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易发生骨转移,因此了解其骨转移的分布特征十分必要,因为骨显像有灵敏高、无创伤、早期及一次全身成像的优点,本文通过对乳腺癌骨转移特点的分析说明对其诊断、治疗、随访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ECT全身骨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对410例骨转移瘤患者ECT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410例骨转移瘤患者系我院1996年1月~1997年6月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216例,女194例,年龄6~78岁,平均年龄53.4岁,显像前均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检查方法:静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核素骨显像对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25例乳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MDP 925~1110 MBq行SPECT全身骨显像。结果125例中发现骨转移癌37例,阳性率29.6%。其中无骨痛患者发生骨转移26例;单发转移4例;多发转移33例。发现骨转移病灶的部位以胸廓(126个)、脊柱(81个)为主。乳腺癌术后随回访年限的增加,骨转移阳性率增加。结论核素骨显像可早期诊断乳腺癌骨转移,对于病情估计和制订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癌临床分期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8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全身骨显像。结果:35例术前骨显像检出骨转移8例,临床Ⅰ~Ⅳ期骨转移率分别为0%、13.3%、28.6%和44.4%;70例术后骨显像监测3年共检出骨转移29例,第3年时术前临床分期Ⅰ~Ⅳ期患者骨转移率分别为23.5%、28.6%、75.0%和80%,80%以上骨转移发生在第1年和第2年内。结论:术前骨显像在临床Ⅲ、Ⅳ乳腺癌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术后3年内床Ⅰ~Ⅳ期骨转移率逐年增加,且绝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第1—2年内;术前骨显像有利于术后骨显像结果的判断,提高诊断准确性,可免除过多的定性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陈丽媚 《大医生》2023,(23):112-114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联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融合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 最终经病理或影像检查、临床随访半年以上证实204例患者中骨转移者65例,无骨转移者139例。139例无骨转移患者中,65例为脊柱退行性病变,30例为骨折,24例为炎性病变,20例为肿瘤样病变。全身骨显像诊断71例乳腺癌骨转移,无骨转移者133例。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诊断72例乳腺癌骨转移,132例无骨转移。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高于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骨显像检查比较,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高,应用价值较好。  相似文献   

6.
全身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影像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全身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189例肺癌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3~4 h后行全身骨显像.结果 189例肺癌患者中骨转移97例,发生率为51.32%.其中肺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为63.64%,肺鳞癌为40.66%,两者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转移的部位胸部多见,其次为脊柱、骨盆、四肢和颅骨.结论 全身骨显像灵敏度高,适于对肺癌骨转移瘤进行筛查;肺腺癌较鳞癌易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的部位以胸部为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骨转移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归纳其发生骨骼转移的规律和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7年进行过核素全身骨骼显像的20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COX逐步回归模型多因素进行统计.结果:201例食管癌患者术后行核素全身骨扫描随访,发生骨转移43例.骨转移阳性率21.39%.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胸部骨骼、四肢及颅骨.中肋骨的假阳性率最高.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至手术的时间、鳞癌分化程度、TNM分期、局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术后规范化治疗情况是影响食管癌术后骨转移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明确这些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的高发时间有利于骨骼转移的早期发现和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1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峰  李娟  刘保军  何丽荣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1):1243-124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发病机率,病灶分布以及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与骨转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有75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6.9%。伴有骨痛者,其骨转移发生率为56.8%,明显高于不伴有骨痛者。单纯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最常见病理类型,同期两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Ⅰ—Ⅳ期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8%、35.6%、69.6%和78.8%,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乳腺癌极易通过血运转移至骨骼,术后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定期随访骨显像都是必要的,一旦发生骨转移,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乳腺癌发病有上升趋势.乳腺癌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选择、治疗监测、复发和转移监测、疗效评价和预后估价以及群体随访观察和普查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和遗传工程学及其相应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肿瘤标志物的内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飞速发展,成为继影像诊断、病理诊断之后又一个肿瘤诊断领域.  相似文献   

10.
全身骨显像诊断和冶疗骨转移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全身骨显像检查的患者194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9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检查的心态。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及家属对核素检查顾虑、紧张恐惧、希望得到帮助等的情况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的焦虑状态,更好地配合检查,在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图像评价乳腺癌骨转移的增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排除其他恶性肿瘤病史且行全身骨显像(whole-body bone scintigraphy,WBBS)及局部SPECT-CT(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by-computed tomography)融合图像检查的5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综合表现诊断为肿瘤骨转移、无肿瘤骨转移和不能确定,以手术病理或随访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WBBS、SPECT-CT融合图像对病例及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百分率、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和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结果:53例患者中确诊为肿瘤骨转移者27例,无肿瘤骨转移者26例;在共计177个病灶中,95个病灶确诊为肿瘤骨转移,82个病灶确诊为无肿瘤骨转移.WBBS对病例和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3.7%、61.5%和73.2%、71.4%和80.2%、88.9%和90.9%;正确诊断百分率、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6%(30/53)和72.1%(111/177)、51.9%(14/27)和61.1%(58/95)、61.5%(16/26)和73.2%(60/82).SPECT-CT融合图像对病例和病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和98.9%、84.0%和95.1%、86.7%和95.9%、95.7%和98.7%;正确诊断百分率、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无肿瘤骨转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0.6%(48/53)和97.2%(172/177)、96.3%(26/27)和98.9%(94/95)、88.5%(23/26)和95.1%(78/82),均高于WBBS(病例分析:x2分别为15.725、13.886和5.026,P值分别为0.000、0.000和0.025;病灶分析:x2分别为55.618、42.632和14.809,P值均为0.000).结论:评价乳腺癌骨转移时,SPECT-CT融合图像较WBBS更具有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代谢指标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T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结合全身骨显像在肿瘤骨转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全身骨显像将21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45例)和骨转移组(165例),采用Soloway分级将骨转移组病例分为4级(0~Ⅲ级),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骨转移组血清N-MID、TP1NP和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骨转移组中随着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血清N-MID、TP1NP、β-CTx水平逐步增高且与病情进展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N-MID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17.59ng/mL,灵敏度70.3%,特异度88.9%,ROC曲线下面积0.831;血清TP1NP诊断肿瘤骨转移截断值为43.04ng/mL,灵敏度78.2%,特异度95.6%,ROC曲线下面积0.890;血清β-CTx诊断肿瘤骨转移的截断值为0.48ng/mL,灵敏度73.9%和特异度93.3%,ROC曲线下面积0.869。结论血清N-MID、TP1NP及β-CTx是反映恶性肿瘤骨转移骨代谢敏感、准确、简便的生化指标,检测其水平能明显提高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效率,可结合全身骨显像检查早期诊断肿瘤骨转移。  相似文献   

14.
全身骨显像能为栓测原发肿瘤骨转移及转移灶的分布范围提供极为灵敏的方法。本文就我院41例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的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4例患有各种癌瘤的骨转移患者,男28例,女16例.年龄28~81岁,原发肿瘤包括肺癌21例,乳腺癌7例,前列腺癌3例,鼻咽癌3例,胃癌1例,食管癌1例,口腔癌1例,胰头癌1例,宫颈癌1例,陪胀痛1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2例,均经病理证实。1.2方法:病人静脉注入显像剂(99m)锝-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1.11GBq(30mCi)后3小时采集静态像。病人取卧位,应用TOSHIBAGCA910…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99mTc-MDP全身骨显像在不明骨痛患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7例不明原因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99mTc-MDP全身骨显像检查,分析其影像特征。结果:47例患者经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阳性41例,阳性率为87.23%。7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显像阳性5例(71.43%),12例骨转移瘤显像阳性10例(83.33%),8例多发性骨髓瘤显像阳性7例(87.50%),6例骨结核显现阳性4例(66.67%),14例骨良性病变显像阳性14例(100.00%)。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在不明骨痛患者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患者常表现为骨痛、骨折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暗示不良预后。如何早期发现骨转移是诊治恶性肿瘤的一大难题,也迫切需要发现相关的标志物帮助早期诊断及治疗。骨代谢标志物是指可反映骨代谢及转换情况的骨代谢产物或相关激素,临床广泛用于诊断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可能与恶性肿瘤骨转移存在相关性。该文讨论了骨代谢标志物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 3(CA15 3)联合检测对提高99Tcm 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全身骨扫描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特异性的价值。方法 对64例乳腺癌病人分别进行CEA、CA15 3检测及99Tcm MDP全身骨扫描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无骨转移组CEA、CA15 3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 差异(P>0.05);乳腺癌伴骨转移组的CEA、CA15 3水平明显升高,与乳腺癌无骨转移组及正常人组比较差异均 呈非常显著性(P<0.01),并且随骨转移区域的增加CEA、CA15 3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 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同 时,联合检测CEA、CA15 3水平能提高骨显像的特异性,减少误诊,特别是病灶孤立或较少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血清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骨转移之间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A15-3)水平与肿瘤骨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ECT全身骨显像同时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结果 ①血清CEA,CA125和CA15-3测定值与阳性率在骨显像阳性组均有显著升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②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当三项全阳性时,骨转移的阳性预测值达到100%;三项肿瘤标志物全阴性时,骨转移阴性预测值为90%.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和CA15-3有助于早期发现乳腺癌骨转移和帮助乳腺癌骨显像对骨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其可经血液扩散或直接蔓延侵及骨骼,且一旦出现骨转移,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据报道,无症状肺癌患者骨显像检查时也可发现骨转移。因此,正确评价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2006年第二版《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NCCN)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推荐常规应用骨扫描排除骨转移,但更推崇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进行评价。PET检查费用较昂贵,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应用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在正常情况下,骨重建是一个平衡的过程,是破骨细胞不断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的过程。当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骨转移灶的骨代谢失去平衡。骨代谢标志物已被证实能反映肿瘤导致的骨代谢的变化。本文就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转移瘤早期诊断、病情判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探讨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