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塞患者常并发有患肢功能障碍及疼痛 ,由于疼痛影响患肢的主动和被动运动 ,以致最终影响患肢的功能恢复。采用单纯的输液治疗疗程较长。为此 ,1999年 5月~ 2 0 0 0年9月我科选择 5 0例脑梗塞并发患肢疼痛的患者 ,根据其疼痛部位、性质、特点分别采取了综合性的治疗护理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缩短了病人住院治疗时间。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中男 31例 ,女 19例。单肢疼痛2 4例 ,肩痛、肩关节半脱位 18例 ,患侧上下肢疼痛 5例 ,肌张力增高伴焦虑患者 32例 ,正常肌张力 1例。均伴有手或踝关节肿胀。1.2 治疗与转归 肌…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1995年采用神经干传导阻滞法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800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00例中,男性592例,女性208例。年龄20~60岁。疼痛程度(VRS)分级为4级,即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在此800例病例中,轻度疼痛50例,中度疼痛360例,重度疼痛390例。2治疗方法患者侧卧,患侧大腿在上,取屈曲位,大腿前屈30°~45°。根据臀部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确定进针点。取8.0~10 cm 22G穿刺针,经皮垂直进针,进针深度为6.0~7.0 cm直至患侧肢或足部出现异感。穿刺成功后,将2%利多卡因分3次注入。第1次间隔5 min,其间观察病人反应,测定患肢…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发展的一定阶段,部分患者出现痉挛,导致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把脑卒中痉挛期上肢屈、伸肌肌张力失衡归因于“阴阳失衡”,调节阴阳的盛衰是治病的关键所在。调衡屈肌与伸肌的肌张力包含了阴阳平衡理论。屈伸肌交替电刺激属于功能性电刺激的一种,其根据患肢痉挛程度,调整屈伸肌刺激比例和刺激量,有助于降低肌张力、协调肌群间肌张力的平衡,通过刺激部位的不同,促进分离运动的产生,实现手部抓握、拿取等功能性任务,调节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超声离子导入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软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药超声离子导入治疗,疗程共4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肢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情况。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软瘫期通过中药超声离子导入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肢的肌力,减轻致残程度。  相似文献   

5.
张力带钢丝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张力带钢丝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肩锁关节脱位 Tossy分类 °和 °的 66例病人 ,68个患肢进行手术治疗 ,采用张力带法固定 ,随诊 3个月~ 6年。结果 :优64例 ( 66个患肢 ) ,占 97% ;良 2例 ,占 3%。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固定牢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头皮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采取了头皮针抽提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改善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FMA、FAC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10m步行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针抽提法能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蒋国民  赵进委  田丰  李绍钦  王云 《当代医学》2009,15(11):144-146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2008年7月采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共26条严重缺血患肢的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11例(18条患肢),占69.2%,非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5例(8条患肢),占30.8%。有19条患肢静息痛,7条患肢伴有溃疡或足趾坏疽,踝肱指数(ABI):0.1~0.3有11条患肢,0.31~0.5有15条患肢。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6%(25/26),15条患肢(15/19)疼痛明显缓解,2条患肢(2/19)疼痛减轻,2条患肢(2/19)疼痛无缓解而分别行膝上和膝下截肢;踝肱指数增加了0.5以上有16条,增加0.31一0.5有7条,增加0.1一0.3有2条。随访4~12个月,平均为8.6个月,坏疽足趾脱落、溃疡愈合的5条患肢(5/7);4条(4/24)复发。ABI平均值为0.70。结论应用球囊导管行膝关节以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短期有较好疗效,可减少截肢率;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廖华薇 《海南医学》2007,18(5):101-101,168
目的 探讨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使用抗痉挛性药物的时机及其对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按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肢肌张力的增高程度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亦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肢体康复组)及美多巴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一个月用FIM及BI指数对患肢进行康复评定.结果 治疗一月后4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ADL均有提高,但A组内对照组与美多巴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内对照组与美多巴组有明显差异(P<0.0).结论 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当肌张力Ashworth3级以上,可采用美多巴干预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9.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妇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患肢或小腿持续胀痛。站立时皮肤颜色呈暗红色,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走路呈跛行。体温在37.5℃左右。患肢较健肢增粗3~7cm,腓肠肌肌腹压痛明显,背屈或站立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肩关节功能是成功转移、维持平衡进行日常活动、手功能恢复的前提。脑卒中偏瘫病人常出现患侧肩关节疼痛,其发生率可达84%,严重影响功能活动。偏瘫初期患侧肌张力异常,肢体失去控制能力,如果不采用正确的体位,极易造成损伤而引起肩痛。因此,我们对脑卒中病人早期采用了良肢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方法 将 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 ,按实际用药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 :①传统治疗 ;②小剂量尿激酶加传统治疗 ;③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传统治疗。结果 传统治疗组治愈率 50 % ,住院时间 2 5 .6天 ;小剂量尿激酶用药组治愈率 66 % ,住院时间 2 9.6天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组患肢注射时无疼痛 ,且治愈率 95 % ,住院时间 1 3 .6天。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 ,患者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 ,护理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0例中男218例,女142例;年龄24~81岁,平均45岁。病程为1d~5a。所有病例均符合1984年5月桂林会议颈椎病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首先按临床体征确定受累颈神经,然后在患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寻找能诱发或加重患肢麻木、疼痛的压痛点作阿是穴,按常规方法,用50mm(2寸)毫针刺之,务使针感“气至病所”。另以患侧的合谷、中渚、后溪及手针的颈项穴(视受累神经而定)作为配穴,得气后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  相似文献   

13.
舒筋止痛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颈椎病有年轻化的趋向。现对我院收治的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86岁,病程10d~25a。12 临床表现 急性期表现为颈肩臂疼痛10例,头颈后伸、咳嗽时疼痛加重,痛甚者常用健肢扶持患肢,夜间痛剧,不能入睡;伴有上肢放射痛8例;7例伴手指麻木感;慢性发病者感颈肩背隐痛或酸痛33例;1例时间较长者有患肢肌力减弱、肌肉萎缩。体查:颈部活动受限42例,颈部一侧或双侧肌肉紧张,局部有压痛30例,病变…  相似文献   

14.
下肢浅静脉曲张误诊误治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浅静脉曲张为常见病 ,但临床上常有误诊 ,我科自1993年 12月~ 1999年 12月共收治下肢浅静脉曲张 5 4 2例 ,其中 5 4例首诊基层医院出现误诊 ,并有 35例出现误治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2 9例 ,女性 2 5例 ;年龄 4 7± 2 0 .8岁 (6~ 79岁 )。左下肢 4 0例 ,右下肢 32例 ,双下肢 18例 ;病程 6个月~ 5年。全部患肢浅静脉曲张。肿胀 2 4例 ,色素沉着15例 ,溃疡 13例 ,面积最大约 3cm× 3cm。腹壁浅静脉曲张8例 ,15例患肢有浅静脉曲张、患肢粗长与血管痣三联征。 3例患肢皮温明显升高 ,其中 2例有震颤。所有患肢…  相似文献   

15.
李敏 《柳州医学》2005,18(1):8-9
目的 探讨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护理。方法 将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按实际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三组:①传统治疗;②小剂量尿激酶加传统治疗;③尿激酶患肢加压加传统治疗。结果 传统治疗组治愈率50%,住院时间25.6天;小剂量尿激酶用药组治愈率66%,住院时间29、6天;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组患肢注射时无疼痛,且治愈率95%,住院时间13.6天。结论 尿激酶患肢加压用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好,患者治疗时患肢加压处无疼痛,护理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2例,女20例,年龄28~72岁,平均52岁。病程2个月至20年。 临床特征:主要症状是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疼痛多为钝痛、部位深远、按压时常减轻。夜间疼痛加重,常影响睡眠或从梦中痛醒。平时患者多呈自主保护状态,抱住患肢,偶尔过度活动或无意中被碰撞则可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常因肩关节活动受限而出现患侧上肢外展、上举和外旋时疼痛,严重者不能完成梳头、穿衣、脱衣、系腰带等动作,以至影响日常生活和劳动。病程长者可出现冈上肌、冈下肌和三角肌等肌肉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7.
<正> 本组资料5岁~10岁5人,临床治愈夹板折除后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为??,骨性治愈时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为??;11岁~20岁4人,临床治愈夹板拆除后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为??,骨性治愈时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为??;21岁~40岁12例,临床治愈夹板拆除后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为??,骨性治愈时患肢膝关节屈伸功能为??;40岁以上11例,临床治愈夹板拆除后患肢膝关节屈伸功  相似文献   

18.
赵淑杰  王淑琴  姜丽 《吉林医学》2005,26(9):1007-1007
1病历摘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58例,其中男18例,女40例;年龄30~65岁;病程6~15d,屈指肌腱鞘炎28例,伸拇长肌和伸拇短肌腱鞘炎30例,均为单一腱鞘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手指功能障碍,局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后减轻,部分病例可听到弹响,触及摩擦感或摩擦音,局部轻度肿胀及触痛。采用云南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产周林频谱治疗仪,频率50Hz,功率360W。治疗时裸露患手,以患区为中心照射,距离25~35cm,以患者湿热舒适感为宜,每日1次,每次30min,照射结束后,做超短波治疗,采用广东省汕头市医用设备厂产DL-C-B型超短波电疗机。频率40.68MHz,功率200W。析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脑血管病患者肢体运动障碍的护理.方法 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 运动障碍的患者要防止跌倒,确保安全.正确的体位是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可以减轻患肢的痉挛、水肿、预防挛缩畸形和疼痛的发生,增加舒适感.加强肢体被动运动,有利于促进肢体肌张力的转变,增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有可能防止其萎缩变性.  相似文献   

20.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对50例患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患者57处患肢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1次/d,每次阻滞一侧,双侧交替或按病情需要进行单侧治疗,观察上肢肿胀、青紫、渍疡、皮温、疼痛、感觉麻木及血液循环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均一次性阻滞成功.所有患者经4~14次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后好转;50例患者57处患肢经治疗全部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50例患者平均治疗次数为6.7次,57肢平均治疗次数为5.9次.随访2个月无复发.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改善上肢血液循环,能有效治疗上肢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