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后的微生物监控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及合格率资料。结果新生儿层流病房使用前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的合格率为93.99%,使用后为97.74%,使用前后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细菌菌落总数及合格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的微生物监控情况。方法系统回顾本院血液透析室空气净化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透析液进口、出口、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及合格率。结果血液透析室使用层流前病房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监测的合格率分别为95.14%、94.6%,使用后均为100%,而使用前后空气、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手及透析液进口、出口、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及合格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3.
临床科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临床各科室消毒灭菌工作的现状,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35个临床科室的空气,使用中的消毒液、高压蒸汽灭茵效果、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监测。结果:2008年全年空气消毒合格率为92%,消毒液和高压蒸汽灭菌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消毒合格率分别为97%和85%。结论: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各种隐患,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探讨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运用效果。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对新生儿病房实施PDCA管理,对新生儿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液、奶瓶、奶嘴、医务人员手采样进行生物学培养,1个月为1个周期,对比实施PDCA后和实施前的12期结果,同时分析病房中40名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PDCA模式实施后各项卫生指标达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DCA模式实施后医护人员卫生依从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DCA模式实施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均<0.05)。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运用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该院消毒质量,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交叉感染。方法对常用消毒剂(酒精、碘伏、新洁尔灭)、室内空气、医护人员手及各种物体表面进行细菌计数测定。结果消毒剂合格率为95.79%(432/451),医护人员手合格率为91.67%(33/36);空气污染超标率为18.63%,物体表面污染率为27.3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监测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 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 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对环境定期消毒,常规检测,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医院的消毒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防止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监测方法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的要求进行,物表、手采用棉拭子涂抹法,消毒剂、湿化透析液无茵采样,带回实验室检验。结果: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共采样1300份,合格1120份,合格率为86.15%。消毒剂及氧气湿化液、血液净化透析液共采样371份,合格329份,总合格率为88.68%。结论:检验室、病房合格率低主要是抽查检测的初消液、门把手、电话合格率低所致,所以应加强门把手、电话的消毒,加强初消液配制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宝安区各级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消毒效果以及致病性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方法选取宝安区、街道和社区三级医疗机构和托幼机构,对室内的空气、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细菌等方面的监测。结果三级医疗机构共采样528例,合格449例,合格率为85%。其中宝安区的采样数为247例,合格率为92_3%;街道的采样数为163例,合格率为82.2%,社区的采样数为118例,合格率为73.7%;托幼机构的空气、毛巾、玩具、儿童手、工作人员手、紫外线灯、餐具的细菌合格率为72.9%、87.8%、69.2%、91.3%、86.3%、79.4%;其中,毛巾和餐具的大肠细菌合格率分别为90.2%、93.4%。总的细菌合格率为60%,大肠合格率为35.8%;环境空气、物表和使用中消毒液的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合格率分别为64.4%、78.7%、86.4%。以上情况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幼托机构的消毒情况的监测,有助于提高卫生管理水平和预防感染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某部队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连续调查某医院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为预防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该医院2004~2008年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和一次性使用灭菌医疗用品监测合格率高(99.8%);医护人员手消毒监测、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空气和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3.3%、96.7%、100%、95.0%和86.8%.结论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洗手消毒的意识,加强对器械消毒灭菌液的监测,完善重点部门空气消毒设施,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找出消毒中存在的问题。方法:2006~2009年对本县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抽样监测。结果:本县医疗机构空气合格率为42.0%,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为92.8%,物体表面卫生合格率为99.4%,消毒液合格率为98.1%。结论:本县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不理想,消毒效果不容乐观,存在院内感染和传染病传播扩散的威胁。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 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 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 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 对环境定期消毒 常规检测 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降低血液科病人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做好血液科病房内感染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病房内不同部位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培养和检测,并对院内感染发病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检测部位(物体表面、手、空气)细菌数量均达到Ⅲ类病房要求,院内总感染率为9.54%.结论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对环境定期消毒,常规检测,可有效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3.
预防和控制门诊换药室的感染,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05~2003-05我们对换药室人员、空气、物体表面、器械敷料、消毒液、引流物等进行监测并加强管理,使无菌换药感染率由过去的0.5%降至0.05%。  相似文献   

14.
于秀兰 《首都医药》2014,(24):92-93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新生儿病房感染发生率,探讨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13年6月~12月,我院新生儿病区医护人员19名,对照分析措施实施前后,手卫生合格率及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并对感染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措施实施前,手卫生合格率为29%,院内感染发生率5%;措施实施后,手卫生合格率为87%,院内感染发生率0.3%。措施实施前后对照显示,实施前手卫生合格率明显低于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实施后。结论认识不足,设施欠缺,费时是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后能显著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口腔科门诊各项细菌学监测状况与相关因素,为预防院感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查口腔科门诊的诊室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以及器械进行细菌学监测,分析比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实施前后细菌学监测状况的差异.结果:实施新的操作规范以后,口腔科门诊细菌学监测合格率逐年提高.结论:口腔科门诊诊审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医疗器械在诊疗过程中极易受污染而引起院内感染.只有加强口腔科感染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才能减少污染的程度,有效地减少口腔科医院感染发生途径,使各项细菌学监测100%达标.  相似文献   

16.
1995年3~11月对我市74家医院、疗养院的消毒灭菌情况进行了监测,共采样5444份,合格4525份,总合格率为83.14%,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医院供应室、手术室、各科病房及有关科室的空气、消毒液、消毒物品、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紫外线灯,压力蒸汽灭菌。 1.2 监测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进行。 2 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门诊换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对门诊换药室空气消毒后的监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空气监测的合格率为23.8%,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后,观察组门诊诊室空气合格率为100%。结果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后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进行有效地空气消毒,可减少环境污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能有效控制门诊换药室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陈丽  徐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5):140-140
目的:了解本市医疗机构的消毒情况及不足,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对本市医疗机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结果:全部样品合格率为99%,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合格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合格率为96%,个体诊所及村卫生站合格率为95%,空气合格率为96%,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为100%,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为95%,物体表面合格率为96%,高压灭菌器合格率为95%,医院污水的合格率为100%。结论:本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和高压锅的灭菌效果相对较差,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及监督。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凌源地区2006至2010年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探索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通过对凌源地区2006至2010年4家二甲医院,25家乡镇医院的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空气、使用中消毒液、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和医院污水进行监测,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在5年内共监督检查100次,共采样1114个,在凌源地区监测的29家卫生机构消毒结果表示,检测合格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依次为76.3%、81.4%、86.50%、93.69%、96.37%。2006至2010年的合格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二甲医院的监测的合格率依次为86.4%、88.2%、91.3%、94.7%、98.3%。乡镇医院的合格率依次为74.2%、79.5%、82.3%、87.2%、92.6%。市级医院与乡镇级医院的合格率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凌源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在逐年上升,市级医院的消毒意识均高于乡镇医院,应加强管理,有效控制及预防院内污染机率。  相似文献   

20.
对本市城区委58所幼托机构2003年幼儿居住、活动环境及用具(玩具、毛巾、卧具等)餐饮具、幼用手表等卫生状况的卫生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共采样569份,合格率为54.3%。其中,幼儿睡房空气103份,合格率为39.81%,幼儿用具及手表等物体表面的合格率分别为45.06%、55.3%,餐饮具合格率为67.26%,所检测的餐饮均未检出大肠菌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