固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