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小飞  向爱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6-409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以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41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的PPROM者(P<0.001)。32~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NRDS、死亡率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孕周组及34+1~36+6孕周组PPROM新生儿结局的各项指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4孕周的PPROM宜采取积极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比。32~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对母婴的影响,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住院分娩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113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妊娠满28周~33“周.B组妊娠34周.36“周,分析两组不同潜伏期、分娩方式、孕妇的新生儿结局和孕妇感染情况。结果A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不同潜伏期不同分娩方式孕妇感染情况、新生儿结局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妊娠28周~34周期间发生的胎膜早破,主张行期待疗法,力求延长孕周,减低围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闫印春 《职业与健康》2004,20(2):141-14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致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胎膜早破致早产的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5周35 ~37周两组作分析比较.结果 77.6%胎膜早破致早产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5周与孕35 ~37周间,胎膜早破致早产者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28~35周胎膜早破致早产者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 ~37周者(P<0.01).2例新生儿死亡均发生在孕30周前.结论对于孕28~35周胎膜早破致早产者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0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的临床处理。方法:对105例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并发早产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阴道炎占首位,潜伏期1h~15天,平均6.2天。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30周与孕31~34周围产儿死亡率、各种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孕28~34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破膜后立即使用糖皮质激素、宫缩抑制剂及抗生素,可延长潜伏期;延长孕龄至30周以上可使早产儿死亡率降为2.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 6周、35~36^ 6周二组作比较分析结果:孕28~34^ 6周早产胎膜早破。结论:对妊娠28~34^ 6周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宜采用期待疗法,减少新生儿并发症,孕周小者应尽量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早产胎膜早破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处理。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月在本院诊断胎膜早破性早产105例,其中孕周28周~35周45例(A组),孕周35周~37周60例(B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的2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感染、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新生儿死亡方面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不同孕周的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孕28周~35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死率高,宜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周,以减少围产儿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PPROM)性早产妊娠结局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早产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26例未足月PPROM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新生儿Apgar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PPRO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RDS、死亡率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宫缩抑制剂、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干预,可延长孕龄,减少围产儿并发症,增加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152例孕妇早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早产的原因及不同孕周早产的妊娠结局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孕妇早产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早产原因。按孕周以34周为界将早产分为两组,搜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胎膜早破、臀位、双胎、妊高征、胎盘因素、合并内科疾病为前6位原因。早产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RDS和死亡比高于足月组。二组孕周早产其孕周越小,新生儿体重越低,新生儿窒息、RDS、死亡比增高,而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预防早产关键在于避免小孕周早产发生,从而降低早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韩爱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680-368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对分娩方式及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6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8~34周,34+1~37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孕周的两组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母亲产褥病率、产后失血两组间无差异。结论:孕周越小,新生儿死亡率越高;对于孕28~34周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范围内的胎膜早破对新生儿和孕妇的影响。方法对240例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孕妊娠满28周~不满35周分为A组,妊娠满35周~不满37周分为B组,分析两组潜伏期≤24h和潜伏期>24h的新生儿结局和孕妇感染情况。结果A组潜伏期≤24h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新生儿死亡明显高于潜伏期>24h者(P<0.01),且新生儿感染潜伏期>24h者高于潜伏期≤24h者(P<0.05)。B组新生儿感染潜伏期>24h者高于潜伏期≤24h者(P<0.01)。不同潜伏期孕妇感染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死亡率降低,但感染机会增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利于降低孕妇感染。  相似文献   

11.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淑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165-4166
目的:探讨正确处理早产合并胎膜早破,降低围产儿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6年98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妊娠34+1~36+6周。结论:对于妊娠28~34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病例进行抑制宫缩,促肺成熟,预防感染的期待疗法,明显降低了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月前胎膜早破分娩方式和破膜时间长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3年7月本院足月前胎膜早破住院患者190例,对孕28~32周、32+1~34周、34+1~36+6周不同分娩方式及破膜时间的长短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8~32周组剖宫产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NIE)、脑室内出血(IVH)、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发生率(16.7%、16.7%和16.7%)与阴道分娩(76.9%、73.1%和84.6%)比较,32+1~34周组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与死亡率(18.8%和3.1%)与阴道分娩(42.0%和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破膜时间越长,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新生儿感染及剖宫产分娩的发生率越高。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足月前胎膜早破应采取不同的分娩方式,并根据破膜时间的长短给予抗生素治疗,尽量延长孕周以减少母儿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导致自发性早产的孕周、保胎时间、早产儿预后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自发性早产,比较不同孕周、不同原因、不同保胎时间及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导致自发性早产病因依次为宫内感染、瘢痕子宫、双胎妊娠、臀位、羊水过多、生殖道异常等,其中32周前臀位所占比例较大,32周后则比例降低;宫内感染者保胎时间最短,早产常不可避免.结论:①宫内感染是自发性早产的最主要病因,因宫内感染引发先兆早产的保胎时间最短.②在考虑早产儿存活可能性的基础上,剖宫产能显著降低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发生率.③发生胎膜早破者较未发生胎膜早破者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32周前分娩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32周后分娩者,与是否存在胎膜早破无明显相关性.④产前积极防治感染,能有效减少早产发生,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及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性早产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胎膜早破性早产120例,并对不同孕龄组28~33+6周38例(组Ⅰ)和34~36+6周82例(组Ⅱ)作分析比较。结果: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孕产妇影响的比较,组Ⅰ的脐带脱垂发生率明显高于组Ⅱ(P0.05),其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新生儿影响的比较,组Ⅰ新生儿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新生儿感染、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34周的胎膜早破性早产围产儿病率高,应尽量延长孕周,同时应警惕脐带脱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贾军恒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03-4404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131例孕28~36+6周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潜伏期≤24 h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明显高出潜伏期>24 h组(P<0.01),新生儿感染则潜伏期>24 h,较潜伏期≤24 h组高(P<0.01)。而剖宫产、阴道助产及阴道分娩出现新生儿并发症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破膜时间延长新生儿RDS发生减少,但新生儿感染机会增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妊娠结局。方法:对100例早产胎膜早破(Pretern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7.4%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5W与孕35-37W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0.05),孕28-35W 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37W者(P<0.01),新生儿死亡大多发生在孕30W前,结论:对于孕28-35W 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0W以上,以降低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主要因素、分娩时机、分娩方式、早产儿结局.方法选择妊娠28~36()6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者86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原因主要有流产、早产、引产史、臀位、双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阴道分娩48例(55.81%),剖宫产38例(44.19%).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胎儿窘迫15例,占39.47%.结论≤34孕周终止妊娠者,早产儿并发症较多早产儿对缺氧耐受性差,常需会阴切开或剖宫产结束分娩,以降低RDS和颅内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刘敬萍 《中国卫生产业》2013,(9):133-133,135
目的总结分析产妇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孕周以及其潜伏期时间存在的长短情况对于妊娠结局的具体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产科确诊为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总体资料进行全面性分析回顾,按照孕周时间的长短将这些产妇分为两个治疗组,即治疗1组(28~32周)和治疗2组(33~36周)对两组产妇以及新生儿的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项治疗1组母婴的并发症情况明显高于治疗2组(P<0.05),而治疗1组潜伏期在48h后的的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低于潜伏期48h内(P<0.05),而治疗2组产妇其潜伏期在48h内、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孕周在28~32周之间的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要做好有效措施干预,达到延长孕周的效果,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周在33~36周之间要在2d内终止产妇妊娠情况。  相似文献   

19.
早产与胎膜早破1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芸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638-2639
目的:探讨早产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方法:对2001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分娩的131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其病因,比较其潜伏期长短、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孕28~34+6周潜伏期<24 h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潜伏期>24 h组,其新生儿死亡率、窒息率也高于孕35~36+6周者,而分娩方式对此无明显影响。结论:随潜伏期延长新生儿存活率增高,分娩方式对新生儿存活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1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发生的主要原因为:阴道炎、臀位、不良孕产史、双胎、羊水过多、合并妊高症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两组比较对孕产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当积极预防并治疗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诱因;对于孕周<34周者应当根据情况适当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预防感染,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围生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