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病程中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和乳酸脱氢酶 (LD)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 2 0 0 3年 2月 2日至 5月 2 5日在广州市某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完整的 1 2 5例SARS患者进行血清ALT、AST、CK和LD测定 ,分析ALT和AST在病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CK与发热、LD与肺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1 2 5例SARS患者 (39例重症病例、86例普通型病例 )血清ALT活性在病程第 1、2周开始升高 ,第 2周时重症、普通型患者的ALT升高率分别高达 87 2 %、82 6 % ,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0 1 2 ,P >0 0 5 ) ;第 4周后随病情好转开始缓慢下降 ,第 1 2周时患者ALT已基本恢复正常。SARS患者血清AST活性在病程第 1、2周开始升高 ,第 2周时重症、普通型患者的AST升高率分别为 6 6 7%、4 5 3% ,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885 ,P <0 0 5 ) ,第 4周开始下降 ,第 8周时基本恢复正常。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在发热期的CK升高率分别为 5 1 3%和 5 2 3% ,退热后一周的CK升高率降至 2 6 %、2 3% ,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 )。重症患者和普通型患者在出现肺损害时的LD升高率分别为 6 9 2 %和 5 9 3% ,与发病初期的升高率 (1 2 0 %、1 6 3% )比较差异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血清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医院入住的病毒性脑炎患者60例做研究组,抽取静脉血2 mL,抽取时间应为次日晨起,空腹。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进行检测,并与80例对照组头痛患者同类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毒性脑炎组血清酶学变化异常检出率为65%,对照组血清酶学检出率是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清酶学进行测定在病毒性脑炎的鉴别和早期诊断上有重要帮助意义。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9,(6):921-923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甲型H1N1流感患者155例作为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危重症(n=43)、重症(n=72)、轻症(n=40),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作为对照组。均检测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对比不同分组间上述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血清CK、CK-MB、AST、LDH水平较对照组高(P <0. 0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分组间血清CK、CK-MB、AST、LDH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两比较,危重症患者高于重症患者,重症患者高于轻症患者(P <0. 05);发病初期血清CK、CK-MB、AST、LDH水平高于稳定期(P <0. 05);经Spearman分析,血清CK、CK-MB、AST、LDH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间呈正相关(P <0. 05)。结论血清CK、CK-MB、AST、LDH水平与甲型H1N1流感关系密切,可通过检测上述因子水平及时诊断、评估病情,为临床对症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感染肺炎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象,其中轻症患儿50例(轻症组),重症患儿40例(重症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象,检测并比较各组CD3~+、CD4~+、CD8~+、CD4~+/CD8~+比值以及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重症组与轻症组的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CD3~+、CD4~+、CD4~+/CD8~+均低于轻症组,而CD8~+明显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与轻症组的CK、CK-MB、AST、LD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CK、CK-MB、AST、LDH均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相对低下,血清心肌酶水平异常升高,特别是重症患儿的免疫与心肌损伤更严重,监测新生儿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对判断病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急性肺栓塞多项血清酶浓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 4 4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住院期间血清中 8项酶浓度变化的测定 ,探讨血清酶浓度的变化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美国Backman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酶学诸指标。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肺栓塞组 2 2例 (5 0 0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值、17例 (38 6 %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值、16例 (36 4 % )血清乳酸脱氢酶 (LDH)及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值、15例 (34 1% )血清γ -谷氨酰转移酶 (γ -GT)值、9例 (2 0 5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T)值及肌酸肌酶 (CK)值、7例 (15 9% )血清肌酸肌酶同工酶 (CK -MB)值均高于正常上限。与对照组比较 ,AST、HBDH升高 ,统计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LDH、γ -GT升高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余指标两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AST、HBDH、LDH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 ,当心肌梗死时 ,血清中三者活力显著升高。各种肝脏疾病时 ,AST、LDH亦可升高。肺栓塞时 ,此三项指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指标且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慢性肺心病急性期血清酶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对肺心病急性期病例与慢性肺心病代偿期病人作为对照,分析两组血清酶学改变.结果:肺心病急性期患者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及谷草转氨酶(AST)较代偿期慢性肺心病患者上升.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期存在血清酶学改变,细胞受损程度与血清酶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时肝功能及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观察组139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足月婴儿,对照组55例同期非高胆红素血症婴儿,对其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AST、LDH、CK、α-HBD、CK-MB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婴儿高胆血症对心脏具有损伤作用,临床上在积极控制高胆血症,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同时,应积极监测患儿心肌酶,并加强对心肌的营养及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患者的心脏损害。 方法 酶学速率法测定 12 5例HFRS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谷草转氨酶 (AST)、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乳酸脱氢酶 (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LDH1)结果并与 10 0名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12 5例HFRS患者急性期AST、CK、CK -MB、LDH1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结论 HFRS患者心肌酶升高 ,提示心肌损伤 ,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分别采用酶偶联法、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60例HBV感染患者,其中按血清HBV-DNA拷贝数分为阴性组(0~<103 copies/ml)96例、低拷贝组(103~<105 copies/ml)132例、中拷贝组(105~<107 copies/ml)115例和高拷贝组(≥107 copies/ml)117例,对比各组的肝功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转移酶(GGT)]、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CD4+、CD8+)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管生成素-2(Ang-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高拷贝组血清ALT、AST、GGT、IL-2、IL-6和TNF-α水平最高,分别为(231.6±69.2)U/L、(196.4±52.1)U/L、(224.7±62.8)U/L、(19.3±3.2)ng/L、(28.7±5.2)ng/L和(30.1±7.1)ng/L,并且随着HBV-DNA拷贝数降低,水平不断下降;不同HBV-DNA拷贝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检验,血清ALT、AST和GGT水平与血清IL-2、IL-6和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HBV感染可引起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但不直接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通过细胞因子IL-2、IL-6和TNF-α水平检测可一定程度上反应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在百草枯(PQ)中毒患者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为早期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于2022年2月, 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PQ中毒且完成血清LDH检测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 并随机选择健康体检人员(50例)为对照组。根据预后将PQ中毒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首次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差异, 建立多因素logisitic回归模型, 绘制ROC曲线, 分析PQ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计数(WBC)、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LDH、葡萄糖(GLU)、肌酐(Cr)明显升高, 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明显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 PQ中毒存活组与死亡组WBC、LDH升高(以>247 U/L为升高)、TBil、ALT、AST、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 血清LDH升高是预测PQ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95, 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博罗县地区产检人群的地中海贫血筛查情况。方法选取博罗县地区3 133例产检孕妇作为筛查对象,采集其血液样本,同时进行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筛查,记录血常规、血红蛋白电泳筛查结果,对比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血清学指标特点。结果 3 133例产检者中血常规地中海贫血阳性490例(15.64%);血红蛋白电泳筛查地中海贫血阳性480例(15.32%),其中疑似α地中海贫血369例、疑似β地中海贫血111例。α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A2 (HbA2)低于β地中海贫血患者(P <0.05)。结论博罗县地区产检人群地中海贫血检出率较高,应尽早进行产前地中海贫血筛查,HbA2在筛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郑秀玲  戴桂华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22-2924
探讨和分析铁路机车驾驶人员体检中血液指标(血常规)检查结果状况,协助企业完善各种防护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3月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332名机车驾驶人员,均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动车组乘务员有134人次血常规检测异常,异常率为8.50%(134/1576);轨道车司机有104人次血常规检测异常,异常率为9.62%(104/1080)。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等8项血常规检测指标异常发生率,动车组乘务员和轨道车司机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随着铁路机车驾驶人员年龄的增长,血常规异常率呈增加趋势。但是动车组乘务员的异常率在≤30岁、31~35岁及46~54岁组发生率较高,36~40岁及41~45岁组较低;而轨道车司机46~54岁、41~45岁组发生率较高,≤30岁、31~35岁及36~40岁组较低。不同年龄组乘务员和轨道车司机血常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6,P0.05);动车组乘务员在≤10a和11~15a组血常规异常率较高,其他3组较低;轨道车司机随着工龄的增长,血常规异常率呈增加趋势。结论血常规检查可简便、快速、有效地筛查出血液异常情况,铁路卫生主管部门应对驾驶人员开展血常规检查,为预防疾病和及时临床治疗提供参加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住院的100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和100例正常妊娠者的血常规及血凝分析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重度子痫前期组WBC、HCT、Fi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PCT、PT、TT、TP、ALB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BC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及血凝分析指标的变化都可反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脏器的损害,临床医师应重视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期能改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孙玉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105-2106
目的探讨小型家具厂接触苯及苯系物对从业人员血常规的影响。方法对418名接触苯及苯系物和367名不接触苯及苯系物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血常规分析,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接触苯及苯系物人员白细胞减少78例(18.66%),血小板减少43例(10.29%),对照组分别为38(10.35%)、29例(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触苯及苯系物对从业人员血常规改变有直接作用,且与接触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健康体检了解在职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保障在职职工的身体健康。方法采用临床检查、医技检查和实验室检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32名受检人员中共发现各类疾病和指标异常者83人,占受检总人数的62.88%;无任何异常症状和体征的有49人,占受检总人数的37.12%。不同年龄组各种异常指标中以高血脂的检出率最高,为42.42%;其次为高尿酸,检出率为35.61%。结论在职职工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并比较2003—03~2003—06 SAILS患者与发热门诊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治的4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发热门诊150例医学观察和1200例回家观察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SARS组患者全部有SARS密切接触史,其平均体温高于医学观察组和回家观察组;血常规检查回家观察组WBC总数、淋巴分类比例明显高于SARS组和医学观察组,医学观察组白细胞各项指标与SARS组没有显著差异;SARS组45例肺部均存在斑片状、云雾样阴影,其中21例(46.7%)阴影在几天内出现了迅速扩散,明显高于医学观察组和回家观察组。结论 流行病史和X线肺部炎性改变可能是诊断SARS的关键,发热症状和外用血白细胞检查是筛选SARS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成都市入托体检儿童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携带率及基因类型,为制定该地区的地贫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进行入托体检的8 327例儿童血常规及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8 327例儿童血样中共检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423例(5.07%);基因检测确诊为地贫患者共有158例(1.90%),其中α -地贫64例(40.51%),以--SEA/αα检出率最高(29.75%);β-地贫94例(59.49%),以CD41/42(-TCTT)检出率最高(34.18%)。结论 成都市地贫的防控主要以预防巴氏水肿胎和重型β-地贫患儿的出生为主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携带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体检且最终结果为正常的96例健康体检者,并以随机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8例,分别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使用新型溶血素为观察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同时使用传统溶血素为对照组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验,比较最终检验结果。结果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以及血小板数值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红细胞数值为(139.7±3.6)g/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红细胞数值为(120.1±4.3)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时,PLT、RBC以及WBC的检验结果与传统溶血素结果相同,但使用新型溶血素测定的血红蛋白数值出现偏高的情况,由于测量误差可以通过调整因数值的方式进行纠正,因此从多角度进行考虑,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新型溶血素优势更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杭州某部队疗养院体检机构3年网络健康咨询数据,探讨体检人群的咨询规律,为制定规范化、标准化的网络咨询模板提供依据,提高健康咨询质量.方法 收集该体检机构3年网络健康咨询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网络咨询者中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6~35岁组年龄段人群网络健康咨询女性人数明显高于男性;56~65岁组、66~81岁组年龄段人群男性人数明显高于女性(χ2=50.599,P<0.05);26~35岁组年龄段人群网络咨询次数最多占39.97%.对前5位网络咨询项目排序及各年龄段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咨询问题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生化指标1172人(占17.71%)、B超1136人(占17.17%),血常规811人(占12.26%),幽门螺杆菌检测535人(占8.09%)胸部正侧位片357人(占5.40%).分析结果显示,B超、血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胸部正侧位四类网络咨询项目,不同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41、χ2=39.782、χ2=18.579、χ2=52.781,P<0.05).结论 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网络咨询者,咨询内容存在差异,应根据不同人群的咨询需求,建立个性化的健康咨询方案,提高咨询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情况对新生儿败血症的影响,并分析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等感染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0例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诊断的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肺炎的新生儿41例作为肺炎组,入院后采集病史,行体格检查并检测血常规、CRP、PCT、电解质、血乳酸及血糖等感染相关指标.结果 败血症组患儿自然分娩率高于肺炎组,剖宫产率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5,P<0.05);败血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明显低于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76、-5.765,均P<0.05),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CRP及PC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血气分析中pH值、碳酸氢根离子、血糖、乳酸及生化指标中电解质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败血症的发生与分娩方式有一定关系.此外,败血症患儿早期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而CRP的变化不显著,因此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早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