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本文对82例各种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冠心病患者血浆5—HT 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及心力衰竭组增高更为明显。其中心绞痛组以自发型心绞痛血浆5—HT 含量增加较为显著。结果提示,自发型心绞痛时病理生理改变更为严重.预后不良。本观察表明血浆5—HT 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并为寻找有效降低血浆5—HT 的药物治疗冠心病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及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原子吸收法及比色法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浆NO及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冠心病组心功能正常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冠心病心功不全者 ,则随心衰的加重 ,血浆NO含量逐渐增高 (P <0 0 5 )。冠心病组血浆锌含量显著增加 ;血铜含量显著减少。相关分析示血浆锌含量与血中甘油三脂 (TG)呈正相关 ,血浆铜及NO含量与TG呈负相关。提示NO与冠心病及其心衰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NO及血浆微量元素与TG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H2S)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纳入研究对象进行分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观察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热性惊厥小儿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于惊厥发生后的30 min内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对照组于发热时和热退后各抽血2 mL,采用去蛋白分光光度法检测H2S,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惊厥后30 min内、对照组发热时H2S分别为(27.62+10.43)、(46.45+11.32)μmol/L;两组热退后分别为(47.36+11.46)、(48.39±11.52)μmol/L.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热性惊厥小儿血浆内源性硫化氢发生变化并参与了热性惊厥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浓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湘芸  王海滨 《天津医药》1997,25(7):387-390
对46例冠心病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放免活性进行测定。结果: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即刻升高达峰值(118.4±9.49)ng/L,较对照组峰值(46.63±3.55)ng/L增加了1.5倍(P<0.001)。第3天开始逐渐下降,至第28天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即刻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内皮素水平呈正相关(r=0.900 3,P<0.001)。5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肾上腺髓质素明显升高(101.7±10.15)ng/L,较对照组增加1.2倍(P<0.001),心绞痛缓解后在第3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10例病情稳定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肾上腺髓质素轻度增高[(58.67±6.40)ng/L,(P<0.05)]。实验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明显升高(P<0.001)。以上提示在血管壁及内皮细胞受损或/和被激活后,多种血管活性肽的合成释放及降解的平衡关系失衡,肾上腺髓质素释放增加,对维持机体循环的自身调节是一种有益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血浆Apelin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伴牙周炎者58例,单纯冠心病不伴牙周炎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者50人设为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探诊出血指数(BOP)和血浆Apelin。结果冠心病伴牙周炎组PD、AL和BO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伴牙周炎患者的Apelin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伴牙周炎者C反应蛋白(CRP)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伴牙周炎者血浆Apelin与各指标间没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检测血浆Apelin及相关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和分析冠心病伴牙周炎者的代谢及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2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3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冠心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MDA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MDA(9.48±2.17)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1±1.09)μmol/L。按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MDA含量增高。冠心病患者经治疗后,疗效越显著,MDA含量下降越明显。结论检测患者外周血MDA含量有助于判断患者的脂质氧化反应程度,同时可判断病情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2例冠心病患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分别测定42例冠心病患和30例健康血浆NO和ET-1浓度,结果显示,冠心病组患血浆ET-1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而NO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冠心病的发生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杨顺来  靳宝兰 《天津医药》2004,32(4):211-213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Fg)水平以评估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凝血、纤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冠心病患者12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42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36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48例和30例正常对照组的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 :D -二聚体和Fg的阳性发生率及含量,UA和AMI患者组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1) ;SA组患者的D -二聚体和Fg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 ;UA组D -二聚体阴性组的Fg水平小于阳性组 (P<0.05) ,而AMI这两组Fg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D -二聚体及Fg 含量越高 ,越易发生AMI ,UA组D -二聚体、Fg增高者可有血栓形成。D -二聚体和Fg含量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发生新鲜血栓形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炎症、免疫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均是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免疫应答、急性反应、造血调控中具中重要意义.近年来发现TNF-α、IL-6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以探讨免疫因素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内源性硫化氢(H2S)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0例缓解期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者血浆H2S含量。结果①血浆H2S水平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组比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组均明显减低;②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0例患者心功能较差组H2S低于心功能较好组;③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浆H2S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呈正相关;④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H2S与平均肺动脉压(PAPm)呈负相关。结论内源性H2S可能参与肺心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H2S含量降低与肺心病患者心、肺功能、平均肺动脉压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冠心病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3个亚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各15例,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3个亚组:单支病变组12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14例.对照组选择15例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人.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检测选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将冠心病患者组的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结果 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3个亚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分别为(356.8±156.2)ng/ml、(620.3±173.1)ng/ml、(856.9±260.8)ng/ml各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124.2±37.6)ng/ml,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或左主干病变组三个亚组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分别为(315.2±98.6)ng/ml、(478.8±152.2)ng/ml、(603.3±283.1)ng/ml,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健康人对比相对较低,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内源性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增加参与了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按病变程度分为观察组(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和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10%的患者),各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冠心病患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重度病变患者吸烟例数少于中度和轻度病变患者, 2型糖尿病、高血压例数多于轻度病变患者, LVEF异常例数少于轻度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吸烟、2型糖尿病、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高血压、吸烟、男性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患者的左心功能降低有关,由此,积极控制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更大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以早期防治冠心病进一步恶化的发生,减少冠状动脉狭窄与后期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何炯红  徐敏  聂鹏  余盛华 《贵州医药》2006,30(7):588-59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振荡(HRT)的变化.方法 记录30例非冠心病人、30例冠心病非心肌梗塞患者及30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计算振荡起始(TO)及振荡斜率(TS)分析HRT.结果 对照组、冠心病组和心梗组TO分别为-0.076±-0.029、-0.042±-0.012、-0.018±-0.008(P<0.01),TS分别为31.55±4.17 ms/RR、20.30±2.84 ms/RR、8.70±2.16 ms/RR(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HRT趋于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与这43例处于恢复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其血清hs-CRP水平,与65例健康者对照比较。结果 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AMI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AMI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4组患者hs-CRP水平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hs-CRP不仅是冠心病的一种危险因子,而且与冠心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韩猛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8):971-97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 测定 4 0例冠状动脉 (冠脉 )造影异常患者及 2 8例造影正常者血清脂蛋白 (a) [Lp(a) ]、甘油三脂 (TG)、总胆固醇 (T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水平。结果 有冠脉病变者Lp(a)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者 (P <0 0 0 1)。结论 血清Lp(a)水平增高对冠心病诊断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1(sICAM-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5项炎性因子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探讨5项炎性因子在CHD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11例CHD患者分成3组,急性心肌梗死(AM1)组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71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5项炎性因子的对比分析。结果3组Hs-CRP组间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IL-6及sICAM-1在AMI组及UA组与正常组对比(P〈0.05)有显著差异,余组间两两比较P〈0.01;IL-1及sVCAM-1在SAP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AMI组与UA组比较无差异(P〉0.05),UA组与SAP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Hs-CRP,IL-6及sICAM-1可作为判断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的参考指标。而IL-1及sVCAM-1在判断冠心病的病情严重程度上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新碟呤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新碟呤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血清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新喋呤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中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P<0.01);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喋呤浓度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喋呤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餐后血脂代谢情况以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对58例冠心病(CHD)患者(冠心病组)和30例健康自愿者(对照组)禁食12h后,分别接受脂肪餐负荷试验,于空腹及餐后4h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同时于空腹状态及餐后4h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用酶联免疫标测法(ELISA)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浓度。结果冠心病组餐前及餐后4hTG(P<0.01)、CH(P<0.05)、LDL-C(P<0.01)、PDGF(P<0.01)、vWF(P<0.0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P<0.01)明显低于对照组。餐前及餐后4hTG、CH、LDL-C上升幅度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HDL-C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冠心病组PDGF、vWF值餐后4h上升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餐后血脂更能反映代谢水平。餐后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小板活化起促进作用,血小板反复活化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米力农对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硫化氢(H2S)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1月于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年龄6080岁,体重6080岁,体重6090 kg,NYHAⅢ90 kg,NYHAⅢ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C组)和米力农组(D组)。米力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米力农注射液10 mg/d,连续泵入5 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治疗前(T1)、治疗后3 d(T2)、治疗后5 d(T3)采用去蛋白法测定血浆H2S浓度,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CY浓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C组比较,D组T2、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与T1比较,两组T2、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与T2比较,两组T3时H2S浓度升高、HCY的浓度降低,LVEF升高(P<0.05)。结论米力农可改善老年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浆H2S浓度及降低HCY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