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肺炎血清CPK—MB活性测定105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海莉  肖丽华 《广州医药》1995,26(6):11-12,10
对105例小儿肺炎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心型同功酶(CPK-MB)活性进行了观察,105例小儿肺炎中,血清CPK-MB活性升高者51例,占48.5%,随着肺炎的治愈,大部分患儿血清CPK-MB活性明显降低或恢复正常。部分重型肺炎患儿血清CPK-MB活性不升高,提示小儿肺炎有心肌损害发生,但并非所有重型肺炎患者都有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时血清CPK—MB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心力衰竭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测定急性肺炎患儿血清CPK-MB活性,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对评价急性肺炎时的心肌损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从1993年12月至1998年3月对85例小儿急性肺炎进行了CPK-MB测定,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5例均为住院患儿,按1987年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小儿肺炎防治诊断标准[1],分为轻症肺炎组45例,重症肺炎组40例,年龄均为1月~3岁。对照组10例,均为在本院的正常儿童,年龄同肺炎组。2 测定方法磷酸肌酸肌酶(CPK)总活性测定采用肌酸显…  相似文献   

3.
邵静茹 《河北医学》2000,6(10):900-902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是否有心肌损害的参考价值及病情较重的关系。方法:采取肘静脉血分别测定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患儿血液中心肌酶的变化,并对其中心肌酶异常的39例患儿在恢复期进行复查,与20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结果:急性期CPK-MB、LDH、CPK、AS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病情轻重呈正比,恢复期血清CPK-MB、LDH、CPK、AST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婴幼儿肺炎心衰时血清中CPK、CK-MB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肺炎心衰时CPK、CK-MB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肺炎组CK-MB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PK、CK-MB增高的幅度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提示,CPK、CK-BM是判定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尤其是CK-MB是较敏感指标,并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婴幼儿肺炎心衰时血清中CPK,CK-MB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肺炎心衰时CPK,CK-MB明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肺炎组CK-MB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PK,CK-MB增高的幅度与病情轻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急性有机氟杀鼠药中毒对儿童心肌损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舒  苏建友 《南通医学院学报》1999,19(4):471-471,446
为研究急性有机氟中毒对儿童的心肌损害,将26例急性有机氟中毒患儿分为轻中度中毒组和重度中毒组,设同龄对照组。用紫外法对各组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对中毒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心电图监护。结果轻中度中毒组HBD,AST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重度中毒组CPK,CK-MB,LDH,HBD,AST各项酶均见升高。尤以CPK,CK-MB升高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轮状病毒肠炎心肌损害98例于发病第2~5天检查血清心肌酶中LDH、AST、CPK,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酶升高随腹泻好转而逐渐恢复。随访无反复升高现象。本组病例大便均检测到轮状病毒抗原,心电图、心脏B超、X线胸片均无异常发现。TORCH血清抗体IgM均阴性  相似文献   

8.
小儿肺炎与心肌酶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小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HTACHI7170A自动分析仪测定74例肺炎和肺炎合心衰患儿心肌酶谱,包括CK,CK-MB,LDH,LDH-1,AST,结果显示肺炎组及肺炎心衰组心肌酶无均值均高对照组,三组比较P值值除CK对外有统计学意义,CK-MB相对可作为心肌损害相对特异性指标。LDH-1为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由于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常导致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作者对64例新生儿窒息及22例正常新生儿进行磷酸肌酸酶同功酶(CPKMB)活性测定,以观察窒息新生儿CPKMB的动态变化,用于评估窒息对新生儿心肌损害的程度。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1min0~3分者为重度窒息,4~7分者为轻度窒息。对照组:22例,无宫内和(或)出生后窒息的健康新生儿。窒息组:64例,均为本院住院患儿,其中轻度窒息31例,重度窒息33例。1-2 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变化,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与心血管损害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合并心肌酶活性升高者48例(40.0%),结合明显心电图异常,确诊心肌炎12例(10.0%)。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血管损害比例较高,应及早诊断,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太原地区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正常值测定张晋华,贾克力,张沁芳(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郑启英(山西省肿瘤医院)随着实验生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血清酶谱的改变作为检测组织和器官损害的标志已被广泛采用。对急性心肌梗塞有辅助诊断价值的血清酶有CPK、CPK-MB、...  相似文献   

12.
测定21例革兰氏阴性菌(GNB)肺炎血清IgM低下患者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CRP浓度,并与20例GNB肺炎IgM增高患者对照比较,结果显示,IgM低下组的血浆内毒素和血清CRP浓度均显著高于IgM增高且(P均〈0.01),血清CRP浓度与血浆内毒素浓度呈正相关,血清CRP和血浆内毒素浓度均与血清IgM浓度呈负相关,提示血清IgM可中和血浆内毒素,在GNB肺炎时血清IgM低下会加重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的组织细胞为抗原,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测定105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CVB的IgM抗体,与59例其他病患儿(COD)和67名健康儿童(HC)的结果比较,发现:VMC组IgM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女性高于男性,(P<0.05);且男女都高于HC组(P<0.01)。与COD相比,女性高于COD组,而男性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合并,如以滴度110作为IgM诊断儿童VMC的阳性标准,鉴别VMC与COD和HC的符合率分别为65.85%和83.72%。表明CVB-IgM抗体用于儿童CVB心肌炎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柯萨奇B组病毒(CVB)感染的组织细胞为抗原,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测定105例病毒怀心肌炎(VMC)患儿血清CVB的IgM抗体,与59例其他病患儿(COD)和67名健康儿童(HC)的结果比较,发现:VMC组IgM的几何平均滴度(GMT),女性高于男性,(P〈0.05);且男女高于HC组(P〈0.01)。与COD相比,女性高于COD组,而男性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合并,如以滴度1:10gM诊断儿童VMC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Langendor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对大鼠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中抗自由基酶SOD和GSH-Px,过氧化产物MDA、心肌酶CPK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探讨了参麦注射液的保护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心肌缺氧灌注40min,富氧再灌5min,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严重,线粒体数目减少,大部分空泡变性,嵴消失,糖原颗粒减少,心肌收缩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同时CPK活性明显升高,SOD及GSH-Px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2)预先给不同剂量参麦注射液进行灌注,与模型组比较,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线粒体数目较多,嵴密集,未见肿胀变形,糖原颗粒丰富,心肌收缩结构基本正常。CPK活性明显降低,心肌SOD及GSH-Px活性明显增高,心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且参麦大剂量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液(P<0.05)。我们推测其保护作用机理可能是稳定心肌细胞膜,保护心肌线粒体,增加能量供应,提高抗自由基酶活性,从而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清及脑脊液(CSF)中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I列脑出血患者发病72小时以内的血清含量,并和30例健康人对照,8例行侧脑室引流得由引流管取CSF同时检测,30例心电图有缺血表现者中的10例做血清CPK MB及CPK-BB测定。结果:脑出血组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8  相似文献   

17.
MAPK及MKP—1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发生发展过程中心肌组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蛋白表达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MKP-1)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TCV116作用。方法 (1)制作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2)以左心室质量与体质量比值作为心肌肥大的指标;(3)以胶内MBP原位磷酸化法测定MAPK活性,以免疫印迹法检测MKP-1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斌  何亚薇 《四川医学》2003,24(9):902-903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方法 对确诊的153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有心血管症状的患儿作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查及分析。结果 153倒中有11例心肌酶谱异常,尤CK-MB升高,但均无心脏扩大和严重心律失常,提示心肌损害为主。本组经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存在心肌损害,且以心肌酶谱、尤CK-MB升高为主要表现,应注意入院时的症状及心脏体征,及早诊断。本组经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rhC5a诱导后蛋白激酶C(PKC)活性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将PBMC与rhC5a置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37℃孵育,按一定时间间隔收集细胞,然后测定PKC活性。结果:PBMC经rhC5a诱导后PKC活性呈双峰型增高。结论:C5a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与PKC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结扎冠状动脉造成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了肉苁蓉总苷(GC)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扎冠状动脉后,心肌中SOD,CPK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心电图表现为S-T段升高,大鼠静脉给予GC,5min后再结扎冠脉,结果GC能明显改善缺血心电图,减小心肌梗死面积,提高心肌组织中的CPK活性,但对SOD和MDA无显著影响,提示GC具有保护缺血心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