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股沟斜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为改善术后病人常规卧位的不适和术后并发症,笔者于2002~2005年对40例腹股沟斜疝术后病人取半卧位,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例腹股沟斜疝病人,其中右侧腹股沟斜疝40例,左侧腹股沟斜疝病人35例,双侧腹股沟斜疝病人5例,均为平诊入院。入院时无发热、咳嗽,大小便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19~62岁,平均46岁;对照组40例,男33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41岁。两组病人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Bassini修补术,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情、术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3.
4.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改进张世杰,张斌我们对腹股沟斜疝手术进行了改进。术中疝囊不剥离不切除,内环不悬吊,精索不游离。10年来共采用改进的手术方法治疗87例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满意。方法与结果:依次暴露疝囊后,在近疝囊内环处将疝囊稍加剥离,切开疝囊显露疝内...  相似文献   

5.
自1988年9月以来,我们对腹股沟斜疝在修补腹横筋膜加固后壁的基础上,将腹外斜肌腱膜与腹股沟韧带缝合加强前壁,共治疗52例,疗效满意。一、资料:本组男50例,女2例;年龄11~89岁,术后随访观察,最短半年,最长3年。二、方法: 1.患侧腹股沟斜切口,常规高位结扎疝囊颈部并切除疝囊,游离精索并牵向外侧,显露腹股沟管后壁。 2.在腹膜前分离腹横筋膜到耻骨结节处,自耻骨结节开始以4号丝线重叠缝合切开腹横筋膜内外二叶直到内环,加强前壁的术式需重建外环口一样重建内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4月—2006年7月笔者应用腹腔镜行疝内环口高位结扎和腹膜外置补片法对11例腹股沟斜疝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结果示平均手术时间100~200 min。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5~7d出院。随访6~15个月,无复发。提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86~1996年共收治476例腹股沟疝病人,我们对其中的87例腹股沟斜疝的病例在疝囊的高位结扎部位上做了适当的改进,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共87例,病程6个月至23年,平均7-3年。其中择期手术72例,急诊手术15例。手术方法:传统的方法是找出疝囊后,高位结扎的部位以解剖出内环口暴露疝囊颈部的腹膜外脂肪组织为界限。然后施行修补术。本组87例疝囊高位结扎所改进之处即在高位结扎的部位上,暴露出腹膜外脂肪组织,将下坠的脂肪组织进一步向上分离2~3cm,再结扎疝囊或缝合腹膜,然后…  相似文献   

8.
我们于1988年6月始在18例(19侧)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对疝囊剥离方法采用先剥离后横断的完整剥离法.手术方法采用肢股沟斜疝手术切口,依次切开备层组织后,找到疝囊,提起疝囊前壁,从两侧向疝囊后壁方向剥离.先于疝囊与精索之间剥离一间隙,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6年1月-2004年6月共收治腹股沟斜疝患者648例,其中46例术后继发出血,占7.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剥离方法的改进岳毅刚作者近年在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剥离方法上作了些改进,采用先剥离疝囊后再横断的方法。共做了50例,效果满意。手术方法:氯胺酮全麻下,垫高腰骶部。取腹横纹稍下方横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分离浅筋膜,在精索前内侧寻找疝囊。...  相似文献   

11.
一个多世纪以来,外科前辈 Bassini,Halsted,Mc-Vay 等认识到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确切疗效在于妥善修复并重建腹股沟管后壁,但这些手术不是遗留下一个增宽的内环,腹股沟管后壁未作修补,就是缝合联合肌腱至腹股沟韧带,结扎拉拢时张力很大致使组织薄弱,破裂,最终导致疝复发,因而修补后疝复发不能总是归咎於年龄老化,组织变性等胶原代谢方面的原因,而看轻这些医源性错误。为此作者介绍一种腹股沟斜疝的不缝合修补新技术,在1987年8月~1990年7月的三年间作者共作疝修补术1091例,应用不缝合法修补412例,占总数40%,其中初发者38.3例,复发1~5次者29例,年龄16~85岁。随访效果良好。方法如下:局麻后,低位腹股沟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经外环切开腹外斜肌腱膜,保护牵开髂腹股沟神经的提睾肌支及生殖腹神经的生殖支,精索血管等,提起精索,检查腹股沟管后壁的缺损程度,切开精索  相似文献   

12.
作者自 1985年起采用疝囊旷置术治疗 1.2~ 8岁小儿腹股沟斜疝 2 3 2例 ,方法简便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手术方法及结果采用氯胺酮全麻 ,5mg/Kg ,一次性肌肉注射。切口采用经下腹部自然横纹切口 ,长约 3cm ,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脂肪 ,横行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分开腹横肌 ,显露腹膜 ,横行切开腹膜 ,提取腹膜切口下缘 ,并向下牵拉即可显露疝囊内口。如有疝囊内容物 ,可牵出复位 ,而后用数把蚊式钳轻轻提起疝囊内口后唇 ,使精索血管与被提起的疝囊内口的后唇边缘分离。将疝囊内口后唇与腹膜切口的上缘用 4号丝线间断缝合关闭腹腔 ,使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发热的特点及原因.方法 对1036例5岁以下腹股沟斜疝患儿进行术后体温观测和分析.结果 术后出现发热582例(56.18%).最高体温37.5℃~39.5℃,体温波动在0.8℃~1.5℃.开始发热时间平均术后9.7 h,发热持续时间平均4.3 h.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发热多不符合典型吸收热的特点,其发生几率高、开始早、持续短、多呈中度不规则发热.其原因除考虑吸收热和感染性发热外,更要考虑麻醉药物引起发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行疝环充填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疏导、切口护理、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出现2例(4.00%)并发症,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未发生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其他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封闭持续负压血浆管在预防腹股沟斜疝(疝囊坠入阴囊)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成年男性腹股沟巨大斜疝107例(嵌顿疝16例,非嵌顿疝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超普疝装置(UHS)腹股沟疝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除嵌顿疝、糖尿病、老年患者外所有患者均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其中61例患者留置脑外科多侧孔血浆引流管,经阴囊皮肤另戳孔引出固定,46例未留置血浆管。观察2组患者术后阴囊胀痛、阴囊血肿、阴囊积液及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61例留置血浆管患者中,平均置管时间2 d,最长置管时间5 d;出现术后阴囊胀痛2例(3.3%),无阴囊血肿及阴囊积液发生;有1例血浆管引流不通畅,经空针抽吸5 d后拔管,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4 d。46例未留置血浆管患者中,出现阴囊胀痛7例(15.2%)、阴囊血肿7例(15.2%),无阴囊积液及切口感染发生,平均住院时间6 d。未留置引流管组阴囊胀痛和阴囊血肿发生率明显高于留置引流管组(P0.05)。6例阴囊血肿予门诊换药、反复抽吸血肿1~3次后好转,1例反复抽吸无效、行阴囊切开置管引流、换药后好转。结论封闭持续负压血浆管可预防腹股沟巨大斜疝术后阴囊胀痛及阴囊血肿的发生,对切口感染、住院时间无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腹股沟无张力修补术后是近几十年来临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是腹股沟斜疝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但手术后慢性疼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其发生率较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疼痛的发生已明显降低。现就无张力疝修补术引起慢性疼痛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处理远端疝囊预防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血肿、血清肿的有效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广东省梅州市大埔人民医院收治并施行疝修补术的187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对疝囊处理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86例,不放置胶管引流,给予远端疝囊残腔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B组29例,不放置胶管引流,并且不作远端疝囊残腔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C组32例,给予远端疝囊全剥除,不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D组40例,给予放置胶管引流,不作远端疝囊残腔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比较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阴囊血肿、血清肿、积液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187例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疝修补术均顺利完成,4组手术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阴囊血肿、血清肿、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远端疝囊残腔作连续螺旋内荷包缝扎改良处理,能安全有效预防巨大腹股沟斜疝术后阴囊血肿、血清肿并发症的发生,特别适用于多发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山区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斜疝为小儿外科常见病 ,作者于 1990年 4月~2 0 0 0年 4月对小儿腹股沟斜疝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 ,不分离疝囊壁 ,直接内荷包缝合 ,疝囊颈部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2 6 8例 ,经 1~ 10年随访观察 ,效果好 ,无并发症及复发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共 2 6 8例 ,男 2 6 0例 ,女 8例 ,年龄在 3岁以下者 2 0 4例 (其中一个月以内者 12例 ) ,3岁以上者 6 4例 ;右侧 16 2例 ,左侧 74例 ,双侧 32例 ;嵌顿急诊手术 98例 ,非急诊手术 170例。1 2 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同常规腹股沟斜疝手术 ,切开提睾肌 ,寻及疝囊后 ,…  相似文献   

19.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经腹腔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腹腔修补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符合解剖生理、操作简便而副损伤少的一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现仅将来稿中的重点经验摘要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
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我们用德国贝郎公司的自主成形补片,对112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tension-free herrnia-plasty).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