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A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CAT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在常规治疗(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与血小板凝集)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5mg,口服,2次·d-1;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2次·d-1。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血脂参数[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内皮舒张功能(FM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TG、TC、LDL-C、HDL-C、LVEF及F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TG、TC、LDL-C、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FMD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CAT患者较阿托伐他汀有较大的优势,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与各种症状。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38-4140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或阿司匹林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A、B、C、D四组各纳入患者47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联合他汀类药物,C组、D组分别在B组基础上联合普罗布考、阿司匹林,对比治疗前、6个月后相关指标。结果 A、B组IMT、LDL-C、hs CRP水平低于治疗前,B组LDL-C、hs CRP水平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IMT、SV、RI、LDL-C、HDL-C、hs-CRP与治疗前、A组差异,C、D组IMT、SV、RI、LDL-C、hs-CRP与B组差异,D组LDL-C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复发与血栓性事件发生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比重低于A、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增强调脂效果,降低炎症反应,抑制斑块形成,改善颈内血流循环,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临床医学》2016,(12):70-7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仅采用瑞舒伐他汀,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OX-LDL、IMT、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68%)低于对照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瑞舒伐他汀及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可显著降低IMT、OX-LDL及其他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至晚期或终末期的结果,也是目前引起大家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在此疾病的发展进程中,常伴有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的激活、炎症细胞因子参与以及心室重构[1]。通过对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23-525
目的分析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脂、hs-CRP水平以及IMT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88例,采用数字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予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水平以及IMT水平、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TG、TC、LDL-C和hs-CRP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IMT水平和颈动脉斑块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的降低血脂、缩小颈动脉斑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sLOX-1、Cyst-C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  相似文献   

7.
以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则同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显著高于对照组(72.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11.3±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7.5±6.5分),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瑞舒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确切,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92例I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折麦布.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TC、LDL-C、TG、vWF及VE-ca...  相似文献   

9.
10.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8月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并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2组各100例,其中氟伐他汀组采取氟伐他汀进行治疗,瑞舒伐他汀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治疗前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差别。结果在接受治疗半个月后,两组患者的LDL-C、TC、TG、hs-CRP均有所下降,而HDL-C均有升高,且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靠,但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降脂效果优于氟伐他汀组,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

Statins reportedly have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thrombotic effects aside from cholesterol-lowering.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re-existing statin use on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evaluated 172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divided in two groups: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statin (n = 43) and without pre-existing statin (66 cases with statins initiated post-stroke and 63 without statin treatment). Platelet activation markers (CD62P and CD63) were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stroke and analyzed with clinical outcome.

Results

The CD62P and CD63 expressions on platelet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statin use compared to the patients without pre-existing statin use on Day 1 post-stroke (p < 0.05). The CD62P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statin use on 90 days after the acute stroke (p < 0.05).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statin use had lower incidences of early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END) than those without treatment (p < 0.05). Among several baseline clinical variables, admission NIHSS score, history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pre-existing statin use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ions of good clinical outcome at three months.

Conclusions

Pre-existing statin use i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platelet activity as well as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 and reduced END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12.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加用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后 72 h内入院 ,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相应影像学改变的患者 ,按诊断标准分成腔隙性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类 ,将非腔隙性脑梗死又分为轻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8)〕及重型(NIHSS≥ 8)。在入院时及治疗 4周时行 NIHSS和改良 Rankin评分 (MRS)。对照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或脑益嗪、脑复康、都可喜等常规脑保护剂药物 ;纳洛酮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1.6~ 2 .0 mg/ d静脉滴注 ,疗程3~ 4周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凝、降纤、稀释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16 8例患者入选 ,纳洛酮组71例 ,对照组 97例。纳洛酮组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 ,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并不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在轻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较对照治疗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 NIHSS值 ,但 MRS差值与对照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重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能显著地降低 NIHSS及 MRS值。结论 :纳洛酮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减轻残疾 ,对重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在缺血性中风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空腹静脉血3ml,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GMP140含量。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的血小板GMP140含量〔(60.85±66.42)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6.18±12.13)μg/L〕,差异显著(P<0.001)。结论:缺血性中风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高,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测定GMP140含量可作为诊治缺血性中风的血液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加早期康复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6周后,2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方法 6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检测体内Hcy、TG、TC、HDL及LDL-C水平变化,同时在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填写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结果观察组Hcy、CRP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唐启卫 《临床荟萃》2007,22(11):775-77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干预的临床研究。方法不稳定斑块65例,缬沙坦治疗组33例,缬沙坦胶囊,80 mg,每日1次,口服,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对照组32例,利尿降压药,口服。治疗前、1个月、2个月、38个月抽空腹静脉血共计5 ml,检测CRP、sVCAM-1、IL-6、血糖,同时监测血压。38个月时统计两组脑梗死复发和死亡情况,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出现新的梗塞灶为准。结果在1、2、38个月后治疗组血清CRP、sVCAM-1I、L-6浓度逐渐降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转变为硬斑者外其余变化不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变化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点38个月时,治疗组、对照组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复发为7例(21.2%)和15例(46.9%)例,死亡为2例(6.1%)和5例(15.6%)例,治疗组复发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稳定颈动脉斑块与血清中CRP、sVCAM-1I、L-6炎症介质的降低密切相关,降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从而减少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对其及时、精准的影像学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及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半暗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青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静脉注射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的动脉硬化性AIS患者90例,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计算PLR和测定D-D的水平,分析二者与...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