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增高,与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中,大部分研究以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干预治疗为主,但在疗效评估方面仍欠完善,研究多使用症状积分、血脂及BMI指标作为疗效依据,其中仅2篇文章以B超作为辅助疗效依据,仅1篇文章涉及肝酶指标前后变化,0篇文章涉及放射学评价作为辅助依据。穴位埋线对调节血脂、瘦素及细胞内皮因子等多方面有相应的影响,对体质量、体内脂肪分布的改善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客观指标评价、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以及单纯性脂肪肝相关的指标改善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作用.方法: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埋线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埋线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复制NAFLD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埋线组以温脾化湿法为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一组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一组进行口服当飞利肝宁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穴位埋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口服当飞利肝宁组的总有效率是79%。结论穴位埋线治疗作为一种中医治疗的方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的服药及一般针灸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振  宋双临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20-82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多烯磷酯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一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穴位刺激类疗法可作为临床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的直接或辅助治疗手段。临床常用的穴位刺激类疗法有针刺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等。在各类穴位刺激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可以起到穴位刺激与药物双重治疗作用,利用中药性味归经及现代药理研究完善中医对"证"及对"症"治疗,联合中成药可以弥补汤药煎煮不便的缺陷,联合西药可以针对用药确保临床疗效,但穴位注射类疗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多数样本数量极其有限,缺乏科学严谨的大样本多中心双盲试验评价文章,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行水方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2月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9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依据《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进行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47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利湿行水方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脾CT比值及肝脏B超病变程度分级,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TC、TG及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肝/脾CT比值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肝脏B超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38/47)和95.7%(45/47),观察组客观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利湿行水方合穴位埋线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有效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减轻肝功能损伤,调节血脂指标,并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湿浊内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湿浊内阻型NAFLD就诊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口服脂必泰胶囊治疗,观察组予穴位埋线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痰湿内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15例痰湿内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73例)、B组(72例)和C组(70例)。A组采用2-0号羊肠线肌肉层穴位埋线联合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B组采用2-0号羊肠线脂肪层穴位埋线联合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C组采用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观察3组治疗后疗效、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清学指标水平。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B超评分及CT值。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4%,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腹胀、乏力、胁痛、肥胖及神疲评分均下降(P<0.05),A组上述指标低于B组及C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A组患者上述指标低于B组及C组(P<0.05)。3组患者B超评分明显降低,肝CT值明显升高(P<0.05),其中A组患者B超评分低于B组及C组,肝CT值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在肌肉层联合自拟四生降脂汤治疗痰湿内盛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降低患者血脂指标,恢复患者肝功能。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归纳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外治、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是指以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病的疾病谱随病情的发展可以由单纯性肝脂肪病变,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甚至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并且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肝病,因而日益受到医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是指以无过量饮酒史的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该病的疾病谱随病情的发展可以由单纯性肝脂肪病变,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甚至进展为肝硬化、肝癌及肝功能衰竭。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有低龄化趋势,并且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肝病,因而日益受到医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前,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简称脂肪肝)的治疗,西医尚无疗效显著的药物,而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原则,综合性、整体性的治疗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成为治疗脂肪肝的特色和优势。笔者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普伐他汀钠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组升高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5%。结论穴位埋线加普伐他汀钠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血脂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类肝组织改变类似酒精性肝病但无饮酒史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例数迅猛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危害。此病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等严重肝病有密切关系,但往往人们不大注意,直到体检时方才发现。山东枣庄市中医医院李润东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他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总体病机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痰瘀之邪为标,确立了以“健脾”贯穿始终,疏肝行气、补益脾肾、祛湿化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基本的治疗方法,并重视治未病之法,临床效果甚好。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李润东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影响.方法:给予23例患者3次穴位埋线治疗.第二次治疗在第一次治疗后1个月进行,第三次治疗在第二次治疗后2个月进行.第三次穴位埋线治疗后3个月进行纤维扫描分析.三次治疗共选用20个穴位.所有患者每次治疗的取穴是固定的,但三次治疗的取穴不同.结果:在23例患者中5例显...  相似文献   

16.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病理学改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1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性肝癌[1,2]。西方国家NAFLD发病率为20~30%[3],我国为15%~20%[3],范建高等对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患病率为15.35%,占全部脂肪肝患者的88.78%。目前,NAFLD是导致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首要病因,而且有部分患者会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有些与肝脏肿瘤有关。中医药已成为治疗NAFLD的重要手段之一,现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中医药在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方面有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黄振 《中医药学刊》2013,(10):2277-2279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的进展情况从穴位埋线疗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体针疗法、艾灸疗法、穴位注射疗法、针灸配合康复理疗法、穴位贴敷疗法及耳针疗法9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取得的成就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从病名、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综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中医研究进展.本病归属于中医学“肝癖”的范畴,其发病与情志、饮食、劳逸、久病迁延等因素相关,病机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由肝郁、脾虚、湿聚、气滞、血瘀、痰凝等多种病理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攻补兼施是其基本治则.目前存在疾病不同阶段病机研究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探讨辛伐他汀对该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剂量对其的影响。方法:将14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应用辛伐他汀的剂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行ALT复常率、血脂、B超等检查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1%和77.4%,比较无明显差异;副作用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例与2例,也无明显差异;在降血脂方面观察组效果更佳。结论:辛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在降血脂方面,使用高剂量后效果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