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交感神经在兔椎动脉被膜节段性分布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旨在利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逆行示踪技术对新西兰免进行实验,以明确交感神经纤维在椎动脉被膜上的分布规律,为临床颈性眩晕的分型提供实验依据,有助于对颈性眩晕的评估和治疗。方法选用20只新西兰兔,C2、C5左右侧各5只。将30%HRP5μl注于椎动脉外膜表面.48h后灌注处死,切取颈上神经节(SCG)、颈下神经节(ICG)(或星状神经节),TMB法成色反应,观察HRP标记细胞分市情况。结果实验侧同水平节段交感神经节发现以中、小细胞为主的HRP标记细胞。结论椎动脉被膜的交感神经分布具有节段性及同侧性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
颈交感神经阻滞相关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巩继平  陈玉培 《重庆医学》2008,37(18):2106-2108
颈交感神经纤维起自上胸段脊髓内,经T1~T6及其交通支至胸段交感干,在交感干内上行达颈部交感干至各神经节,颈交感神经节共有3对,即颈上、颈中和颈下神经节,其中颈下神经节有63%~80%与T.神经节(部分为T1、T2等)融合为星状神经节.  相似文献   

3.
今天主要谈椎旁交感神经干炎。首先来介绍一下交感神经干的解剖和生理,椎旁交感神经干只和交感神经有关系,交感神经的脊髓中枢是在脊髓第八颈节到第二腰节的灰质侧角部分,从侧角发出纤维(即节前纤维)至交感神经节,节前纤维和由交感神经节发出之节后纤维有明显之区别,节前纤维到神经节后即分枝可  相似文献   

4.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适用范围广,是在疼痛治疗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且在同一患者需要反复实施,因此阻滞手法要准确。1 SGB的概况 SGB是通过阻滞颈部交感神经干(到达中颈、上颈部交感神经节的节前纤维)和椎动脉支,还有下颈部交感神经节,上胸部交感神经节  相似文献   

5.
用5只猫于左侧颈部食管壁内注入 HRP 溶液,通过 HRP 逆行追踪法研究颈部食管的交感神经支配,结果表明:1.长轴突型交感节前神经元直接分布到食管壁内,其标记细胞位于双侧脊髓的胸1~3节段,以胸2节段最多(占标记细胞总数的66.45%),注射侧占优势。标记细胞主要位于中间带外侧核(约占95.02%),其次为侧索、中介核、前角腹后外侧核。其细胞形态不一,以中小型细胞为主(占标记细胞总数的90.4%)。2.支配颈部食管的交感节后神经元主要位于星状神经节(约占61.99%),余者位于双侧颈前、中和2~5胸交感节内、以小细胞最多。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影响。②方法 对30 例新鲜引产死亡胎儿(孕24~40 周)颅外段椎动脉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分层,分段),其中20 例行氯化金染色,10 例行乙醛酸(GA)交感神经荧光染色。③结果 椎动脉壁的神经纤维主要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分布特点为外膜表层为密集的网状结构,纤维密度自上而下有减低趋势,并深入外膜层;中膜层为散在点状神经终末。④结论 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的分布特点可能是导致VBI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脑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交感神经阻滞术的发现源于1883年Liverpool和Alexander在结扎椎动脉治疗癌症时,误伤了颈部交感神经,却意外地得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此后许多年中,一直采用外科手术切断颈部交感神经.1920年开始,推广非手术经皮穿刺的颈交感神经节阻滞疗法(cervical sympathetic blockade/stellate ganglia blockade),即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其很快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亦时有报道,尽管脑血管有丰富的神经支配,但颈交感神经阻滞术对脑血管神经调节的作用仍不完全清楚,现将颈交感神经阻滞后对脑血管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神经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①目的 探讨颅外段椎动脉壁交感 神经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 的影响。②方法对30例新鲜引产死亡胎儿(孕24~40周)颅外段椎动脉标本行神经纤维染色(分层,分段),其中20例行氯化金染色,10例行乙醛酸(GA)交感 神经荧光染色。③结果 椎动脉壁的神经纤维主国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其分布插点为外膜表层为 密集的网状结构,纤维密度自上而下有减低趋势,并深入外膜层;中膜层为 在点状神经终  相似文献   

9.
在30例成人尸体上对交感神经颈上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周围脏器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研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交感神经颈上节内神经元胞体的分布情况,为手术过程中寻工该节段取材部位提出了理论依据,供临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0.
星状神经节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颈部交感神经节有颈上神经节(SCG)、颈中神经节(MCG)、椎动脉神经节(VG)、颈下神经节(ICG)。ICG和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的神经节称作星状神经节(SG)。我们在实体解剖中查得的MCG、VG、SG的位置用模式图显示为图1。SG位于最头侧者(85·F·R,82·M·R),其上边在第7颈椎中部,其下边最尾侧者(69·M·L)达第2胸椎高度。大部分位于第1胸椎水平,第1肋骨颈部(图2)。福田等术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交感神经与支配颈椎关节突关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分支关系,探讨椎间孔外颈神经受压产生颈肩痛和头面部症状的机制。方法选用8只Wistar大白鼠,右侧为实验侧,左侧对照。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peroxidase,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用微量注射器在右侧C5/C6颈椎关节突关节囊上注射30%HRP5μl,对照侧注射0.9%的生理盐水5μl作为对照。动物存活48h后经升主动脉灌注杀死,切取双侧C1~T1颈部脊髓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DRG)、双侧颈交感神经节和双侧三叉神经节,冰冻切片后利用TMB法进行显色反应,观察切片内HRP标记细胞情况,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实验侧DRG和交感神经节内标记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结果大鼠右侧C5/C6关节突关节进行HRP注射后,颈中、下(或星状)交感神经节和C5~C7DRG内发现HRP标记细胞,以中型和小型细胞为主。其中颈中神经节和C6DRG内标记细胞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较高(P<0.01),而对照侧和双侧三叉神经节未发现标记细胞。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主要受相邻3条颈神经的感觉支和颈交感神经分支支配,可能与椎间孔外颈神经卡压产生颈肩痛及头面部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麻醉、制动和人工通气的38只家兔上观察到,在腓深神经(DPN)刺激期间,由NaCN引起的颈动脉化学感受性升压反射(简称颈动脉体升压反射)明显增强,P<0.01;同时颈交感节球支(GGN)活动也明显增多,P<0.01。切断颈交感干后,DPN刺激增强颈动脉体升压反射的效应消失;颈动脉化学感受性传入小柬(CCAF)的单位放电也明显减少,P<0.05。电刺激颈交感干外周段,CCAF放电增多,P<0.05。表明:DPN刺激增强颈动脉体升压反射效应,县与GGN传出活动的增强、CCAF传入冲动的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心脏与内关穴神经投射的关系,作者建立了以调整心脏功能,以心电变化为指标的内关“得气”动物模型。用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为标记物,分别注入“得气”的内关穴及左、右心室壁,追踪观察心室和内关穴区各类神经纤维胞体在中枢和周围神经节内分布和形态特点。标记心脏的结果:在一定节段的脊神经节、交感神经节、脊髓灰质和迷走神经下节中都出现了酶标记细胞。在脊髓Rc-1ando胶状质、脊髓前角、延髓迷走神经核区也见有酶标记细胞,从而更新了心脏神经支配的传统概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手术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尸体颈椎后纵韧带和椎内前静脉丛形态学,探讨硬膜外型颈椎间盘突出症(ECDE)发生的解剖学原因。方法:采集10具经甲醛泡过的尸体和维内前静脉丛颈段脊柱标本,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后纵韧带分层、起止点和走行;观察颈椎椎内前静脉丛的位置和分布。光镜下观察后纵韧带中椎内前静脉丛的组织学结构。结果:颈椎后纵韧带分3层,浅层纤维跨越数个椎间隙,分为中央纵向走行部分和两侧扩张部分;中层为纵行纤维,跨越单个椎间盘,起于上一椎体静脉孔下方,止于下一椎体静脉孔的上方;深层纤维起于与间盘相邻的椎体后缘。颈椎间盘后方中央区有3层后纵韧带纤维覆盖,旁中央区只有2层纤维覆盖,椎内前静脉丛纵行于其间。结论:颈椎椎间盘后方旁中央区是薄弱区,这可能是部分ECDE发生的解剖学因素,正确认识椎内前静脉丛的解剖学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术中止血,减少神经副损伤。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电镜下观察到松果腺内含有大量无髓神经纤维、少量有髓神经纤维以及三种类型的神经末梢(膨体)。切除颈上节两个月后,无髓神经纤维与第1类末梢几乎全部消失,然而有髓神经末梢与第2、3类神经末梢并不消失。由此表明:无髓神经纤维来自颈上节,其末梢可能是第1类末梢;有髓神经纤维不是来自颈上节,可能来源于脑,其末梢可能是2和3类末梢。依据末梢所含突触小泡的形态特点可以考虑在功能上2类末梢属于胆硷能,3类末梢则为肽能。  相似文献   

16.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方法:在4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B)、椎动脉V2段间距(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D)、椎动脉与横突孔内壁间距(E)、颈上神经节(F)及颈中神经节(G)距颈部中线的距离。结果: A、B、C 由尾侧向头侧逐渐减小,F、G则逐渐增大;D约为7.0 mm,E约为 3.0 mm。结论: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中掌握横突孔前壁根部这一解剖标志可以避免损伤椎动脉和颈交感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多种组化方法结合神经银染技术,对大鼠的食管颈段神经形态观察发现:延髓内双侧疑核的咀侧端及迷走神经背核闩平而附近,分别见散在的多极和梭形标记细胞;颈前、中节、颈胸节和胸交感节(T_2-T_4),结状节,脊神经节(C_2-C_8)内均见标记细胞。 食管壁内的神经束及分支,由粗、细两类神经纤维组成。其中AchE阳性的胆碱能纤维占优势,分别见于外膜丛、肌内丛、粘膜下丛,腺体血管周围和粘膜肌内,粗纤维末梢伸向上皮基部和上皮之间,肌内的神经末梢呈结状膨大。外膜和肌肉见有神经节和散在的神经细胞。而食管壁内肾上腺素能纤维稀少,仅见于神经束和分支内及血管壁周围。  相似文献   

18.
探讨椎动脉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椎动脉造影及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象(MRA),对31例颈性眩晕病例进行了检查。结果:有5例椎动脉畸形;其中2例为右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左侧椎动脉发育不良,1例为左侧椎动脉缺如,1例为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5例中有3例会并枕颈畸形。椎动脉畸形组和正常组比较,手术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病程和体征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椎动脉畸形基础上,如果出现颈椎不稳,则容易发生颈性眩晕,颈椎融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