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促冠状动脉血管新生的效果.方法无菌条件下开胸结扎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塞动物模型;将bFGF基因克隆于原核系统表达载体并转染大肠杆菌pBV220-bFGF)/DH5α,经诱导表达后超声破碎,上清液经过CM-Sepharose阳离子交换程序及Heparin-Sepharose亲和程序两步纯化,得到纯度高达99%的rhbFGF,透析出盐、滤菌后备用.将自制的rhbFGF蛋白,直接四点注入兔缺血心肌内,通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电镜及冠脉造影观察缺血心肌内血管新生情况.结果(1)术后不同时间描记的ECG变化及术后24 h,48 h心肌酶的改变均证实兔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制作成功.(2)结扎LAD后6周(短期)及12周以上(长期),rhbFGF组与生理盐水(NS)对照组病理切片,随机观察10个高倍视野无平滑肌小血管计数分别为6周41.13±10.04,30.33±3.21,P<0.01;12周以上50.50±9.20,32.63±7.25,P<0.01;20周52.44±6.59,32.00±3.06,P<0.01;有平滑肌血管计数分别为6周16.25±5.23,10.75±4.25,P<0.01;12周以上16.88±4.87,11.25±5.09,P<0.01;20周16.25±2.22,11.00±3.35,P<0.01.(3)图像分析计算较大血管(管径≥100 μm)平均管壁厚度,rhbFGF组与NS对照组术后6周分别为(19.70±9.94)μm,(18.88±9.65)μm,P>0.05;12周以上分别为(29.87±12.96)μm,(24.13±11.33)μm,P<0.01;20周分别为(28.48±12.13)μm,(23.25±10.02)μm,P<0.01;平均管壁厚度与管腔大小的比值rhbFGF组与NS对照组6周分别为0.32±0.18,0.24±0.12,P<0.01;12周以上分别为0.33±0.14,0.25±0.09,P<0.01.20周分别为0.32±0.11,0.25±0.16,P<0.01;(4)电镜观察与NS对照组相比rhbFGF组心肌细胞间可见大量毛细血管生长;(5)结扎LAD6周rhbFGF组冠脉造影可见侧枝血管形成.结论rhbFGF有急性扩张冠脉及限制心肌梗塞面积的作用,缺血心肌内注射rhbFGF能促进冠状动脉血管新生,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局部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Lwe is大鼠2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n=14)及对照组(n=12),结扎大鼠左冠脉管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新分离的骨髓单核细胞注射到大鼠的缺血心肌中,术后4周观察心肌血管数目,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血流动力学检测移植组相比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变化率最大值(dp/dt)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髓单核细胞心肌内移植的大鼠中,毛细血管密度大大增加,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血管数分别为23.1±1.5个/HPF vs 10.5±1.8个/HPF,P<0.01。结论:局部移植骨髓单核细胞能明显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缺血区灌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的作用,探讨通过心肌缺血区小血管再生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 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心肌梗死模型组、rhbFGF高剂量组(50 mg•L-1)、rhbFGF低剂量组(25 mg•L-1)和假手术组;造模前心肌内多点注射rhbFGF。24 h、2周和4周后利用形态学和组织学方法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并进行缺血心肌微血管密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24 h、2 和4周后,rhbFGF高、低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和4周后,rhbFGF高、低剂量组血管生成增加,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24 h、2和4周后,病理切片HE 染色,模型组显示梗死区心肌细胞水肿,心肌纤维断裂,部分心肌细胞溶解,炎细胞浸润;rhbFGF高、低剂量组梗死区亦出现心肌细胞水肿,少见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溶解。结论: rhbFGF有促进缺血心肌血管再生,缩小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俊华  刘志勇  谢鹏 《现代医学》2009,37(3):200-204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后处理是否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min、开放180min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普通级成年雄性家兔4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n=6)丝线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下方穿过但不结扎;对照组(n=12)再灌注前10min时耳源静脉缓慢推注生理盐水;左西孟旦后处理组(n=12)再灌注前10min时耳源静脉缓慢推注左西孟旦0.1μmol·kg-1(0.1 μmol·ml-1);格列苯脲组(n=12)先给予格列苯脲0.33mg·kg-1,再给予左西孟旦0.1μmol·kg-1.分别在缺血前、缺血40min、再灌注180min末检测兔血浆磷酸肌酸激酶(CK)和丙二醛(MDA)活性;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心肌梗死程度,检测心肌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并取近心尖左室心肌行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左西孟旦后处理组的心肌梗死程度为21.6%±1.75%,明显低于对照组(38.8%±1.88%)和格列苯脲组(40.8%±2.27%).再灌注180min末,左西孟旦后处理组血浆CK和MDA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格列苯脲组(P<0.01);左西孟旦后处理组心肌组织中MPO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光镜观察发现左西孟旦后处理组心肌结构破坏程度较对照组和格列苯脲组明显减轻.结论 对于缺血心肌,在再灌注前给予左西孟旦后处理可以减轻心肌的损伤,减少心肌梗死程度;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左西孟旦开放KATP、减轻Ca2+超载和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局部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对急性心梗大鼠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作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6只Lweis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n=14)及对照组(n=12),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新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射到大鼠的缺血心肌中(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无菌PBS),术后4周观察心肌血管数目,结合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周后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明显降低(P<0.01),压力变化率最大值(dp/dt)明显升高(P<0.01,P<0.05).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有明显血管增生,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血管密度分别为(23.1±1.5)和(10.5±1.8)个/HP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局部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能明显促进缺血心肌新生血管生成,增加缺血区灌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翔  吕毅  刘昌  沈乃营  王博 《医学争鸣》2008,29(15):1417-1419
目的:观察中药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株HL-7702,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素处理组.对照组未予大黄素处理,大黄素处理组分为100,10,1 μmol/L3个浓度组,建造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检测各组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细胞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冷缺血8 h再灌注6 h后,中、高浓度大黄素处理组LDH分别为(198.83±14.22)U/L,(179.67±18.57)U/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1.33±34.16)U/L(P<0.01);MDA分别为(7.80±0.88)μmol/L,(4.97±0.71)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1.14)μmol/L(P<0.01);SOD分别为(14.32μ1.53)×103U/L,(18.64±1.38)×103U/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6±0.94)×103U/L(P<0.01).高、中、低浓度大黄素处理组ROS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1140±0.0037,0.1599±0.0039,0.9527±0.0080,均低于对照组的0.9974±0.0006(P<0.01);各浓度大黄素处理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对肝细胞模拟冷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降低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观察钠氢交换(NHE)抑制剂(Amiloride)对血管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3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干预组(12只)、对照组(10只)及假术组(10只);建立兔髂动脉球囊损伤模型。干预组于术前3d予Amiloride[5mg(kg·d)]、对照组以相同剂量NS腹腔注射,至术后28d取材;取髂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αactin免疫组化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血管管腔、中膜与内膜面积变化、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ECM)变化情况。结果:兔髂动脉球囊损伤后4周出现明显管腔狭窄,新生内膜生长,平滑肌层增生;干预组、对照组、假术组髂动脉管腔面积各为(0.91±0.23)mm2、(0.68±0.19)mm2、(1.08±0.17)mm2,F=7.631,P<0.01;新生内膜面积各为(0.27±0.15)mm2、(0.67±0.24)mm2、(0.05±0.03)mm2,F=36.974,P<0.01;内膜中膜面积比各为1.21±0.24、1.39±0.26、0.15±0.08,F=7.562,P<0.01;经Amiloride干预后管腔面积明显增大,内膜面积显著下降,内膜中膜面积比下降。干预组与对照组内膜比较,αactin染色阳性面积减小[(4164.15±1788.37)μm2vs.(16328.31±6220.27)μm2,P<0.01];Masson染色绿色面积下降[(8910.62±7041.62)μm2vs(333558.76±7290.17)μm2,P<0.01],提示干预组内膜平滑肌增生及ECM增生均减轻。结论:Amiloride可抑制球囊损伤兔髂动脉所致血管管腔缩小、内膜增生、分泌ECM,减轻血管狭窄,提示其可能在预防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术后血管再狭窄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再予以FNS是否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AMI组,仅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②FNS组,预先LAD结扎后予以FNS 1 h;③小脑顶核毁损组(FNL组),预先毁损小脑顶核5 d后再行LAD结扎,随后FNS 1 h;④假手术组.LAD结扎后24 h,应用RT-PCR法测定左心室梗死区IL-1β、IL-6、TNF-α mRNA表达;应用化学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AMI组比较,FNS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梗死区IL-1β、IL-6、TNF-α mRNA表达亦显著减少(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AMI组和FNL组梗死心肌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而TAOC及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与AMI组比较,FNS组大鼠梗死心肌MDA含量明显减少(P<0.05),TAOC及SOD活性显著增加(P<0.05).FNL组与AMI组间以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NS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后的心肌损伤;这一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心肌梗死区IL-1β、IL-6、TNF-α mRNA表达,调节氧化-抗氧化成分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经静脉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方法:30只中华小型猪,通过心导管介入法阻断前降支(LAD)120min,再灌注180min.在LAD闭塞及开通后分别行MCE,测定再灌注前后缺血心肌节段和正常心肌节段的视频强度值及心肌充盈缺损面积,计算无复流与危险区心肌面积比值(NRA/RA).进行心肌病理染色,计算NRA/RA.结果:LAD开通后TIMI血流均为3级.再灌注180min后,缺血心肌节段的视频强度较闭塞时有所增加(P<0.01),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心肌(P<0.01),可见充盈缺损区.MCE和病理染色测定的NRA/RA分别为39.68±23.06%和31.07±14.25%,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系数r=0.715.结论:MCE可作为一种准确、无创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梗死区心肌和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抽取香猪骨髓,体外分离MSCs,经5-氮胞苷 (5-aza)转化.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经LAD和梗死区注射MSCs;对照组注射培养液.3周和6周后,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显像检查.结果SPECT显像,对照组心肌有明显的充盈缺损;实验组细胞移植3周后在梗死区内有岛状的灌注显像区,6周后这些区域相互之间以及与正常心肌之间发生融合.心肌灌注显像,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MSC移植可再生心肌组织和血管.经LAD注射结合多点局部注射的方法可使移植细胞均匀分布于整个心梗区,促进再生的心肌组织与宿主心肌组织之间产生融合.  相似文献   

11.
人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基因对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源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hbFGF)基因对兔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分别向40只新西兰兔心肌缺血模型的心肌注射1010、1012、1013v.g./Kg的携带hbFGFcDNA的腺相关病毒载体或磷酸盐缓冲液。4周后取心肌组织,采用RT-PCR检测hbFGF基因的表达;并于高倍镜下计数缺血区域新生血管数目。结果随着治疗剂量的增加,治疗各组的hbFGFmRNA表达依次增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单个高倍视野(HPF)内的新生血管数分别为(4.52±1.37)、(10.78±1.62)和(18.64±3.32)条,而对照组为(4.46±1.42)条。高、中剂量组的新生血管计数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AV-2载体介导的hbFGF基因能诱导缺血心肌血管生成,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VEGF/Ang-1基因联合转染对缺血心肌区域血管再生及血管成熟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hVEGF165/Ang-1双基因联合转染组(A组),hVEGF165单基因转染组(B组),Ang-1单基因转染组(C组),单纯梗死组(D组),正常对照组(E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后在缺血心肌区域直接注射的方法转染 rAAV-9HRE-hVEGF165和(或)rAAV-TRE-Tight-Ang-1;Fitc-lectin和α-SMA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缺血心肌区域血管新生及成熟情况.结果 与B、C、D组相比,A组Fitc-lectin和α-SMA阳性血管数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 与单一促血管生成基因转染比较,hVEGF165/Ang-1双基因联合转染可改善兔心肌梗死区域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mRNA及心肌细胞内MDA和SOD检测,揭示缺血再灌注过程中HGF mRNA表达上调的可能机制及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实验组,每组20只,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对比两组间心肌HGF mRNA、MDA及SOD的含量。[结果]大鼠心电图显示冠脉结扎后ST段明显抬高,打开结扎线后ST段回落,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有效。与假手术组SOD(95.311±3.472)U/mL、MDA(18.842±1.166)μmol/g相比,再灌注组心肌细胞SOD活性明显降低(61.257±1.242)U/mL,P<0.01;MDA含量增高至(36.396±0.653)μmol/g,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心肌HGF mRNA表达,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分别为0.72074±0.00067和0.53668±0.0010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HFG mRNA变化与SOD变化成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结论]自由基的损伤性刺激可能是再灌注损伤过程中引起心肌HGF mRNA表达上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反应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中的作用。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缺血再灌注组(IR),依托咪酯组(Etom),甲基强的松龙组(MP)和对照组(control),以心肌梗死面积/缺血面积,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肌钙蛋白I(cTnI)浓度为检测指标,同时检测血清皮质醇动态变化。结果:IPC组、Etom组、IR组、MP组心肌梗死面积/缺血面积分别为5.9%±2.8%,11.3%±3.6%,26.8%±4.5%,18.2%±3.7%,CK活性增高值分别为(255±89)U/L,(314±160)U/L,(855±371)U/L,(768±404)U/L,cTnI增高值分别为(3.6±0.6)μg/L,(5.9±2.0)μg/L,(8.1±3.6)μg/L,(6.1±2.3)μg/L。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Etom组皮质醇反应明显钝化。结论:钝化皮质醇反应可明显削弱IPC的保护作用,甲基强的松龙有一定程度心肌保护作用,提示IPC保护作用中可能有应激反应成分参与。  相似文献   

15.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急性心肌梗塞兔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TEA)对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兔血流动力学、左心功能、心梗面积的影响,探讨其对AMI的缺血心肌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AMI模型兔随机分为两组(n=16):对照组(Ⅰ),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0.2~0.3m1.kg1;TEA组(Ⅱ),硬膜外腔注入1%利多卡因2~3mg/kg.观察血流动力学、左心功能、心梗面积的变化.结果: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对照组的LVEDP升高和LVSP、±dpdrmax下降,与结扎前相比有显著差异.TEA组能明显抑制结扎造成的LVEDP的升高和LVSP、±dp/dtmax的下降;LAD结扎后4h与8h,心梗面积虽无显著性差异,但TEA组比对照组有所缩小.结论:TEA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兔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能减轻AMI时的血流动力学紊乱,保护左心功能,减少心梗面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对家兔顿抑心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新西兰家兔40只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为对照组、完全缺血组、心肌顿抑组和米力农组,各10只。对照组:不阻断家兔冠状动脉;缺血组:完全阻断家兔冠状动脉并不再开放;心肌顿抑组:阻断家兔冠状动脉30 min,开放60 min;米力农组: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旋支30 min,开放60 min建立心肌顿抑模型。通过检测不同时间点(实验30 min,60 min,90 min)的肌钙蛋白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了解米力农对心肌细胞的影响,通过细胞凋亡的流式实验检测家兔心肌凋亡情况。结果对照组cTn I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变化[(45±7),(46±10),(45±7)mg/L]。缺血组[(279±5),(361±23),(482±34)mg/L]及心肌顿抑组[(281±3),(377±20),(494±26)mg/L]较对照组c Tn I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力农组:实验60 min、90 min c Tn I较实验30 min时逐渐降低[(88±6)mg/L、(50±6)mg/L比(119±6)mg/L](P<0.05),心肌顿抑组和缺血组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6.2±8.1)%,(27.6±3.7)%比(21.0±2.4)%;(10.4±3.1)%,(17.6±3.8)%比(3.0±0.5)%](P<0.05)。心肌顿抑组凋亡率高于缺血组(P<0.05),而坏死率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米力农组心肌细胞坏死率[(4.6±0.9)%]和凋亡率[(23.0±3.7)%]均显著低于心肌顿抑组(P<0.05),心肌细胞坏死率低于缺血组(P<0.05)。结论米力农能够减少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冠脉注射法移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脏的血管新生和心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BM-MSCs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BM-MSCs移植组抽取骨髓液分离、纯化BM-MSCs并体外扩增,结扎兔冠脉左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BM-MSCs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BM-MSCs悬液1 ml(5×106个).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 建立AMI 模型,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LAD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术后24 h 和4 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各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4周后,通过抗5-溴脱氧尿核苷(BrDU)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并测定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及毛细血管密度的改变情况. 结果 术后4周,假手术组的LVEF和FS分别为(62.1±2.5)%、(32.2±1.7)%,对照组分别为(53.2±2.3)%、(23.8±0.8)%,BM-MSMs移植组分别为(62.4±2.6)%、(30.8±1.9)%,对照组的LVEF 和FS与BM-MSCs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M-MSCs移植组的LVEF和FS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MSCs移植组在梗死区可见抗BrDU抗体染色阳性细胞.假手术组的新生血管数目为(2.0±1.2)个,对照组为(4.1±1.8)个,BM-MSCs移植组为(12.5±1.7)个;病理图像测量系统测定平均光密度值(400×),假手术组VEGF蛋白表达为(0.07±0.01),对照组为(0.11±0.01),BM-MSCs移植组为(0.15±0.03);BM-MSCs移植组的新生血管数目、VEGF蛋白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MSCs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冠脉注射法移植自体BM-MSCs可在AMI区存活,增加VEGF蛋白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相关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建模方法,并初步分析T2DM导致静脉桥病变的机制。方法 2019年9—11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动物实验室进行实验。3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2DM组(n=24)和对照组(n=12)。T2DM组用链脲佐菌素50 mg/kg,于第1、3、6 d给药3次,诱发T2DM。2组均用血管吻合轮法建立兔颈动脉旁路移植模型。饲养4周后病理观察2组颈静脉桥病变,以及IL-6和VCAM-1的表达。结果 T2DM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成功存活4周。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静脉桥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内膜显著增厚[(137.8±19.2)μm vs.(116.2±15.5)μm,t=3.249,P<0.01)];T2DM组静脉桥中IL-6和VCAM-1的蛋白质表达显著增多(IL-6:12.5±2.2 vs.7.8±1.4,t=6.549,P<0.01;VCAM-1:48.3±7.9 vs.22.1±5.6,t=9.921,P<0.01)。结论链脲佐菌素诱发T2DM联合血管吻合轮法颈动脉旁路移植是一种建立T2DM相关静脉桥内膜增生兔模型的可靠方法,T2DM可通过调控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影响静脉桥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兔急性心梗再灌注模型中通过硬膜外给予吗啡,探讨其对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取开胸结扎LAD(left anterior descending,左前降支)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结扎冠状动脉LAD 30min后,松开结扎线,再灌注4 h。新西兰兔22只随机分成2组:①硬膜外吗啡组:经硬膜外注入吗啡(0.25 mg/kg,配成0.5 mL溶液);②对照组:经硬膜外注入生理盐水0.5 mL。缺血再灌注后逐层关胸,4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缺血再灌注后4周,两组LVEDD和LVESD均明显增大,但以对照组为甚,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LVEF和LVFS,在缺血再灌注后4周硬膜外吗啡组分别降低了9.36%和8.24%,对照组分别降低了13.53%和12.18%,对照组比硬膜外组更显著(P<0.05),左室心功能硬膜外吗啡组好于对照组(LVEF:69.73%vs.62.99%;LVFS:31.39%vs.26.59%;LVEDD:14.35 vs.16.96;LVESD:9.52 vs.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吗啡能改善缺血再灌注后左心功能,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基因,经心肌直接注射治疗犬心肌缺血模型后新生血管和侧枝循环形成以及心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 取实验用犬24只,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近、中段,模型建造成功后,通过直接心肌注射将hVEGF165基因转染缺血部位心肌细胞,应用超声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进行监测,3 mo后处死,组织学切片观察心肌组织中毛细血管生成情况. 结果: 术后3 mo,CAG显示,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和侧枝血管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IMI血流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超声检查显示,治疗组射血期及舒张早期局部心肌运动速度和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平均运动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组织学检查显示,治疗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为(41±8)/HP,而对照组为(9±6)/HP(P<0.01). 结论: 犬心肌缺血模型经心肌直接注射pcDNA3.1(-)/VEGF165,能促进心肌血管新生,加速侧枝循环建立,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