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寻年龄校正反向休克指数(reverse shock index, rSI)和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 GCS)评分的乘积,即rSIG指数,预测急诊一二级创伤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急诊一二级创伤患者的基本数据,共538例,其中男400例,女138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SBP)、心率(HR)、休克指数(shock index, SI)、rSI、GCS评分、SIA(SI×年龄)、SIG(SI×GCS评分)、rSIG和rSIG/A(rSIG/年龄)等临床指标,分析它们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分析得出年龄、GCS评分、SIG、rSIG、rSIG/A对住院病死率有显著预测价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的面积(AUC)表明其预测敏感度及特异度。GCS的AUC为0.861(0.829~0.890),敏感度为74.68%,特异度为88.45%,预测价值最优;rSIG/A的AUC为0.842(0.809~0.87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骨瓣减压术中血压变异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76例重型颅脑损伤且接受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以2∶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17例)和测试集(59例)。根据预后情况将训练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47)和预后良好组(n=70),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和术中血压参数,通过拟合曲线分析血压变异性与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年龄、瞳孔散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受伤至手术时间、FBG和Lac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平均收缩压、最大收缩压和最小收缩压均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平均动脉压的血压变异系数(CVSBP、CVDBP、CVPP和CVMAP)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以及赫尔辛基CT评分评估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150例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周内预后结局分为死亡组(65例)、存活组(85例)。比较2组GCS评分、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分析评估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与GCS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FOUR评分、赫尔辛基CT评分和GCS评分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小板(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死亡组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较存活组高,GC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FOUR评分及赫尔辛基CT评分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FOUR评分以及赫尔辛基CT评分是重型创伤性颅脑出血患者入院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OR=2.913,P=0.036;OR...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根据随访结果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记录两组病人预后情况及不同预后病人MEWS评分、GCS评分情况,应用受试者特异性曲线(ROC)评价MEWS评分、GCS评分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死率预测价值,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死亡的独立因素。[结果]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情况:生存34例,死亡9例;死亡组病人MEWS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而GCS评分低于存活组(P<0.05)。经ROC分析可知,MEWS系统、GCS系统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死亡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82.2%、84.2%和78.1%、75.6%。MEWS评分、GCS评分是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WS评分、GCS评分能有效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病死率,可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预后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Nesfatin-1表达水平与术后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 mm患者数、血常规和生化指标。记录手术至复发的生存率(RFS)和手术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生存率(OS)。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并且应用Log-Rank法比较2组患者生存曲线差异。结果:根据患者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48例(40.68%)和预后不良组70例(59.32%)。预后良好组中线结构移位5 mm患者数、入院时间、血浆hs-CRP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GCS评分、血糖、血浆FIB、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 mm患者数、血糖、入院时间、血浆hs-CRP、血浆FIB、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 mm患者数、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Nesfatin-1高表达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RFS和OS生存曲线(P0.05)。结论:GCS评分、中线结构移位5 mm患者数、血浆Nesfatin-1、瞳孔评分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患者血浆Nesfatin-1高表达水平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乳酸/降钙素原(Lac/PCT)、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肝素结合蛋白(HBP)变化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103例,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62例)与预后良好组(41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3 d、5 d、7 d脑脊液Lac/PCT、RAGE、HBP水平、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析脑脊液Lac/PCT、RAGE、HBP与NIHSS、APACHEⅡ评分及预后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Lac/PCT、RAGE、HBP对预后不良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 d脑脊液Lac/PCT、RAGE、HB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术后3 d、5 d、7 d脑脊液Lac/PCT、RAGE、HBP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术前、术后1 d、3 d、5 d、7 d NIHSS、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后3 d、5 d、7 d脑脊液Lac/PCT、RAGE、HBP与NIHSS、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其他因素后,术后3 d、5 d、7 d脑脊液Lac/PCT、RAGE、HBP仍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将术后3 d、5 d、7 d脑脊液Lac/PCT、RAGE、HBP进行Logistic二元回归拟合,返回预测概率Logit(P)作为独立检验变量,获取术后3 d、5 d、7 d联合预测的AUC分别为0.788、0.889、0.924,均优于同一时间点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Lac/PCT、RAGE、HBP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有效预测预后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microRNA-25对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82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RT-PCR)检测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记录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感染部位)和相关指标(WBC、CRP、PCT、D-D、Lac、Cys-C、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筛选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死亡的预测效果。结果:①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间、存活组和死亡组间的性别、年龄、感染部位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脓毒症组相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升高(P0.05);③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microRNA-25表达量低于脓毒症组(P0.05);④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的PCT、D-D、Lac、Cys-C、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显著升高(P0.05);死亡组患者microRNA-25明显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PCT、D-D、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危险因素,且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microRNA-25可作为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Lac、Cys-C、microRNA-25、SOFA评分是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样蛋白2(FGL2)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中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8-04—2019-03期间于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28d预后为终点,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SPSS 22.0软件对组间生命体征、血常规及凝血功能、FGL2等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FGL2、NLR与格拉斯昏迷指数(GCS)的关系,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患者28d死亡的危险因素,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GL2及NLR对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此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最终纳入81例患者,存活组患者的FGL2、NLR显著小于死亡组[(225.2±109.2)ng/ml vs.(399.2±148.3)ng/ml,11.4(5.9,17.3)vs.20.8(10.6,38.1),P0.01]。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09~1.141)、NLR(OR=1.072,95%CI:1.007~1.141)、FGL2(OR=1.008,95%CI:1.000~1.015)与死亡呈正相关,GCS(OR=0.458,95%CI:0.224~0.938)与死亡呈负相关(P0.05)。重型颅脑创伤患者FGL2、NLR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r=-0.481,r=-0.255,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FGL2与NLR联合对患者病死率的判断能力优于NLR单独对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能力(Z=2.95,P0.05),但并不优于FGL2(Z=1.13,P0.05)。结论:FGL2、NLR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伤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是患者近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FGL2及NLR对评估患者伤情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影响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救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急救但无效死亡的46例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组)和同期抢救成功的178例急诊创伤患者(存活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评估影响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总结患者的死因,分析其临床救治对策。结果经单因素分析,两组年龄、ISS评分、GCS评分、就诊时间、损伤部位、机械通气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数量、抢救措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SS评分、GCS评分、损伤部位、机械通气均属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6例死亡患者中,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25例(54.35%),多器官功能衰竭12例(26.09%),失血性休克7例(15.22%),其他2例(4.35%)。结论年龄、ISS评分、GCS评分、损伤部位、机械通气均属于急诊创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引起重视,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10.
谭春  邹鹏程 《系统医学》2022,(14):136-139
目的 研究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重庆市东南医院在2017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50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力、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评分)、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并发症(脑疝、肺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力、GOS评分、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3%高于对照组患者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9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氧饱和度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对重度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GCS评分、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颅脑外伤患者84例,将以上患者分成常规组和监测组。常规组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监测组患者则在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基础上联合术后颅内压监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颅内压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预后。结果监测组患者术后3、7 d的颅内压下降值显著大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术后28 d GCS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监测组患者GCS评分升高较常规组更显著(P0.05);与常规组相比,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提示监测组的预后较好(P0.05);术后6个月,常规组与监测组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分别为59.5%、33.3%(P0.05)。结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术后颅内压监测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患者97例,术后接受HBO治疗3个月,按是否坚持完成HBO治疗分为完成组61例和未完成组36例。随访5年,观察2组并发癫痫的比率、癫痫发作周期、死亡人数、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及生存质量指数(QLI)评分。结果:2组术后24h及术后3个月GC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完成组GCS及QLI评分明显高于未完成组(P<0.05),完成组出现继发癫痫及死亡例数明显低于未完成组(P<0.05);癫痫患者发作周期明显长于未完成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后配合标准疗程的HBO治疗可明显降低继发癫痫的比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入住ICU的严重创伤患者的创伤原因、部位、预后等进行研究。方法对2002年3月~2004年10月ICU收治的57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57例患者中车祸32例,占56.14%,为首位创伤原因,其次为坠落伤。创伤类型以骨折多见,其次为颅脑外伤。死亡组血钾、白细胞、血肌酐、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平均动脉压、血小板计数、哥拉斯哥评分低于存活组。结论车祸是创伤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损伤部位为骨骼和颅脑损伤,APACHEⅡ评分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患者的常见死亡原因为休克、颅脑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脑电图二分法变量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脑电图二分法变量评分对重型颅脑损伤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70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EEG检查 ,并采用Grant氏二分法变量评分对其预后进行预测和评估。结果 :预测准确率是 :重型组为 86 4 % ,中型组为 87 5 % ,轻型组为 10 0 % ;而GCS评估的分别为 5 9 1% ,83 3% ,10 0 %。在重型组中EEG分法变量评分预测其预后的准确率明显高于GCS评分 (P <0 0 5 ) ,在中、轻型组中二者预测预后的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EEG二分法变量评分评估预后优于GCS评分 ,EEG二分法变量评分为一种良好的评估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术后血糖及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84例TBI手术治疗后收入我科的患者,入组条件为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低于8分,既往无糖尿病史,术中未输注含糖液体,无其他部位严重损伤,无重要脏器疾患,住院时间大于一周的患者,于手术后0h、24h、48h分别抽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抽取动脉血进行乳酸测定,根据预后(出院时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时段及两组间血糖和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84例TBI患者术后血糖和乳酸的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0h、24h及48h的血糖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581、-0.443、-0.177,均P〈0.05),乳酸水平与预后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300、-0.364、-0.117,均P〈0.05)。死亡组0h,24h的血糖及乳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TBI术后特别是早期,血糖及血乳酸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两者与预后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可以将其作为早期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创伤性凝血病(TIC)相关性,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创伤患者9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抽取静脉血10 ml和动脉血2 ml,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和相关生化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81)和死亡组(n=15),分析严重创伤预后与TIC的相关性,并分析性别、年龄、创伤时间、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低体温等因素对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TIC发生率53.33%,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P<0.05),TIC与严重创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38,P<0.05)。单因素结果显示:两组APACHEⅡ评分、GCS评分、ISS评分、血糖、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休克指数≥1例数、体温<35℃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1、4.94、3.93、3.42、4.81、6.23、4.85、6.48、4.36、3.64,χ2分别=7.19、7.82,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OR分别=1.26、0.62、1.10、0.96、5.37,P均<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预后与TIC密切相关,APACHEⅡ评分升高、GCS评分降低、ISS评分升高、Plt计数降低和APTT时间延长是严重创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对TIC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28 d死亡影响因素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l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对其28 d死亡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重度TBI 62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病死组112例和存活组516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GCS评分和NLR联合GCS评分对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死组入院时NL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高于存活组,血红蛋白低于存活组;急诊手术治疗、坠落伤、瞳孔对光反应双阴、中线移位>5 mm、环池受压所占比例以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评分高于存活组,GCS评分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10.36、中线移位>5 mm和环池受压是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GCS评分9~12分是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GCS评分预测中重度TBI 28 d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高于NLR、GCS评分单独预测中重度TBI 28 d死亡的AUC 0.745和0.827,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结论NLR>10.36、中线移位>5 mm和环池受压是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的危险因素,GCS评分9~12分是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的保护因素。NLR联合GCS评分对中重度TBI患者28 d死亡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脑外伤患者共81例,其中入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5分共27例,6~8分共29例,9~12分共25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均行血浆和肽素水平检测; 分析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外伤患者GCS评分、预后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浆和肽素水平对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健康组血浆和肽素水平(0.94±0.17 ng/ml)均显著低于其他组(3.80±0.62 ng/ml,6.37±1.18 ng/ml,14.44±2.87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6.24,5.10,3.81,P<0.05); 根据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与入院GCS评分呈负相关(r=-0.82,P<0.05); 植物人或死亡组患者和肽素水平(18.75±2.66 ng/ml)均显著高于其他组(9.34±1.51 ng/ml,7.23±1.1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6.13,5.25,P<0.05); 植物人或死亡组患者入院GCS评分(5.37±1.08)均显著低于其他组(7.62±1.53,9.43±1.85),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t=2.56,2.31,P<0.05); 以30天内死亡作为研究重点,血浆和肽素水平AUC值为0.815(95%CI为0.723~0.902); 分界值为8.3 ng/ml,预测敏感度为83.7%,预测特异度为67.2%。结论 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脑外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临床预后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9例的临床资料,在颅脑损伤后1~3d采取静脉血检测血清垂体前叶激素水平,按照是否出现血清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异常分为正常组(n=60)与异常组(n=49),对影响血清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二聚体、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中重度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死亡事件的相关性及对中重度TBI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249例中重度TBI患者,以28 d死亡情况为观察终点,将其分为存活组(n=175)和死亡组(n=74)。收集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包括平均动脉压、GCS及D-二聚体、CK-MB等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中重度TBI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预后评估价值进行分析并比较D-二聚体、CK-MB、GCS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准确度。结果存活组患者GCS明显高于死亡组,D-二聚体与CK-M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Z=-8.219,Z=-4.764,Z=-6.432,P <0.05);D-二聚体、CK-MB与GCS呈负相关(r=-0.152,r=-0.245,P <0.05);GCS、D-二聚体、CKMB及三者联合预测预后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28 (95%CI 0.775-0.873)、0.684(95%CI 0.622~0.741)、0.758(95%CI 0.700~0.810)、0.870(95%CI 0.821~0.909),三者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GCS、D-二聚体及CK-MB单独预测面积(P <0.05)。结论中重度TBI患者GCS、D-二聚体、CK-MB水平与患者伤情严重程度、死亡风险密切相关,D-二聚体和CKMB水平增高、GCS低均为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