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在严重法乐氏四联症病例的手术治疗中,常需切开狭窄的肺动脉瓣环,并跨越流出道放置补片,以防止残留压差过高和减轻右室的压力负荷过重。然而,切开肺动脉瓣环和用补片重建流出道,常产生肺动脉瓣关闭不全。这样,在术后早期及晚期可能加重右心室功能的负担,增加术后病残率和死亡率。本文旨在评定慢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对右室功能的影响,以及跨越肺动脉瓣环作流出道补片重建术后的临床病程。作者于1956~1970年共对426例法乐氏四联症作根治术,其中63例(15%)需跨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92年12月间,以超声心动图方法评价38例法乐氏四联症患者用同种动脉带单瓣跨环补片重建右室流出道的近期疗效。38例中16例曾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表明,术后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疏通彻底,肺动脉瓣反流的发生率为37.5%(6/16)。右心阻力负荷减轻,左心容量负荷增加,有助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临床应用至今已40余年,在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右室功能不全、运动能力下降、心律失常性猝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而以上并发症都与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肺动脉狭窄的解除、右室-肺动脉流出道的重建有密切关系。经典的右室流出道重建方式在远期发生肺动脉返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的比率很高,对患者的远期预后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本文就TOF根治术后远期PR的后果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PR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一期根治术的手术经验。方法 TOF患者110例,均施行一期根治术,采用右心房+右心室流出道(ROVT)切口,切除右心室肥厚的肌肉组织,使用自体心包补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至远端肺动脉;补片闭合室间隔缺损;带瓣跨瓣环补片重建ROVT 33例。结果 3例因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而死亡,余107例随访1~48个月,均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者。结论加强术前评估、改进手术技术和体外循环管理、完善术后并发症防治措施可以提高TOF患者一期根治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本对重症法洛氏四联症采用人造单瓣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进行根治术。病例共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带瓣组,采用带自体心包单瓣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B组为对照组,用相应大小自体心包进行跨肺动脉瓣扩大右室流出道。观察两组病例在术前、术后一周、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心电图、X线胸片及心脏超声检查指标,比较两组病例肺动脉瓣返流面积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带瓣组肺动脉瓣返流面积术后一周、3个月及6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右心室微创切口矫治法洛四联症3~5年的手术效果及右心功能情况。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7年10月采用经右心室微创切口根治法洛四联症并按期复诊的患儿20例,年龄6.7~29.0个月,平均(14.3±7.1)个月;体质量6.5~14.0 kg,平均(9.3±1.9)kg。3例经右心房及右心室小切口进行矫治(右心室切口长度20 mm),其中2例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另17例经右心房及肺动脉切口矫治,其中8例跨肺动脉瓣环补片(右心室切口10 mm),9例无跨环补片。结果:术后早期,经右房及肺动脉切口矫治,右室流出道残存压差平均26.3 mmHg,而经右心室小切口矫治压差明显减小(13 mmHg)。中晚期随访,右室流出道压差均明显下降(15.1 mmHg),右心室无明显扩张,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反流无加重。结论:右心室微创切口矫治法洛四联症3~5年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重建标准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同种血管片为材料,通过对法乐氏四联症患者22例的临床应用观察,对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重建进行了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同种带固有单瓣血管片重建右室流出道后,肺动脉反流明显减小,右室—肺动脉收缩压差低,血液动力学效果满意,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中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的最佳直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心脏外科行TOF根治术的儿童病例308例,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201例患儿(A组)均采取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等同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107例患儿(B组)采取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大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3 mm。所有出院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结果 A组有17例患者术后出现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致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w Cardiac Output Syndrome,LCOS),多普勒测右心室流出道流速3.1~4.8(3.8±0.4)m/s,跨肺动脉瓣压差均大于50 mm Hg,其中6例右心室流出道流速超过4.5 m/s,再次手术行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术后早期死亡5例,随访余12例未发现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进一步发展,且均较术后早期明显改善。B组术后无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跨肺动脉瓣压差均小于50 mm Hg,术后早期死亡2例。随访两组出院患者无三尖瓣、肺动脉瓣大量反流,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均达Ⅰ~Ⅱ级。结论 TOF右心室流出道疏通直径等同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造成术后残余梗阻发生率较高,大于标准肺动脉瓣环直径3 mm可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根治术临床应用至今已40余年,在术后远期并发症中,右室功能不全、运动能力下降、心律失常性猝死是不容忽视的问题[1],而以上并发症都与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肺动脉狭窄的解除、右室-肺动脉流出道的重建有密切关系.经典的右室流出道重建方式在远期发生肺动脉返流(pulmonary regurgitation,PR)的比率很高,对患者的远期预后产生许多不利影响.本文就TOF根治术后远期PR的后果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PR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自体肺动脉瓣置换病变主动脉瓣(附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体肺动脉瓣置换病变主动脉瓣、同种肺动脉瓣原拉重建右室流出道(Ross手术)治疗4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成功3例。1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术后存在轻度主动脉瓣返流。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根部及同种瓣良好。1例术中误伤自体肺动脉瓣,改机械瓣置换。认为用自体肺动脉瓣置换病变主动脉瓣效果满意,术中预防自体肺动脉瓣损伤和主动脉瓣返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种肺动脉瓣原位重建右室流出道可为常规选择的管道。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91年4月在45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中,应用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补片作流出道加宽缝合的方法。其中单纯行流出道加宽缝合10例,流出道并切开肺动脉瓣环加宽缝合19例,跨瓣环肺总动脉加宽缝合16例。经1-8年随访,所有病例发育正常,无后遗症。本文并对自体心包补片的制作,优点作了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3年4月至1991年4月在45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中,应用戊二醛处理的自体心包补片作流出道加宽缝合的方法。其中单纯行流出道加宽缝合10例,流出道并切开肺动脉瓣环加宽缝合19例,跨瓣环肺总动脉加宽缝合16例。经1~8年随访,所有病例发育正常,无后遗症。本文并对自体心包补片的制作,优点作了介绍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成人法乐氏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成人法乐氏四联症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 方法 从1996年10月至2003年12月对82例18周岁以上成人法乐氏四联症实施根治手术,最大年龄48岁。所有病例均经右室流出道切口完成疏通及室缺修补,室缺全部使用涤纶片修补,27例行跨环补片术,53例单纯补片加宽流出道,1例补片分别加宽主肺动脉和流出道,另有1例直接缝合流出道。 结果住院死亡1例,死亡率为1.2%。16例发生了并发症,包括因肺部感染二次气管插管1例,二次开胸止血6例,残余分流7例(均≤5mm),右室流出道残留梗阻2例(压差>60mmHg)。结论成人法乐氏四联症的根治手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法乐四联症(TOF)矫治术后右心室流出道(RVOT)瘤形成的原因、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诊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 01至2010- 06间14例TOF术后RVOT瘤及伴随病变的初次手术方法、心功能状态和治疗结果.结果:因TOF矫治术后残余心内畸形诊治患者中,合并RVOT瘤者14例,年龄(5.6±3.7)岁,距初次手术(3.4±3.6)年.12例合并肺动脉狭窄,其中9例初次修补手术时未跨环补片,3例虽跨环补片但残余重度狭窄.4例合并中-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初次手术均用自体心包跨环补片,其中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心功能NYHA (2.7±0.7)级.12例再次外科手术,术中切除RVOT瘤并重建RVOT.合并肺动脉狭窄者,予跨环补片加宽.2例重度肺动脉瓣反流分别予带单瓣的同种主动脉跨环补片、植入牛颈静脉管道.围术期死亡1例.术后随访(1.9±2.1)年,NYHA心功能均Ⅰ~Ⅱ级,无再次手术病例.结论:TOF术后RVOT瘤的形成与初次手术方式有关.RVOT瘤促使TOF术后早期出现心功能不全.及时手术重建RVOT和矫治伴随病变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带瓣牛颈静脉补片在右室流出道重建中的临床经验和术后早期效果.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16例患者应用带瓣牛颈静脉补片进行右室流出道重建.与同期手术行右室流出道重建使用自体心包组术后早期进行对比.结果 全组无死亡,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有轻度反流.结论 带瓣牛颈静脉作为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具有易于获取、型号齐全、早期临床效果好的特点,但中远期效果仍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用作者首先提出的主动脉-心室成形术(简称AVP手术)治疗21例左室流出道阻塞的结果。手术方法:在体外循环下阻断循环后,经主动脉根部注入心脏停跳液,按25~30毫升/公斤在5~7分钟内注完。此时在肺动脉辦环下方作横切口,切开右室流出道,然后在右冠状动脉开口的稍左侧作纵切口,自主动脉壁一直切到室间隔。主动脉辦环完全切断,左室流出道也完全切开。主动脉辦环上植入足够大的机械辦,用一菱形的绦纶编织血管片修补辦上和辦下的裂隙,补片缝在右室侧以扩大左室流出道。开放主动脉钳,在心脏跳动下用一三角形血管片修补右室流出道切口。为了防止漏血,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瓣缺如 (TOF/ APV)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TOF/ APV患者 5例 ,临床上无明显呼吸道压迫症状 ,均在体外循环下矫治。用同种肺动脉 (4例用带单瓣主肺动脉片 ,1例用带瓣主肺动脉管道 )结合自体心包片重建右心室流出道。  结果 :无手术和住院死亡。平均随访 2 3± 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瓣功能良好 ,无明显反流。右心室至肺动脉平均流速及压差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P均 <0 .0 1。  结论 :TOF/ APV的外科矫治应强调对扩张肺动脉的处理 ,彻底解除气道压迫。应用同种肺动脉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方法简单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为解除右室流出道狭窄而以补片扩大之,术后常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以往只根据术后近期是否存在右室衰竭的临床症象来判定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而且,很少考虑可能加重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影响右室功能的其它因素,如残留的远端肺动脉狭窄、流出道假性瘤以及室缺修补后残余漏等.作者对一组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后有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但临床上尚无右室衰竭症状的病人进行了右心导管和右室造影检查,旨在早期发现右室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和阐明与肺动脉瓣关闭不全协同危害右室功能的因素,以便制定适当的外科处理方案.研究对象为4.5±3.2(0.75~14)岁的74例法乐氏四联症纠治术后有不同程度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人.其中54例,右室流出道补片跨瓣;20例补片未跨瓣.所有病人心功能均为NYHA Ⅰ或Ⅱ级,临床上无明显的心功能不全表现.然而,按术后1~14年导管检查获得的右室功能资料,可将74例  相似文献   

19.
同种主动脉跨环补片用于法鲁四联症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6例法鲁四联症(TOF)采用同种主动脉瓣(HAV)保留二尖瓣前叶法行根治术,HAV采用液氮保存,全组均为男性,年龄2.5-8岁,均有肺动脉发育不全。跨环补片采用HAV主动脉壁加宽肺动脉,二尖瓣前叶加宽右室流出道;6例全部存活,无并发症;术后超声心动图(UCG)示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无肺动脉瓣返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53例法乐氏四联症中20例(7.9%)室间隔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分析表明,本组患者临床上紫绀多偏轻;B型超声心动图及心室造影显示,右心室流出道较宽,肺动脉发育不良亦少见。但绝大多数病例需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或跨环补片,否则术后易残留右心排血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