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EDTA-K2抗凝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检测结果、原因、纠正的方法,避免临床误诊误治。方法用Seymex KX-21N三分类血液分析仪对10例PTCP患者均分别测定EDTA-K2抗凝血、手指不抗凝血的血小板数,同时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结果 EDTA-K2抗凝全血PLT均值明显低于不抗凝指血与手工计数均值(P〈0.01);手工法与指血稀释模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EDTA-K2抗凝血P.LT直方图都出现报警信号,图形不同于指血稀释模式和正常人;EDTA-K2抗凝血涂片姬-萨染色,PLT呈大团聚集,不抗凝手指血PLT呈散在或小簇分布。结论 EDTA-K2可致血小板假性减少,引起PTCP;同时检测手指不抗凝血及指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可排查PTCP,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刘远叶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95-4296
目的对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进行实验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防止发生误报漏报。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例患者,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分别抽取静脉血2 mL,充分混匀,在1 h内完成测定。结果6例患者采用手工法测定、预稀释法测定、枸橼酸钠抗凝血法测定都要明显高于EDTA-K2抗凝血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均匀分布于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均匀分布散开在新鲜指血涂片中,都没有出现PLT聚集的现象。而通过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检发现有大量血小板聚集于EDTA-K2抗凝血涂片中,聚集的PLT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结论EDTA-K2致假性血小板减少应该结合其他多种方法,诸如手工法、预稀释法、枸橼酸钠抗凝血法等对血小板进行重新计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更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防止发生误报漏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确认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研究EDTA-K2抗凝剂致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寻找纠正EDTA-K2相关的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方法.方法 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健康志愿者25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和肝素钠抗凝剂进行抗凝.纳入同期我院确诊的EDTA-PTCP患者10例,采集的血标本分别用EDTA-K2、EDTA-K2+阿米卡星抗凝.健康志愿者和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均同时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及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 健康志愿者EDTA-K2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30 min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血标本的血小板计数和手工血小板计数在5、15、30、60 min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DTA-PTCP患者的EDTA-K2抗凝血标本在0、30、60、90 min时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手工血小板计数(P<0.01).在EDTA-K2抗凝血标本中加入阿米卡星后,血小板计数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90 min时与手工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K2的抗凝效果优于枸橼酸钠、肝素钠抗凝剂,是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血小板检测的首选抗凝剂.EDTA-PTCP患者的血标本在使用EDTA-K2作为抗凝剂时,可以用阿米卡星纠正.  相似文献   

4.
沈培奇 《中外医疗》2010,29(4):70-70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分析及避免措施。方法采用CD—3700血细胞计数仪检测EDTA-K2抗凝血,对血小板计数值异常偏低的418例标本,血涂片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对其中发现的涂片与计数明显不符的9例患者再次抽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涂片。结果EDTA-K2抗凝血用CD-3700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为8×10^9~45×10^9/L,手工血小板计数复查结果为135×10^9~268×10^9/L;仪器法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手工法,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涂片镜检对照分析抗凝血涂片显示血小板明显聚集成簇。结论EDTA-K2抗凝血个别患者可能会发生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应引起同行们的高度重视,做好复检工作。  相似文献   

5.
李艳  孙家祥 《海南医学》2013,24(21):3187-3189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对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的影响及纠正方法.方法 对82例PTCP者用EDTA-K2、枸橼酸钠分别抗凝重新抽血送检,EDTA-K2抗凝管在15 min、1h及2h,枸橼酸钠抗管凝在15 min以内分别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同时取末梢血人工显镜血小板计数.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分别用EDTA-K2、枸橼酸钠抗凝采静脉血,在0min、5min、15 min、30 min、60 min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结果 PTCP组EDTA-K2抗凝血15 min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P<0.001);1 h及以后更低.枸橼酸钠抗凝和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6,P=0.103);对照组EDTA-K2抗凝结果和枸橼酸钠抗凝15 min以内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及以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DTA-K2抗凝标本0 min与60 min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t=0.857,P=0.402).PTCP组EDTA-K2抗凝标本血涂片可见大量血小聚集或卫星现象,随时间延长聚集加剧.结论 EDTA-K2对血小板可产生聚集作用,引起PTCP.在一定条件下,用枸橼酸钠替代EDTA-K2抗凝静脉血做血小板计数或采末梢血用草酸胺稀释液显微镜人工计数,可以纠正PTC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工作中EDTA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PTCP)现象的存在,用正确的方法复查,避免误诊的发生.方法:用Sysmex公司XT-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计数血小板,结果异常偏低的标本,再采集末梢血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染色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EDTA抗凝血和枸橼酸钠抗凝血用XT - 1800i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计数血小板异常偏低,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之内.结论:对于首次血小板计数异常偏低的标本均应进行手工计数血小板并作末梢血涂片染色镜检,以排除EDTA 抗凝剂所致的血小板聚集现象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低,而且不是所有的PTCP患者都可以用枸橼酸钠抗凝能纠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抗凝血对PLT读数的影响.方法用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的PLT(EDTA-K2抗凝).同时动用CD-1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预稀释功能及人工计数末梢血的PLT.结果EDTA-K2抗凝静脉血的PLT为(7±1.3)G/L,CD-1700预稀释功能及人工计数末梢血的PLT分别为(195.6±20.1)G/L、(204.1±22.2)G/L.用t检验方法得出前者与后两者之间有极其显著性差别(P<0.01),而后两者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EDTA-K2抗凝剂致偶见患者PLT假性降低.应用直接取末梢血,进行人工计数或动用CD-1700预稀释功能,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而动用CD-1700预稀释功能更方便、快速.  相似文献   

8.
杨改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375-3376
目的:通过对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病例的检测方法分析,为实验室准确检测血小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仪器法、末梢血手工计数法、血涂片镜检法进行血小板计数的比对。结果 EDTA-K2抗凝静脉血仪器法检测血小板结果明显低于手工法,有显著性差异,且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成团;枸橼酸钠抗凝血仪器法检测血小板结果与手工法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镜下观察到血小板呈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论EDTA-K2抗凝对血小板可以产生聚集作用,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枸橼酸钠抗凝能够针对 EDTA 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进行血小板的准确计数。  相似文献   

9.
赵荣超 《中外医疗》2014,33(1):56-57
目的探讨分析EDTA—K2致血小板假性减少的主要影响以及相关解决措施。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再选择50名健康体检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将两组患者抗凝静脉血放置1h之后,可以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对其进行测定。结果同传统的手工方法相比较,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O.001);同不采用抗凝剂指血相比较,A抗凝血PLT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05)。患者添加A抗凝血采用涂片瑞一姬染色,从中发现血片里包含着大量的PLT,其中大小不一,且数量不相等,若不增添抗凝剂的患者指血,则不会出现PLT聚集的状况。结论A能够对PLT产生较强的聚集作用.从而产生PTCP。  相似文献   

10.
吕连华  勾宗蓉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089-1090
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PLT)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对血小板计数与临床症状明显不符的42例PLT减少患者,采集静脉血分别用ED TA-K2、枸橼酸钠抗凝做全血细胞PLT计数、末梢血预稀释仪器法和手工PLT计数,并做末梢血及抗凝血涂片显微镜镜检。结果 42例PLT复检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初次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工作中,对于不明原因的PLT计数减低,应改用其他检测方法复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用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肝素锂静脉抗凝血、末梢血、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涂片法进行复检结果对比及分析。方法:对38例EDTA-K2抗凝、血液分析仪mindray BC-5180测定血小板明显减低,涂片染色镜检均发现血小板聚集且体表检查无出血、淤点、淤斑等症状符合诊断为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1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肝素锂抗凝静脉血复检血小板;2采末梢指血用不含任何抗凝剂的稀释液稀释后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3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4每例患者分别制作抗凝标本和末梢指血合格涂片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显微镜镜检。结果:38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5例能用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同时纠正,两者纠正数值和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相接近,血涂片镜检观察血小板呈散在分布;2例用肝素锂抗凝标本能纠正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不能纠正,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和肝素锂抗凝标本纠正结果相接近而和枸橼酸钠抗凝标本不符,血涂片镜检肝观察肝素钠抗凝血血小板呈散在分布而枸橼酸钠抗凝血成片聚集;1例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均不能纠正,两者纠正结果和手工显微镜计数法、末梢指血计数结果不符,血涂片血小板均出现成片聚集。结论:大多数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能用枸橼酸钠、肝素锂抗凝标本加以纠正,极少数不能纠正的可以采集患者末梢指血直接置于不含任何抗凝剂的稀释液中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值或用手工显微镜计数法计数血小板值。  相似文献   

12.
刘学斌  邹雪松  黄冬梅  董志伟 《河北医学》2013,19(10):1595-1597
目的:对比两种抗凝剂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未抗凝血20ul于血小板稀释液中,手工计数作为参考,再分别用EDTA-K2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抽取患者静脉血,抽完血后分别于5min、10min、20min、30min、1h、2h在ABX Panter60血细胞分析仪上进行检测,并对两份标本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有无聚集。结果:EDTA-K2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明显低于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计数值也随之降低,血涂片染色可见大部分血小板呈聚集状,仅少量散在血小板;枸橼酸钠抗凝管组血小板的计数值接近手工计数的参考结果,且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有明显改变,血涂片中血小板呈正常均匀散在分布,无聚集现象。结论:EDTA盐作为抗凝剂会导致血小板计数的假性减少,且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在日常工作中对于血小板计数减少的标本,要进行图片染色,观察有无血小板聚集,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导致血液自动分析仪血小板(PLT)检测结果假性减少的纠正方法.方法 选择EDTA-K2抗凝测定PLT出现结果假性减少的样本32例,重新采集受试者血液,分别采用EDTA-K2和枸橼酸钠抗凝,利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数量,并以目视计数法检测PLT为对照,比较2种抗凝剂的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EDTA-K2抗凝血的PLT计数结果为(16.83±15.414)×109/L,枸橼酸钠抗凝的PLT计数为(187.5±91.933)×109/L,目视PLT计数为(199.42±68.995)×109/L.EDTA-K2抗凝血的PLT计数与目视计数法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枸橼酸钠抗凝的PLT计数与目视计数法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EDTA-K2抗凝测定PLT出现结果假性减少时,可以重新抽血换用枸橼酸钠抗凝,必要时采用目视计数,以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检测效果。方法:采集15例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适量静脉血,分别用EDTA-K2与枸橼酸钠抗凝,并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手工法计数血小板和血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经EDTA-K2抗凝后血小板计数(47.36±9.86)×10~9个/L,血涂片显示血小板聚集,并成堆分布;经枸橼酸钠抗凝后检测血小板计数(156.87±26.18)×10~9个/L,血涂片显示不存在血小板聚集,均单个分布;经手工法计数血小板为(159.87±35.17)×10~9个/L;EDTA抗凝法计数血小板远低于枸橼酸钠抗凝法计数和手工法计数(P<0.05),枸橼酸钠抗凝法计数血小板和手工法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科医师对出现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且无出血症状者,则考虑为EDTA-K2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并及时采集血样处理,改用枸橼酸钠抗凝法或手工法血小板计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患者进行临床和实验室分析,并初步探讨其产生机制.方法 比较仪器法测定及手工法计数的血小板结果;采用瑞-姬染色法观察D抗凝和不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抗体IgG、IgA和IgM.结果 ①EDTA-PTCP的发生率为1.17%,多发生于老年人,与性别无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发生率较高;②EDTA-K2抗凝血在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的血小板计数值[(41.15±19.1)×109/L]明显低于手工法计数血小板计数值[(181.6±75.3)×109/L](P<0.05);③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seudothrombocyto penia,PTCP)患者EDTA抗凝血涂片与不抗凝血涂片中血小板形态明显不同;④PTCP患者多表达IgG或IgM抗血小板抗体.结论 应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EDTA抗凝血可引起PTCP的发生,这可能与自身抗体IgG或IgM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6.
郭家权  黄涛 《海南医学》2011,22(23):46-47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和16例EDTA所致血小板聚集患者的EDTA-K2抗凝静脉血与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的血小板数,同时采末梢血进行手工血小板计数.结果 50例健康体检者不同时间段的枸橼酸钠抗凝血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17.
潘健华  蒋翡翎  韩永 《海南医学》2010,21(18):106-107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血小板测定的影响。方法使用Sysmex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不同时间段的EDTA-K2抗凝标本用以比较。同时采手指血进行手工计数,其值为对照值。结果 EDTA-K2抗凝标本采集后5min内血小板测定值明显降低,30min及90min测定血小板与对照值接近,2h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值有下降趋势。结论 EDTA-K2抗凝标本会引起血小板假性减低,但标本放置30-90min可消除上述假性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印证EDTA抗凝法检验可能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诊断。方法:随机选取1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EDTA抗凝血和枸缘酸钠抗凝血,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再将枸缘酸钠抗凝血及EDTA抗凝血制成的血涂片进行显微镜镜检,并采集研究对象的指血手工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结果:抗凝法计数检测研究对象的平均血小板为(44.42±21.02)×109/L;少于手工法计数和枸缘酸钠抗凝法的血小板数(P<0.05)。结论:EDTA抗凝法可诱导假性血小板减少,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  相似文献   

19.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先泳  陈峻 《血栓与止血学》2013,(5):227-229,232
目的 验证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几种检测方法的可靠性,为检验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9例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采全血分别用EDTA-K2和枸橼酸钠(9∶1)抗凝仪器法,采外周血稀释模式仪器法分别于5 min、30 min、60 min、120 min检测并制作血涂片,计数样本在不同抗凝剂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数和血液涂片中的血小板聚集情况,另做手工计数法计数.结果 在5 min内即刻检测,各种抗凝剂结果均可接受,且计数值相近.30 min后EDTA-K2抗凝的标本计数值下降明显,部分枸橼酸钠抗凝的标本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周血稀释模式仪器法各标本结果下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对于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可采取EDTA-K2抗凝即刻检测,或做外周血稀释模式仪器法检测及手工法计数,而采取枸橼酸钠抗凝法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陈卫民  王炜  张倩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1):1408-1410
目的:探讨假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方法:重新抽静脉血分别用EDTA-K2和EDTA-K2·NaF抗凝,1h后用Sysmex SF-3000血液分析仪检测,2次仪器检测值与人工显微镜计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在PTCP与IVBC两组中,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以及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P<0.01)。然而,比较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LPF与SPF两组中,第一次测定值和第二次测定值与人工计数值比较,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第一次测定值与第二次测定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抽血不当和EDTA依赖性凝集是造成假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因素,EDTA依赖性凝集患者需用EDTA-K2·NaF抗凝血检测;有大血小板和小血小板干扰检测时,须手工显微镜计数,应加强血片的复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