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制品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格尔木地区临床用血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含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悬浮红细胞为1.32%全血为5.88%;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不良反应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0.54%,去白细胞全血为0.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6月临床用血的输血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输注含白细胞血液制剂的不良反应中悬浮红细胞为1.87%、全血为5.62%、冰冻血浆为0.97%;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制剂不良反应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为0.16%,去白细胞全血为0.16%,去白细胞冰冻血浆为0.20%。含白细胞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率为2.19%,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白细胞类血液制剂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痰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4年4月-2005年4月份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156例妇科患者与2000年1月-2000年12月份输注全血的125例妇科患者对比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效果。结果: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而全血为14.87%;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1U可提升血红蛋白6.25g/L,而输注全血1U可提升血红蛋白5.38g/L。结论:妇科痰病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效果,降低患者的经济费用,合理利用了血液资源,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近三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临床患者的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各种血液成份输血后所发生的输血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82例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115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发生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中悬浮红细胞66例(57.39%);冰冻血浆43例(37.39%);单采血小板6例(5.22%);输血反应表现类型中以发热反应55例(47.83%),过敏反应58例(50.43%),其中发热反应中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多见,占92.73%,过敏反应中则以输注血浆多见,占67.24%,其次为悬浮红细胞,占22.41%.结论:临床上输血不良反应以发热、过敏反应为主,其中悬浮红细胞与冰冻血浆是引起输血反应的主要血制品,输注悬浮红细胞主要引起发热反应,过敏则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反应及血液制品,临床上应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5.
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成分输血治疗日益扩大,人们对血液质量、输血治疗和输血安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自2000年3月起,笔者所在医院开展了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液输注,临床成分用血中全部使用此种血液,特别是去除白细胞后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简称去白红细胞),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骆玉芹 《中外医疗》2011,30(35):53-53
目的探讨输血中过滤白细胞血液成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质量控制。方法对我科收集的合格血液分为2组进行制备,并抽取632例接受输血者进行观察。结果 2组外观无凝块、溶血、气泡、容量符合要求(P〉0.05);输前Hb与输注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术后RBC与Hb增加M数比较,去白悬浮红细胞组明显优于悬浮红细胞组(P〈0.01),去白悬浮红细胞组有效输注明显高于悬浮红细胞组(P〈0.05)。结论加强输注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可有效避免或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目前较为理想、安全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亚欣  金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094-3094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对肿瘤术后感染及伤121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各种肿瘤患者分为3个组。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35例,输注悬浮红细胞组35例,未输血组(对照组)38例,观察3个组患者术后感染、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感染率比较:术后感染率输注去白悬浮红细胞组5.7%,输注悬浮红细胞组28.6%,两组差异显著(P〈0.05);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与未输血组(5.1%)对比无明显差异(P〉O.05)。术后切口愈合率: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95.6%,输注悬浮红细胞组74.6%,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切口愈合率与未输血组(96.3%)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输注悬浮红细胞组切口愈合率(74.6%)与未输血组(96.3%)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对患者免疫功能有影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止输血的免疫抑制作用,从而降低术后感染率,提高术后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婴儿输注红细胞(RBC)3种模式的比较,为提高婴儿输注RBC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婴儿输注 RBC类型的组合、供者(单一或多个)、分装方式的不同及采用时间,归纳为3种模式,记录婴儿输注各种类型 RBC的例数,分别记录3种模式的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例数,并进行比较。结果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疾病发生率,3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式1(婴儿输注血站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或血站型洗涤去白细胞 RBC、单一供者血液、无菌接驳密闭分装的血液)<模式2(婴儿输注血库型去白细胞悬浮 RBC或洗涤 RBC、多个供者血液、去白细胞时无菌操作开放式分装)<模式3(婴儿输注悬浮 RBC或洗涤 RBC、多个供者血液、穿刺血袋无菌操作开放式分装)。结论3种模式中,模式1是婴儿输注RBC最好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任占宝 《继续医学教育》2012,26(4):55-56,62
通过学习血液抗原表现型的复杂性,了解临床有关输血反应发生率在0.94%和1%~10%,世界上输血死亡率可达0.5%~1%.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及时封存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制品,并让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属现场签字,为后续的循证检验提供了有力保证.该患者输入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时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提示一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特殊病种的患者需要输血时最好选择输入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输注.通过本病例说明安全、科学、合理输血的重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提示,当发生由于输血不良反应产生的医疗纠纷或诉讼时,可依据法律途径追偿血液生产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滤除白细胞血液前后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为我市全面推广该技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上饶市县级及县级以上12家医院2008~2010年采用滤除白细胞的血液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调查,将临床输血病例分为两组:输注滤除白细胞血液的观察组和输注全血即未滤除白细胞血液的对照组;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作回顾性分析,并对两组病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共输血125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73例,不良反应率5.807%;观察组共输血1277人次,输血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0.705%。过滤后血液白细胞去除率达99.07%,红细胞回收率达92.61%,与过滤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滤除白细胞血液进行临床输血可以显著降低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需报废的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60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以正常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60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液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白细胞清除率、血浆蛋白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红细胞回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临床输血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无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与正常血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液制剂的临床特点及差异,为实际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含白细胞血液制剂输注的3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义为对照组,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去白细胞血液制剂输注的35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定义为观察组.比较2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全血输注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晶体红细胞输注在妇科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02年1月~12月份输注晶体红细胞的64例妇科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1996年1月-12月份输注全血的53例妇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其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效果。结果输注晶体红细胞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而全血为16.67%;输注晶体红细胞1u可提升血红蛋白6.23g,而输注全血1u可提升血红蛋白4.17g。结论晶体红细胞输注在妇科疾病患者中应用可明显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高输血效果,降低成本,极大限度地利用血源,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葛丽  陆应玉 《安徽医学》2017,38(1):62-64
目的通过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探讨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分析统计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回报至输血科的输血相关不良反应资料。结果2年间输血8526例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6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0.79%;红细胞输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67%,血浆为0.77%,血小板为1.61%,全血为10%;输血相关不良反应以发热和过敏反应为主,无溶血反应回报记录;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红细胞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0.67%和0.22%,过敏的发生率分别为0.33%和0.22%。结论去白悬浮红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输血相关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红细胞悬液是成分输血中最常用的红细胞制剂之一,由于其输注既能纠正贫血,又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外科大手术和外伤急性失血的患者,应用红细胞悬液输注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笔者自2000年10月~2001年9月观察了本市3所综合性医院外科大手术输血和外伤失血的抢救治疗输血中,红细胞悬液输注与全血输注的临床效果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临床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Febrilenon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 ,FNHTR) ,多是由白细胞及其产生的抗体、炎症性细胞因子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所引起的[1~ 3 ]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过滤除去血液制剂中白细胞的方法来预防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1~ 5] 。我们观察了 10 0例病人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的临床应用情况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由我院输血科提供 ,常规制各的红细胞悬液输注前经白细胞专用滤器 (南京赛尔金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普通悬浮红细胞和滤白悬浮红细胞引起的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推广滤白悬浮红细胞的临床使用。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输血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有1745例为观察组,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有788例为对照组。结果:输注滤白悬浮红细胞的患者15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0.86%;输注普通悬浮红细胞的患者24例发生输血反应,反应率3.0%,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滤白悬浮红细胞可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本地区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基本情况,为临床合理输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郑州地区所有医疗机构反馈至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发放各类血液制品共计401 201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共有129份,按血液袋数计算,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03%。其中,重组全血和全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0.32%和0.22%。129例输血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所占比例最高,有83例,占64.34%,其次为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37例,占28.68%。结论对待输血要持谨慎态度,尽量输注成分血;血浆蛋白易产生过敏反应,不能常规用来补充白蛋白,提高免疫力;输注红细胞时,尽量使用去除大部分白细胞的滤白红细胞。  相似文献   

19.
对于溶血性贫血,溶血的速度和患者对贫血的耐受能力,对决定是否需要输注红细胞及其输血量十分重要,许多情况并不需要输注红细胞.需要输注时,也不应以提高红细胞计数达到正常水平为目的.对需要长期依赖红细胞输注替代治疗的患者,应充分权衡输血利弊,尽可能减少输血次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延缓或避免红细胞输注无效的发生.红细胞膜病变和红细胞酶缺陷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主要的防治措施是减少诱因、对症处理,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输血.血红蛋白病一般不需要输血.但纯合子型β海洋性贫血患者目前仍主要依赖长期的红细胞输血替代治疗,宜尽量选择少白细胞的红细胞制剂,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并发症;当血红蛋白<60g/L时,大部分患者应输血.但是反复输血可引起铁负荷过重.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BCSH)推荐:当输血次数超过10次时,应考虑铁螯合剂去铁治疗;一旦铁蛋白>1 000 μ g/L,则应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20.
高海拔地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的质量、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采集的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作研究组,另将同期以正常血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作为对照组。检验血液质量,观察临床输注效果及输血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无临床不良输血反应发生,血液质量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结论中、重度乳糜全血制备洗涤红细胞与正常血洗涤红细胞的质量标准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