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31岁,因腹壁切口瘢痕处硬结伴周期性疼痛1年,加重2个月,于2008年2月12日收治入院。患者2年前行剖宫产术,术后8个月月经复潮,经期刀口疼痛,呈阵发性,针扎样,1年前,发现腹壁切口左侧有蚕豆大硬结,每当月经来潮时硬结略增大且疼痛加重,经后自然缓解,近2月来,感经期包块明显增大且疼痛难忍,疼痛时间延长。查体:下腹部横形切口瘢痕左侧皮下可触及一2cm×4cm大小肿块,质韧,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压痛明显。  相似文献   

2.
何跃寰 《华西医学》2009,(9):2380-2380
患者,女,29岁,已婚。因“剖宫产术后7年,腹壁切口疼痛2年”于2008年12月11日收入我院。7年前患者行剖宫产术,术后无特殊不适。术后1年患者每月月经来潮时感腹部切口涨痛,且逐渐加重,未予特殊治疗。2年前发现腹部切口深处可扪及一小结节,花生粒大小,每月经来潮时疼痛、变硬、变大,并伴右侧腹股沟区疼痛,无发热、红肿、破溃等不适。经后期结节可变软变小,疼痛消失。  相似文献   

3.
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4岁,孕1产1,因剖宫产术后2年,腹部瘢痕处疼痛6个月入院。2008年4月剖宫产分娩一女婴,术后恢复良好,2010年4月月经来潮时下腹部原切口瘢痕处隐痛,皮下可触及枣样大小硬结,有触痛,逐渐增大,每次月经时,下腹部瘢痕处疼痛逐渐加重。入院查体:下腹壁可见一长约8cm横行手术瘢痕,瘢痕左侧处可触及一硬结,有触痛,大小约2.5cm×2.0cm。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腹部切口处皮下探及低回声结节,其内回声不均匀,范围1.8cm×1.6cm×2.1  相似文献   

4.
患女,36岁,7年前因妊娠足月,在当地医院施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剖宫产一子,术后半年月经来潮,一年后开始觉腹部手术切口瘢痕处及偏右侧疼痛并逐渐加重,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2-3d,经期,经后疼痛依次加重,经后一周逐渐缓解,呈规律性,多次诊断“腹壁脓肿”,反复抗炎,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女,28岁。于2006年2月23日因腹壁切口下方蚕豆大结节间断疼痛1年入院。患者于2002年在外院行剖宫产术,近1年发现腹壁切口疤痕下端一结节状物,蚕豆大小,轻度压痛,月经期结节状物增大如枣且疼痛明显。末次月经2006年2月13日,现月经净2天,要求手术入院。既往无慢性病史,月经规律(7/30天),经量中等,近1年痛经,上“T”环3年。体检:腹平软,下腹正中见一8 cm长疤痕,疤痕下方可扪及一蚕豆大结节,质地中等,轻压痛。妇检:外阴:已婚式;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可见环尾丝;宫体:前位,大小正常,质中,活动欠佳,无压痛;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28岁,因周期性下腹腹壁区痛半年,加重2个月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出现下腹腹壁疼痛,始随月经周期痛,后逐渐加重。近2月来,该处除行经期痛外,疼痛持续时间延长,7~15天不止。曾多次应用止痛药物无效,但痛时不用药也能缓解。化验血、尿常规无异常。患者3年前曾作过剖宫产手术,术后10个月开始行经,无其他不适。半年后出现剖宫产疤痕处呈进行性疼痛加重。检查切口局部皮肤愈合良好,无红肿等现象,但有压痛。经B超检查见切口中部右侧腹壁上,有-2cm×1.5cm低回声似无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晰,边缘不规则(图1)。结合病史诊断为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28岁。宫产术后经期腹痛两年余,加重伴腹壁包块一年余,于1991年12月16日入院。患者两年前足月妊娠行刮宫产术,术后月经来潮时感腹部隐痛。一年来经期腹痛逐渐加重,于月经来潮前的1~2天开始,持续半个月,呈阵发性刺样疼痛。同时发现腹壁手术疤痕下端有一拇指大之包块,逐渐增大。下腹部正中可见一长约12cm手术疤痕.端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8岁。4年前在外地行剖宫产术,腹壁耻骨上横切口,切口一期愈合,7d出院。术后6个月置放宫内节育器,月经正常,轻微痛经可以忍受。腹壁切口局部有周期性颜色、硬度改变,无明显破溃及渗出,未行任何诊治。4个月前因闭经41d,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5h,晕厥1次,急诊来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3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均继发于剖宫产术后6个月至2年,主要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及周围组织不同程度的疼痛性结节或肿块且与月经周期有关;所有患者均行局部病灶切除术后以米非司酮治疗3至6个月,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剖宫产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重要医源性因素,预防的关键是减少剖宫产率和术中的切口保护,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药物辅助治疗有利于预防复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2岁.5年前行剖宫产手术,半年前出现月经来潮时腹壁切口上端疼痛,并能触及一约蚕豆大小结节,经后疼痛缓解,包块缩小,近日经期及经后腹壁疼痛加重,无明显缓解来我站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子宫前位,大小7.5cm×4.5cm×3.2cm,轮廓清,肌壁间回声均质,内膜清,宫腔内探及节育器回声,双侧附件扫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11.
腹壁瘢痕异位子宫内膜恶变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蔚岗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4):256-256,I074
患者女性 ,5 4岁。 2 5年前 ,患者因妊娠 5个月行剖宫取胎及绝育术。术后 1个月 ,月经来潮时感手术切口边缘疼痛 ,并可扪及 1个直径 2cm大小的包块 ,不活动 ,有触痛。月经期后疼痛消失 ,未进行治疗。此后 ,每次月经前 2 - 3天及月经期间腹壁包块均有疼痛 ,并逐渐长大 ,经期后疼痛消失。8年前绝经 ,腹壁包块约 8cm大小 ,偶有疼痛。妇科检查 :阴道通畅 ,壁光滑 ,宫颈光滑 ,无触痛 ;子宫已萎缩 ,无触痛 ,双侧附件未扪及包块。腹壁肥胖 ,下腹正中一手术瘢痕长6cm ,愈合好 ,无触痛 ,瘢痕右侧缘扪及一包块 10cm× 10cm×6cm大小 ,质硬…  相似文献   

12.
冯宁  伍晓汀 《华西医学》2009,(4):901-901
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右下腹腹壁疼痛3月,加重伴发现右下腹壁包块2月入院。患者于19个月前曾行右下腹麦氏切口阑尾切除术,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原手术切口处腹壁疼痛,为阵发性刺痛,疼痛发作时定位准确,不伴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及便秘,无呕血、黑便,疼痛发作无明显诱发及缓解因素。近2月来患者自感疼痛发作频繁,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23岁。因周期性下腹腹壁区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就诊。2年前曾作剖宫产手术,术中发现患者为双子宫。术后6个月始行经,无其他不适。1年后出现剖宫产疤痕处呈进行性疼痛加重,检查切口局部皮肤愈合良好,无红肿等现象,但有压痛。妇科检查:双子宫,双宫颈,单阴道。超声检查:切口中部右侧腹壁距体表约 1.0cm处可见一大小 3.2cm×2.0cm的低弱近无回声区,边界欠清晰,边缘欠规则,内可见稍强光点回声,后方无明显衰减影(图1);  相似文献   

14.
1病历摘要例1:女,29岁,已婚。剖宫产术后3 a,腹部切口处周期性疼痛、渐进性加重年余于2005-06-01来我院。患者3 a前在院外行剖宫产术,术后1个月月经来潮,此后,每次月经过后感腹部切口近右侧处隐痛,并呈渐进性加重,随即发现腹部切口疼痛部位一肿物,逐渐增大,曾在院外抗感染治疗,效差。患者月经规律,16岁初潮,周期30 d,末次月经2005-05-17,经期6~7 d,无痛经。25岁结婚,孕1产1。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发育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手术疤痕愈合好,右侧可触及一直径3 cm大小的结节,触痛,位于肌壁间。妇科检查:子宫大小正常,双附件区无压痛,未扪及包块。初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于2005-06-03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见:原手术疤痕右侧下方腹壁间位于肌腱鞘膜外一约3 cm×3 cm×2 cm肿物,质硬,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病理报告: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6 d痊愈出院。例2:女,37岁,已婚。剖宫产术后7 a,腹壁切口周期性疼痛2 a于2005-06-11入院。患者7 a前在当地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近2 a右侧腹壁切口周...  相似文献   

15.
正患者,女,27岁。因"发现腹壁包块2年余"于2018年7月20日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患者4年前行剖宫产术,2年余前无意中触及下腹壁横切口处结节,大小约1 cm×1 cm,经期疼痛不适,月经后疼痛症状缓解,逐渐增大,且有触痛。查体:无发热,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剖宫产切口处扪及  相似文献   

16.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近年逐渐增多。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占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的1·04%,国外报道剖宫产术后该症的发生率为0·03%~1·73%[1],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诊治剖宫产术后并发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本文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7~36岁,就诊时间为产后9个月~4年,其中4例是外院剖宫产,9例为本院剖宫产。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进行性加重的腹壁病灶疼痛,腹部原切口处出现逐渐增大的触痛结节或包块,月经后疼痛缓…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8岁。因剖宫产后切口处反复发作的周期性疼痛2年,近期加重来院就诊。临床症状:剖宫产术后6个月至今,于剖宫产切口处发现包块,随月经周期大小发生变化,月经前期及月经期可出现增大,伴有明显的胀痛,并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 ,2 9岁。剖宫产术后 3年余 ,腹壁切口处包块周期性月经期胀痛 1年 ,加重 1个月。查体 :下腹横形切口疤痕左侧皮下可触及一 2cm× 4cm大小肿块 ,质韧 ,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压痛明显。B超所见 :下腹壁切口左侧脂肪层见一2 .4cm× 1.5cm× 1.9cm低回声肿块 ,形态不规则 ,后壁回声增强。CDFI:肿块内未见血流信号显示 (图 1)。超声诊断 :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见蚕豆及鸽蛋大灰黄色包块 2个 ,有不完整包膜。病理诊断 :瘢痕内膜异位症。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部位为卵巢、子宫直肠窝、子宫骶骨韧带等。生长在腹壁切口上的…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妇科疾病,多见于30~40岁的育龄妇女,特别是连续5年无月经中断的妇女,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虽在诊断上并不难,治疗上也以手术局部切除为主,但腹壁切口周期性疼痛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现将我院近10年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的护理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06年4月腹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的21例患者进行精心护理,并观察其结果。结果21例腹腔镜下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顺利完成。术后住院天数为5~8d,平均6.5d。术后疼痛达3个月以上有8例(38.1%),浆液肿9例(42.9%),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和肠瘘发生。随访6~25个月,平均11个月,未见切口疝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行腹腔内粘连松解、采用补片来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加以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切口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