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620例临床相关资料,探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结果 62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占98.71%;围手术期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9.58±1.73天,其中最长预防用药时间为18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阑尾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并分析23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品种,用药频度,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结果:234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率100%.结论:临床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随机抽取的207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7例围手术期患者99.5%应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起点过高者53.4%;用药间隔不合理者35.4%;用药剂量大者44.7%;用药时机不当和持续时间长者普遍存在;联合应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者33.3%:无指征联合用药者7.3%:手术部位感染率4.8名。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强规范化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耐药菌株的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因此,围手术期患者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本院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作者对本院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促进本院抗菌药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570例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不合理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增多耐药菌株的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等问题.因此,围手术期患者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本院围手术期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作者对本院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为促进本院抗菌药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倪小绮  张晓春 《华西医学》2009,(7):1660-1663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至12月200例外科围手术期患者(Ⅰ类切口80例。Ⅱ类切口120例)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Ⅱ类切口手术中头孢菌素类应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林可霉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氨基糖苷类。结论:应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以便有效地降低围手术期切口的感染率,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及真菌感染率也随之上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受到国内外医药界重视。我院为胸部肿瘤、结核病诊疗专科医院。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及我国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作为理论依据,对我院胸外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规范我院围手术期抗生素用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敏  朱惠新  李希平 《华西医学》2010,(12):2237-2240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评估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12月265例外科手术患者病历,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65例外科手术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率为63.89%,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用药指征过宽、起点过高、手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及盲目联合用药。结论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现象突出,应积极开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培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从而提高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地引导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为医院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提供依据,笔者对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期间外科系统6个临床科室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惠英  李武平 《护理研究》2006,20(8):2069-2071
综述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和国内外采取的有效管理措施。强调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院内感染,防止不合理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2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6例。观察组于术前30min内静滴头孢呋辛钠1.5 g/次,并于术后6 h重复给药1次;对照组仅于术后静滴头孢呋辛钠1.5 g,2次/d。比较2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感染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观察组;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妇产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仅术后应用抗生素比较,术后最高体温、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感染率均得到显著降低或缩短,说明该方法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择期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必要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感染低危患者200例,随机分为A组(100例)和B组(100例)。A组于术前30min及术后1h各用一次抗生素;B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每例患者通过临床观察,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其术后1个月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共发生感染并发症4例(2.00%),其中A组2例,分别为戳孔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B组2例(2.00%),分别为戳孔1例,肺部感染1例,经Χ^2检验,两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于感染低危患者可以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患者104例,将患者分为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或术后8 h或24 h追加1次量(1组)与传统术后连续使用(2组),观察其术后发生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切口/或手术部位以及肺部和秘尿系统等感染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术前一次性(或术后8h或24 h追加1次量)使用头孢曲松或头孢拉啶或加甲硝唑可以达到预防性作用;而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索除造成浪费外还将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选择胃肠道肿瘤外科手术患者104例,将患者分为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或术后8 h或24 h追加1次量(1组)与传统术后连续使用(2组),观察其术后发生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切口/或手术部位以及肺部和秘尿系统等感染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术前一次性(或术后8h或24 h追加1次量)使用头孢曲松或头孢拉啶或加甲硝唑可以达到预防性作用;而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索除造成浪费外还将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成都郫县中医院妇科行子宫全切术患者140例,将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70例。结果观察组使用抗生素时间短、剂量少、费用少,术后中高热者少、发热持续时间短、血象恢复正常时间快、术后感染率低。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仅有利患者身体的恢复,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00例剖宫产手术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用药组(试验组)和术后用药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术后体温、术后感染、母乳喂养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结果:术后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体温正常、药物无不良反应、抗生素应用少及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安全、有效且剂量小、疗程短、花费低,优于术后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125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以及林可霉素类4大类,其中抗菌使用率最高的是头孢呋辛,占55.2%,其次是头孢美唑,占21.6%;抗菌药物用量最多的是头孢呋辛,其次为头孢美唑钠;平均用药时间(3.2±1.3)d;术后有1例感染,给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并及时将切口处消毒换药处理,术后第9天拆线出院。结论本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方面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合理用药,并且还存在用药量过大及用药时间过长的问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坚决将不合理用药使用率最大化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用血情况,其中良性肿瘤50例,恶性肿瘤60例,11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分析妇科肿瘤围手术期临床用血合理性和特点。结果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总体合理用血率为75.5%,术前、术中失血小于或等于500 mL 、术中失血大于500 mL及术后合理性输注率分别为78.2%、54.5%、79.5%、75.7%,4个输血时间上的合理输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8.19, 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不合理性输注比例为24.5%,围手术期临床用血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9.
20.
The study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a methodology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ime, resource use and cost of the prophylactic management of neutropenia with filgrastim in different settings where the drug is routinely used: in-hospital care, outpatient care and home care.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s used to analyse the cost of managing prophylactically neutropenia and comprises four steps. First, department heads in each of the chosen settings were selected and interviewed to obtain key elements in the workflow that involves the management of neutropenia, followed by the second step involving in-depth, structured interviews of key personnel. The third step wa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time required for frequently occurring activities in monitoring neutropenia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filgrastim by a study nurse. Finally, information on resource unit costs and personnel salari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units to calculate an average cost. Sensitivity analyses were undertaken on estimated variables in the study. A list of eight to 14 consecutive activities linked to the prophylactic management of neutropenia was observed. The number and type of activities do not differ between an in-hospital oncology ward and an outpatient setting except for blood samplings. The difference is more pronounced between hospital and home care settings, as in the latter the patient performs many of the activities him/herself. The cost estimate per setting for prophylactic drug use is 6.30 Euros for in-hospital care, 3.67 Euros for outpatient care and 5.49 Euros for home care. Taking the two most frequently occurring scenarios per chemotherapy cycle (i.e. with or without febrile neutropenia), the following cost estimates are obtained: 60.41 Euros for a patient with febrile neutropenia and 56.77 Euros for a patient without febrile neutropenia, excluding drug costs. With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t is possible to accurately demonstrate cost savings in the management of neutropenia using the newer drug therap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