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18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109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109例实施护理干预。于护理前后给予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临床症状积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角色限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情感角色限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增加,临床症状积分(胃灼烧、反酸、口苦、胸痛)、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生理功能评分、生理角色限制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情感角色限制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健康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胃灼烧、反酸、口苦、胸痛)、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胃灼烧消失时间、反酸消失时间、口苦消失时间、胸痛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门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在消化门诊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就诊号码的单双号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在既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门诊强化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的疾病症状改善情况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GerdQ评分、C组项目得分、症状评分、共性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健康教育能激发患者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健康促进行为,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知信行护理模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病-生活质量问卷量表(GERD-HRQ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应用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可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及依从性,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字母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生活质量(SF-36)、不良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Gerd 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以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降低了胃食管反流病评分,逐步缓解了临床症状,不断改善了生活质量,消除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使患者对护理更满意,该护理干预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改善专案对提高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门诊治疗120例胃食管反流(GE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随访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护理改善专案方法分析门诊胃食管反流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制定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自我管理能力行为、自我效能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的认知症状管理、医护沟通得分,自我效能的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总分及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GerdQ、自我管理行为的运动锻炼及自我效能的症状管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增加,观察组干预4个月和6个月后患者GerdQ、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效能及服药依从性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GERD患者实施长期护理改善专案,制定不同GERD病程健康教育材料,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措施,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能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水平及增加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方英   《护理与康复》2020,19(8):39-42
目的观察腹式呼吸锻炼应用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腹式呼吸锻炼,比较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和心理症状。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消化道症状总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8.21±3.89)分、(44.03±4.56)分、(33.26±5.97)分,对照组分别为(11.69±4.77)分、(46.26±4.30)分、(36.24±7.02)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呼吸锻炼可有效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消化道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等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单一用药组)。观察组采用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抗反流方案即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对照组单独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剂,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哮喘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史(GERD)症状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GERD症状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时,在控制哮喘的同时给予抗反流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辅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42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0例给予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7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变化。停药后随访6月,观察临床症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8周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停药随访6月,观察组临床症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能够提高埃索美拉唑和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和减少临床症状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辨证施膳联合古琴音乐五音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5月我科就诊的胃食管反流病伴抑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胃管反流病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辨证施膳联合古琴音乐五音疗法干预。3周后采用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积分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积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膳食联合古琴五音疗法辨证施治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使其临床症状减轻,减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理气中药结合奥美拉唑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就诊的8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按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健脾理气中药结合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反酸、嗳气、胸痛、胃脘痛症状消失时间,血管活性肠肽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反酸嗳气、胸痛、胃脘痛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管活性肠肽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气中药结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一奥美拉唑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快恢复,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28例GERD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改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双心护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CD-RISC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协同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不良情绪、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可切实增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血糖控制效果,缓解不良情绪,提升睡眠及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干预法。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胃食管反流疾病问卷(RD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RDQ、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干预在胃食管反流术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康复状态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单病种护理质量标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2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和观察组(2017年8月至2018年11月),各11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化优质护理对痛风患者生存质量及疾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8例痛风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4,系统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血尿酸水平及痛风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GQOLI-74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疾病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优质护理能有效改善痛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和症状体征评分,对疾病控制起积极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护理对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患者94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和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医护患一体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腹膜透析操作技术、饮食管理、服药管理、病情监测、水钠摄入及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低血压、腹膜炎、透析感染、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躯体症状、肾病影响、肾病负担、认知功能、工作状态、社交质量、睡眠质量、性功能、社会支持、患者满意度及总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护理能有效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08例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观察组采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哮喘控制情况、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中的避免诱发因素、病情监测、发作症状的识别与处理、用药情况、复诊情况5个维度得分以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哮喘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率、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支气管哮喘管理APP对支气管哮喘稳定期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疾病管理,能有效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对于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对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微信APP上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自我效能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健康行为、服药、遵医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HAMA及HAMD得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HAMA及HAMD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APP上门护理服务是提高胃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有效途径,可作为日常院外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混合痔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两组的VAS评分呈依次降低的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CL-90各项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