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内分泌胰腺嘌呤受体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嘌呤受体分为腺苷作用的P1受体和ATP作用的P2受体两大类;P2受体又分为P2X(离子通道受体)和P2Y(G蛋白耦联受体)。多种嘌呤受体亚型表达于内分泌胰腺,并参与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嘌呤受体和配体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并可能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及腺苷等腺嘌呤类物质,广泛分布于动物和植物体内,是细胞必不可少的组成成份。在神经系统,腺嘌呤类物质除传递神经细胞间信息和调节突触前后膜嘌呤能受体外,还发挥着诱导神经细胞分化与死亡、促进胶质细胞合成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重要的营养功能。病理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颈上神经节ATP的释放及其突触前调制。方法:荧光素-荧光素酶测定技术。结果:电刺激大鼠颈上神经节引起ATP释放。腺苷,P_1(A_1)嘌呤受体激动剂环戊腺苷,M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氧化震颤素,5-羟色胺减少神经节ATP的释放。P_1(A_1)嘌呤受体拮抗剂8-环戊基-1,3-二丙基黄嘌呤,P_2嘌呤受体拮抗剂吡多醛-5-磷酸-6-偶氮苯基-2’,4’-二磺酸,M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α_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宾,D_2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舒必利和组胺增加颈上神经节ATP的释放。结论:大鼠颈上神经节释放ATP。P_1(A_1)嘌呤受体,P_2嘌呤受体,M胆碱能受体,α_2肾上腺素受体,D_2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及H_1组胺受体激动剂或拮抗剂可通过突触前机制调节ATP释放。  相似文献   

4.
细胞外ATP和腺苷及其受体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外ATP(ATPo)和腺苷是细胞内外重要的信号分子,对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组织细胞具有细胞毒和诱导凋亡的作用。腺苷及其受体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涉及腺苷酸环化酶(AC)、cAMP、Ca2+等。ATP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与多个嘌呤受体有关,包括P2X1、P2X2、P2X7、P2Y1、P2Y2等,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可能涉及FasL/FasR死亡受体、T细胞受体(TCR)、bcl-2和bax的基因调控等。  相似文献   

5.
嘌呤信号转导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ATP(adenosine 5’-triphophate)是一种嘌呤类物质,参与神经传递和神经调节。随着嘌呤、嘧啶受体亚家族研究的深入,ATP及其受体可能是多种疾病防治的潜在药物靶点。体外研究应用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指数级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及在体小干扰RNA技术可拓宽嘌呤信号转导研究的视野,也将推动其在疾病防治及药物筛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是维持细胞生命的重要能量物质,细胞内ATP缺失将导致细胞死亡[1]。近年的研究表明,ATP和腺苷还是细胞内外重要的信号分子,特别是在外周和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TP和腺苷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3],该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实现。笔者近来的研究结果亦表明,ATP和腺苷对食管癌TE-13和胃癌HGC-2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4~6]。有关ATP和腺苷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嘌呤受体的介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调节血管张力方面具有双重功能的可能性:(1)作为一种血管扩张物质,在局部释放后通过内皮细胞上的抑制性P_2-嘌呤受体发挥作用;(2) 作为一种血管收缩物质,伴随去甲肾上腺素(NA)从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释放后作为递质(cotrans-mitter),通过血管平滑肌上的兴奋性P_2-嘌呤受体发挥作用。这些功能在图1中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腺苷(Adenosine)具有冠脉扩张作用,尚能抑制窦房结和房室结活性,减弱心房收缩,减弱儿茶酚胺的心室肌兴奋作用,以及抑制心室自律性。心脏的腺苷受体细胞膜外表面有两种不同的嘌呤受体(Purinoceptors),即P_1和P_2受体。细胞溶解产物中的腺苷,与P部位相结合,改变嘌呤环,从而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与细胞外表面的R部位相结合,则改变核糖环。R部位受体,  相似文献   

9.
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及其在P2X受体介导痛觉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高云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11):1310-1314
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对人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加之慢性神经病理痛持续时间长,其研究成为疼痛领域的热点和重点。该文综述的多种神经病理痛的动物模型,复制了人类神经病理痛的各种症状,是研究神经病理痛的有效手段。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信号物质,ATP可作用于P2X受体产生效应。应用神经病理痛动物模型,观察到P2X受体在神经病理痛的痛觉形成、传导和调节中有着重要作用,有望成为神经病理痛治疗的新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0.
李瀚文  季晖  胡庆华 《药学研究》2019,38(4):218-224
P2Y受体(P2YRs)是一类由胞外核苷酸活化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从属于嘌呤受体家族。P2Y受体的生理激动剂包括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尿苷(UTP)、二磷酸尿苷(UDP),核苷酸糖和二核苷酸等。P2Y受体在机体组织内广泛表达,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P2Y受体在炎症、癌症、心血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显示出作为药物靶标的巨大潜力,P2Y受体的研究对新药的进一步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P2Y受体的分类、结构,药理学特性及以P2Y受体为靶点的潜在药物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索并分析旧内外一手文献,梳理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三个全球最大的医药经济体在药品监管实践中的最新进展和重大变革趋势,结合国内药品监管实践,探讨了中国药品监管变革的路径。作者认为,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该实施全程化监管,尤其是加强上市后监测,通过提高监管科学以改善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促进产业发展,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使监管标准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从而促进药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杨德真 《中国药事》1992,6(2):80-82
自《药品管理法》的实施,药品管理已由行政管理过渡到法制管理.加强药品情报的收集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快药品质量情报网的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品说明书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法律体系、监管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药品说明书监管的现状 ,指出政府监管不力 ,商家意识不强、学术界研究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 ;概述了未来政策完善的趋势 ,并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建议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订可行的管理办法,依法加强管理,以确保药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微针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针以微机电系统(m 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为基础,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主要介绍微针的制备方法,插入皮肤的机制,微针给药的特点以及微针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微针在经皮给药中的应用。由于微针给药可以避免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作用和肝脏的首过效应等口服给药的缺点,并可消除注射给药时引起的疼痛,随着其发展不断完善,微针给药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耿敬军 《中国药事》2009,23(3):269-271
目的对重复抽验现象进行分析。方法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2004~2007年药品重复抽验现象的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提出解决重复抽验的措施,希望能对今后的抽验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论地方药品监督管理机关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自林 《中国药事》2001,15(4):224-226
本文对药品监督管理机关如何根据法律授权,依法如何规范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和行政执法的监督等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依法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和用药合法权益应与依法保护药监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随着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推进,药品电子监管系统内积累了大量药品相关数据,本文选取了某一时间段内药品电子监管码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大数据的方法和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几种药品流通异常情况,为药品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在基层药品监督执法中,实施现场处罚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分包装的使用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药品分包装工作更深入地开展。方法通过对试点科室的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类,再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02名受访者中,96.08%(98/102)认为药品分包装对自行服药有帮助,99.02%(101/102)对药品分包装的形式很赞同,97.06%(99/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的标识明显,74.51%(76/102)认为分包装药袋上字迹清晰,52.94%(54/102)认为分包装药袋还需完善交代内容。结论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药品分包装对其用药有很大帮助,希望医院尽快完善并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