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目的观察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卵泡发育阻滞患者采用未成熟卵体外成熟(IVM)培养治疗结果。方法常规IVF治疗患者11例,在促排卵过程发生卵泡发育阻滞时,取卵行IVM培养成熟后,卵母细胞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以获得受精卵并最终实现胚胎移植。统计分析未成熟卵的成熟率、卵母细胞的受精率、胚胎的发育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共获取卵母细胞128枚,其中成熟卵21枚,行ICSI后15枚正常受精,获10枚正常卵裂胚胎,全部移植3例,均未妊娠;107枚未成熟卵,经IVM、ICSI和体外培养后,成熟率、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2.9%、75.6%、78%及39.1%,胚胎移植后3例临床妊娠(新鲜周期2例,冻融周期1例)。结论常规IVF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发育阻滞的卵泡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仍有成熟、受精、继续发育的能力,并最终实现临床妊娠。IVM技术是改善IVF中发生卵泡发育阻滞患者结局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IVM)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6例不孕患者IVF/ICSI-ET治疗周期中357枚未成熟卵(MⅠ期,217枚;GV期,140枚)进行24h和48h体外培养,比较不同发育阶段未成熟卵的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MⅠ期卵24h和48h总成熟率均显著高于GV期卵(分别为59.91%vs.24.29%和72.35%vs.42.86%)(P0.05);体外成熟MⅡ卵平均每取卵周期可利用胚胎数只有(0.50±0.84)枚,且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胚率、可利用胚胎数均显著低于同一促排卵周期体内成熟MⅡ卵(P0.05)。结论 IVF-ET周期中所获未成熟卵经IVM能发育成熟,并具备一定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潜能,但相关指标明显低于体内成熟卵,临床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家兔为实验动物模型 ,探索卵母细胞生发泡 (GV)互换的可行性。方法 :在注射第一针卵泡刺激素 (FSH) 72 h后 ,取大耳白兔卵巢内 GV期卵母细胞 ,用显微操作和电融合的方法 ,对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异卵间 GV互换 ,将重构卵培养于 TCM-1 99加 1 0 % FCS中 ,对重构卵进行成熟培养 ,最后对成熟重构卵进行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培养。结果 :对 987枚 GV期卵母细胞进行了异卵间 GV互换 ,成功互换 2 72枚 (2 7.6 % ) ,电融合后存活 2 30枚 (84.6 % ) ,在进行成熟培养后 ,2 30枚卵有 1 78枚(77.4% )发育到 MII期 (排出第一极体 ) ,将成熟卵进行 ICSI后 ,有 1 2 6枚 (70 .8% )受精。结论 :对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 GV互换是可行的 ,若将此法应用于提高高龄妇女卵母细胞的质量 ,将有助于解决她们的不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的妊娠结局,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于我中心行辅助生殖助孕治疗、女方取卵当日无精子可用的6对夫妇为研究对象,收集6例女性的成熟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复苏后行ICSI-ET,观察6例患者的卵母细胞复苏率、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 6例女性患者的6个取卵周期共获得成熟MⅡ卵母细胞94枚,均行玻璃化冷冻。择期复苏64枚,存活62枚,复苏率为96.8%。行ICSI授精后观察到正常受精卵43枚,卵裂40枚,获得可利用胚胎28枚,优质胚胎19枚,可利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0.0%和47.5%。鲜胚移植获得临床妊娠3例,孕囊5个;冻融胚胎移植1例,孕囊1个,均足月分娩,新生儿状况及Apgar评分良好。结论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技术可以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应用,并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妊娠结局。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纺锤体观察仪下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比较不同纺锤体观察情况的卵母细胞的ICSI结局。方法 2014年2~5月间,就诊于我中心的反复IVF失败、获卵数较少、高龄妇女、卵母细胞质量较差、胚胎发育差而导致可移植胚胎数少或者无可移植胚胎的患者30例,在纺锤体观察仪下行ICSI操作。观察卵母细胞受精情况和胚胎发育情况,并比较观察到纺锤体组和未观察到纺锤体组胚胎的正常受精率、异常受精率、总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 30例行ICSI助孕的患者,共获卵149枚,其中MII卵118枚;72枚MII卵观察到纺锤体,纺锤体观察率为61.01%;观察到纺锤体组和未观察到纺锤体组卵母细胞的总受精率(94.44%vs.80.43%)、正常受精率(83.33%vs.54.35%)、异常受精率(11.11%vs.26.0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纺锤体组胚胎的卵裂率、可移植胚率和优质胚胎率低于观察到纺锤体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CSI授精时观察到纺锤体的卵母细胞受精结果优于未观察到纺锤体的卵母细胞;使用纺锤体观察仪进行ICSI有助于避免纺锤体损伤,进而改善受精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1例睾丸完全不运动精子经冷冻-解冻后应用激光筛选存活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获得临床妊娠。方法睾丸穿刺获取的完全不运动精子经激光鉴定有存活的精子,立即进行冷冻保存。取卵日,解冻该精子应用激光选择存活的精子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果睾丸完全不运动精子冷冻前和解冻后经激光鉴定存活率分别为55.75%和39.81%。选择激光鉴定为存活的精子注射到5个成熟卵母细胞中,4个卵子正常受精(受精率80%),培养至第3天均卵裂(卵裂率100%),移植两枚优质胚胎后获得临床妊娠。结论完全不运动精子是可以冷冻保存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鼠胚实验(MEA)对我院新建IVF实验室培养体系进行评估,检测其是否符合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要求。方法利用昆明系小白鼠进行体内、体外受精实验,体外受精实验:小白鼠经药物促排后,手术获取雌雄配子后行体外授精培养;体内受精实验:小白鼠经药物促排后合笼交配,手术获取体内受精原核胚培养。观察并记录两组胚胎体外培养的发育情况。结果体外受精实验共25个周期,总获卵数1 023个,其受精率、卵裂率及2-细胞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0.4%、95.1%及77.1%;体内受精实验共17个周期,总获卵数642个,其中原核胚513个,受精率、卵裂率及2-细胞囊胚形成率分别为79.9%、97.1%及80.9%。结论通过鼠胚体内、体外实验综合评估我院新建辅助生殖实验室的培养条件,其实验结果符合人类辅助生殖实验室的质控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年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移植胚胎数、胚胎的发育潜能和胚胎完整性对冻融胚胎移植(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海军总医院生殖中心接受FET治疗的1 346例患者,1 346个FET周期。按年龄30岁、30~35岁、35~40岁、≥40岁分为A、B、C、D四组;根据移植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为:自然周期(N组)、人工周期(H组)和促排周期(S组);根据移植胚胎数2、3枚分为E、F两组;根据解冻胚胎继续培养后卵裂球是否分裂生长,每个FET周期所移植胚胎中进一步卵裂的胚胎个数n,并据此分为I(n=0),II(n=1),III(n=2或3)三组;根据复苏后移植胚胎卵裂球的完整性分为两组:完整组和受损组。分别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年龄方面,A组、B组、C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高于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然周期、人工周期及促排周期3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妊娠率和种植率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2枚或3枚胚胎,对妊娠结局(妊娠率45.56%vs.45.02%)影响不大(P0.05),但两组着床率(26.07%vs.17.40%)有显著性差异(P0.05);胚胎解冻后继续培养,随着进一步卵裂胚胎数目的增加,妊娠率(分别为25.27%、39.29%、52.37%)和着床率(分别为10.74%、19.79%、29.16%)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且三组的妊娠率和着床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完整组的妊娠率略高于胚胎受损组(45.08%vs.40.15%),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相比较,胚胎完整组着床率显著高于胚胎受损组(24.65%vs.18.85%,P0.05)。结论移植前不同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移植2枚或3枚胚胎对妊娠结局影响不大;年龄和卵裂球的完整性是影响FET成功的重要因素;冻融胚胎提前解冻并培养后,选择进一步卵裂的胚胎进行移植有助于提高妊娠率和着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基因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和尿卵泡刺激素(uFSH)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促排卵中的疗效。方法244例接受IVF和ICSI的不育患者,分为rFSH组103例、uFSH组141例,两组均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超促排卵。卵泡监测、取卵、IVF—ET按本中心常规进行。观察用药时间、剂量、费用,获卵数、卵裂率、优胚率、妊娠率及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结果rFSH组与uFSH组比较,使用FSH安瓿数显著减少(P〈0.05),但费用比uFSH高(P〈0.05),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雌二醇(E2)rFSH较uFSH高,但无显著差异。两组在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和OHS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uFSH和rFSH促排卵治疗同样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培养系统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确立一种有效的培养系统.方法 构建小鼠核移植胚胎,在一步法和二步法2种培养系统中培养,观察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情况.结果 GlyGln-KSOMg~(AA)/GlyGln-KSOMg~(AA)组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囊胚率(3.9%)和囊胚细胞计数(34.00±2.29)与GlyGln-KSOMg~(A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裂培养基(9.8%;46.05 ±2.62)组和卵裂培养基/囊胚培养基(10.3%;51.15±2.37)组核移植胚胎的囊胚率和囊胚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牛磺酸加入GlyGln-KSOM-g~(AA)后能有效改善早期核移植胚胎体外发育能力.结论 一步法和两步法培养体系均符合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不同发育阶段的代谢特征和营养需求,是适宜的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培养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改善小鼠致密化前胚胎卵裂球体外发育能力。方法用酶消化与机械法结合分离小鼠2-、4-、8-细胞胚胎卵裂球为单个卵裂球及2/4、4/8多卵裂球胚胎,并将其装入空透明带后于兽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后138 h,观察透明带包裹、胚胎密度及胰岛素(Ins)、葡萄糖(Glu)添加对各卵裂球、囊胚形成率及囊胚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透明带包裹提高了2-细胞胚胎卵裂球来源的单腔囊胚的发育率。25/50μl胚胎密度及培养基添加Ins、Glu能显著提高2-细胞胚胎卵裂球囊胚发育率和囊胚细胞数;且对4-和8-细胞胚胎卵裂球发育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结论采用透明带包裹、卵裂球密集培养、培养基添加Ins、Glu的方法成功建立了一种维持致密化前胚胎卵裂球体外高效发育的培养体系。其中,透明带在卵裂球发育中具维持囊胚正常形态作用,避免了多腔囊胚的形成;卵裂球密集培养和培养基添加Ins、Glu均提高囊胚形成率和(或)囊胚细胞数目。该体系有效改善了致密化前胚胎卵裂球体外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以小鼠胚胎进行植入前胚胎活检的研究。 方法 通过输卵管冲洗 ,获得 4~ 8细胞期胚胎 ,用“一”字机械法和化学法分别对 4、8细胞的胚胎进行活检后继续培养 ,比较其囊胚形成及孵出情况。 结果 “一”字机械法胚胎活检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4细胞期 78 8% ,n =6 6 ;8细胞 99 0 % ,n =10 0 )、囊胚孵出率 (4细胞期 84 6 % ,n =5 2 ;8细胞期 94 9% ,n =99) ;化学法胚胎活检后胚胎的囊胚形成率 (4细胞期 74 1% ,n =5 8;8细胞期 92 9% ,n =12 7)、囊胚孵出率 (4细胞期88 4 % ,n =4 3;8细胞期 95 8% ,n =118)。两法均与未活检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两者的囊胚形成率、囊胚孵出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细胞数越多越有利于胚胎进一步发育 ;而是否活检与活检方法对胚胎发育潜能无显著影响。 结论 用“一”字机械法在小鼠胚胎 4或 8细胞期进行单个卵裂球活检 ,不影响胚胎的发育 ,是一种较好的胚胎活检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卵裂球受损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卵裂球受损对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81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了解胚胎级别与冷冻受损的关系,分析受损程度(完整存活、受损率≤20%和>20%组)和移植平均≥6、<6细胞胚胎对妊娠率和种植率的影响。结果1、2、3级胚胎存活率差异显著(P<0.05),损伤率差异非常显著(P<0.001)。完整存活胚胎、受损率≤20%及>20%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移植≥6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显著高于<6细胞胚胎组(P<0.05)。结论胚胎卵裂球受损率评价胚胎受损程度优于胚胎存活率。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质量、移植时胚胎细胞期和受损程度是影响妊娠率和种植率的胚胎学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昆明小鼠胚胎体外培养模式和小鼠体外受精模型探讨罗比卡因与利多卡因对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 1 ) 2 -细胞期胚胎培养 :取 4~ 6周昆明雌鼠 ,下午 4~ 6时腹腔注射孕马血清 ( PMSG) 5IU,48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h CG) 5IU超排卵 ,随即雌雄合笼。次日早上 9时检查阴栓 ,阳性者于注射 h CG42h后取 2 -细胞期胚胎 ,分别放入含 1、1 0及 1 0 0μg/ ml不同浓度的罗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的M1 6培养液中培养 ,培养液中加入输卵管上皮 ,72 h后观察桑椹胚或囊胚形成率。 ( 2 )体外受精 :从 F1代 ( C57× CBA)杂交雄鼠附睾和输精管取精子 ,从昆明雌鼠取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前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罗比卡因 3 0 min,统计体外受精率。结果 :罗比卡因只在高浓度 1 0 0 μg/ ml时对 2 -细胞至囊胚期的胚胎发育产生明显抑制影响。利多卡因则在 1μg/ ml的浓度即对 2 -细胞期胚胎发育产生明显抑制。而 1 0和 1 0 0μg/ ml的利多卡因和罗比卡因均未对体外受精率有明显影响。结论 :提示罗比卡因可能用于体外受精技术中有关配子和合子取出或植入时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时差培养箱观察比较不同原核持续时间的正常受精胚胎后续发育情况,探讨原核相关动力学参数对胚胎发育潜力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在衡阳南华星辉生殖健康专科医院行时差成像系统观测的922枚正常受精来源胚胎的发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核持续时间的长短将胚胎分为 ≤15 h组(n=388)和...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有效而简便的石蜡油清洗回收系统,并检验其对昆明白小鼠胚胎培养的效果。方法石蜡油分为:对照组、回收组、医用组及化学纯组。除对照组之外各组均行清洗石蜡油三步处理回收法。手术收集小鼠1-细胞阶段的胚胎,用TE培养液培养,观察胚胎发育情况并进行胚胎移植。结果石蜡油回收组培养,从2-细胞到囊胚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囊胚的形成速度比对照组快。囊胚率回收组为23%,对照组17%。回收组胚胎移植的产仔率为44%、对照组为16%;清洗与未清洗医用石蜡油都能支持胚胎发育到囊胚;化学纯轻质石蜡油经清洗后可有效提高囊胚的发育率。并提高胚胎及胎盘的重量。结论本石蜡油清洗回收系统效果良好,适用于胚胎培养。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surgical glove powder 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mouse embryos was studied. Embryos from F1 hybrid mice (C57 B1/6 X CBA) were suspended in Whittingham's T6 growth medium with 10% human serum, using Petri dishes (Falcon 3001). Contamination was brought about by a sterile, powdered, surgical glove touching the surface of the growth medium for less than a second in group I, and in group II the same procedure was followed but the glove was rinsed beforehand with sterile, four times distilled water and air-dried. In the control group (group III) no contamination with surgical glove powder occurred. In group I only 9 of 137 embryos (7%) reached the blastocyst stage, in contrast with 110 of 196 (56%) in group II and 258 of 287 (90%) in group III. The differences in results between groups I and III, groups I and II, and groups II and III were found to b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less than 0,001) by the chi-square test. It is concluded that surgical gloves are a potent inhibitor of early embryonic growth. In 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programme including follicle aspir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contamination of embryos with these gloves should be avoided at all cos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胚胎种植前遗传学筛查(PGS)不同活检时机及检测平台的助孕结局。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所有PGD/PGS周期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根据活检时机不同分为卵裂期活检组和囊胚期活检组,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技术不同分为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aCGH)组和下一代测序技术(NGS)组。比较4组的检测结果及妊娠结局,主要指标为可用胚胎率、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共完成PGD/PGS周期87个,其中卵裂期卵裂球活检34个周期,囊胚期滋养外胚层活检53个周期;囊胚期活检的可用胚胎率(30.32%vs.20.41%)、临床妊娠率(58.54%vs.55.00%)均显著高于卵裂期活检,流产率(4.17%vs.27.27%)则显著低于卵裂期活检(P均<0.05)。aCGH组79个周期,NGS组8个周期;NGS组的可用胚胎率(25.64%vs.27.01%)和流产率(0%vs.12.50%)有低于aCGH组的趋势,临床妊娠率(75.00%vs.56.14%)有高于aCGH组的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GD/PGS通过筛除非整倍体、筛选正常胚胎可减少出生缺陷,改善高危人群IVF助孕效果。囊胚期滋养层细胞活检较卵裂期卵裂球活检对胚胎发育影响更小,因此临床上应尽可能选择囊胚期活检。本研究中NGS和aCGH平台的检测效率没有显著差异,但NGS可能更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胚胎培养法与集合培养法两种不同培养方式对优质卵裂期胚胎囊胚培养结局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在本中心首次接受IVF/ICSI治疗并行单囊胚移植的206位患者。按培养方式不同将入选人群分为两组:单胚胎培养组(A组,n=118,培养优质卵裂期胚胎696枚);集合培养组(B组,n=88,培养优质卵裂期胚胎585枚)。统计分析两组胚胎的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率和可利用囊胚率以及移植后的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差异。结果两种囊胚培养方式的患者基线资料如女方年龄、获卵数和第3天(Day3)优质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囊胚形成率、可用囊胚率、优质囊胚率以及第5天(Day5)囊胚形成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的HCG阳性率(79.55%vs. 70.34%)、临床妊娠率(64.77%vs. 61.02%)和继续妊娠率(56.82%vs. 47.46%)有升高趋势,而早期流产率(10.53%vs. 11.11%)有降低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单胚胎培养法相比,集合培养法培养Day 3优质卵裂期胚胎并不能显著改善胚胎囊胚培养结局及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治疗中D3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囊胚的培养和冷冻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6~12月进行IVF治疗的患者398例,D3移植后剩余的总胚胎数2,180枚。其中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1,546枚,采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6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比较不同细胞数、碎片含量不同的胚胎囊胚形成的比例。结果1,546枚低质量胚胎,于D5~D6形成426枚囊胚,囊胚形成率为27.56%。其中6Ⅲ、Ⅳ级为40.9%(318/778);5Ⅰ、Ⅱ级为28.8%(30/104);4Ⅰ、Ⅱ级为8.9%(16/180),4Ⅲ、Ⅳ级为19.7%(56/284);2~3I、Ⅱ级为3.0%(6/200)。经统计学分析,碎片较多的胚胎中,卵裂球数目较多的胚胎,囊胚形成率较高。结论D3形态学较低质量胚胎仍有部分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因此在D3时对这些胚胎继续进行培养至D6,可能减少胚胎的浪费并得到更好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