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对提高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成功率的作用。方法 对172例(196眼)连续环形撕囊随机分为水下组106眼(A组)和常规粘弹剂组90眼(B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术后5-7天,视力≥0.5者,A、B组分别为96眼(90.57%)和72眼(80%)和72眼(80%),χ^2=4.43,0.05>P>0.01。术后1月分别为102眼(96.23%)和86眼(98.11%)和88眼(97.78%),χ^2,P>0.05。结论 A组效果优于B组,且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安全、简单易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成功的连续环形撕囊 (continuouscircularcapsulorhexis,CCC)可获得一个边缘光滑的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开口。光滑的前囊膜边缘增加了前囊口的抗牵拉能力 ,确保了晶状体悬韧带和周边囊膜的完整 ,使囊袋内超声乳化成为可能 ,并保证了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减少了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目前CCC已成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关键的步骤之一。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发展 ,各种CCC技术也应运而生[1 4 ] 。我们于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间对 2 5 8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在平衡盐灌注液下用截… 相似文献
3.
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在晶状体乳化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成熟期和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并评价.方法对484例513眼核硬度Ⅲ级以上的白内障,分别行黏弹剂下常规连续环形撕囊和水下连续环形撕囊,并常规行晶状体乳化吸出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黏弹剂下连续环形撕囊237眼,成功206眼,占86.96%;水下连续环形撕囊276眼,成功272眼,占98.55%.二者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X2=14.07,P<0.001).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了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眼底红光反射不足或皮质液化的成熟或过熟期白内障采用水下连续环形撕囊的方法效果良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卢林德 《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4,1(1):34-36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白内障的先进手术方法,而完成手术的关键之一是晶状体前囊膜的连续环行撕囊术(continuous curvihnear capsulorhexis,CCC),成功的CCC其平滑、完整的撕囊口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撕、拉等操作的作用力,减少晶状体囊膜放射状撕裂导致晶状体核块沉人玻璃体腔及玻璃体脱出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以确保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人,从而保证术后远期人工晶状体位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微量美蓝前囊染色在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微量美蓝着色前囊膜提高白色白内障前囊在术中的辨别率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方法:前房内注入消毒空气,水分离针抽取1%美蓝注射剂0.01ml,注入前囊中央表面,轻轻磨擦30s,粘弹剂置换出空气,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术,结果:32例39例眼中35只眼中35只眼获得圆形或类圆形撕囊口,占89.7%,3只眼产生1个方位放射状裂口,1只眼产生2个方位放射状裂口,术后未见明显前房反应和裂隙灯显微镜下所见的内皮反应。结论:微量美蓝前囊染色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术中,但必须注意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应用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的疗效。方法 17例(21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术中采用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17例(21眼)采用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术中出现囊袋口放射状撕裂1眼(4.76%),囊带口欠规则略呈梅花状2眼(9.52%),术后出现角膜水肿6眼(28.57%),术后出现眼压升高者3眼(14.29%),术后出现角膜后KP、房水混浊等前房炎症性反应2眼(9.52%),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断离、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在未采用瞳孔扩大装置的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小瞳孔下连续环形撕囊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完成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状体前囊膜台盼蓝染色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30例(30只眼)成熟期及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以0.1%的台盼蓝进行前囊膜染色,然后行连续环形撕囊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眼压、角膜及房水情况。结果 30例白内障术中29例撕囊口边缘清晰可见.连续环形撕囊获得成功,手术顺利完成。1例术中囊膜染色不充分,囊口出现放射状撕裂,经补救撕囊.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与染色有关的眼部并发症。结论 在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以台盼蓝进行晶状体前囊膜染色后再行连续环形撕囊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连续环形撕囊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并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败结果及原因。介绍手术技巧。方法 3000例3000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注入Healon,用截囊弯针做连续环形撕囊,获得一边缘光滑的晶状体前囊膜环形开口,直径为5-6mm。结果 在3000例(3000眼)连续环形撕囊中,成功2655眼,占88.5%;失败345眼,占11.5%,在345眼失败的病例中,开始的1500眼中占18%,后1500眼中占5%。结论 连续环形撕囊术有众多优点,但相对技术要求较高,需经长期大量实践才能不断提高,成功的关键是:(1)术前充分散瞳。(2)降低前囊膜表面张力;(3)维持前房深度;(4)控制撕囊直径在5-6mm;(5)合理用力控制方向;(6)撕囊速度宜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连续环形后囊撕除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对后发障的预防作用。方法 对61例(6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其中55眼术中连续环形撕除后囊,52眼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 61例(68眼)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41眼(70.7%)与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5者42眼(72.4%)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未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的13眼中分别有5眼和8眼发生了后发障(分别为46.2%和61.5%),而连续环形后囊撕除组分别为1眼和4眼发生后发障(分别为1.82%和7.3%)。两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术中未能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组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组分别有8眼和4眼发生后发障(分别为50.0%和7.7%),差异亦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连续环形后囊撕除和一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可有效减低术后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458眼白色白内障施行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撕囊成功率、术中的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水肿反应等指标。结果:患者458眼中撕囊成功441眼(96.3%),17眼(3.7%)囊膜出现放射状撕裂,以剪刀剪出一囊膜瓣再完成撕囊。术中后囊膜破裂9眼(2.0%),术后轻度角膜水肿94眼(20.5%),中度水肿29眼(6.3%),重度水肿8眼(1.7%),水肿均在2~10d内消退,无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第1d视力均有明显的提高,视力>0.3者329眼(71.8%),术后1wk视力>0.5者417眼(91.0%)。结论:非染色连续环形撕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色白内障虽手术操作较为困难,但熟练后成功率较高,术后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6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囊混浊的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行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后观察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视轴区后发障等情况。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均顺利植入囊袋;54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24小时后眼压正常;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发生玻璃体疝入前房,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异位或夹持,无一例出现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是可行、安全的,能有效地治疗后囊膜混浊,预防后发障。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术中后囊浑浊的连续环形撕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后囊浑浊时进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1月-2003年4月1973眼自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发现后囊浑浊的87眼(浑浊度达2—3级)。按常规完成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在后囊中央区作一直径3~4mm的连续环形撕囊,囊袋内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0.2-0.4者26眼占29.9%,0.5-0.8者37眼占42.5%,1.0以上者24眼占27.6%,裸眼视力0.5以上者共6l眼占70.11%。术后视轴光学通道清晰,无囊样黄斑水肿或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联合前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治疗后囊浑浊白内障,疗效显著,但技术性强,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手术过程和手术效果的探讨。方法对986例(1021眼)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并实行连续环形撕囊。结果1021眼中有832眼(81.5%)顺利完成连续环形撕囊,189眼(18.5%)因各种原因改为开罐式截囊。术中8眼在抽吸皮质时后囊撕裂。19眼术后次日发生轻度角膜水肿。1021眼术后3天视力≥0.5者669例,占65.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使植人人工晶体位于囊袋内最理想的位置,减少对巩膜、睫状体的损伤及对房水屏障的干扰,同时具有很强的伸展性及抗撕裂能力,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后囊破裂时,仍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等众多优点,但是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笔者通过旋转法及使用好黏弹性物质,可安全地使白内障硬核移出囊袋,通过小切口完成白内障摘除术,提高了手术质量,减少了手术成本,并使之达到超声乳化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连续环形撕囊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董宏伟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6,28(2):133-134
连续环形撕囊术(contin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近来倍受大多数白内障医师推崇的截囊方法,已经证明环行撕囊术是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固定最可靠和稳定的方法。环行撕囊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晶状体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同样,在小切口非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连续环行撕囊术亦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关键技术,作者在白内障复明行动中成功应用连续环行撕囊术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软核白内障环形撕囊非超声乳化摘出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60眼)晶状体核硬度为三级以下的白内障运用环形撕囊、充分水分离及晶状体核翻转技术,进行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术。结果56例(60眼)均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大于0.6者58眼(96.67%),术后6月复查,未见虹膜后粘或人工晶状体夹持者。结论此手术方法是基层及无超声乳化设备的医院开展高质量白内障手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何守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其规范化的手术动作,紧凑的步骤衔接及高效率的操作过程,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的重视和青睐。然而,就其手术本身的精细程度和复杂性,严格要求术者双手、双脚、双眼及大脑的密切配合而言,从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 相似文献
18.
连续环形撕囊3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直径大小、失败原因及注意事项。方法:3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截囊针撕囊。结果:35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采用截囊针撕囊。结果:撕囊成功310例占88.9%。结论:要提高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必须使用功能良好的手术显微镜,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的功能,使用高质量的粘弹剂保持前房深度,正确调整撕囊方向及控制撕囊速度。撕囊起点应靠近囊中央,撕囊直径以5-6mm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