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性 ,48岁。因“劳力性气短、心悸 1个月。下肢浮肿 3d”于 2 0 0 1年 9月 10日入院。入院前 2周曾因“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予“氨苄青霉素、阿米卡星”抗炎治疗 4d后退热 ,未继续用药。查体 :体温 37 1℃。脉搏 86次 /min ,呼吸2 0次 /min ,血压 10 0 / 6 8mmHg(1mmHg =0 133kPa)。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 ,甲状腺不大 ,胸廓无畸形 ,两肺呼吸音清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未扪及心脏震颤 ,心界扩大 ,心率86次 /min ,早搏较频 ,心前区闻及 3/ 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肝脾肋下未扪及 ,肝颈返流征阳性 ,两下肢…  相似文献   

2.
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继发感染性动脉瘤。感染性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上易被忽视和误诊,通常因血管破裂导致患者死亡。感染性动脉瘤发生的时间不确定,可短期内突然出现,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例患者为青少年,无血管基础疾病,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感染得到控制准备出院时,突发感染性动脉瘤,经及时发现治疗后,病情缓解。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感染性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患者 ,男 ,53岁 ,因“发热 2个月 ,加重 1周余”入院。入院前 2个月出现午后低热 ,体温 3 7.5°C左右 ,伴有盗汗及双小腿肌肉胀痛 ,于外院查血常规 :白细胞 4 .7× 1 0 9/L、红细胞 3 .78× 1 0 12 /L、血小板 4 6× 1 0 9/L。肝肾功能、腹部B超、X线胸片均未见异常 ,腹部CT片示脾肿大。入院前1 0d出现持续高热 (最高达 4 2°C) ,伴畏寒、寒战、乏力、纳差和腰酸。起病以来 ,体重下降近 1 0kg。有高血压史 ,长期吸烟和饮酒史。入院体检 :体温 3 7.4°C ,神清 ,精神可 ,轻度贫血貌 ,皮肤无瘀点、瘀斑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5岁。发热3个月及多汗、乏力、心悸、左脊肋部疼痛.查体:T39℃,R20次/分,P114次/分,BP110/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无贫血、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界正常,心尖部Ⅱ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肺正常。腹部检查见脾肋下3cm,有轻微压痛,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 ,44岁。因间歇性高热 50d就诊。 1 0年前体检时发现有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瓣膜形态、位置、活动正常。发病前 2个月曾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发病初期不规则高热39℃ ,发热前有或无寒颤。曾不规则使用抗生素 30d ,停药观察持续 1 0d无发热。血常规化验 :白细胞 1 3 5× 1 0 9 L ,中性粒细胞 90 2 % ,血细菌培养阴性。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主动脉瓣轻度返流。 1 0d后再次寒颤发热 39 5℃入院 ,血沉 2 7mm h ,尿检红细胞 2 0~ 30 高倍视野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主动脉无冠瓣 1 1× 1 0mm2 赘生物 ,瓣膜增厚无穿孔 ,左室…  相似文献   

6.
思者女,19岁。因“发热18d”于2001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8d无诱因出现发热,T39℃,先后予阿莫西林口服,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酯静脉点滴,体温未降。入院前2d来我院急诊发现“主动脉瓣第2听诊区收缩期杂音”,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不除外”,予泰能、青霉素、万古霉素等治疗并收入院。患者1年前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和二尖瓣脱垂”。入院体检:T39.3℃,P100次/min。  相似文献   

7.
急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三例邢植斐,李广镰,曾冲临床资料3例急性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ARIE)病人发病及病程极相似:①均为男性,广东籍,20~25岁,分别于1992年8月至1993年6月住院。吸毒1~1.5年,自行静脉注射毒品3~4个月。②入院前10~...  相似文献   

8.
右胸壁甲型副伤寒杆菌性脓肿一例李天威,陈咏,张龙石患者,女,27岁。因右胸壁局部肿痛2月收入院。2月前无诱因出现右胸壁疼痛,局部红肿,伴低热,体温37.5℃。无盗汗,曾静滴青霉素钠4天,红肿区略有缩小,疼痛无缓解。无腹痛及腹泻。既往有I型糖尿病病史8...  相似文献   

9.
<正>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很高,但从以往研究证实,这种情况的并发症可用早期手术纠正。1977年至1985年蒙特利尔心脏研究所共治疗7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2例未手术治疗,余33例在六周抗菌素治疗完成前即行瓣膜替换术。21例为原自体瓣的内膜炎,10例为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心内膜炎及2例自体心内膜炎及术后感染双瓣联合置换。另6例在抗菌素稳定心内膜炎后行择期瓣膜置换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女性,32岁,因不规则发热1个半月余,于1990年8月27日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收入院。患者于1980年在本院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于1983年在北京阜外医院植入心脏起搏器,1987年更换起搏器。入院查体:T39.2℃,P70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1997年10月因患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因电极植入不到位,嵌入腱索无法取出,又植入一根电极。术后1周发现囊袋感染伴发热,经万古霉素控制感染治疗3个月;以后时有低热,间断治疗。于1998年6月住我院,入院时体温37.8℃,贫血貌,双肺散在湿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入院后: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电极导线上1.0cm×1.6cm赘生物,X线胸片示双下肺片状模糊影,9次血培养1次示短小棒状杆菌,痰培养2…  相似文献   

12.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4岁,因"发热、咳嗽10余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40.1℃,伴畏寒、寒战,未应用退热药物,体温可自行降至正常,且伴有咳嗽,为阵发性干咳,反复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炎",给予静点抗生素及平喘药物(具体不详),体温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咳嗽。入院前2天,患者自觉胸闷、心悸,为求系统诊治入院。既往史:半年前患牙疾(未系统诊治)。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 Pa),睑结  相似文献   

13.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脱落,栓塞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少见.我们遇到1例,报告如下: 患男,25岁.活动后心慌、气短5年,加重伴发热、下肢浮肿2个月.于1988年12月23日入院.2年前诊为“风湿性心脏病”.体检:T 37.8℃、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1岁。因反复胸痛36h入院。患者凌晨2时于睡眠中突感胸骨后胀痛伴胸闷,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治疗疼痛减轻。次日凌晨4时胸痛再次加剧,转入我院,急诊查心电图示心前导联V2~V6ST段显著抬高,Ⅱ、Ⅲ、avF ST段轻度抬高,I、V2~V5Qs型(图1)。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体温38.2℃,心率90次/min,呼吸207次/min,血压105/59mmHg(1mm Hg=0.133kPa),巩膜无黄染,颈静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律齐,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及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无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热痛,双侧巴氏征阴性。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致腱索断裂一例肖竞,陈佰明,卢亦兵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致腱索断裂较少见,最近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18岁。两年前体检时心脏超声发现二尖瓣脱垂。患者3个月前感冒发热后1周出现心悸,在外院做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后...  相似文献   

16.
外科治疗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九例报告郦志军,朱家光,张昌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其死亡率高达60%~90%。1991年3月~1993年3月,我院对9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采用手术切除感染灶,置入人工瓣膜及应用有效抗生素,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acuteinfectivevalveendocarditis,AIVE)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主要表现为严重全身中毒症状 ,在数天至 6周内发展为瓣膜破坏和少数迁徙性感染。本研究分析了 32例AIVE患者的临床资料 ,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 :我院 1989年 2月~ 2 0 0 3年 3月共收治32例AIVE患者 ,男 2 3例 ,女 9例 ,年龄 2~ 6 0 (2 5 4± 15 3)岁 ,病程 3d~ 6周 (2 5± 1 6 )周。分 3组 ,基础病变组 17例(5 3 1% ) ,有室间隔缺损 10例 ,动脉导管未闭 2例 ,二叶式主动脉瓣 2例 ,房间隔缺损 1例 ,房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1例 …  相似文献   

18.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acute infective valve endocarditis,AIVE)主要累及正常心瓣膜,尤其主动脉瓣常受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主要表现为突发心力衰竭,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在几天至6周内发展为瓣膜破坏,感染迁移多见。本研究分析了16例AIVE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杂志》2005,13(1):51-52
问:感染性心膜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如何?答:抗生素使用之后心内膜炎(IC)的病死率从100%降到5%~15%左右。但发病率不减反而增加。增加的原因:老龄化、人工瓣膜、先天性心脏病存活的多了、检查方法灵敏度增加、IC再发的多了、致病菌的毒性改变、预防措施不得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由于强力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癌药物等的应用,使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状发生了改变,出现霉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细菌以外的病原所致的心内膜炎,故本症的病名应改为能概括各种病因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