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院1997年1月~1998年11月住院的61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对患者的智能存在影响,年龄、病程和文化程度对此影响较突出。行脑立体定向术后(丘脑腹外侧核射频毁损术)病人在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的同时,智能状况也有明显的好转。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对12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帕金森病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243例,均为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对术后的病情变化分组进行了随访。通过手术治疗和随访,作者总结了手术体会、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此病的意义.认为尽管手术有一的危险性,特别是内襄损伤,但仍由其它治疗不可比拟的优点。关键是病例选择和手术技巧(包括准确定位、电凝灶大小等),这些因素直接对远期疗效有影响,所以对于震颤型、病程较长的病人,手术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对于僵直型要慎重选择。定向手术应作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P300地形图的方法,对25例帕金森病患者立体定向术前后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手术前靶刺激P_3波波幅在额区降低,术后P_3波波幅较术前进一步降低,差异非常显著(F_z:P0.02,F_3:P<0.005,F_4:P<0.05)。提示术后近期内可出现脑高级认知功能障碍,并就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脑立体定向术结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帕金森病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病(PD)在国内已广泛开展,且报道甚多。但结合高压氧综合治疗PD,在国内开展不多、报道很少。我院神经外科与高压氧室自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采用此法治疗PD38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对帕金森病采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243例.均为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对术后的病情变化分组进行了随访。通过手术治疗和随访,作总结了手术体会、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治疗此病的意义.认为尽管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内囊损伤.但仍有其它治疗不可比拟的优点。关键是病例选择和手术技巧(包括准确定位、电凝灶大小等),这些因素直接对远期疗效有影响,所以对于震颤型、病程较长的病人,手术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对于僵直型要慎重选择。定向手术应作为药物治疗的重要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研究靶点的选择、影像学定位、电生理刺激,评估手术疗效。方法:通过CT或MR导向,辅以电生理刺激矫正靶点,对60例帕金森病(PD)患者行丘脑(Vim)或苍白球(PVP)进行射频术;或对底丘脑核(STN)进行脑深部刺激(DBS)。根据术前、术后Webster和UPDRS评分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60例的手术治疗中,包括2例进行了二侧手术,5例进行了DBS,结果显示有效率100%,术后1月Wwebster评分下降了30%,UP-DRS评分下降了37%,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结论:从长期的治疗效果来看,PD的手术治疗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通过MR导向,术中运用电生理刺激和微电极定位使靶点毁损更加准确;对于PD的主要症状的控制,选择Vim或PVP是最佳的靶点;DBS对PD症状的控制较毁损疗效持久,且并发症少,PD患者第二次手术靶点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8.
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5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PD)57例及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微电极导向射频毁损术。结果手术效果优良,原有症状术后改善率96.49%。结论分次双侧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并发脑内出血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立体定向手术颅内出血并发症原因及对策。方法:自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我们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510例帕金森病病人行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术后出现颅内出血9例,其中毁损灶出血3例,穿刺道出血6例。结果: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5例。术后意识恢复但遗留偏瘫4例,经非手术治疗5例.恢复良好,未遗留明显功能障碍。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磁共振结合微电极导向提高靶点定位精确度,减少微电极记录针道数,降低毁损温度,重视围手术期处理等措施,有助于降低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报告采用医学心理学测验(WAIS-RC,临床记忆量表、MMPI)方法对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3例,对术前后其智能,精神症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50或P>0.10)。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 1998年间对 16 2例帕金森病行脑立体定向术 ,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12 9例 ,行苍白球腹后外侧核毁损术 3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16 2例次 ,男 10 3例 ,女 59例。年龄 33~75岁 ,平均 56 7岁。疾病程度分组 (按Hoehn和Yabr分级法 ) :一级 0例 ,二级 5例 ,三级 73例 ,四级6 2例 ,五级 2 2例。病程 2~ 2 2年。其中行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 12 9例 (一组 ) ,苍白球腹后外侧核毁术33例 (二组 )。两组就年龄、性别、疾病的程度分级、病程无明显临床差异。手术方法 :按照定向手术原理和要求固定好ASA6 0 1S脑立体定向…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僵直、运动减少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对1994~1999年采用脑立体定向射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进行术后2~7年疗效追踪观察,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0例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总结立体定向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整体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已施行立体定向术患者19例,手术前后给予整体护理.结果 术后多数患者震颤完全消失、肌张力降低、患肢活动灵活.结论 加强手术前后的整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障立体定向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自2001年5月至2001年9月,我们在西藏高原海拔3658米,沸点89.5℃,大气压66.5 kPa,氧分压13.6 kPa,环境温度22℃,空气相对湿度45%的条件下[1],利用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5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在立体定向术治疗帕金森病(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光电脑电图机整合上海诺诚公司脑电地形图机,对21例PD患者同时描记EEG和BEAM分析。并与25例患者一般性头痛头晕的患者(对照组)的EEG和BEAM进行比较。结果:PD患者EEG的异常率为24%,BEAM的异常率为33%,而对照组的EEG和BEAM全部正常,PD患者的慢波(δ、θ频段)功率值显著增高,基本节律α频段功率值稍低于对照组,而快波β频段功率值显著降低。结论:EEG和BEAM对立体定向术治疗PD患者的评估和预后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术对不同靶点进行毁损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86例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微电极导向内侧苍白球腹后部和(或)丘脑(Vim)毁损术,判断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即刻缓解对侧肢体症状383例(占98.7%)。康复出院365例(占94.5%)。结论:微电极导向技术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0例具有双侧症状的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术中采用立体定向技术结合1.5T磁共振扫描及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靶点精准定位植入电极,术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运动评分评价刺激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年,神经刺激器工作时,患者运动评分明显改善。肢体异动2例,脑出血1例。无明显的永久并发症和副作用。结论立体定向脑深部电刺激术的安全性较高,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1993年6月至1995年3月采用苍白球腹后外侧部(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31例,年龄39~70岁,病程2~11年。所有病例均按Matsumoto分级。全部病例经Vplp立体定向毁损术后震颤症状消失,其中8例加用了丘脑腹外侧核(Vim)毁损术。Vplp毁损术能消除帕金森病人对侧肢体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全部症状,面部表情明显改善,且没有Vim毁损术后出现的智能损害。作者强调术中电生理定位,以防损伤内囊及视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