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进入血液透析的13例患者使用活性维生素D和低钙透析液(含钙1.25mmol/L)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北京医院肾内科13例患者首先使用低钙透析液透析,根据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程度给予活性维生素D治疗;观察7~18个月,记录血钙、磷、钙磷乘积和iPTH的变化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个月时,13例患者血钙明显升高,iPTH水平显著降低(P<0.05);钙磷乘积和血磷有所增高(P>0.05);在结束观察时,钙磷乘积和血磷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血钙、磷和钙磷乘积较治疗2个月时增高(P>0.05);11例患者的iPTH在150~320pg/ml范围波动,2例患者iPTH出现反弹.13例患者对低钙透析液的耐受性良好.结论活性维生素D和低钙透析液对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效果良好,对于透析前磷高而钙不低的患者,推荐使用低钙透析液,可减少因服用含钙的磷结合剂所致体内钙负荷增加的危险,达到降低血钙磷乘积和减少心血管钙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维生素D对佝偻病患儿身长及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佝偻病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骨化三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身长及骨骼生长发育[骨碱性磷酸酶(BALP)、血磷及血钙]。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身长及骨骼生长发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身长、血磷及血钙水平均优于对照组,骨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疗效显著,可明显增加患儿身长,促进骨骼生长发育,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钙尔奇D对维生素D缺乏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糖耐量减低的116例患者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充足组和维生素D缺乏组。再将维生素D缺乏组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钙尔奇D 1片/d)、双倍剂量组(给予钙尔奇D 2片/d)、对照组(不给予钙尔奇D)。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及稳态模型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1年后复查。结果治疗1年后,FBG、Hb A1C、BMI、HOMA-IR、25(OH)D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常规剂量相比较,双倍剂量组的Hb A1C、25(OH)D改善更明显(P0.05)。将25(OH)D水平作为因变量,将BMI、Hb A1C等其他指标作为自变量,采取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25(OH)D水平与HOMA-β、Ca呈正相关,与Hb A1C、FPG呈负相关。结论补充维生素D可以更好地改善维生素D缺乏的IGT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且改善程度与维生素D剂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结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及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喘息患儿12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及IgA水平变化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3和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婴幼儿喘息的治疗,维生素D联合孟鲁司特钠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免疫反应,降低复发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肾性骨病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死亡的重要原因,对此类患者应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是治疗肾性骨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分为选择性与非选择性两大类药物。近年来发现其除了传统的调节钙一磷甲状旁腺轴和骨骼系统的作用以外,还兼具肾脏保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肥厚、免疫调控等诸多作用。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是目前已知的受维生素D活性形式——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调节的唯一受体,其主要分布在参与钙磷调节的组织中,如肠、骨、肾、甲状旁腺。近期有研究显示,VDR亦可以表达于免疫细胞及其他细胞类型,通过基因及非基因调控途径参与炎症及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转录调控,这也提示维生素D除了调节钙磷吸收、参与骨形成、吸收、矿化的经典作用外,还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抑制肿瘤等非经典作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DR的新发现及临床转化潜在靶点做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锌、维生素D联合钙治疗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儿童保健门诊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110例婴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法将所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维生素D3结合碳酸钙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25-OHD3、钙(Ca2+)、脱氧吡啶啉(DP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钙素(BGP)含量的变化情况用以评价预防用药的效果。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儿血清25-OHD3、DPD含量、佝偻病复发率及骨密度用以评价用药后的远期治疗效果,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Ca2+、DPD、25-OHD3、BGP及BAL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a2+、DPD、25-OHD3、BGP及BALP含量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随访2年,观察组患儿的骨密度、25-OHD3及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佝偻病复发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儿均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且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锌、维生素D联合钙在治疗婴幼儿佝偻病方面的近、远期疗效均较理想,安全性高,对临床预防婴幼儿佝偻病及促进婴幼儿骨质形成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血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3)水平异常与肾功能受累程度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150例健康对照者和101例CKD患者,检测其血维生素D3、甲状旁腺素、钙、磷、肌酐、清蛋白及尿素氮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第4~5期患者的血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P<0.05),第3~5期患者的血甲状旁腺素(PTH)、肌酐及尿素氮(BUN)水平显著升高(P<0.05),第4~5期患者的血磷水平显著升高(P<0.05),各期CKD患者的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仅第5期CKD患者的血钙浓度显著降低(P<0.05).血维生素D3水平与血PTH、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血钙、清蛋白及GFR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 第4~5期CKD患者缺乏维生素D3,说明只有当肾功能受损严重时,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才会出现明显异常.此外,本研究还表明CKD患者血维生素D3水平与其他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葛根异黄酮联合维生素D防治骨质疏松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葛根异黄酮具有类雌二醇结构特征,对去卵巢大鼠的骨质丢失和骨量的减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其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较弱且单独使用效果不明显.目的:观察葛根异黄酮与维生素D联合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将81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各组均行双侧卵巢摘除造模.低、中、高剂量TIP组,VitD组,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在去卵巢基础上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葛根异黄酮和(或)维生素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给予药物治疗.给药3个月,计算大鼠子宫系数;测定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骨钙素及血清雌二醇水平;检测大鼠股骨骨密度.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中、高剂量TIP组,低、中、高剂量联合组大鼠子宫系数、雌二醇水平明显增高(P < 0.05),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股骨中心及远心骨密度均明显增加(P < 0.05),均以高剂量联合组作用效果最明显.且在子宫系数,雌二醇、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及股骨远心端骨密度方面,葛根异黄酮和维生素D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在血钙、血磷方面,葛根异黄酮和(或)维生素D的作用不明显.说明葛根异黄酮和维生素D联合使用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法联合维生素D3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严重程度指数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8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法联合维生素D3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治疗前低,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法联合维生素D3治疗可提高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降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且未增加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生素AD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2例MPP患儿,按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76,维生素AD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和对照组(n=76,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FEV1、FEV1%pred及P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D联合阿奇霉素治疗MPP,能改善患儿肺功能,促进康复,提高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妊娠期、产褥期妇女钙吸收水平和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布水平和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来围产门诊就诊的孕妇和产褥期妇女共740例设为观察组,分为孕中期组、孕晚期组和产褥期组。随机抽取同期健康非孕妇女100例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PTH的水平,联合检测镁(Mg)、磷(P)、碱性磷酸酶(ALP)、钙(Ca)等指标,并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孕中期组妇女25-OH-D水平为(57.9±18.2)nmol/L,孕晚期组为(39.4±15.0)nmol/L,产褥期组为(65.1±19.6)nmol/L,对照组为(78.6±16.2)nmol/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水平孕晚期组高于孕中期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钙、镁、AL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普遍存在低钙、低镁、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的现象,补钙同时补充维生素D及其他矿物质元素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碳酸钙D3咀嚼片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碳酸钙D3咀嚼片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和单独治疗组(50例,单独碳酸钙D3咀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水平、骨密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钙、血磷、BGP、BAP水平均升高,β-CTX、TRAP-5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独治疗组(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腰椎L2~4、股骨颈、股骨大转子、Ward三角区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单独治疗组的80.00%(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钙D3咀嚼片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维生素D3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20只分为2组各10只,实验组给予维生素D3注射液3μg/(kg·d)溶于100pL丙二醇中腹腔注射,连续注射7d;对照组给予单纯丙二醇100μL腹腔注射7d。药物干预完成后观察2组大鼠血压变化。分别于1,3周后分批处死大鼠,收集血清和组织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25(OH)D3、血钙、甲状旁腺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结果药物干预结束后1周,实验组大鼠收缩压较对照组低14mmHg(P〈0.01),25(0H)D3(156.00±28.50ng/mL)、血钙水平(59.00±7.67ng/mL)均高于对照组((2.28±0.17)mmol/L)和((2.06±0.12)mmol/L)(P〈0.05),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周后2组大鼠血压和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3可抑制。肾素的合成和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低钙透析液联合活性维生素D及盐酸司维拉姆治疗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 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肾内科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浓度为1.25mmol/L低钙透析液,联合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及口服盐酸司维拉姆应用6个月后观察血清钙、磷、钙磷乘积、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30例患者血钙治疗前2.34±0.17mmol/l、治疗3个月后2.36±0.2lmmol/l、治疗6个月后2.37±0.20mmol/l,基本维持正常水平;治疗前血磷2.27±0.39mmol/l、治疗3个月后1.75±0.41mmol/l、治疗6个月后1.41±0.35mmol/l;治疗前钙磷乘积63.21±10.13mg^2/dl^2、治疗3个月后53.27±9.57mg^2/dl^2、治疗6个月后48.51±9.74mg^2/dl^2;治疗前甲状旁腺激素650.80±119.40pg/ml、治疗3个月后376.10±117.40pg/ml、治疗6个月后211.90±109.40pg/ml;血磷、钙磷乘积、全血甲状旁腺激素均下降降明显;与治疗前经方差分析比较,血磷治疗3个月后F=1.10,P=4.97×10^-6、治疗6个月F=0.81,P=1.38×10^-12;钙磷乘积治疗3个月后F=0.89,P=0.0002、治疗6个月F=0.92,P=3.79×10^-7;甲状旁腺激素治疗3个月后F=0.97,P=1.40×10^-12、治疗6个月F=0.84,P=2.06×1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4例,经处理后缓解。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应用低钙透析液、盐酸司维拉姆、活性维生素D冲击联合治疗后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明显降低,避免了高钙血症和转移性钙化的出现,对高转运型肾性骨病起到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生素A、D、E对0~3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对疾病防治的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儿科就诊的12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将同期体检身体健康的15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维生素E水平,比较两组维生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将观察组中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设为A组,将接受常规联合维生素治疗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25(OH)D 3、维生素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维生素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A组与B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有所提高,B组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及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岁低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维生素A、D、E缺乏是导致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常规抗感染同时补充维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加强低龄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及时补充维生素A、D、E以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 D、非含钙的磷结合剂与含钙的磷结合剂对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管钙化进展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A、B 两组,每组39例,均采用维生素 D 治疗,A 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镧治疗,B组则采用常规含钙的磷结合剂醋酸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维生素 D、钙磷结合剂使用情况,配合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冠脉钙化积分(CACs)的变化,统计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两组血磷、钙磷乘积、iPTH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A 组血钙水平降低至(2.24±0.17)mmol/L,降低幅度高于 B 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②A 组磷结合剂摄入量为(1719.21±410.22)mg/d,明显低于 B 组的(4913.34±1332.26)mg/d,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③B 组中重度钙化分别占20.51%、10.26%,均高于 A 组(P <0.05);④A 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26%,明显低于 B 组的48.72%,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防治中,采用维生素 D联合非含钙的磷结合剂碳酸镧干预,血钙控制效果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可延缓患者血管钙化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应用碳酸镧治疗的疗效以及对钙磷代谢、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的影响,为患者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6月1日至12月1日收治的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磷血症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碳酸镧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效果,记录治疗前后钙磷代谢、钙化积分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血磷、CACs、iPTH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6、TNF-α、CR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镧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血钙、血磷、iPTH、CACs水平及微炎症状态,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维生素 D 血清水平与系统性硬化病(SSc)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门诊和住院的 SSc 患者56例(SSc 组)和健康体检者(排除 SSc)60例(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维生素 D2、维生素 D3和总维生素 D 水平,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Sc 组患者的3种维生素 D 水平均较低,其中总维生素 D 和维生素 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维持血清维生素 D 较高浓度,可能对 SSc 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的水平与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ICPP)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溧阳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92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另85例健康体检女童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的一般资料;检测血清游离T3(FT3)、血清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泌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及峰值、卵泡刺激素(FSH)及峰值、雌二醇(E2)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结果:ICPP女童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生素D缺乏组ICPP女童的BA,BA/CA,MBISDS,子宫容积,卵巢体积及最大卵泡直径与维生素D正常组ICPP女童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乳房发育年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ICPP女童TSH,PRL,LH,FSH,LH峰值及FSH峰值与维生素D正常组ICPP女童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E2水平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乳房发育年龄存在相关性,可能与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