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使用牵引、按摩、红外线综合施治的J—AI型颈椎病按摩机治疗颈椎病140例,治愈率为65.9%,总有效率为97.1%,优于常规牵引对照组(P<0.01),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疗效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本组 ,男 39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33岁 ,平均年龄 5 8.7岁 ,病程最长 2 6年 ,最短半年 ,全部病例均经X线照片确诊 ,其中有颈椎骨质增生 38例 ,颈部韧带钙化 10例 ,颈椎间盘突出 3例 ,9例颈椎X线片无异常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颈痛、呕吐及上肢麻痛等症状。2 治疗方法口服法 :全部病例均给予中成药“伤科接骨片”(大连海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根据年龄、体重、病情情况 ,每次 3~ 4片 ,3次 /d。理疗法 :常规牵引 ,按摩治疗 2 0min。外用法 :在做完理疗后的同时 ,用“伤科接骨片”5~ 10片研末 ,加冰…  相似文献   

3.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同来  刘巨超 《中国骨伤》2000,13(9):563-564
我科采用颌枕牵引、手法按摩、神经阻滞及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获得良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 72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中男 40例 ,女 32例 ;年龄 34~ 6 7岁 ,以 40~5 0岁最常见。多以颈部劳损或感受风寒为诱因。2 治疗方法2 1 颌枕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 2~ 6kg ,可适当增加 ,以病人耐受适宜为度。牵引时间以每次 30~ 6 0分钟为宜 ,每日 2~3次。2 2 神经阻滞疗法 药液配制 :1%利多卡因 10ml,地塞米松 10mg ,维生素B1注射液 5 0~ 10 0mg ,维生素B12 注射液 2 5 0~ 5 0 0 μg。病人俯卧位…  相似文献   

4.
量度机械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报告隋孝忠,张文义,莫静波机械牵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自1990~1992年,笔者治疗6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具有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男52例,女16例...  相似文献   

5.
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观察牵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牵引角度、重量和按摩治疗的手法操作及其 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7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颌枕牵引, 颈前屈15°,牵引重量为自身体重的1/10-1/6,时间为20min,每周3次;按摩采用郑怀贤氏颈椎病 按摩手法。对照组牵引方法与实验组同,以XT-510C型颈腰椎病治疗仪,每次20min,每周3次,疗 程3周。结果 实验组35例总积分由治疗前的31.60上升至治疗后的44.55,积分改善率为69.78%, 疗效评定有效率85.7%。对照组32例总积分治疗前是33.93,治疗后为38.87,积分改善率为 35.73%,疗效评定有效率53.1%(P<0.05)。结论 (1)神经根型颈椎病牵引角度以颈前屈15°,牵引重 量以自身体重的1/10-1/6为宜;(2)郑怀贤教授经穴按摩手法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以中老年人较多见。笔者近年来采用颈椎牵引配合经气导平疗法治疗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5例 ,男 12 0例 ,女 12 5例 ,年龄 2 3~ 76岁 ,平均 49.5岁 ,病程 2~ 15 d,神经根型 16 8例 ,椎动脉型 77例。对照组患者 2 2 0例 ,男 10 7例 ,女 113例 ,神经根型 12 1例椎动脉型99例。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牡丹江产ZQ- 4型颈椎牵引器作颈椎牵引 ,病人取正坐位根据年龄、性别、体质情况选择牵引重量 ,一般从 6 kg开始 ,首次 2 0 min,若无不适感 ,以后每次 30 m in。重量视病情逐渐增至 8~ 14kg,…  相似文献   

7.
8.
213例颈椎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懿 《颈腰痛杂志》1998,19(4):303-304
笔者自1987年以来对213例颈椎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并用牵引、按摩、体疗等法,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3例中男151人,女62人,年龄34~70岁,中年以上患者173例。职业:干部101例,话务员57例,教师14...  相似文献   

9.
旋转式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106例的疗效观察魏淑珍,刘丁禄,张炳然,蔡建华,靳秋峰,孙义富1987年以来,我们使用既可作颈椎静态牵引,又可作中医旋转复位动作的旋转式颈椎牵引机,经临床试用,取得较好的疗效,兹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设备和治疗方法旋转...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道,患者,某泰籍男了,25岁,因颈后胀痛伴双上肢放射痛1月,以拇、食指为重,夜间尤甚。查体:颈部活动受限,双侧颈肌紧张,椎旁压痛,尤以双侧C4-5椎旁压痛明显,偶有加重上肢放射痛的现象。双侧神经根牵张试验及压顶试验阳性。观察颈部X线片见:侧位片颈椎生理曲度上颈段变直而下颈段弯曲,C4-5椎体间有成角现象;正位片显C4-5钩突关节间隙左侧明显宽于右侧;双斜位片见左侧C3-4、C4-5椎体间有成角现象;正位片显C4-5钩突关节间隙左侧明显宽于右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性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性功能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4例病人(23%)存在性功能改变。对14例患者发病前后性功能总分、勃起功能、性欲、射精功能、高潮情况进行比较,发病后的得分明显低于发病前,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可导致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术前要对颈椎病的诊断、病史部位及严重程度等有明确的了解,普通X线片、脊髓造影、CT等检查部难以全部达到这些要求,本文通过对32例颈椎病病人术前MRI检查,认为MRI可清楚地显示颈椎全貌,对病变部位、程度、范围等均能明确显示,可以排除肿瘤及脊髓病变,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研究国人颈段脊柱颈曲以及伸屈活动度,比较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方法对300例成人和300例临床确诊为颈椎病的患者行动态条件下的X线测量,测量颈椎屈伸弧度及屈伸活动度。结果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的颈曲值各不同,随年龄的增加,颈曲值减小。  相似文献   

14.
青年型颈椎病探析(附112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青年型颈椎病的概念。认为40岁以下的年轻人所患颈椎病与一般教科书中所列有一定差别。对其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适应证及疗效,在局麻下对30例颈椎病患者30个椎间盘行颈前路经皮穿刺切除术,其中C_(4-5)16例,C_(5~6)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13例术前症状体征完全缓解,8例症状体征显著改善,优良率70%。表明颈前路经皮椎间盘摘除术在颈椎病治疗中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措施,严格选择适应证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从1987年2月至1991年10月对24例诊断明确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双减压椎间融合术(BIFO)。其方法是在病变侧行横突前弓及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并行病椎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后经1.5~5.2年随访,除2例恢复较慢外余皆在不同时间内康复,近远期效果满意。认为BIFO术式是既能去除椎动脉受压主要因素,又能稳定椎体,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手术远期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随访调查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探讨影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因素。方法:评估本科1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访时的四肢肌力,感觉异常的平面,有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肢精细活动能力,有无头昏头痛及其余不适症状或体征,并记录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所有186例患者中,优82例,良62例,可19例,差13例。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预后至少与适应证的选择、脊髓压迫的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康复锻炼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从1980年10月到1994年1月我们收治41例无颈椎骨折脱位的急性颈脊髓损伤,同时在X线、CT及MRI皆有颈椎病的改变.分两组治疗方法比较,手术组皆在颅骨牵引下进行颈椎前路减压、钩椎关节增生部刮除、取自体髂骨或异体骨作椎间植骨融合术.非手术组行颅骨牵引、脱水、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中药及激光血疗,以及早期康复脊髓功能.随访1~9年4个月,平均5年1个月.手术组优14例、显效4例、差3例.非手术组优5例、显效7例、差8例.治愈显效率:前者为85.5%,后者为60%.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P<0.05,有显著意义.治愈显效者皆在不同时间内恢复原来工作,无任何并发症.治疗的关键是选择适当的病例及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手术方法的技巧及术前术后的精心护理.本文对发病机理、诊治及命名亦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颈椎病患者颈椎不稳的X线指数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X线指数方法分析颈椎不稳。方法:分别选择颈椎病、颈部症状患者和正常人的颈椎动态X线片,各椎间隙高度、各椎体高度、椎体间角度位移和水平位移、椎管矢状径,采用指数法分析颈椎曲度、颈椎活动度、颈椎水平位称和颈椎不稳。结果:症状组、颈椎病组在中立侠颈椎曲度指数均减小,颈椎病组的最大屈伸活动度减小,症状组和颈椎病组椎体水平位移明显增多、增大。结论:X线指数法能够客观地反映颈椎曲度、活动工和颈椎不稳。颈椎退变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建议当量大水平位移指数≥0.3时考虑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网状接骨板的设计探讨颈椎固定的新方法的特点。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脱出的病人采用前路显露颈椎,摘除椎间盘或椎体,彻底解除脊髓压迫,取髂骨植骨,将网状接骨板固定在颈椎前缘,使颈椎适度伸展达到应力的平衡。结果:所有病人均能获得良好的即刻稳定固定。术后随访6-18个月,优良率91.7%,颈椎高度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无复发。结论:网状内固定物设计合理,操作简便,能恢复颈椎高度和生理弯曲,防止并发症。设计符合植骨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有广泛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