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腺脂肪瘤的病理特征与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腺脂肪瘤10例,研究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超声表现。结果10例病例病理上均有完整包膜,肿瘤由成熟脂肪组织(S-100+++)中夹杂比例不等的乳腺小叶或导管(CK+++)成份组成;超声显示乳腺区见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团,边缘清楚,内郝回声不均匀。结论乳腺腺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良性实体肿瘤,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特征和病理等各项指标方能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正>病人,男,48岁。2021年3月16日因发现颈前肿块1个月余入院。发病以来无易饥、消瘦、多食、多饮,无心悸、心慌、胸闷、乏力等,无呼吸困难、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无双手震颤。体格检查:无突眼征,气管居中,右侧颈部明显隆起,右侧甲状腺下极可触及一大小约3 cm×3 cm×2 cm肿块,质中,边界尚清,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左侧甲状腺未触及明显结节,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甲状腺超声检查,提示右叶甲状腺囊实性肿块(TI-RADS 3类)。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 ,67岁。 2 0年前发现背部右侧一包块 ,呈球形 ,直径约 2cm大小 ,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未经治疗 ,包块逐渐增大 ,至就诊前因包块影响穿衣而来我院检查。入院体检 :包块占据整个背部右侧、右腋下及部分右季肋部 ,呈卵圆形 ,3 2cm× 2 3cm× 18cm大小 ,表面光滑、质软 ,活动度尚可 ,其下部浅表静脉曲张。CT平扫“背部右侧一巨大软组织密度影 ,位肋骨表面 ,与肋骨及胸腔无粘连”。全麻下行包块切除术。术中见 :包块位肋骨表面 ,无完整包膜 ,但界限清楚。其基底部由大小不等的多个块状组成 ,与肋骨无粘连 ,整个包块为脂肪样物质。术后病…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12岁。发现会阴部包块20 d于2006年5月10日入院。查体:心肺、腹部未见异常,生殖器外观无异常。睾丸和附睾体积、质地正常。左侧阴囊后下方可触及8 cm×4 cm×4 cm包块,质坚硬、基底宽、活动度差,触痛阳性,左侧睾丸被推向前上方。  相似文献   

5.
蔡勇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10):713-713
患儿,男,2岁.因发现右侧阴囊无睾丸2年入院.查体:右侧阴囊空虚,会阴部右侧阴囊下方扪及一约1.5 cm×1.0 cm大小包块,无压痛,质稍硬,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活动度可.门诊彩超提示左侧阴囊未见异常,右侧阴囊空虚,会阴部见一1.5 cm×1.0 cm大小实质性包块,血流信号丰富.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8岁。发现左侧甲状腺肿物一周入院。查体: 甲状腺体积Ⅱ度肿大,左侧甲状腺可触及5 cm×5 cm×4 cm 大小肿块。质地韧,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未触及振颤,未闻及血管杂音,周围淋巴结未触及肿大。B超左侧甲状腺体积增大探及低回声包块,大小约5 cm×5 cm× 5 cm。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化验检查:FT3、FT4、TSH均正常。颈丛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甲状腺中部后侧,包膜完整,甲状腺组织被肿瘤压迫变薄。周围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右侧甲状腺体积质地正常,未触及结节。术后病理诊断:左侧甲状腺脂肪瘤(图1)。讨论甲状腺脂肪瘤为一罕见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病的病因未明,多认为属错构瘤性质,也有人认为是属于胚胎残余结构异位到甲状腺所致。由于本病少见,术前常较难确诊。在鉴别诊断中,本病必须与甲状腺内甲状旁腺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 ,5 1岁。因反复左上腹部隐痛半年余加重伴腹胀 ,解黏液血便 1d入院。查体 :T 37.5℃ ,P 92次 /分 ,R 2 2次 /分 ,BP 110 / 70mmHg(1mmHg =0 .133kPa) ,痛苦面容 ,神志清楚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膨隆 ,可见肠形及蠕动波 ,左上腹压痛 (+) ,反跳痛 (+) ,肌紧张 (+) ,左上腹可触及一约 10cm× 6cm× 6cm大腊肠样包块 ,质硬、不活动、表面光滑、压痛 ,肠鸣音亢进 (12次 /分 ) ,可闻及气过水声 ,移动性浊音 (- )。B超检查提示结肠脾曲实质性占位 ,考虑为横结肠癌。腹部X线平片提示小肠广泛积气、扩张 ,低位肠梗阻。术前诊断为横结肠…  相似文献   

8.
9.
患者,女.53岁。因“右乳肿物缓慢增大30年.近2月增大明显”就诊。查体:右侧乳房巨大(图1),左乳房正常大小。右乳腺体后方扪及一大小约35cm&#215;8cm&#215;25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无粘连,活动,无压痛,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乳腺体后方为低回声.内见条索样回声.大小约32cm&#215;6cm&#215;24cm,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3岁。因“右乳肿物缓慢增大30年.近2月增大明显”就诊。查体:右侧乳房巨大(图1),左乳房正常大小。右乳腺体后方扪及一大小约35cm×8cm×25cm肿物.表面光滑,质软,与周围无粘连,活动,无压痛,双腋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示右乳腺体后方为低回声.内见条索样回声.大小约32cm×6cm×24cm,界限欠清,  相似文献   

11.
楔形真皮乳腺瓣法矫正重度乳头内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矫正女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设计乳晕去表皮楔形真皮乳腺瓣,双侧楔形瓣翻转180°交叉重叠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颈部直径。应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分层严密缝合创口,消除新乳头可能回缩的空间,缩窄乳头颈部皮肤。结果:2002年7月-2008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5例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患者,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3年,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楔形真皮乳腺瓣法是矫正重度乳头内陷和术后复发的一种较好手术治疗方法,对防止乳头内陷的术后复发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乳腺腺病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一种,与乳腺癌鉴别不难。但如果伴明显间质胶原化,临床可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物。B超及乳腺X线检查表现也疑似乳腺癌,术前常误诊为乳腺癌。我们总结了4例乳腺腺病伴胶原化术前疑诊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并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腺腺肌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姜军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6):375-376
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它同时混合有腺上皮成分并伴肌上皮明显增生,由于临床病例较少,其定义一度模糊,易与其他乳腺疾病混淆。WHO(2003)乳腺肿瘤新分类中,将其归于肌上皮病变中,并明确定义为:有腺上皮内衬的腔隙,周围主要由实质增生为主、形态各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少数情况下,乳腺腺肌上皮瘤的腺上皮、肌上皮或两种成分均可转变为恶性。因其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深入认识。一、流行病学情况乳腺腺肌上皮瘤发病率低,迄今被报道的总病例不超过200例,国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99锝m-tetrofosmin乳腺扫描在鉴别可扪及的乳腺包块良恶性质方面的价值.方法 2000年6月至2002年1月在我院临床发现乳腺包块的104例患者接受了99锝m-tetrofosmin乳腺扫描.检查时先经病变对侧肘静脉注射740 MBq显像剂,注射后5、10及20 min 分别采集前位和侧位图像.距阵256×256,每帧记数1~1.5 M,将99锝m-tetrofosmin在乳房局部浓聚视为亲肿瘤显像阳性.全部病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以四格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99锝m-tetrofosmin在对可扪及的乳腺包块性质进行鉴别诊断时,特异性为84%,敏感性为87%,准确性为86%,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86%.结论 99锝m-tetrofosmin在对可扪及的乳腺包块进行良恶性质的鉴别时,不失为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矫正女性重度乳头内陷的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设计乳晕去表皮楔形真皮乳腺瓣,双侧楔形瓣翻转180°交叉重叠置于乳头基部,以支撑乳头和缩小乳头颈部直径。应用不可吸收的缝线分层严密缝合创口,消除乳头可能回缩的空间,缩窄乳头颈部皮肤。结果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该方法共治疗35例先天性或复发性重度乳头内陷患者,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无血肿、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切口瘢痕不明显,乳头高度及外形满意,无复发。结论楔形真皮乳腺瓣法是矫正重度乳头内陷和术后复发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尤其对防止乳头内陷的术后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三联法快速定性诊断乳腺包块6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明确乳腺包块的性质、缩短术前诊断时间、减轻病人精神和经济负担,我们将乳腺包块病人的术前超声和细胞穿刺学检查结果与术中和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发现根据包块的局部表现、超声和细胞学检查(简称三联法),足可以鉴别乳腺包块的良、恶性。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乳腺腺肌上皮瘤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腺肌上皮瘤6例。结果:6例均表现为乳腺包块,直径在1.5~3cm之间,对其均行乳腺包块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结论:乳腺腺肌上皮瘤为良性肿瘤,首选治疗为包括肿瘤组织的局部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70岁,因“腹胀2个月余,加重伴胸闷,气短15天”入院。2个月前患者无名显诱因出现腹胀,伴乏力,食欲减退,在当地自服吗丁啉。疗效差。15天来自感腹胀加重伴胸闷、气短,无反酸、烧心及恶心呕吐,无腹泻及黑便。查体:瘦长体型,营养一般,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肝脾未触及腹部无压痛。腹部包块触诊不具体,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20岁,发现右乳肿块1周余,大小如鸡蛋,有时轻度隐痛,乳头无溢液,拟诊为“右乳肿块性质待查”于1993年11月5日收入我院。外科检查:双侧乳房发育正常,两侧对称,右乳乳晕下可扪及大小约6.0cm×4.2cm的肿块,质硬,境界清楚,有轻度触压痛,活动度尚可,肿块与皮肤及基底部无粘连,皮肤颜色无异常,双腋下未扪及肿大的淋巴结,左乳正常。患者于入院后1d,在局部麻醉下行右乳肿块切除术,术中见一椭圆形肿物,肿瘤完整切除。[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乳腺和涎腺均为管泡状外分泌腺,乳腺部分肿瘤具有涎腺类肿瘤的形态特征[1].Hamperl等[2]把乳腺内涎腺类肿瘤分为两型:肌上皮分化的肿瘤和非肌上皮分化的肿瘤.前者占多数,包括良性腺肌上皮瘤、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低度恶性腺鳞癌、恶性肌上皮瘤,后者包括腺泡细胞癌、嗜酸细胞癌和黏液表皮样癌,这些肿瘤都是乳腺内少见的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