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细胞培养法进行BMS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检测细胞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 原代大鼠BMSCs培养24 h后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已经贴壁,传至第三代,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螺旋样排列.经过约2 d的适应期,3~7 d进入对数生长期,7 d后进入平台期;成骨细胞诱导18 d,茜素红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成脂肪细胞诱导2周后油红O染色可见明显脂质沉淀.结论 全骨髓贴壁细胞培养法操作简单、快速,可以获取形态均一、纯度较高的BMSCs.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探讨其向软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贴壁筛选法结合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BMSCs,据其生物学特征、定向分化潜能、表面标志物及流式细胞仪鉴定。在软骨细胞诱导液中诱导,通过甲苯胺蓝染色定性蛋白聚糖(PG),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定性Ⅱ型胶原。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细胞筛选法,最终能成获得纯度较高的hBMSCs,但传到第8代时,hBMSCs出现老化现象,因此hBMSCs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hBMSCs诱导一定时间后,测得细胞分泌了大量的蛋白聚糖(PG)和Ⅱ型胶原。结论本实验分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hBMSCs,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向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MSCs的分离、培养和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方法从捐赠者髂骨穿刺收取骨髓细胞,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进行培养和纯化BMSCs,取生长良好的P3或P4代BMSCs进行检测:①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②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细胞表面抗原标记和细胞增殖周期;③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④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⑤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检测。结果①利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筛选的方法分离人BMSCs,经传代后细胞形态呈梭形,均匀一致。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和生长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MSCs在传代后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③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所获得的BMSCs表面抗原标记高度一致。④BMSCs细胞周期检测结果为G0+G1期91.3%、G2期4.1%和S期4.6%。⑤微管微丝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B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骨架系统。⑥第7代的BMSCs染色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测标本有正常染色体数目(2n=46,XY),且未见染色体异常。⑦成骨诱导后,Von kossa和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结论从人骨髓中能分离出高度一致的BMSCs,这些细胞具有正常细胞骨架结构以及正常的人类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体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特性。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大鼠骨髓,采用密度离心法和全骨髓贴壁法联合培养并结合传代获取、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90及CD34的表达。CCK-8法测定第1、3代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绘制其生长曲线。结果经全骨髓贴壁法和密度梯度离心联合培养,所得到的原代细胞形态呈椭圆形、圆形、三角形,接近融合状态时可呈现均一的长梭形,排列规则。传至第8代时,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其形态宽大畸形,呈树枝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分离的细胞CD29的表达率为94.97%,CD90的表达率为88.50%,CD34的表达率为2.23%。CCK-8法显示第3代细胞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是骨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扩增的方法.方法:用0.25%的胰蛋白酶消化分离表皮与真皮.然后0.1%I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单细胞悬液,离心后去上清加入适量L-DMEM完全培养基,放入24孔板,置37℃,5%CO2培养箱培养.结果:培养3天后出现少量贴壁细胞,呈长梭形,10天后基本长满单层.细胞传代后增殖速度明显加快.结论:用酶消化法能分离得到真皮间充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黄志伟  刘涛  陈晓波  耿洁  李光  王玉亮 《天津医药》2021,49(10):1009-1013
目的构建含OX40融合蛋白(OX40Ig)基因修饰的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即ADSCsOX40Ig,探讨其在体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构建pcDNA3.1(+)/OX40Ig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采用核转染技术转染大鼠ADSCs,Western blot检测ADSCs中OX40Ig表达水平。ADSCs与大鼠异基因淋巴细胞共培养后分为对照组(反应细胞+刺激细胞)、ADSCs组(反应细胞+刺激细胞+ADSCs)及ADSCsOX40Ig组(反应细胞+刺激细胞+ADSCsOX40Ig),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淋巴细胞内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mRNA表达。结果经测序鉴定验证,pcDNA3.1(+)/OX40Ig质粒构建成功,转染ADSCs后OX40Ig蛋白呈高表达;与ADSCs组比较,ADSCsOX40Ig显著增强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率(P<0.05);对照组、ADSCs组及ADSC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了分离培养的贴壁细胞CD29、CD90和CD45表面抗原的表达.结果 本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发现CD29阳性率为91.9%;CD45阳性率为6.9%;CD90阳性率51.3%;CD29/CD45阳性率为7.4%; CD9...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骨髓冲洗液,去掉经自然沉淀的血凝块、骨组织、肌肉组织、筋膜组织等沉淀物,离心收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形状。结果原代培养的呈梭形、多边形或星形,这3种细胞中梭形细胞最多,传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经过2~3次传代培养,细胞融合生长时,呈放射状或旋涡状生长。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存在于骨髓网状间质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向心肌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等中胚层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张亚  王晓东  冯林  尹航  张婷  张锡庆 《江苏医药》2007,33(12):1239-1241,F0002
目的 研究从大鼠附睾处脂肪垫组织中分离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为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SD大鼠附睾处脂肪垫组织,酶消化分离获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液在体外诱导6周,观察、检测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5d后倒置显微镜下见形态发生变化;检测到蛋白聚糖,随诱导时间延长含量呈增加趋势;Ⅱ型胶原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染色阳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从RNA水平验证了Ⅱ型胶原的表达.结论 大鼠脂肪组织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定向诱导表达为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宋丹妮  蒋绍艳  史玉朋  常宏 《中国医药》2011,6(9):1110-1112
目的 建立体外分离纯化及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测定细胞生长曲线,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取第3代细胞分别加入成骨、成脂诱导剂并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鉴定成骨能力,以油红O染色鉴定成脂能力.结果 获取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传至第3代细胞纯度可达97%以上,其细胞表型CD29、CD44、CD105、CD166呈阳性表达,CD34、CD80、CD86呈阴性表达.经成骨诱导后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及Von Kossa染色呈阳性,成脂诱导后细胞油红O染色呈现阳性.结论 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bMSCs,培养的细胞扩增迅速、生物学特性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体外分离扩增bMSCs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前后microRNA (miRNA )的差异表达,预测其靶基因。方法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鉴定后,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前后的 miRNA ,微阵列芯片检测表达谱的变化,对有显著差异的mi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通过TargetScan、Miranda、PITA 、RNAhybrid和microTar五个数据库预测靶基因。结果筛选、验证出四个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miR‐29b‐3p和miR‐5096为显著上调,miR‐143‐3p和 miR‐145‐5p为显著下调。预测到 OCT4、SOX2、KLF4、TGFB2、IGF1、TAF11、TMEM169、UHRF1和OSBPL6等相关靶基因。结论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存在显著差异性表达的miRNA ,提示这些miRNA在其分化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丹参素和克伦特罗为干预药物,观察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梯度密度法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8只兔子随机被分到空白组、丹参素和克伦特罗组。观察形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纤维样集落数目。并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法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流式分析法鉴定。结果和其它浓度相比,浓度为10ug/ml的丹参素和浓度为1.0ug/ml的克伦特罗有较大生成成纤维样集落数目能力。结论丹参素和克伦特罗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人表皮干细胞体外分离和培养的技术方法。方法用DispaseⅡ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分离出角朊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并以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为基础制备表皮干细胞培养液,用以人表皮干细胞(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富集分离)的体外培养,通过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的表达水平及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对其进行鉴定,角朊细胞作对照。结果表皮干细胞体外培养,可见细胞呈克隆样生长、β1整合素及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呈阳性,且其克隆形成率和克隆维持时间分别为(17.04±1.01%)和15~18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2±0.73%)和9~10d(P<0.01)。结论应用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及人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表皮干细胞成功进行了体外分离和培养,为表皮干细胞体外的大量扩增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MSCs分离培养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分离和培养大鼠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及定向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诱导条件的优化。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比重1.077g/m1)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MNC),在含10%胎牛血清L—DMEM培养基中培养,并传代扩增MSCs;选取状态较稳定的第4代细胞,分别用含10%胎牛血清和2%胎牛血清的诱导液(终浓度为10ng/mlVEGF、2ng/mlbFGF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于第7、14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FVⅢ的表达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细胞呈均一的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结果显示,CD34阳性率为1.01%、CD29阳性率为97.32%;诱导14d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FVⅢ的表达,10%和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2.21%和91.43%。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培养法能有效分离纯化MSCs;就诱导效果而言,2%胎牛血清诱导体系明显好于10%胎牛血清诱导体系,说明低浓度的胎牛血清更有利于MSCs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笪虎  范卫民  崔维顶  高峰 《江苏医药》2007,33(9):916-918
目的 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途径.方法 抽取兔骨髓,以全骨髓贴壁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贴壁细胞传代.取第3代细胞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培养16 d后,用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底物显色试剂检测碱性磷酸酶(AP),茜素红染色检测钙结节.结果 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获得MSCs,原代和传代培养的MSCs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诱导培养后,AP检测与钙结节染色均为强阳性.结论 兔骨髓中培养出的MSCs可以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可用作骨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方法用DMEM培养液冲洗引产胎儿的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浓度调整到5×105个/ml,接种于12孔培养板中(1ml/孔),放在37℃、含体积分数为5%的CO2的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48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每3d换液1次继续培养。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结果原代培养的细胞接种后4h部分细胞开始贴壁,24h大量细胞贴壁并且胞浆伸出突起,变成梭形,培养10~14d后细胞融合成片铺满瓶底;传代培养的细胞1h即可贴壁,4h细胞开始伸展扩大,7~10d即可铺满瓶底。结论用密度为1.077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胎儿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和成骨诱导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取6周龄大鼠双侧腹股沟处脂肪,酶鹪法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培养18d,检测细胞成骨表型转化:碱性磷酸酶、骨钙素的表达以及细胞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果大鼠脂肪中能分离培养出一定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特异性表达成骨分化的标志: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同时也具有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论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为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和分阶段更换培养基的方法分离纯化BMSCs,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应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结果显微镜下BMSCs贴壁生长后呈梭形,形态均一,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第2代BMSCs高表达CD34、Sca-1,不表达CD45。结论本实验方法能简单高效的获得高纯度BMSCs,且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适用于对BMSCs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