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为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并具有较强的药理活性和较大的利用价值。目前,已经从紫花地丁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70多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化合物27个、香豆素类化合物16个、有机酸类化合物16个和其他类化合物13个。体内外实验研究表明,紫花地丁的粗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尤其是在抗炎、抑菌、抗病毒和抗肿瘤方面效果显著。紫花地丁的活性研究多限于粗提取物的抗炎、抑菌和抗病毒研究,作用机理研究不够深入,今后应加强其有效部位、活性单体和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从而扩大该药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 Makino)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香豆素类:秦皮乙素(1)、东莨菪素(2)、菊苣苷(3)、早开堇菜苷(4)、秦皮甲素(5)、双七叶内酯(6);3个黄酮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2个甾醇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秦皮甲素、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得;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菊苣苷、早开堇菜苷、芹菜素均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正相、反相、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七叶内酯(es-culetin,1),异莨菪亭(isoscopoletin,2),6-hydroxymethyl-3-pyridinol(3),5,5'-bi(6,7-dihydroxycoumarin,4),6,6',7,7'-tetra-hydroxv-5,8,-bicoumarin(5),loliolide(6),dehydrololiolide(7).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紫花地丁黄酮含量季节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季节紫花地丁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2.0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2%.实验结果表明此法准确度较高,为紫花地丁生药与成品药黄酮类化合物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季节采收的紫花地丁中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5.
紫花地丁抗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紫花地丁的抗菌活性及其活性成分.方法:化学成分的分离采用溶剂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Sephe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法进行,活性跟踪测定采用纸片扩散试验法进行,最小抑菌浓度采用比浊法进行,最小杀菌浓度采用比浊法并结合平皿培养来完成.结果:从紫花地丁全草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4个具有抗菌活性的香豆素成分:七叶内酯(1),6,7-二甲氧基香豆素(2),东莨菪内酯(3)和5-甲氧基-7-羟甲基香豆素(4),其中4为新化合物.4个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沙门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和杀菌活性,其中1的活性最好,对6种供试菌的MIC 0.031 -0.313 g·L-1,MBC 0.313~0.625 g·L-1.结论:紫花地丁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广谱的抗菌活性,香豆素是其主要的抗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紫花地丁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崔雪  郑重飞  李莹  喻琨  王悦  姚庆强 《中草药》2021,52(4):917-924
目的 研究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凝胶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结合NMR、MS等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紫花地丁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秦皮乙素-6-O-β-D-呋喃芹糖基...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堇菜科堇菜属植物紫花地丁中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取紫花地丁5 kg,加3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过滤,减压浓缩得总浸膏,上60~100目硅胶柱色谱,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二氯甲烷-甲醇(50:1,10:1,5:1,2:1)及甲醇洗脱,得到7个相应馏分.各部位依次运用正相硅胶柱色谱...  相似文献   

8.
紫花地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徐金钟  曾珊珊  瞿海斌 《中草药》2010,41(9):1423-1425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MS、NMR光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紫花地丁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金色酰胺醇酯(1)、金色酰胺醇(2)、金圣草素(3)、黑麦草内酯(loliolide,4)、异黑麦草内酯(isololiol-ide,5)、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6)、金合欢素-7-O-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苷(7)。结论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作为天然产物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从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1)和9个已知黄酮C.糖苷类化合物(2~10)。  相似文献   

10.
杜冬生  秦艳  程志红  陈道峰 《中草药》2018,49(9):2007-2012
目的研究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干燥带根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花地丁全草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中共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ubinernoid A(1)、(2R,6R,9R)-2,9-二羟基-4-巨豆烯-3-酮(2)、3S,5R-二羟基-6R,7-巨豆二烯-9-酮(3)、去氢催吐萝芙醇(4)、布卢姆醇A(5)、布卢姆醇B(6)、齐墩果酸(7)、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8)、1α,2α,3β-三羟基齐墩-12-烯-28-酸(9)、2α,19α-二羟基乌苏酸(10)、3α-羟基木栓烷-2-酮(11)、7-oxopetrosterol(12)、3β-羟基-豆甾-5-烯-7-酮(13)、丁香脂素(14)、落叶松脂醇(15)、瑞香新素(16)、伞形花内酯(17)、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8)、对羟基苯丙酸(19)、对羟基苯甲醛(20)、对甲氧基苯甲醛(21)、对甲氧基苯甲酸(22)和5-羟甲基糠醛(23)。结论除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罗布麻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新疆产罗布麻花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罗布麻花中分离鉴定了3个香豆素类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素(Ⅰ)、异白蜡树定(Ⅱ)、秦皮甲素(Ⅲ)、山柰酚(Ⅳ)、槲皮素(Ⅴ)、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Ⅵ)、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Ⅶ)、芸香苷(Ⅷ)、β-胡萝卜苷(Ⅸ)。结论以上Ⅰ~Ⅲ、Ⅷ、Ⅸ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花中分离而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紫花地丁软膏的制备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化紫花地丁稠膏提取工艺,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主要成分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紫花地丁稠膏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2次、浸泡lh、时间1.5h、加水量12倍,黄酮在0.103~0.608mg/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33%,RSD=0.47%。结论:优选出的制备工艺合理,质量可控,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抑菌试验,了解中药紫花地丁的乙醇和水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试管比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乙醇和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紫花地丁水提取物无抑菌活性,乙醇提取物对除绿脓杆菌之外的其他五种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且提取物浓度越高抑菌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4.
泉七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南星科泉七属共有8~9种,我国2种,即泉七Steudnera colocasiaefolia C.Koch、全缘泉七S.griffithii Schot。泉七属的化学成分至今未见报道。泉七具有舒筋络、祛风湿、止痛、消炎散肿之功效,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腰腿痛、胃肠炎等症。笔者从该植物块茎的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确定为β-谷甾醇(I)、β-胡萝卜苷(Ⅱ)、香草酸(Ⅲ)、  相似文献   

15.
小叶锦鸡儿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小叶锦鸡儿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现代色谱方法分离小叶锦鸡儿根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手段(MS,NMR,DEPT,1H-1H COSY,HSQC)鉴定结构。结果:从小叶锦鸡儿根的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并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7-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酮,即赝靛黄素(2),阿魏酸二十五烷醇酯(3),阿魏酸十七烷醇酯(4),阿魏酸(5),胡萝卜苷(6),高丽槐树-7-O-β-D-吡喃葡萄糖苷(7),芒柄花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1,3~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4,5,7首次从锦鸡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桑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目的 :对药用真菌桑黄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柱层析 ,Al2O3柱层析 ,SephadexLH-20柱层析 ,反相HPLC ,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和IR ,MS及 1D ,2DNMR等结构鉴定光谱方法。结果 :从桑黄中分离鉴定了 5个黄酮和两个香豆素类化合物 ,分别为柚皮素、樱花亭、二氢莰非素、7 甲氧基二氢莰非素、北美圣草素、香豆素及莨菪亭。结论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针层孔属真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紫花地丁中秦皮乙素、总香豆素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条件。方法以秦皮乙素、总香豆素为评价指标,通过7种大孔树脂(AB-8、D101、HPD-100、HPD-450、HPD-750、DM130、HPD-600)的静态吸附、动态解吸试验,确定HPD-100为最佳树脂,经L_9(3~4)正交及单因素试验进行纯化工艺研究。结果最佳纯化条件为HPD-100大孔树脂,上样液pH值为5.0、柱径高比为1∶9、上样液浓度为1.0 g/g、上样体积流量为0.5 BV/h、洗涤用水量为4 BV、解吸溶剂为4 BV 50%乙醇、洗脱体积流速为2 BV/h,纯化后,秦皮乙素、总香豆素含量分别提高5.4倍、5.5倍。结论 HPD-100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紫花地丁效果良好,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药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方法: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对紫花地丁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并采用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自由基(DPPH)法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山奈酚-3-O-β-D-槐糖-7-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7-二-O-α-L-鼠李糖苷(2),芹菜素-6,8-二-C-β-D-葡萄糖苷(3),腺苷(4),秦皮乙素(5),芹菜素-6-C-α-L-阿拉伯糖-8-C-β-D-木糖苷(6),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α-L-阿拉伯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D-木糖苷(8),芹菜素-6,8-二-C-α-L-阿拉伯糖苷(9),芹菜素-6-C-β-D-葡萄糖-8-C-β-L-阿拉伯糖苷(10)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7-O-α-L-鼠李糖苷(11)。对化合物1~11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5,11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8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蒿状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正反相硅胶、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Rp-HPLC等色谱手段进行蒿状大戟Euphorbia dracunculoides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从蒿状大戟地上部分的70%丙酮提取物中得到16个化合物。利用MS、1H NMR和13C 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为西瑞香素(daphnoretin,1),异秦皮素(isofraxidin,2),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3),山柰酚(kaempferol,4),槲皮素(quercetin,5),番石榴苷(guaijaverin,6),紫云英苷(astragalin,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柚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9),5-甲氧基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O-methyl-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0),没食子酸甲酯(methyl gallate,11),prionitiside A(12),(2S)-2,3-dihydroxypropyl-1,6,8-trihydroxy-3-methyl-9,10-dioxoanthracene-2-carboxylate(13),3,3’-O-二甲基鞣花酸(3,3’-di-O-methyl ellagic acid,14),3’-O-methyl-3,4-O,O-metheneellagic acid-4’-O-β-D-glucopyranoside(15)和3,4-methylenedioxy-3’-O-methylellag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3,6~9,11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2,13,15和16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防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未抽花茎的干燥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IR,UV,MS和NMR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防风甲醇提取物中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当归酰亥茅酚(1),异香柑内酯(2),欧前胡素(3),二十五烷酸(4),川白芷内酯(5),紫花前胡素(6),5-甲氧基-7-(3,3-二甲基烯丙氧基)-香豆素(7),紫花前胡醇当归酰酯(8),花椒毒酚(9),香柑内酯(10),杨芽黄素(11),东莨菪素(12),亥茅酚(13),防风色原酮(14),升麻素(15),亥茅酚苷(16),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17),升麻苷(18)。结论:化合物2,6~8和11为首次从防风中得到。1,13~18等为色原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3,5~10,12等为香豆素类化合物;4为脂肪酸类化合物;11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